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三、社會主義本質的重大意義

三、社會主義本質的重大意義

社會主義本質論,是對什麼是社會主義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解答,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理論上,社會主義本質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對社會主義的認識。馬克思、恩格斯只是在批判資本主義舊世界的過程中,依據經濟和發展的一般規律,提出了對社會主義的設想,提出了社會主義開始時的一些本質要素,除了巴黎公社革命以外,並沒有經歷過真正意義上的社會主義實踐。列寧在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後,從戰時共產主義到新經濟政策,對社會主義的本質進行了探索和思考,但沒有真正解決對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問題。斯大林領導蘇聯人民進行了社會主義實踐,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形成了蘇聯模式,以爲這就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事實上也沒有解決社會主義本質問題。我們最初自覺不自覺地照搬了蘇聯模式,使社會主義建設走了許多彎路。在嚴重挫折面前,覺醒的中國共產黨人開始以蘇聯爲鑑戒,探索自己的社會主義道路,進行改革開放,並開始思考社會主義本質問題,形成了社會主義本質論,科學解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問題,開拓了馬克思主義對社會主義認識的新境界。

實踐上,社會主義本質論是對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科學解答,揭示了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原因。現在,國際上一些學者在研究中國快速發展、社會穩定的秘密。他們不解,中國何以迅速成長爲世界舞臺上的一個角色,成爲全球治理的參與者。其實,最大的秘訣就是社會主義本質論。這就是,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我們的上層建築適應經濟基礎、生產關係適應生產力,以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爲根本任務,社會和諧,經濟社會發展有廣闊的空間;我們有共產黨的堅強領導,長期執政,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可以持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我們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爲了人民、依靠人民、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這不僅能夠調動人民羣衆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提供強大的發展動力,而且能夠更好地解決生產與需求的矛盾,避免嚴重的經濟危機,促進經濟持續健康成長。應該堅信,只要我們堅持社會主義的本質,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一定會迎來更加光輝的未來!

(本章完)

一、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獲得的感性認識的昇華和理論總結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四、確保國家經濟安全三、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第八章 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_複習與思考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二、經濟新常態的主要特徵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四、實施五大支柱性政策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五、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二、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一、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獲得的感性認識的昇華和理論總結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複習與思考五、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一、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三、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三、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四、確保國家經濟安全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二、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四、堅持綠色發展,着力改善生態環境第三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_複習與思考五、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三、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一、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三、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四、實現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三、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二、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二、增進人民福祉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複習與思考一、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獲得的感性認識的昇華和理論總結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複習與思考五、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複習與思考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一、社會主義本質的探索歷程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複習與思考二、堅持創新發展,着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三、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複習與思考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三、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發展是硬道理三、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三、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一、社會主義本質的探索歷程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複習與思考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三、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三、堅持協調發展,着力形成平衡發展結構三、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三、社會主義本質的重大意義三、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三、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三、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二、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二、增進人民福祉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複習與思考一、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一、新常態是經濟演進的必經過程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複習與思考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五、變中求新、新中求進、進中突破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四、實現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二、經濟新常態的主要特徵第三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_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四、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二、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五、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二、社會主義本質的基本內涵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二、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四、實施五大支柱性政策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二、經濟新常態的主要特徵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二、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複習與思考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五、變中求新、新中求進、進中突破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複習與思考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一、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二、堅持創新發展,着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四、實施五大支柱性政策二、堅持創新發展,着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二、社會主義本質的基本內涵五、堅持開放發展,着力實現合作共贏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四、實施五大支柱性政策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二、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三、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四、確保國家經濟安全三、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一、新常態是經濟演進的必經過程五、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一、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獲得的感性認識的昇華和理論總結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四、確保國家經濟安全第八章 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_複習與思考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複習與思考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二、社會主義本質的基本內涵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五、變中求新、新中求進、進中突破
一、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獲得的感性認識的昇華和理論總結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四、確保國家經濟安全三、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第八章 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_複習與思考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二、經濟新常態的主要特徵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四、實施五大支柱性政策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五、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二、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一、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獲得的感性認識的昇華和理論總結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複習與思考五、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一、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三、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三、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四、確保國家經濟安全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二、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四、堅持綠色發展,着力改善生態環境第三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_複習與思考五、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三、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一、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三、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四、實現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三、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二、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二、增進人民福祉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複習與思考一、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獲得的感性認識的昇華和理論總結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複習與思考五、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複習與思考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一、社會主義本質的探索歷程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複習與思考二、堅持創新發展,着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三、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複習與思考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三、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發展是硬道理三、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三、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一、社會主義本質的探索歷程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複習與思考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三、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三、堅持協調發展,着力形成平衡發展結構三、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三、社會主義本質的重大意義三、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三、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三、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二、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二、增進人民福祉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複習與思考一、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一、新常態是經濟演進的必經過程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複習與思考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五、變中求新、新中求進、進中突破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四、實現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二、經濟新常態的主要特徵第三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_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四、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二、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五、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二、社會主義本質的基本內涵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二、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四、實施五大支柱性政策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二、經濟新常態的主要特徵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二、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複習與思考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五、變中求新、新中求進、進中突破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複習與思考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一、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二、堅持創新發展,着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四、實施五大支柱性政策二、堅持創新發展,着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二、社會主義本質的基本內涵五、堅持開放發展,着力實現合作共贏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四、實施五大支柱性政策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二、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三、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四、確保國家經濟安全三、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一、新常態是經濟演進的必經過程五、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一、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獲得的感性認識的昇華和理論總結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四、確保國家經濟安全第八章 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_複習與思考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複習與思考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二、社會主義本質的基本內涵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五、變中求新、新中求進、進中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