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變蛟、李自成這些人幹得不錯,估計用不了多久九邊就可以徹底恢復到全盛時期甚至還有過之,到那時候就該把林丹汗給收拾了。”看完各個渠道送來的消息之後,李悠滿意的點點頭,這些人選都沒有辜負他的期望,雖然有快有慢,但各個軍鎮的情況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等九邊訓練完畢,再解決了林丹汗,就該考慮改編內地的駐軍了。
“這都是陛下慧眼識人,又制定瞭如此妥善的練兵方略的緣故。”兵部尚書王洽適時地送上一個馬屁,他現在也清楚自己在軍事上有多大本事了,所以對於李悠所下達的旨意,全都是無條件的遵從,因爲如今軍事方面的權力被五軍都督府分去了一大塊,所以王洽留在兵部尚書任上也不會有太多的影響。
而李悠手下也需要這麼個人物,所以王洽如今的官也算是當得有滋有味,不僅沒有降職,還幸運的進入了內閣,成爲無數官員所豔羨的存在。
“他們所需要的軍械、糧食也要如是發放,萬萬馬虎不得。”李悠補充了一句,好在如今因爲海貿可以從南洋購買糧食,以及宋應星培育良種成功,還有各地水利工程興修順利的緣故,大明並未爆發嚴重的糧食問題,養活這些軍隊暫且不成問題。
說完了軍事方面的問題,接下來該討論文治上面的事情了,如今李悠大權在握,已經非剛剛登基時可比,所以也可以試着對大明另一處頑疾開刀了,“朕近日在報紙上看了一篇文章,覺得頗有些意思,諸位也來品鑑一二。”
說罷王承恩將一疊疊文稿分發給殿中的諸位重臣,諸位重臣一看這篇文章就愣住了,只見上面赫然寫着,“......有人於此,一習八股,則心不得不細,氣不得不卑,眼界不得不小,意味不得不酸,形狀不得不寒,肚腸不得不腐......八股一日不廢,則天下一日猶不得太平也!”
“陛下,此等狂悖之語出自何人之手?”這一次,李標並沒有站到李悠這邊,而是大聲出言批駁這篇文章,更是打算追究此等狂徒的責任。
“此乃山陰張岱的文章。”這篇文章出自張岱的《石匱書》,張岱乃是江南有名的才子,可惜實在受不了八股的折磨,所以屢試不中,但是他的文采的確高妙,被人舉薦得以進入報社任職,李悠稍微派人提點了下,他就下筆如飛,不到盞茶功夫就寫就了這篇批駁八股的文章,將八股的種種弊端批得一無是處。
“陛下,這張岱屢試不中,故而纔有此怨懟之語,斷斷當不得真。”李標也曾聽聞過張岱的名字,對他的經歷也有所瞭解。
“李閣老此言差矣,張岱此文雖然失之偏頗,但也並非沒有道理。”如今徐光啓已經病逝,李悠讓孫承宗接替他擔任首輔一職,而孫承宗對這個問題卻有着不同的見解,“八股空疏無用,實於政事無涉,而以此取士如何能選拔到合適的人才?”
其實科舉走到這一步倒不全是八股的鍋,理學的禁錮、思想的僵化等諸多方面都是科舉漸漸充滿弊端的原因之一,而八股責被許多對現有科舉制度不滿的人當成了替罪羊,張岱這口氣還算好的了,日後顧炎武更是說:八股之害等於焚書,而敗壞人才有甚於咸陽之郊。
既然有這麼多的問題,孫承宗等有識之士能看到也不奇怪,往日只是由於改革科舉的阻力太大才不敢請提,現在聽聞李悠有這個意思,孫承宗不得不站出來表示支持了,於是殿中羣臣立刻分成兩排,就八股的問題展開了積累的爭吵,雙方你來我往,引經據典戰得不可開交,大殿上竟然變得和菜市場一般。
可無論他們怎麼辯解,八股取士的種種弊端還是無法掩飾的,所以李悠乾脆乾綱獨斷,“好了,朕意已決,傳令天下,從下一科開始逐漸減少八股文在科舉中所佔的比重,三科之後徹底淘汰。”還是要給這些讀書人一些時間的,但是李悠也在這裡埋下了一處伏筆,大明三年開一次會試,如果按照他方纔所說這一過程要拖到六年之久,但朝廷也可以根據情況增開恩科,只要操作得當三年的時間就足夠了。
就算如此,朝臣之中也有不服的,他們以辭官來威脅李悠收回成命,但李悠卻毫不退讓,直接了當的收下了他們的辭呈,讓這些人吃了個啞巴虧,後悔不迭。
隨即張岱等反對八股的讀書人在報紙上和支持八卦的讀書人展開了激烈的論戰,張岱等人以高妙的文采很快就將對手打得落花流水,而那些深受八股之苦的讀書人也紛紛出言支持,這件事就此開始傳遍天下。
在北方讀書人對這件事接受的程度比較高,因爲經濟等方面的原因,大明在科舉上長期以來北方都要遠遠遜於南方,現在出現這種改變對北方的讀書人來說或許是一個機會,當然,更重要的是他們距離京城更近,對皇帝陛下的決心感觸更深,解決晉商、擊潰建奴、收攏流民等諸多事情讓他們明白,一旦這位皇帝陛下做出決定,就幾乎沒有什麼能讓他收回,既然無法改變這一事實,還是早些做好準備的好。
按道理說南方特別是江南一代對這件事的反應應該更大,說不定那些背後有人支持的破落讀書人又要藉着這個機會鬧事,讓陛下收回成命了,但出乎人意料的是那些江南的豪紳們竟然沒有多大動作,有心人稍一打聽才發覺這些豪紳正在陷入一場巨大的危機之中。
“當初你說此乃紅毛夷的秘術,天下除了你之外絕無其他人知道,我信了你的話花了大價錢在這上面,而如今江南遍地都是這種新型織機,這下子可要把家底都賠進去了!”一座精緻的宅院之中,張素子真面色蒼白的跪在地上捱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