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道之禍不在南蠻,而在世家豪門。”大勝之後江隨雲卻沒有多於高興,反而向李悠勸諫道,“若是再不限制世家豪門,恐怕不就是後太尉大人又要率軍南下了,只是那時候大軍要面對的不是南蠻而是嶺南道的饑民。”
哎,怪不得你當官這麼久還沒有升入中樞,就這樣的性格那個上官會喜歡?大勝之後不想着如何恭維上官,而是過來潑冷水,放到誰身上都不會高興啊。就連李悠聽到這話也有些鬱悶,不過好在念着江隨雲終究是爲了朝廷着想,方纔沒有過於在意,而是點頭說道,“此事我早已知曉,如若不然也不會帶着這麼多兵馬南下了。”
以南蠻的戰鬥力,其實根本不用李悠出馬,讓秦士信帶着一萬河東軍南下足以應付,但李悠卻親自率領兩萬大軍,一來是因爲嶺南道新附,官民百姓對朝廷多有疑慮,這兩萬大軍足以展示朝廷的威儀,讓他們收起不該有的心思;二來李悠也是爲了練兵,校場之上操練的再好也不如沙場血戰來的有效;這三麼就是想要對付那些世家豪門了,說實話這些人手中的家丁護院可比南蠻大軍更難對付,更何況自從朝廷頒佈詔令以來,嶺南道也興起了辦團練的熱潮,這些世家豪門手中或多或少都辦了一些,對付起來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太尉大人早有準備便好。”江隨雲聞言輕鬆不少,“這幾年來多有些妖僧妖道四處傳教迷惑百姓,嶺南道百姓貧苦,多有皈依入教之輩,從下官多方打探到的消息來看,這些僧道和太尉大人在雲州所剿滅的混元教頗有相似之處,傳教是假,陰謀起事是真,嶺南道表面上看還算平靜,可暗底下卻是危機四伏,再加上世家豪門藉着南蠻入侵的機會盤剝百姓,活不下去的百姓越來越多,只要有人登高一呼,局勢就會立刻糜爛。下官心憂此事已久,直到太尉大人到來方纔稍微鬆了一口氣。”
這也是李悠所率領的兵馬威武,又肯切實革除嶺南道弊政的原因,要是來的是其他官員,說不定江隨雲會更加擔心。
在聽聞烏里骨大敗的消息後,其他幾路南蠻這才明白如今遇到的這支大魏軍隊和他們之前所見大有不同,既然連烏里骨這樣強大的部落都敗了,那麼他們也不敢繼續停在嶺南道境內,慌忙收拾東西準備撤回山林之中。
他們來得時候容易,想走可就沒這麼簡單了,李悠將兵馬分作兩撥,由周伯符和秦士信分別率領,分兩路出發迎戰不同的部落,自己則帶着中軍居中指揮,這倆人也沒有辜負他的期望,直接將南蠻殺得七零八落,能夠安全逃出嶺南道的十不存一,想必經此一戰之後未來十年內他們都不敢再輕易觸怒大魏了。
就此,在李悠進入嶺南道還不到一個月的時候,困擾了嶺南百姓大半年的南蠻之亂就此平息,但李悠卻沒有立刻率軍返回嘉州,他在嶺南道的任務這纔剛開始呢。
“史先生,此次平息南蠻先生實有大功。”在距離邕州不遠的宜州,也就是李悠大軍的指揮中心所在,李悠開始爲接下來的事情做着安排,“本官現在已經將你的功績奏明朝廷,並建議冊封你爲江觀察使的副手,你現在就幫本官跑一趟,將這封奏摺送到嘉州,順便領回你的高告身文書及令慈的封賞吧。”
邕州史家勾結南蠻入寇,李悠當然不會裝作看不到,而且史家在嶺南道也是數得着的世家豪門,那他們開刀能狠狠地殺一殺其餘各家的銳氣;但是考慮到史弘直乃是史家子弟,爲了他以後的名聲着想,李悠覺得還是暫且不要讓他直接參與到對付史家的計劃之中,這也算是他對下屬的關切和體貼,畢竟大義滅親的名號傳出去可是不怎麼好聽。
史弘直聞言不禁愣了下,他當然知道李悠接下來要對付史家,他本想着這件事離不開自己,沒想到李悠卻要把他派到嘉州去,稍一琢磨他就明白了李悠的用意,因此對李悠越發的感激了,“下官多謝太尉大人厚愛,只是下官恕難從命。”
史弘直如今已經被李悠冊封了官身,所以也改了稱呼,他不等李悠勸說就連忙解釋道,“太尉大人的心意下官深爲感激,只是既然下官如今已經是朝廷的官員了,那麼行事皆應以朝廷爲重,現在朝廷要懲治勾結外寇的史家,試問大人帳下可還有比下官更清楚史家要害的人手?”
“本官也是擔心你名聲受損,史先生才華出衆,未來不可限量,將來若是因爲此事而耽誤了前途,本官也會心有不安的。”李悠說道。
“正是爲了史家的同族着想,下官才更要留下。”史弘直堅定的說道,“以下官對族中耆老的瞭解,他們是斷然不會甘心束手就擒的,定會想盡各種辦法來抵擋大人的進攻,說不定到時候再邕州城下又會有一番血戰;他們如今反抗的越激烈,日後朝廷的懲罰就會越重;若是下官留在嶺南,從中斡旋一二,說不定還能勸說一些史家族人和史道直等人撇開關係,也好爲史家多保存幾分骨血,朝廷大軍也能少遭受一些損失。”
史弘直看得極其清楚,就算沒與他的幫忙史家人也逃不過這一場劫難,所以他乾脆自己衝到最前面,希望用自己在史家的關係削弱史道直的實力,多拉一些人出來投奔李悠,這樣邕州史家或許還能繼續生存下去。
這其實也是李悠最先計劃的方案,可是考慮到史弘直的原因,沒有直接拿出來,現在聽我跟他主動請纓,李悠自然高興,“如此甚好,你先將令慈接出來,然後就開始行動吧,這嶺南道善後的事情就託付給江大人和你了。”
“下官多謝大人厚愛。”李悠的這番信任讓史弘直感動至極,連忙行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