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三、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三、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我國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但並非全部作用,我們仍然要堅持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發揮黨和政府的積極作用。市場起決定性作用,政府不是退出、不作爲,而是政府和市場各就其位。政府一定要嚴格依法行政,堅決克服政府職能錯位、越位、缺位現象,切實履行職責,該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該放的權一定要放足、放到位。在正確認識市場和政府關係方面,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二者是有機統一的,不是相互否定的,不能把二者割裂開來、對立起來,既不能用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取代甚至否定政府作用,也不能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取代甚至否定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在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的問題上,要講辯證法、兩點論,“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機統一、相互補充、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格局,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以政府作用解決市場失靈問題。市場經濟有其固有的缺陷,比如市場機制難以解決公共基礎設施、生態平衡、環境保護等一些不以盈利爲目的的公共產品的生產問題,市場無力解決社會化大生產所要求的社會總供給和社會總需求的平衡和產業結構合理的問題,市場自發地進行分配會造成收入高低懸殊甚至出現兩極分化等。而這些,都需要通過政府的作用加以解決。政府的職責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保障公平競爭,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推動可持續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彌補市場失靈。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就要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健全宏觀調控體系,加強市場活動監管,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和社會穩定。

知識鏈接

政府的當務之急,

不是要去做那些人們已經在做的事,無論結果是好一點還是壞一點;而是要去做那些迄今爲止還根本不曾爲人們付諸行動的事情。

——J·M·凱恩斯

健全宏觀調控體系。宏觀調控的主要任務是保持經濟總量平衡,促進重大經濟結構協調和生產力佈局優化,減緩經濟週期波動影響,防範區域性、系統性風險,穩定市場預期,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要健全以國家發展戰略和規劃爲導向、以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爲主要手段的宏觀調控體系,推進宏觀調控目標制定和政策手段運用機制化,加強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與產業、價格等政策手段協調配合,提高相機抉擇水平,增強宏觀調控前瞻性、針對性、協同性。另外要形成參與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的機制,推動國際經濟治理結構完善。要積極創新宏觀調控方式,明確經濟運行合理區間,着力促改革、調結構,增強發展內生動力。

深化投資體制改革,確立企業投資主體地位。企業投資項目,除關係國家安全和生態安全、涉及全國重大生產力佈局、戰略性資源開發和重大公共利益等項目外,一律由企業依法依規自主決策,政府不再審批。強化節能節地節水、環境、技術、安全等市場準入標準,建立健全防範和化解產能過剩長效機制。

完善發展成果考覈評價體系,糾正單純以經濟增長速度評定政績的偏向,加大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產能過剩、科技創新、安全生產、新增債務等指標的權重,更加重視勞動就業、居民收入、社會保障、人民健康狀況。加快建立國家統一的經濟覈算制度,編制全國和地方資產負債表,建立全社會房產、信用等基礎數據統一平臺,推進部門信息共享。

優化政府組織結構。轉變政府職能必須深化機構改革。優化政府機構設置、職能配置、工作流程,完善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行政運行機制。嚴格績效管理,突

出責任落實,確保權責一致。統籌黨政羣機構改革,理順部門職責關係。積極穩妥實施大部門制。優化行政區劃設置,有條件的地方探索推進省直接管理縣(市)體制改革。嚴格控制機構編制,嚴格按規定職數配備領導幹部,減少機構數量和領導職數,嚴格控制財政供養人員總量。

知識鏈接

理論的和實證的研究都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政府管制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夠實現既定的目標,而正是爲了這些目標才頒佈管制措施的。

——斯蒂芬·佈雷那、保爾·麥克韋

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大力推進以簡政放權爲重點的各項改革,分批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等事項,最大限度減少中央政府對微觀事務的管理,改革工商登記制度,擴大營改增試點,全面放開貸款利率管制,推進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設立自由貿易試驗區等。市場機制能有效調節的經濟活動,一律取消審批,對保留的行政審批事項要規範管理、提高效率;直接面向基層、量大面廣、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經濟社會事項,一律下放地方和基層管理。通過一系列改革舉措,向市場、向社會放權,激發社會投資和創業熱情,增強市場主體發展信心,激發市場活力。政府要加強發展戰略、規劃、政策、標準等制定和實施,加強市場活動監管,加強各類公共服務提供。加強中央政府宏觀調控職責和能力,加強地方政府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社會管理、環境保護等職責。推廣政府購買服務,凡屬事務性管理服務,原則上都要引入競爭機制,通過合同、委託等方式向社會購買。加快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加大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力度,推動公辦事業單位與主管部門理順關係和去行政化,創造條件,逐步取消學校、科研院所、醫院等單位的行政級別。建立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推進有條件的事業單位轉爲企業或社會組織。建立各類事業單位統一登記管理制度。

(本章完)

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二、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四、推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二、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二、社會主義本質的基本內涵第三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_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二、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三、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一、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三、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發展是硬道理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複習與思考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二、增進人民福祉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二、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一、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一、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三、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三、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三、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一、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二、社會主義本質的基本內涵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三、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三、堅持協調發展,着力形成平衡發展結構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三、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複習與思考二、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第三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_複習與思考五、堅持開放發展,着力實現合作共贏第三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_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複習與思考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二、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五、變中求新、新中求進、進中突破三、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四、推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二、增進人民福祉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五、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三、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四、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四、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四、實施五大支柱性政策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二、增進人民福祉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二、堅持創新發展,着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六、堅持共享發展,着力增進人民福祉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複習與思考一、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獲得的感性認識的昇華和理論總結六、堅持共享發展,着力增進人民福祉六、堅持共享發展,着力增進人民福祉四、堅持綠色發展,着力改善生態環境二、堅持創新發展,着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三、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第八章 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_複習與思考三、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一、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三、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發展是硬道理四、堅持綠色發展,着力改善生態環境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一、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三、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三、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三、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二、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二、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三、社會主義本質的重大意義第四章 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_複習與思考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五、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五、堅持開放發展,着力實現合作共贏二、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四、推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二、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一、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四、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一、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複習與思考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四、實施五大支柱性政策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複習與思考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一、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三、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複習與思考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複習與思考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一、社會主義本質的探索歷程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複習與思考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一、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三、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複習與思考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二、增進人民福祉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二、經濟新常態的主要特徵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複習與思考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三、社會主義本質的重大意義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二、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四、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第三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_複習與思考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一、新常態是經濟演進的必經過程三、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二、堅持創新發展,着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複習與思考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二、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三、堅持協調發展,着力形成平衡發展結構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四、實施五大支柱性政策第四章 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_複習與思考
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二、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四、推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二、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二、社會主義本質的基本內涵第三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_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二、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三、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一、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三、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發展是硬道理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複習與思考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二、增進人民福祉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二、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一、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一、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三、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三、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三、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一、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二、社會主義本質的基本內涵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三、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三、堅持協調發展,着力形成平衡發展結構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三、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複習與思考二、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第三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_複習與思考五、堅持開放發展,着力實現合作共贏第三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_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複習與思考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二、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五、變中求新、新中求進、進中突破三、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四、推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二、增進人民福祉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五、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三、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四、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四、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四、實施五大支柱性政策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二、增進人民福祉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二、堅持創新發展,着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六、堅持共享發展,着力增進人民福祉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複習與思考一、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獲得的感性認識的昇華和理論總結六、堅持共享發展,着力增進人民福祉六、堅持共享發展,着力增進人民福祉四、堅持綠色發展,着力改善生態環境二、堅持創新發展,着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三、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第八章 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_複習與思考三、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一、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三、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發展是硬道理四、堅持綠色發展,着力改善生態環境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一、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三、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三、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三、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二、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二、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三、社會主義本質的重大意義第四章 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_複習與思考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五、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五、堅持開放發展,着力實現合作共贏二、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四、推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二、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一、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四、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一、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複習與思考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四、實施五大支柱性政策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複習與思考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一、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三、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複習與思考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複習與思考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一、社會主義本質的探索歷程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複習與思考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一、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三、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複習與思考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二、增進人民福祉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二、經濟新常態的主要特徵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複習與思考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三、社會主義本質的重大意義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二、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四、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第三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_複習與思考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一、新常態是經濟演進的必經過程三、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二、堅持創新發展,着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複習與思考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二、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三、堅持協調發展,着力形成平衡發展結構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四、實施五大支柱性政策第四章 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_複習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