第7章 那一地風水(1)

李無言是個孝子,每年的臘月初五都要回家給母親去祝壽。老母已經七十八歲,精神依然矍鑠。李無言從不招搖,只是帶着一家人靜悄悄地去,又靜悄悄地回。

這天跟李無言上車的只有兩人,老伴椿香和幺女夢溪。李無言一共有三個孩子,老大老二都是男孩,在外地工作,早已成家立業,只有這個幺女,老大不小了,卻怎麼也不肯嫁人,說是要做一輩子老閨女,守老兩口一輩子。其實,李無言也有點溺愛女兒的,但不像老伴那麼溺愛得沒原則。只要李無言一說女兒的不是,老伴就會站出來說:“你要是留一個兒子在身邊,我會溺愛夢溪嗎?哼,一天到晚見不到你影子,把個家當成菜園圃,想進就進,想出就出,哪個陪我說話?我就這麼個閨女,我不寵她哪個寵她?”駁得李無言啞口無言。

司機小廖早等在外面了,鳴了幾聲喇叭。是李無言催他鳴的。這小廖跟了李無言四五年,也算“知交”了。但李無言從不叫他廖師傅,只叫他小廖。小廖人不錯,沒什麼鬼心眼,就一個壞毛病,愛賭。李無言也曾隔靴搔癢地說過小廖幾回,但他不聽。他辯駁說:“我們當司機的,經常陪領導外出,領導有事忙去了,我們只能乾等,如果不找點樂子,時間怎麼打發?嫖,我不愛好;酒,我不愛好,就剩下抽菸和賭博了,可是你李主任不喜歡抽菸,我只好把煙戒了,要是連這賭也戒了,我活着還有啥意思呢。人家說,人生就只三大樂,喝酒,抽菸,嫖老婆。我可是一大樂也沒有了啊。再說,我也只是小賭,從不大賭,不就是無聊,想打發一下日子嘛!”李無言覺得他說得入情入理,便也睜隻眼閉隻眼了。

一出門的時候,李無言看了一下手錶。10點45分35秒。剛好可以回家趕午飯。李無言有看錶的習慣,這習慣是他在部隊當通信兵的時候養成的。這時他見老伴還在磨蹭,就朝樓上喊:“你們還囉唆什麼呢?”這棟小樓是十年前修的,兩層半,當年還算不錯的房子,如今看來是老了。但想到兒女們都大了,翅膀都硬了,遲早都要飛出這狗窩的,這偌大一棟房子,僅老兩口住也足夠了,也沒想去換什麼新的。

“來了來了。”是老伴椿香的聲音。一下樓,女兒夢溪卻嚷開了:“爸,您急啥呢?紅巖寺有幾步路?半個小時就到了。”

李無言拿幺女沒辦法,他對誰都可以嚴肅,就是對夢溪嚴肅不起來。俗話說兒要賤養、女要富養,況且還有她媽在背後撐腰做擋箭牌呢?到了二十六七還不結婚,很傷人腦筋的。其實女兒也談了一個男朋友,是個公安幹警,小夥子家庭背景很好,人長得也帥,卻怎麼看都還是個毛頭小夥,不太成熟;而且對結婚這事,兩人似乎一個鼻孔出氣,一點也不急,都說再等等吧再等等吧,甚至還貧嘴說,婚姻就像圍城,進去了就出不來了。什麼邏輯。現在,李無言是越來越搞不懂這時代的年輕人了。

上了車,司機向儺城正北方開去。

紅巖寺在儺城的正北端,離城僅七公里,高出城一個界面,是一塊紅壤高地。從衛星地圖上看,儺城和卯水縣城同在一個高山盆地裡,當儺溪和卯水河在紅巖寺交匯後,便形成了一條大河。儺溪只能算卯水河一條比較大的支流,卯水河纔是主幹。所以這“丫”字形的河谷,也就形成了三面高地,紅巖寺就在那個“丫”口上。自卯水河而下,日月經年,便衝擊出了兩塊沖積扇壩子,每扇壩子都有幾十平方公里。從地形上看,卯水河就像“S”形,蛇一般遊走在兩扇坪壩上。整個地形,恰似一幅八卦圖,而儺城和卯水縣城,又一東南,一西北,正好在陰陽兩極的八卦點上。據說當年選縣城的時候,這風水寶地是風水先生架了羅盤才測出的。所以當歐陽書記提出融城——將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協四大家分開,全部搬到新城開發區去時,便使得那些迷信風水的人大加反對了,說什麼政府也是隨便能搬遷的嗎?要是動了龍脈,龍氣就要走了……

李無言卻不這樣看,他以爲風水都是輪流轉的,如今發展纔是硬道理,融城是大勢所趨,與龍脈無關。而儺城和卯水縣城直線距離僅有七公里,這在全國是少有的。試想,捱得如此之近的兩座小城,爲何就不能融在一起呢?這既是建設的需要,也是發展的需要。試看那些大城市,從東到西,從南到北,哪條直線距離又沒超過七公里?這是儺城和卯水縣獨特的地理區位優勢,爲什麼就不能好好地開發和利用呢?西部大開發,打通渝津至星城到上海的東西大通道,是國家的戰略決策,儺城和卯水縣就在這一點上,爲什麼就不該爭取呢?這事是能夠等得來的嗎?早通一天火車就早一天發展啊。可有人卻說,一個儺城有多大的能量,還想融城?這不是天方夜譚嗎?李無言依然不這麼看,因爲按照現在發展的勢頭和速度,不用幾年兩座小城就可以大融合的。但首先得找到一個最有力的契合點,也就是先要通高速和鐵路。這是前提。

車出了城,開始是一段小斜坡,僅一華里,再上就全是平路了。但這平路卻並不平坦,一路上坑坑窪窪的,車顛簸得很厲害。按理,這路早就該改造了,可搞了幾年沒搞好,前兩年適當的整修了,只因車流量過大,又碾成了這樣子。平素李夢溪怕跟父親回家,現在一路顛簸得厲害,直反胃,想吐但沒有吐出來。李無言問:“要不要緊?”李夢溪說:“不打緊。”這一天她很乖,沒去說風涼話,她知道只要有一句怨言,父親就會罵她個半死。

其實李無言也知道這路不好走,也想修一修,可是全市比這更難走的路多的是,大都還沒來得及整修;也不是不想整修,而是叫花子化緣囊中羞澀。這就是儺城經濟的現狀。所以有人對儺城重新啓動“爭鐵”頗有微詞,也屬情有可原。其實對於這條不長的回家的路,李無言也曾努力地爭取過,只是沒見到一點實效而已。鄉親們自然也就牢騷滿腹了,說什麼當了那麼大一個官,算是白當了。李無言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顛簸了半小時,眼睛都顛花了,骨頭都快散架了,總算顛簸到了紅巖寺李家壩。李無言的家就在李家壩子上。李家壩是離兩河口最近的寨子,這裡風景很好,一眼望去,但見河對岸一面懸崖,赤紅如鐵,森森然攔住了人的視野。而懸崖上,錯落有致地排列着四個洞穴,人稱仙人洞。那些洞幾乎沒有人去過。但其中的一個洞,李無言和堂弟李開川去過。洞裡很乾燥,不深,幾十丈遠,有很多鳥屎、獸糞,還有灰燼,除此之外,再沒有別的什麼東西了。但鄉人卻傳說得很神,說什麼國泰民安,每有好年景時,洞裡就會冒出炊煙,而炊煙一出,就會有一位白鬍子老公公在洞口搖着大蒲扇納涼。小時候李無言和堂弟開川好奇,便有了那次歷險。回到家裡,卻遭到母親一頓好揍。

當時母親揪着他的耳朵罵:“那上面也是你們隨便能夠上去的嗎?你這個惹天禍的啊。你們那是去玷污神仙住的地方,就不怕遭雷打呀?”李無言依稀記得,那是母親唯一一次對他發火。後來才知道,那洞裡曾經有人躲過土匪,而躲土匪的人正是李家先人,也就是那個白鬍子老公公。前人信以爲真,都說如果見了炊煙,也就等於見到祖先的魂魄了。所以李無言記憶裡的東西,大都與童年有關。那時候這裡還有“三水夾兩廟”之說。三水,指的就是儺溪、佛溪匯成了卯水。兩廟,指的就是紅巖寺、白巖寺。紅巖寺佇立在今李家寨的後山上,白巖寺則佇立在河對岸的白崖上。那崖壁銀白似乳,落瀑如布,所以也叫“白巖瀑布”。傳說是奶孃的乳汁染白的。李無言依舊記得那副對聯:

三水兩寺通地脈

紅白無崖出人家

第28章 廟門搞錯了(1)第44章 一個多事之秋(2)第24章 好一支冷箭(2)第27章 骨性寒的老爺子第23章 好一支冷箭(1)第50章 又是一場大地震(1)第22章 無孔不入的記者(2)第9章 難唸的巴儺經第32章 黃鶴,黃鶴(2)第27章 骨性寒的老爺子第52章 虛與實的較量(1)第38章 一張叫網絡的網第45章 風流的代價(1)第40章 近墨者新說(2)第49章 一席變味的慶功宴第42章 又當叫花子了(2)第22章 無孔不入的記者(2)第27章 骨性寒的老爺子第14章 能逮老鼠的貓貓(2)第16章 大林子裡的鳥(1)第30章 以同志的名義去革命第37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第45章 風流的代價(1)第51章 又是一場大地震(2)第52章 虛與實的較量(1)第25章 開啓塵封的名片第4章 開個講卵話的會(2)第53章 虛與實的較量(2)第39章 近墨者新說(1)第26章 塗上青漆的竹雕第13章 能逮老鼠的貓貓(1)第49章 一席變味的慶功宴第38章 一張叫網絡的網第46章 風流的代價(2)第57章 下山摘桃子了(1)第45章 風流的代價(1)第14章 能逮老鼠的貓貓(2)第50章 又是一場大地震(1)第50章 又是一場大地震(1)第25章 開啓塵封的名片第24章 好一支冷箭(2)第54章 一方鐵硯的啓示第25章 開啓塵封的名片第52章 虛與實的較量(1)第53章 虛與實的較量(2)第53章 虛與實的較量(2)第37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第31章 黃鶴,黃鶴(1)第19章 長辮子的故事(1)第42章 又當叫花子了(2)第30章 以同志的名義去革命第36章 一枚倒讀的印章(2)第8章 那一地風水(2)第13章 能逮老鼠的貓貓(1)第19章 長辮子的故事(1)第35章 一枚倒讀的印章(1)第32章 黃鶴,黃鶴(2)第5章 狗不理的包子(1)第29章 廟門搞錯了(2)第38章 一張叫網絡的網第44章 一個多事之秋(2)第13章 能逮老鼠的貓貓(1)第43章 一個多事之秋(1)第9章 難唸的巴儺經第26章 塗上青漆的竹雕第45章 風流的代價(1)第4章 開個講卵話的會(2)第54章 一方鐵硯的啓示第28章 廟門搞錯了(1)第51章 又是一場大地震(2)第57章 下山摘桃子了(1)第45章 風流的代價(1)第36章 一枚倒讀的印章(2)第44章 一個多事之秋(2)第43章 一個多事之秋(1)第3章 開個講卵話的會(1)第37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第21章 無孔不入的記者(1)第29章 廟門搞錯了(2)第2章 被垂釣的閒人(2)第17章 大林子裡的鳥(2)第28章 廟門搞錯了(1)第7章 那一地風水(1)第39章 近墨者新說(1)第49章 一席變味的慶功宴第7章 那一地風水(1)第33章 葉子的光合作用(1)第34章 葉子的光合作用(2)第43章 一個多事之秋(1)第54章 一方鐵硯的啓示第14章 能逮老鼠的貓貓(2)第7章 那一地風水(1)第57章 下山摘桃子了(1)第39章 近墨者新說(1)第25章 開啓塵封的名片第55章 山豬進行曲(1)第37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
第28章 廟門搞錯了(1)第44章 一個多事之秋(2)第24章 好一支冷箭(2)第27章 骨性寒的老爺子第23章 好一支冷箭(1)第50章 又是一場大地震(1)第22章 無孔不入的記者(2)第9章 難唸的巴儺經第32章 黃鶴,黃鶴(2)第27章 骨性寒的老爺子第52章 虛與實的較量(1)第38章 一張叫網絡的網第45章 風流的代價(1)第40章 近墨者新說(2)第49章 一席變味的慶功宴第42章 又當叫花子了(2)第22章 無孔不入的記者(2)第27章 骨性寒的老爺子第14章 能逮老鼠的貓貓(2)第16章 大林子裡的鳥(1)第30章 以同志的名義去革命第37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第45章 風流的代價(1)第51章 又是一場大地震(2)第52章 虛與實的較量(1)第25章 開啓塵封的名片第4章 開個講卵話的會(2)第53章 虛與實的較量(2)第39章 近墨者新說(1)第26章 塗上青漆的竹雕第13章 能逮老鼠的貓貓(1)第49章 一席變味的慶功宴第38章 一張叫網絡的網第46章 風流的代價(2)第57章 下山摘桃子了(1)第45章 風流的代價(1)第14章 能逮老鼠的貓貓(2)第50章 又是一場大地震(1)第50章 又是一場大地震(1)第25章 開啓塵封的名片第24章 好一支冷箭(2)第54章 一方鐵硯的啓示第25章 開啓塵封的名片第52章 虛與實的較量(1)第53章 虛與實的較量(2)第53章 虛與實的較量(2)第37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第31章 黃鶴,黃鶴(1)第19章 長辮子的故事(1)第42章 又當叫花子了(2)第30章 以同志的名義去革命第36章 一枚倒讀的印章(2)第8章 那一地風水(2)第13章 能逮老鼠的貓貓(1)第19章 長辮子的故事(1)第35章 一枚倒讀的印章(1)第32章 黃鶴,黃鶴(2)第5章 狗不理的包子(1)第29章 廟門搞錯了(2)第38章 一張叫網絡的網第44章 一個多事之秋(2)第13章 能逮老鼠的貓貓(1)第43章 一個多事之秋(1)第9章 難唸的巴儺經第26章 塗上青漆的竹雕第45章 風流的代價(1)第4章 開個講卵話的會(2)第54章 一方鐵硯的啓示第28章 廟門搞錯了(1)第51章 又是一場大地震(2)第57章 下山摘桃子了(1)第45章 風流的代價(1)第36章 一枚倒讀的印章(2)第44章 一個多事之秋(2)第43章 一個多事之秋(1)第3章 開個講卵話的會(1)第37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第21章 無孔不入的記者(1)第29章 廟門搞錯了(2)第2章 被垂釣的閒人(2)第17章 大林子裡的鳥(2)第28章 廟門搞錯了(1)第7章 那一地風水(1)第39章 近墨者新說(1)第49章 一席變味的慶功宴第7章 那一地風水(1)第33章 葉子的光合作用(1)第34章 葉子的光合作用(2)第43章 一個多事之秋(1)第54章 一方鐵硯的啓示第14章 能逮老鼠的貓貓(2)第7章 那一地風水(1)第57章 下山摘桃子了(1)第39章 近墨者新說(1)第25章 開啓塵封的名片第55章 山豬進行曲(1)第37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