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一、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改革是解決社會主義社會生產關係與生產力、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矛盾的根本途徑,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即從供給側入手針對經濟結構性問題及體制性障礙而推進的改革,是2015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時提出的重要思想,是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要內容。本章是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系統闡述。通過本章的學習,要明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內涵、目的、舉措,並創造性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解決經濟發展中的問題,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提高社會生產率。

一、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最根本任務就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核心。發展生產力是社會主義本質的內在要求,發展生產力是解決中國各種問題的關鍵和基礎。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是一個社會整體性變遷和進步的過程,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領域的全面發展。但是,最根本的還是生產力的巨大發展,實現經濟的現代化,具有雄厚的經濟實力是解決一切社會問題最根本的條件。

經濟學家普遍認爲中國經濟增長來源於兩個主要因素:大規模的資本投資(來自國內的高儲蓄和外國投資)和生產力的快速增長。其基本邏輯是經濟制度改革解放了生產力,提高了生產,從而帶來了更多的產出、投資

和不斷的經濟增長。

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正在經歷一個速度變化、結構調整、動力轉換的複雜轉型過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問題倒逼、必經關口。產能過剩、高房地產庫存、高槓杆等,都是轉型中的問題,要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以供給側爲重點,還是以需求側爲重點,要依據宏觀經濟形勢作出抉擇。我國經濟發展面臨問題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比如,一些行業和產業產能嚴重過剩,同時大量關鍵裝備、核心技術、高端產品還依賴進口。再比如,農業發展形勢很好,但有些農產品卻不能很好適應需求變化,羣衆不買賬。又比如,一些有大量購買力支撐的消費需求在國內得不到有效供給,消費者將大把鈔票花費在出境購物、“海淘”購物上。我國不是需求不足,或沒有需求,而是需求變了,供給的產品卻沒有變,質量、服務跟不上,帶來大量“需求外溢”,消費能力嚴重外流。解決這些結構性問題,必須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中國的供給側改革不是里根經濟學的模仿和複製,其核心內涵是深化改革解放生產力,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數量。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着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這爲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實現升級版的整體躍升,給出了極爲重要的指導。 生產決定消費,消費是生產的目的。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看,供給側結構

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國供給能力更好滿足廣大人民日益增長、不斷升級和個性化的物質文化和生態環境需要,從而實現社會主義生產目的。供給和需求是市場經濟內在關係的兩個基本方面,沒有需求,供給就無從實現,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給;沒有供給,需求就無法滿足,新的供給可以創造新的需求。供給側管理和需求側管理構成宏觀調控的兩個基本手段,需要相互配合、協調推進。

知識鏈接

供給學派是20世紀70年代在美國興起的一個經濟學流派。該學派強調經濟的供給方面,認爲需求會自動適應供給的變化,應當消除阻礙市場調節的因素。這個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拉弗把供給經濟學解釋爲:“提供一套基於個人和企業刺激的分析結構。人們隨着刺激而改變行爲,爲積極性刺激所吸引,見消極性刺激就回避。政府在這一結構中的任務在於使用其職能去改變刺激以影響社會行爲。”美國經濟在20世紀70年代陷入滯漲,1981 年裡根就任美國總統後,採納了供給學派的意見,提出“經濟復興計劃”,主要措施包括:降低稅率,減少政府幹預,縮減政府開支,緊縮貨幣供給。其中,個人所得稅邊際稅率從70%降至28%,提高了可支配收入,增加了勞動供給意願,也推動消費上行;而企業所得稅率從46%降至33%,直接提高了企業盈利,也提高了企業投資意願。里根經濟學大獲成功,令美國經濟迎來大穩健時代,也爲美國長期經濟增長打下了堅實基礎。

(本章完)

三、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三、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四、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一、社會主義本質的探索歷程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一、新常態是經濟演進的必經過程三、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二、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三、堅持協調發展,着力形成平衡發展結構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複習與思考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四、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二、經濟新常態的主要特徵三、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四、堅持綠色發展,着力改善生態環境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一、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三、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發展是硬道理一、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二、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第四章 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_複習與思考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四、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第三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_複習與思考第三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_複習與思考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二、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四、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第四章 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_複習與思考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三、社會主義本質的重大意義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三、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三、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一、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四、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複習與思考五、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四、實施五大支柱性政策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複習與思考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二、經濟新常態的主要特徵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三、社會主義本質的重大意義第八章 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_複習與思考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四、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第八章 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_複習與思考第三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_複習與思考二、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二、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二、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二、增進人民福祉五、堅持開放發展,着力實現合作共贏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一、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一、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五、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一、新常態是經濟演進的必經過程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三、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三、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四、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複習與思考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四、實現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六、堅持共享發展,着力增進人民福祉四、推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四、推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複習與思考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三、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複習與思考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三、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發展是硬道理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二、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二、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三、社會主義本質的重大意義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複習與思考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二、增進人民福祉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一、社會主義本質的探索歷程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一、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二、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四、堅持綠色發展,着力改善生態環境三、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四、確保國家經濟安全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三、社會主義本質的重大意義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四、確保國家經濟安全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複習與思考二、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二、經濟新常態的主要特徵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一、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複習與思考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一、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一、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四、實施五大支柱性政策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三、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發展是硬道理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複習與思考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複習與思考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四、確保國家經濟安全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二、社會主義本質的基本內涵二、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四、實現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五、變中求新、新中求進、進中突破三、堅持協調發展,着力形成平衡發展結構第四章 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_複習與思考第八章 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_複習與思考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四、確保國家經濟安全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二、社會主義本質的基本內涵
三、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三、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四、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一、社會主義本質的探索歷程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一、新常態是經濟演進的必經過程三、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二、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三、堅持協調發展,着力形成平衡發展結構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複習與思考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四、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二、經濟新常態的主要特徵三、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四、堅持綠色發展,着力改善生態環境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一、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三、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發展是硬道理一、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二、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第四章 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_複習與思考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四、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第三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_複習與思考第三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_複習與思考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二、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四、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第四章 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_複習與思考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三、社會主義本質的重大意義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三、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三、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一、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四、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複習與思考五、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四、實施五大支柱性政策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複習與思考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二、經濟新常態的主要特徵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三、社會主義本質的重大意義第八章 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_複習與思考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四、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第八章 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_複習與思考第三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_複習與思考二、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二、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二、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二、增進人民福祉五、堅持開放發展,着力實現合作共贏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一、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一、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五、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一、新常態是經濟演進的必經過程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三、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三、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四、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複習與思考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四、實現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六、堅持共享發展,着力增進人民福祉四、推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四、推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複習與思考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三、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複習與思考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三、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發展是硬道理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二、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二、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三、社會主義本質的重大意義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複習與思考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二、增進人民福祉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一、社會主義本質的探索歷程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一、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二、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四、堅持綠色發展,着力改善生態環境三、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四、確保國家經濟安全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三、社會主義本質的重大意義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四、確保國家經濟安全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複習與思考二、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二、經濟新常態的主要特徵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一、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複習與思考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一、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一、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四、實施五大支柱性政策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三、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發展是硬道理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複習與思考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複習與思考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四、確保國家經濟安全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二、社會主義本質的基本內涵二、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四、實現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五、變中求新、新中求進、進中突破三、堅持協調發展,着力形成平衡發展結構第四章 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_複習與思考第八章 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_複習與思考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四、確保國家經濟安全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二、社會主義本質的基本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