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四、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

四、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

處於轉型期的中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迴旋餘地大的基本特徵沒有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但在前進的道路上,我們必須破除長期積累的一些結構性、體制性、素質性突出矛盾和問題,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以高質量的“新供給”淘汰低質量的“老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

創新發展思路,提高供給質量和效益。我們必須正確認識新常態,以化解產能過剩爲契機,強化對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低科技、低效益供給側發展的約束,引導信貸資源逐步從高污染、高耗能、低效益的行業退出,支持企業工藝技術裝備更新改造,自覺推動經濟增長方式從低級向高級轉變,從資源配置型向資源再生型增長方式轉變,從外延擴張型向內涵開發型增長方式轉變,從要素驅動型、投資驅動型增長方式向創新驅動型增長方式轉變。從傳統發展思維定式中解放出來,從高投資主導型發展方式中解放出來,從唯需求的思維定式中解放出來,從唯GDP觀念中解放出來,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必然要求,創新經濟治理思路。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着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轉變,從而爲長遠發展築牢根基。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着力創造有效供給。近年來,一方面無效、低值、低端、低價的產品供給積壓過剩,另一方面有效、優質、高品質、高性價比的產品太少,導致民衆紛紛到日本、美國、歐洲等國家購買蘋果手機、奶粉、化妝品、藥品、馬桶蓋、電飯煲、牙膏牙刷、洗髮水等產品。其根本問題是我們的產品創新能力不足。我們要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創新發展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和論斷,堅決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創新發展的決策部署,從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根本要求出發,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補足創新能力不足這個短板,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牢牢把握科技進步大方向、產業革命大趨勢,推動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緊密融合,支持新的科研機構建立新機制,加快推動政府職能從研發管理向創新服務轉變。建立健全科技創新投融資機制,加快建立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積極引導風險投資投向科技創新企業。加強知識產權管理和執法體系建設,加強知識產權的轉化運用,加強產品質量、標準和品牌建設。牢牢抓住人才這個根本,最大限度地培養、引進、聚集各類人才,爲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着力推動企業掌握自主核心技術,努力建立自主的、可靠的技術支撐體系,引導科技型企業及時跟蹤世界前沿動態,加強技術研發與合作,不斷攻克高精尖技術難題,掌握經濟發展的主動權,要在技術、質量、管理上下功夫,生產更多、更好的產品,擴大產品有效供給。採取多種方式出清落後產能,按照高端化、智能化、服務化的方向,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引導企業積極主動適應市場需求變化,支持企業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加快產品升級換代,增加優質新型產品的供給,提高消費便利性和市場佔有率,培育經濟增長新動力。

(本章完)

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三、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一、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二、堅持創新發展,着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一、社會主義本質的探索歷程三、堅持協調發展,着力形成平衡發展結構二、堅持創新發展,着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複習與思考三、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一、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四、實施五大支柱性政策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四、遵循市場經濟規律一、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獲得的感性認識的昇華和理論總結二、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二、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複習與思考二、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一、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四、實現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三、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一、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四、堅持綠色發展,着力改善生態環境一、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獲得的感性認識的昇華和理論總結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三、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三、堅持協調發展,着力形成平衡發展結構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五、變中求新、新中求進、進中突破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四、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三、堅持協調發展,着力形成平衡發展結構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三、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一、社會主義本質的探索歷程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一、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三、堅持協調發展,着力形成平衡發展結構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複習與思考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複習與思考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二、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一、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三、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五、堅持開放發展,着力實現合作共贏三、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四、推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四、確保國家經濟安全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二、經濟新常態的主要特徵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複習與思考一、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二、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二、堅持創新發展,着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三、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三、堅持協調發展,着力形成平衡發展結構一、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獲得的感性認識的昇華和理論總結二、堅持創新發展,着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四、確保國家經濟安全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一、新常態是經濟演進的必經過程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複習與思考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複習與思考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二、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一、社會主義本質的探索歷程第三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_複習與思考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三、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發展是硬道理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複習與思考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四、確保國家經濟安全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四、確保國家經濟安全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四、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四、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五、堅持開放發展,着力實現合作共贏第三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_複習與思考四、推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三、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三、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四、推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五、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三、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一、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複習與思考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四、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二、社會主義本質的基本內涵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三、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三、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四、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第三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_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第三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_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四、堅持綠色發展,着力改善生態環境四、推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二、堅持創新發展,着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四、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三、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一、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四、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二、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三、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一、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三、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四、遵循市場經濟規律
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三、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一、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二、堅持創新發展,着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一、社會主義本質的探索歷程三、堅持協調發展,着力形成平衡發展結構二、堅持創新發展,着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複習與思考三、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一、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四、實施五大支柱性政策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四、遵循市場經濟規律一、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獲得的感性認識的昇華和理論總結二、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二、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複習與思考二、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一、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四、實現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三、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一、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四、堅持綠色發展,着力改善生態環境一、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獲得的感性認識的昇華和理論總結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三、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三、堅持協調發展,着力形成平衡發展結構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五、變中求新、新中求進、進中突破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四、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三、堅持協調發展,着力形成平衡發展結構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三、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一、社會主義本質的探索歷程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一、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三、堅持協調發展,着力形成平衡發展結構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複習與思考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複習與思考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二、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一、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三、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五、堅持開放發展,着力實現合作共贏三、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四、推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四、確保國家經濟安全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二、經濟新常態的主要特徵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複習與思考一、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二、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二、堅持創新發展,着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三、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三、堅持協調發展,着力形成平衡發展結構一、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獲得的感性認識的昇華和理論總結二、堅持創新發展,着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四、確保國家經濟安全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一、新常態是經濟演進的必經過程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複習與思考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複習與思考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二、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一、社會主義本質的探索歷程第三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_複習與思考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三、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發展是硬道理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複習與思考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四、確保國家經濟安全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四、確保國家經濟安全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四、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四、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五、堅持開放發展,着力實現合作共贏第三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_複習與思考四、推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三、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三、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四、推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五、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三、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一、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複習與思考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四、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二、社會主義本質的基本內涵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三、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三、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四、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第三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_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第三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_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四、堅持綠色發展,着力改善生態環境四、推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二、堅持創新發展,着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四、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三、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一、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四、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二、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三、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一、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三、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四、遵循市場經濟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