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一、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同市場配置資源優勢有機結合的經濟,是當代中國政治經濟學的基石和核心。本章是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系統論述。通過本章的學習,要了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形成和發展過程,正確認識市場和政府的關係,深刻把握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內涵、意義和要求,並遵循市場經濟規律,推動社會主義經濟建設。

一、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

改革開放是新時期最鮮明的特徵。而堅持什麼樣的方向推進改革,則事關改革成敗,必須在總結實踐經驗基礎上慎重研究、科學決策。新時期我們黨在改革實踐中逐漸提出並不斷豐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對改革開放目標和方向的認識不斷明確,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對改革取得巨大成功發揮了重要的理論指導作用。

在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各個時期,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經濟體制這一重大問題進行了長期探索,取得了重要的理論成果。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就曾提出要重視價值規律的作用、發展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等思想,並提出“商品生產同社會主義制度相聯繫就是社會主義的商品生產”、“可以消滅了資本主義,又搞資本主義”等重要思想。陳雲在中共八大上也提出了“國家市場是主體,自由市場是補充”等觀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我國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逐漸提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1979年,鄧小平同志提出:“說市場經濟只存在於資本主義社會,只有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這肯定是不正確的。社會主義爲什麼不可以搞市場經濟,這個不能說是資本主義。”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也明確提出,社會主義經濟是在公有制基礎上有計劃的商品經濟。鄧小平同志1992年初在南方談話中進一步指出:“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

1992年黨的十四大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

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使市場在社會主義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同時也要看到市場有其自身的弱點和消極方面,必須加強和改善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1993年11月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把十四大提出的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和基本原則加以具體化,制定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總體規劃,構成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決定》提出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框架是:“(1)堅持以公有制爲主體,多種經濟共同發展的方針,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2)建立全國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實現城鄉市場緊密結合,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相互銜接,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3)轉變政府管理經濟的職能,建立以間接手段爲主的完善的宏觀調控體系,保證國民經濟的健康運行。(4)建立以按勞分配爲主體,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收入分配製度,鼓勵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走共同富裕的道路。(5)建立多層次的社會保障制度,爲城鄉居民提供同我國國情相適應的社會保障,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以上五個方面是相互聯繫和相互制約的有機整體,構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框架。”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一重大理論突破,對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極爲重要的作用。

知識鏈接

市場經濟是唯一自然、合理和能夠帶來繁榮的經濟,因爲它是唯一能反映生活本質的經濟。生活的精髓就在於它無窮無盡和神秘多樣,因而,就生活的完美性和變幻性而言,任何中心人物的智慧都無法加以涵蓋和設計。

——維克拉夫·哈韋爾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黨圍繞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個目標,推進經濟體制以及其他各方面體制改革,使我國成功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溫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實現了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的歷史性飛躍,極大調動了億萬人民的積極性,極大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發展,極大增強了黨和

國家生機活力。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成功實踐,要求我們黨在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舍此別無他途。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增強改革措施的協調性,找準深化改革開放的突破口,明確深化改革開放的着力點,不失時機地推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繼續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繼續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

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動力是全面深化改革,關鍵是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當前我國經濟體制中還存在諸多問題,市場體系還不健全,市場發育不充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沒有理順,特別是政府對市場干預過多與監管不到位並存,權力腐敗、行業壟斷等問題日益突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受到諸多制約,離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有較大差距。必須進一步深化改革,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上邁出新的步伐。

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就要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宏觀調控體系、開放型經濟體系,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推動經濟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一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二要處理好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經濟的關係,既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又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三要處理好公平與效率關係,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爲出發點和落腳點,推動經濟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

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不僅是經濟體制改革的基本遵循,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依託。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主要涉及經濟體制改革,但必然會影響到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個領域。要使各方面體制改革朝着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一方向協同推進,同時也使各方面自身相關環節更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提出的新要求。

(本章完)

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一、社會主義本質的探索歷程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複習與思考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一、社會主義本質的探索歷程四、推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五、堅持開放發展,着力實現合作共贏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三、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二、社會主義本質的基本內涵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四、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三、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四、推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複習與思考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堅持協調發展,着力形成平衡發展結構三、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四、確保國家經濟安全五、堅持開放發展,着力實現合作共贏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一、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第八章 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_複習與思考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四、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一、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二、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二、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三、社會主義本質的重大意義第三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_複習與思考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三、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第四章 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_複習與思考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一、社會主義本質的探索歷程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二、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複習與思考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五、堅持開放發展,着力實現合作共贏第四章 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_複習與思考二、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二、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四、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第八章 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_複習與思考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三、社會主義本質的重大意義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三、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發展是硬道理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三、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複習與思考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二、經濟新常態的主要特徵三、堅持協調發展,着力形成平衡發展結構二、堅持創新發展,着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四、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複習與思考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四、實施五大支柱性政策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二、經濟新常態的主要特徵三、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四、確保國家經濟安全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複習與思考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三、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二、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五、變中求新、新中求進、進中突破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一、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三、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三、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二、堅持創新發展,着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複習與思考三、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四、堅持綠色發展,着力改善生態環境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四、實現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五、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一、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一、新常態是經濟演進的必經過程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複習與思考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四、實現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四、堅持綠色發展,着力改善生態環境三、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三、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二、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四、實現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一、新常態是經濟演進的必經過程一、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獲得的感性認識的昇華和理論總結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五、變中求新、新中求進、進中突破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三、社會主義本質的重大意義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三、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發展是硬道理二、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複習與思考四、堅持綠色發展,着力改善生態環境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二、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複習與思考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複習與思考六、堅持共享發展,着力增進人民福祉一、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三、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一、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三、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三、社會主義本質的重大意義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一、社會主義本質的探索歷程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二、社會主義本質的基本內涵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八章 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_複習與思考四、推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一、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五、堅持開放發展,着力實現合作共贏
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一、社會主義本質的探索歷程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複習與思考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一、社會主義本質的探索歷程四、推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五、堅持開放發展,着力實現合作共贏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三、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二、社會主義本質的基本內涵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四、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三、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四、推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複習與思考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堅持協調發展,着力形成平衡發展結構三、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四、確保國家經濟安全五、堅持開放發展,着力實現合作共贏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一、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第八章 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_複習與思考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四、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一、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二、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二、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三、社會主義本質的重大意義第三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_複習與思考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三、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第四章 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_複習與思考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一、社會主義本質的探索歷程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二、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複習與思考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五、堅持開放發展,着力實現合作共贏第四章 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_複習與思考二、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二、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四、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第八章 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_複習與思考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三、社會主義本質的重大意義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三、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發展是硬道理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三、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複習與思考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二、經濟新常態的主要特徵三、堅持協調發展,着力形成平衡發展結構二、堅持創新發展,着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四、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複習與思考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四、實施五大支柱性政策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二、經濟新常態的主要特徵三、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四、確保國家經濟安全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複習與思考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三、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二、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五、變中求新、新中求進、進中突破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一、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三、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三、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二、堅持創新發展,着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複習與思考三、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四、堅持綠色發展,着力改善生態環境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四、實現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五、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一、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一、新常態是經濟演進的必經過程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複習與思考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四、實現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四、堅持綠色發展,着力改善生態環境三、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三、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二、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四、實現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一、新常態是經濟演進的必經過程一、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獲得的感性認識的昇華和理論總結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五、變中求新、新中求進、進中突破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三、社會主義本質的重大意義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第六章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_三、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發展是硬道理二、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複習與思考四、堅持綠色發展,着力改善生態環境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二、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_複習與思考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複習與思考六、堅持共享發展,着力增進人民福祉一、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三、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第一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_一、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第九章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_三、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三、社會主義本質的重大意義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一、社會主義本質的探索歷程第二章 社會主義本質_二、社會主義本質的基本內涵第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_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八章 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_複習與思考四、推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一、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五、堅持開放發展,着力實現合作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