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兩軍對陣

聖龍歷753年9月28日的晚上,李中慧剛回到了自己的住處,那個異常熱情的魔法師少女莉娜,蹦蹦跳跳的跑進了李中慧的房間,道:“慧姐,說說嘛,你有沒有喜歡的人,莉娜搖着她的手催促着。”剛聽及這個敏感的問題,李中慧的臉沒來由的一紅,那種情景叫人有多憐愛就多憐愛,不由得呆呆的想着,是啊,我和風雨究竟會發展到怎樣呢,大家在一起的時候談的都是當今天下的形勢,雖然有時有點兒女情懷,但也是點到爲止,不敢逾越,突然奶奶的話浮上了心頭:“記住了,風雨不過是我們達到目的的一個鋪路石罷了,沒有他,那麼也許是張三,也許是李四,都有可能成爲我們的合作夥伴。所以我不希望你投入太多的感情。家族的規矩你應該很清楚! 我知道這真是太難爲你了,可是你必須明白如今我們李家幾代人的心血都寄託在你的身上了。如果風雨不是一個霸主的話,他最終不過是我們手中的一個被替換的工具;如果他是一個霸主的話,你一旦陷入感情的漩渦就非常危險了。”

唉,李中慧不禁長嘆一聲,心中卻產生了一種惆悵。“慧姐,你說嘛。”莉娜繼續說道。李中慧從思想中醒過來,望了望緊跟在後的雪雅一眼,產生了一種對這個精力過剩的少女的無力感。不過一下子,就在莉娜的穿插中,歡快地聊着悄悄話。

窗外的天空正開始慢慢變得陰暗起來,氣溫一下子變得燥熱起來肆無忌憚地襲捲著灰色的天空,變幻著各式各樣的模樣。從窗口涌進來的涼風中還帶著些許戰爭的味道,李中慧嗅了一下這種熟悉的空氣,已經習慣的感覺慢慢涌上心頭。不知爲何她的心中突然間出現了一種極爲不舒服的感覺,帶著潮氣的微風好像在傳遞著一種不詳的預兆。

“是啊,今天怎麼沒看到風雨將軍啊?”莉娜帶着調笑的語氣望着李中慧說道。“風雨”一想到這,李中慧心中沒來由的一跳,一陣寒風夾雜著冷冷的雨絲飄到了她那美麗臉龐,帶給她一陣寒意。她心中的不安在擴大。一想到這,李中慧來不及說明,衝了出去,馬上連繫上在聖龍所安插的暗哨,一一地交待了他們所要做的事,墊墊不安的回到府第,望了一眼跟着衝出來的莉娜和雪雅,道:“風雨,可能出事了.";

在暗樁的查訪中,風雨早就被白雲飛所謂的正義“承諾”軟禁在聖龍的“安全地帶”。一會兒,李中慧在焦慮中等來了暗樁所送來了驚人消息:“風雨被軟禁了,原因是和雲濟的會談,風雲世家的首次會晤”李中慧在驚呀中理清了自己的思緒,併發布一系列的應急措施,首先把這一驚人消息以最快速度發給了在錦州的風雨軍。

聖龍歷9月29日的下午,太陽熱辣辣的照射在大地上。

作爲聖龍河一個干支的渭水正靜靜的流淌著,不知不覺中見證了一場激烈的戰爭。

在渭水的西岸,正黑壓壓的堆積著勢不兩立的兩支軍隊。

風雨軍共計二十萬人:

秋風軍五萬騎兵;

赤獅軍兩萬騎兵和三萬步兵;(其中一萬騎兵被風雨在重回聖京之前和青龍軍的一萬步兵,以增強倫玉關的機動力量,當時令許多將領感到不解,然而在不久之後就會證明這一決定非常高明,顯示了風雨的偉大戰略預測能力);

碧蛇軍兩千五百名輕騎和四萬七千五百步兵,五百四十輛神龍戰車(四個團的裝備);

白虎軍五千輕騎和四萬五千步兵,九百六十輛神龍戰車(六個團的裝備)。

哥舒行文一共調動了十七萬人馬,另外五萬兵馬鎮守夏城,五萬兵馬鎮守延城,三萬兵馬鎮守涼城。

曾經有人事後指責哥舒行文太輕敵,所統帥的兵馬太少。

但是考慮到呼蘭由三座城池必須鎮守,而且只要鎮守十天就算是勝利了;另外,呼蘭的士兵比起聖龍而言,總體素質絕對高出一籌;呼蘭善攻,聖龍善守,如果去除城池或者大型軍陣阻攔的話,這樣一支軍隊在正面的對殺中足以橫行,無論是風雨軍還是皇甫家族或者林仁山,都無法在這樣的廝殺中討得便宜。──關於這一點,哥舒行文對於自己的軍隊有絕對的信心。

最重要的是,目前的佈陣有點像錦州之役時風雨軍剛剛渡過聖龍河的情景。雖然風雨軍目前準備充足、以逸待勞,而且共計有七萬六千人的騎兵;但是哥舒行文的呼蘭軍也調動了十七萬身經百戰的馬上健兒,遠遠不是當初在北岸時的那麼倉促。

就這樣,在明瞭了風雨軍的戰略意圖之後,身經百戰的哥舒行文果然如秋裡所預料的一樣,率領主力前來決戰,意圖掌握整個戰役的主動權。

不過哥舒行文在知道當前對陣的主帥並不是風雨之後,不由搖頭嘆息:真是物以類聚,以前對於一個膽大妄爲、屢出奇兵的風雨已經很頭疼,沒想到風雨麾下還有更具賭性的家夥,敢這麼玩命!

的確,這對於對陣雙方來說實在是一場豪賭。

就風雨軍而言:一方面置於死地的軍隊將充分發揮士氣和戰鬥力,另一方面身陷絕地的兵馬一旦佔據不利就會慘遭全軍覆沒的危險。

對於哥舒行文而言:由於呼蘭的權力之爭,使得自己被視爲異己分子,被迫面對兵力上絕對佔優的聖龍軍。要想守住涼、夏,而不是回去受到清洗的話,如今風雨軍的部署對他有著絕對的誘惑。一旦乘著聖龍各系軍隊各懷鬼胎的機會,將眼前身無退路的風雨軍掃下河去之後,縱橫無敵的呼蘭鐵騎將對於圍攻延城的林仁山和圍攻夏城的梅文俊予以各個擊破,這實在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機會。否則一旦聖龍的軍隊團結起來,自己就算打贏了也已經元氣打傷,只能被張仲堅擺佈了。當然這樣的主力決戰可以說是一戰定勝負,一旦戰敗,整個涼、夏諸州也就易主了。

所以,對於雙方而言,同樣都是勝則全勝,敗則全敗。

對陣的雙方在烈日下保持著驚人的耐心,遼闊的平原上充滿著肅殺的氣氛。

終於,北國的老將開始發起了戰鬥的第一聲號令,擅長進攻的呼蘭軍在老元帥的命令下,揮舞著戰刀,口中發出令人震耳欲聵的呼嘯,在地震山搖的鐵蹄聲中如同潮水般的向風雨軍壓來。

身處第一線的朱大壽顯得十分的冷靜,整個戰役之前,在他的要求下。秋裡終於決定調整了原先的兵力部署,把原屬於碧蛇軍的、裝備有神龍戰車的四個團挑撥到朱大壽的麾下,而將白虎軍剩餘的沒有裝備神龍戰車的四個團交給了百里錫。所以朱大壽實際指揮著完全裝備著神龍戰車的整整一個軍的兵力。

(注:聖龍軍制,五人爲一伍,設伍長;十人爲一隊,設十夫長;百人爲一衛,設百夫長;千人爲一營,設千夫長;五營爲一團,設校尉。如果是正規軍,則五團爲一師,設都尉;兩師爲一軍,設統領。

神龍戰車每團配一百六十輛,每輛二十五人,分別是由四名士兵負責推動、一人負責站在車上了望指揮、二十人分別爲盾牌手、弓箭手、刀槍手負責保衛的。同時每團留有一千人即一個營作爲戰略預備隊。)

對於這種兵力部署,在風雨軍的高層指揮官中引起了爭執。神龍戰車雖然在錦州之戰中大顯神威,但是畢竟是由南天門自己發明的一種新型的兵器而發展出來的,完全依靠神龍戰車來抗衡呼蘭騎兵,在歷史上還從來沒有過。即使在錦州戰役中,神龍戰車也是作爲防守兵力的一小部分,在激戰中還是得到了其他步兵團的大力協助。所以這樣的部署無疑是冒了巨大的風險。

但是在實戰中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實戰指揮過神龍戰車的朱大壽,則對於神龍戰車信心十足,不惜立下軍令狀。對此,秋裡終於在最後的時刻,駁回了其他人的意見,大膽的採納了朱大壽的建議。

這件事情,在日後爲風雨軍形成了兩個獨有的風氣:

一是統帥在掌握全局戰略的情況下,將會盡全力尊重和滿足一線指揮*術上的要求和意見。

二是風雨軍在日後的大型作戰戰,將非常靈活的根據實戰需要來調配兵力,經常性的打破建制,以戰場實際情況來重新劃分一線作戰的各位將軍的指揮權限。

就這樣,被授予第一梯隊指揮官的朱大壽,手中擁有了全軍所有的一千六百輛神龍戰,足足是十個團的兵力。

他冷靜的指揮軍隊布成了兩道直陣,用手中的一千六百輛神龍戰車將大軍保護在內層。弓箭手們張弓拔箭,在將領的一聲喝令之下,萬箭齊發,落向敵軍之中。

只見凌厲的攻擊瞬間到達,集合攻擊的箭矢遮天蓋日,如死神降臨般直射天際而後猛撲而下。騎兵們活生生地被箭雨掃飛空中,人仰馬嘶,鮮血迸濺,龐大的馬身與慌亂人影在雜亂地摔跌、撞擊,情況慘烈至極,被射中的騎兵甚至來不及呻吟就已斃命,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被活活摔死的,在如此高速下摔倒,沒有任何反應死神就已經降臨了。

受到攻擊的呼蘭騎兵發揮出精妙得騎術,運用從小在馬背上學來的本領躲避著弓箭,同時還以顏色,使自己不負騎射甲天下的盛名。

一時間,弩來箭往,人聲鼎沸。

雖然呼蘭人騎術一流,雖然風雨軍有神龍戰車作爲掩護,但是面對如此密集的箭雨,兩軍還未正面交鋒,就已經有上千人永遠的倒在了戰場上。

陣前的朱大壽冷靜的觀察著戰局,命令弓箭手暫退,盾牌手和槍刀手上前,堵在神龍戰車彼此的空隙間,而神龍戰車則早已用鐵索連成一片,戰車前部裝備的刀槍正森然的靜侯著呼蘭騎兵。

在錦州之戰中大發神威的神龍戰車給予了朱大壽絕對的信心,因而他深信神龍戰車將變成一種新兵種,憑藉這種攻守兼備、機動靈活的戰車,一定能夠再次抵禦住呼蘭人的猛攻。

在他看來,運用這些戰車其一是可以彌補步兵奔跑速度不如騎兵的弱點;其二可以進行有效的防禦,爲後方騎兵的出戰創造更爲有利的時機;其三可以使士兵有所依靠,充分發揮士兵的戰鬥力,隊伍也會有紀律性,尤其避免了像風雨軍這樣建軍時間很短、軍中凝聚力完全依靠將領個人魅力的軍隊的不足。

而事實上,由於錦州之戰後,朱大壽極力推廣神龍戰車的運用,並在大量實戰的基礎上,總結了非常完善的戰車理論體系和實戰兵法,而被後世稱爲戰車之父,並因此在軍事史上zhan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注:神龍戰車用兩根木杆連接雙輪,推木杆則車輪就向前轉動。兩杆之間用數條橫木連接,橫木上安裝可以運載巨弩的支架,支架上還備有可裝箭頭和石塊的皮網兜。另外還繪 制了神獸模形,罩在戰車上,當向敵人射箭時,箭頭正好從神獸的口中射出,還可以從神獸模形的眼睛處觀望敵情。戰車的下部裝上盔甲般的圍裙,以保衛士兵的腿和腳。戰車的前部裝有兩排槍刀,每排槍刀各四支,上面是長槍,下面是短兵器。長兵器,是打敵人的;短兵器,是用來刺殺馬匹的。戰車的兩邊都裝有鐵索!,在駐營的時候,戰車的鐵索!連起來,就成了營地。)

作者語:寫這場決戰主要是爲了用文字沙盤推演一下戰車是否能夠對付騎兵,以解決聖龍不擅長騎兵,而風雨又將遠征的矛盾。所以在描寫這一仗的三、四章裡,可能描寫不是很細膩,對於想看細節的朋友恐怕會有所失望,不過希望衆多對於戰術有興趣的朋友來一起探討一下。我對於戰車剋制騎兵一直有些忐忑。如果不行的話,那我就在以後找一場戰役讓神龍戰車全軍覆沒,爲難的是無論長弓兵還是重步兵組成的鐵甲陣都有所缺陷。希望大家廣泛地提出意見,幫幫在下。

第10章 等候夜晚第11章 回倫玉關第8章 少女情懷第10章 戰與和的煎熬第1章 聖京協議第8章 山中老人第3章 牀第風光第3章 北方強者第20章 生死一發第9章 風雲際會第4章 駕馭戰車第9章 暗夜陰謀第1章 遠方來的客人第5章 家事國事第4章 指點河山第8章 少女情懷第9章 七海龍王第9章 風起雲涌第1章 秘密交易第5章 關鍵時刻第5章 意外波折第1章 意外抉擇第9章 大會風波第7章 殺與不殺第8章 同赴國難第1章 意外邂逅第2章 決戰日河第6章 大獲全勝第21章 撤出名關第9章 羈留聖京第5章 會見使者第4章 別無選擇第3章 哈桑再現第7章 奪取勝利第20章 返回涼城第8章 戰於不戰第3章 涼城之內第1章 意料之外的突襲第3章 北方強者第1章 江南君臣第9章 風起雲涌第7章 忠奸難辨第6章 霸者無奈第9章 變故突生第4章 涼城來信第4章 草原交鋒第7章 “漢月”計劃第5章 兵敗如山下第15章 混蛋計劃第12章 遭遇突襲第10章 最後機會第3章 江南水師第7章 涼城的危局第15章 瀟灑出京第12章 兩軍相遇第8章 英雄紅顏第7章 重返玉門關第11章 帝國宮殿第1章 金戈鐵馬第7章 意外相逢下第12章 高唐風雲第11章 京城密會第2章 遠征歸來第12章 高唐風雲第7章 錦州城下第3章 帳中論勢第7章 微服私訪第7章 錦州城下第10章 龍王總寨第4章 迎接欽差第11章 大戰前夕第1章 印月總督第8章 樂極生悲第10章 一場協議第4章 秋十三郎第3章 雨中突圍第7章 權力鬥爭第5章 決戰坎普爾第9章 半道遇襲第5章 名將威懾下的屈服第8章 舉棋不定第6章 戰略抉擇第9章 變故突生第1章 教堂對話第5章 打鬥交情第2章 天子心計第9章 新的風雲世家第4章 初次相會第9章 解圍錦州第3章 陷陣之馳第4章 危急關頭第6章 海戰之際第7章 “漢月”計劃第4章 三千騎兵的神秘行動第2章 人心城牆第8章 河北之行第1章 請君出山第5章 按兵不動第6章 無路可退第11章 帝國宰相
第10章 等候夜晚第11章 回倫玉關第8章 少女情懷第10章 戰與和的煎熬第1章 聖京協議第8章 山中老人第3章 牀第風光第3章 北方強者第20章 生死一發第9章 風雲際會第4章 駕馭戰車第9章 暗夜陰謀第1章 遠方來的客人第5章 家事國事第4章 指點河山第8章 少女情懷第9章 七海龍王第9章 風起雲涌第1章 秘密交易第5章 關鍵時刻第5章 意外波折第1章 意外抉擇第9章 大會風波第7章 殺與不殺第8章 同赴國難第1章 意外邂逅第2章 決戰日河第6章 大獲全勝第21章 撤出名關第9章 羈留聖京第5章 會見使者第4章 別無選擇第3章 哈桑再現第7章 奪取勝利第20章 返回涼城第8章 戰於不戰第3章 涼城之內第1章 意料之外的突襲第3章 北方強者第1章 江南君臣第9章 風起雲涌第7章 忠奸難辨第6章 霸者無奈第9章 變故突生第4章 涼城來信第4章 草原交鋒第7章 “漢月”計劃第5章 兵敗如山下第15章 混蛋計劃第12章 遭遇突襲第10章 最後機會第3章 江南水師第7章 涼城的危局第15章 瀟灑出京第12章 兩軍相遇第8章 英雄紅顏第7章 重返玉門關第11章 帝國宮殿第1章 金戈鐵馬第7章 意外相逢下第12章 高唐風雲第11章 京城密會第2章 遠征歸來第12章 高唐風雲第7章 錦州城下第3章 帳中論勢第7章 微服私訪第7章 錦州城下第10章 龍王總寨第4章 迎接欽差第11章 大戰前夕第1章 印月總督第8章 樂極生悲第10章 一場協議第4章 秋十三郎第3章 雨中突圍第7章 權力鬥爭第5章 決戰坎普爾第9章 半道遇襲第5章 名將威懾下的屈服第8章 舉棋不定第6章 戰略抉擇第9章 變故突生第1章 教堂對話第5章 打鬥交情第2章 天子心計第9章 新的風雲世家第4章 初次相會第9章 解圍錦州第3章 陷陣之馳第4章 危急關頭第6章 海戰之際第7章 “漢月”計劃第4章 三千騎兵的神秘行動第2章 人心城牆第8章 河北之行第1章 請君出山第5章 按兵不動第6章 無路可退第11章 帝國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