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蠢蠢欲動

剛剛進入臘月的北京,寒風依然凜冽。一頂轎子被侍衛環繞着快速在官道上行進,往頤和園方向趕去。

轎內,世鐸斜靠在軟椅內閉眼養神。厚厚的一疊奏摺被他牢牢的抓在手中,過度用力的雙手顯的有些發白。而他緊皺的眉頭說明他不僅沒有在養神,反正似乎在爲做出什麼決定而陷入苦思當中。

不,當他決定去頤和園見慈禧太后的那一刻他就已經做出了決定。而他此時在苦思的是應當如何去勸進太后。

自甲午一戰皇上回京後,慈禧太后的表現如同真正的放下了手中全部的權利。朝廷政務全部決於皇上之手,雖然皇上還不時的問政於慈禧,可世鐸從皇上施政的方略就能看的出來,慈禧太后對皇上的影響越來越小。如果說,皇上剛剛親政時其施政方略裡還多少帶着慈禧太后的影子,那經過這一年多來的時間,這種影子已經越來越淡。不僅如此,近幾個月裡皇上已經幾乎不再向慈禧太后問政,所有施政方略已經深深的烙下了年青皇帝的印跡。大清朝新的君主已然屹立。

皇上擺脫慈禧太后的影響,其親政對大清朝是好是壞暫且不論,但對親近慈禧太后一黨的朝臣們卻是大大的不妙。最明顯的是權利的喪失,而身爲領班軍機大臣的世鐸的感受就更爲明顯。

軍機處自成立起就一直總攬朝廷機要,不僅有向皇帝推薦官吏的權力,其權限更是凌駕於內閣和六部之上。各地的奏章由軍機處票籤後呈請皇帝批示。皇帝的諭旨,凡屬機要,都由軍機處草擬,稱爲“密諭”。經由軍機處通過兵部送達地方的督撫,稱爲“廷寄”,內閣無權過問。軍機處還立有“存記簿”,相當於機要軍機處值房檔案,“凡有旨存記者,皆書於冊而藏之,應密存事件,則密封存記”。軍機處奉命經辦一切重大軍政事務,成爲國家的政治中樞。

而做爲領班軍機大臣的世鐸那權利就更大了,那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奏摺要先經過他纔會遞到皇上面前。朝政大小事務他的意見更能左右皇帝的判斷。歷朝歷代都會設有二到三相,以相互制衡。但自從有軍機處開始就只有一相了。

可自從皇上親政後,世鐸就明顯感到手中的權利一天不如一天。先是兵部可直接呈奏,然後參謀部也可直達天聽,軍機處就此丟了軍權。皇上改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爲外交部。李鴻章出任外交部長,以他的地位能直達天聽到也沒什麼。可僅僅一個月後李鴻章就被皇上升任總理。總理國家事務。而接任外交部長的唐紹儀又是從皇上的秘書處出來的。人家直接甩了軍機處單獨奏報。而後兩江總督(雖然還是代理的)嚴復,除了日常事務的摺子會進軍機處以外,就沒見過有重要一點事情的摺子。難道偌大的兩江一年多來就沒有發生過重要點的事情了?當然不是,那摺子呢?自然是兩江直接呈報皇上。而皇上現在搬到瀛臺後,秘書處也就搬到翔鸞閣,由一個剛從大學堂畢業的學子楊度出任秘書長。皇上的諭旨都改由秘書處擬定發佈。都不交給軍機處存檔。

軍機處的做用越來越小,上有李鴻章爲總理,皇上更是有旨意他可以調度軍機處,下面各部也可以直接呈奏皇上。皇上也有獨立處理國家政務的秘書處。現在已經有傳言開始傳出軍機處是養老處了。自有清以來,各部雖說都會設滿漢兩位軍機,但都是滿人爲首漢人爲輔。現在好了,漢人已經壓過了滿人。而仔細看看皇上身邊的臣工,那可都是清一色的漢人。

雖說漢人有本事的比滿人要多,可朝廷是滿人的朝廷,皇上您也是滿人呀。世鐸心中在吶喊着,可皇上跟本聽不見也不願聽。而皇上這次讓謀逆公然上臺演講更是激怒了世鐸,世鐸早就聯繫好朝中老臣,爲滿人天下、爲大清國,他要勸諫太后訓政。

因爲每到年未,皇上都會辦一個皇家新年晚宴。而晚宴前要裝飾一新就人來人住人聲鼎沸,一直住在宮中的兩宮太后嫌太吵就搬到頤和園。兩宮太后常在一起說話,有些想勸進的話世鐸等人也不好說。但是,今天就是很好的機會。因爲慈惠太后聽說了皇上讓謀逆公開演說,離開頤和園前往宮中要訓斥皇上,而慈禧太后沒有同行。世鐸一接到慈惠太后單獨出頤和園的消息他就繞路往頤和園趕去。

“胡鬧!”不等世鐸說完慈禧就怒了:“跟反賊有什麼好辯的,他還要不要做這個皇帝了?”

頤和園寧壽宮內慈禧的怒氣不僅嚇倒了前來報告的世鐸,連全部都出去在宮門外的太監宮女們都被嚇到不敢出聲。慈禧那個怒呀,你光緒不想當皇帝那就讓賢。人家都要把你這個皇帝給革命掉,你不去砍了他的頭反而去跟反賊辯論?

寧壽宮內就只有慈禧和世鐸兩人,而世鐸跪在地上一時也不敢說話。良久過後,世鐸見慈禧臉色好些後小心的說道:“雖說此次將謀逆辯的無話可說,但知道此事的官員人人憤慨。對於皇上此舉皆言道皇上有失朝廷威嚴,皇上之舉實爲兒戲。”說完,世鐸深深拜下。

“哦?”慈禧若有深意的看了眼世鐸,慢慢坐回椅中:“皇上這麼做是有些亂來了,以哀家看皇上是不是另有深意。皇上這是要幹什麼呢?”

“皇上深意,奴才不知。”世鐸小心翼翼的看了眼慈社的神情:“只是,凡是參於辯論的學子均是經過皇上仔細篩選。篩選後的學子都是忠心於皇上,並有志於報效朝廷的。”

“那是好事呀。”慈禧不溫不火的說着話:“皇上乃天下之主,學子們效忠皇上報效朝廷此乃天下大義。並無不妥呀。”

“太后可知最近兩江與東北正在打口水仗。京師大學堂第一批三年期的學子明歲將要正式畢業,因此兩江與東北均上摺子請求將第一期畢業學子優先派往他們處。近年來,兩江與東北兩地最近任命的衙門官員很多都不是科舉出身,他們大部分出自早年的留洋學童,再在京師大學堂的經過速成班學習半年後就直接出任。如果說這些官員所事者皆是洋人工業之事。科舉士子不明其理到也能說的過去。可據奴才所知,明年即將畢業之學子將有部分人直接出任七品縣令之職。如此一來,朝廷官員不經科舉經試就可出任朝廷命官。此口一開,讓天下寒窗苦讀十數載的士子們何去何從呀。請老佛爺明鑑。”

出乎世鐸意料的是,慈禧並沒有馬上接話,反到是若有其意的盯着世鐸看了好一會兒。世鐸不知道太后這是什麼意思,只能噤若寒蟬的跪在那裡等太后訓話。

良久,慈禧說話了:“你這東一句西一句的到把哀家說糊塗了。禮親王呀,你也是朝中的老臣了。這裡只有你我主僕二人,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吧。何必與哀家繞什麼花花腸子。”

世鐸頓時磕了幾個頭:“太后老佛爺明鑑。皇上如今正大力推行新政。尤其是在兩江和東北兩地。東北地廣人稀又剛經戰火故推行阻力不大外。但皇上新政在兩江推行之時,卻因爲地方官員對新政陽奉陰違而推行不力。爲此兩江總督嚴復建議皇上直接從大學堂派出學子出任地方縣令,以利於新政之推廣。奴才以爲,皇上此舉名爲推行新政,而行收權之實呀。”

“收權?皇上君臨天下這權利還不夠嗎?若要收權也當從朝廷中着手。這任命地方算怎麼回事。”

“皇上一意推行新政,且不說這新政好壞。單是朝廷中上上下下的大臣們就反對不斷。可皇上爲推行新政。將朝中反對的大臣不是被革職回鄉就是外派地方。要是皇上把朝中的老臣子們全部拿掉了,最多一年,太后在朝中就見不着幾張如同奴才這般熟習的面孔了。”

“熟習也好,陌生也罷。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他是皇上,他要罷免誰又要起用誰,誰又能撞攔得住。若是新政對江山社稷有利。又有何不可。”

“真要說起這新政也全非無可取之處,最明顯的就是今年朝廷賦稅較往年高出二成,已經有一萬萬兩。只是奴才們皆以爲,皇上年青氣盛行事過於操切。大清這若大的國家哪能是朝夕間就幡然振興。新政之弊,錯就錯在操之過急。凡興一利必生一弊,皇上不顧祖宗成法,一味仿效洋人,如今朝野早已是一片苛責之聲。若待朝綱敗壞人心動盪之時,太后,國家之亂就在眼前了。”拼了,不管是爲了朝廷還是爲了自己,這一回都只能拼上一回了。說完,世鐸跪在地上不住的磕頭,眼中還擠出幾滴老淚。

“嗯,你這番話聽起來還有幾分道理。哀家也常跟皇上說,治大國如烹小鮮。這麼大的國家哪是急就能急出來的。起來吧。”慈禧點了點頭望着世鐸不急不慢的說道:“你的意思我明白,擔心皇上急功近利將朝局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你這也是老成謀國呀。你是王爺是朝中老臣,更是領班軍機大臣。要有胸懷更要有擔當,得空的時候把跟哀家說的這些話也眼皇上說說,皇上是明白道理的。”

“太后您是不知道呀。皇上不聽奴才等人勸諫,只知一味強行推動新政。如今上朝如同應景一般,朝廷大小事務皇上也不再於軍機處商議,而由皇上的秘書處決之。”世鐸長嘆一聲。

慈禧話是顧左右而言其它,但世鐸已經聽出其中的深意。而世鐸此時時宮也並非要談什麼新政,只不過是拿新政做個引子罷了。當下,世鐸就將皇上所施新政種種,無論利弊詳細的說了一翻。不僅提到了兩江、東北、直隸遍地的煙囪,朝野上下的紛爭,還提到了山東正在興起的義和拳組織。末了,世鐸重點提了提將在十天後調離京城參加演練的豐臺第一師。

“這將近年關的,皇上怎麼好端端的將自己的嫡系心腹第一師調離京城參加什麼演練?那豐臺大營就這麼空着哪行,京城的防衛怎麼辦?”慈禧靈感一閃,臉上略帶微笑的問道:“世鐸,這也和當前朝局有關嗎?”

看到太后臉上的笑容。世鐸就知道這次不會白跑一趟:“豐臺大營自然不會空着。前些日子京城大學堂羣鬥之時旗人敗於漢人,因此皇上震怒下旨讓在旗將士於豐臺大營重新編練。而此次第一師南下南京與獨立師演練需耗時三月,這三個月正好用於操演旗人。”世鐸沾沾自喜的繼續說道:“此次操演之旗人皆是由原豐臺第一師中的滿人營出任軍官,而滿人營去歲也未隨同皇上參加遼河之戰,新編練的豐臺八旗那絕對是指揮如臂。如今在京八旗已經集合完畢就等着入營了。甲午之後太后不得已還政於皇上,奴才忍辱負重苦心展布,終於等來如此大好機會。太后,五日後等第一師調離京城,京城周邊就再無皇上親軍。若此次錯過恐再無機會,奴才代朝中老臣叩請太后訓政。”說罷。世鐸再次跪下,並中懷中掏出衆大臣的摺子雙手舉向太后。

聽到世鐸代衆大臣勸諫她訓政還拿出勸諫的摺子時,慈禧猛的站了起來,臉色一瞬三變。良久,原本死死盯着世鐸的慈禧突然搖了搖頭。長嘆了一聲後緩緩又坐了下來:“禮親王,你可知你說了什麼?駐軍調動本就平常之事。何必牽扯到朝局之上。據哀家所知。這第一師原本是要調往東北,是何故改調江南?”

“那是因爲江南僅有一個獨立師而東北多有皇上親軍,故改調第一師至江南演練。奴才兼管兵部,又是軍機領班大臣。雖然手中並無軍權,但此次城防務變動卻再也清楚不過。”這時候的世鐸已經想不了太多了,他來頤和園的時間有些長了。他也不知道慈惠太后什麼時候會回來。所以他顧不得許多:“太后,皇上親政以來,一味仿效洋人,若干新政早已觸動根本。朝中大臣也是敢怒不敢言。舉國上下對新政早已是怨聲載道,已經到了一觸即發的地步。此次山東義和拳所提之扶清滅洋就是佐證。眼下京城防務空虛,內有朝臣們的期盼,外有榮祿的九門兵衛、豐臺大營和西山銳鍵營。只要以匡扶皇上新政弊端爲名,兵諫皇上還政於太后。屆時天下大局就在太后掌握之中,皇上有天大的本事也無從施展。還請太后爲大清國萬年社稷爲念,以訓政撥正朝綱。”說罷,再次重重的磕了幾個響頭。

慈禧還是不緊不慢的翻了翻摺子,摺子到是如世鐸所說都是她一手提拔的大臣們具名而奏,請太后訓政。慈禧幽幽嘆道:“說什麼義和拳扶清滅洋,百姓能懂什麼,不過是不甘心被洋人欺凌罷了。天下大勢不過利益二字。就因爲皇上新政觸動百官利益,改科舉斷了士子們通向官場之路。你們呀,說是要讓哀家訓政其實就是想通過哀家的手廢了皇上。你們這是在逼哀家呀。”

世鐸心中大驚,太后一句話就道出了他們心中所想。兵諫皇上還政太后,說起來輕巧。可誰都知道這裡面的兇險,一個不慎就是萬劫不復,這裡面得有多少人頭鮮血。太后口中雖說是大臣們在逼她,但那語氣卻是輕柔,世鐸明白,太后心動了。世鐸哭諫道:“請太后明鑑,臣等決無廢帝之心。舉國上下朝野離心,若太后再不出面則大清恐真要陷入變亂紛爭當中了。請太后以祖宗萬世基業爲念。”

“要是你們真沒有廢帝的心思哀家也就放心了,此時皇上是萬萬不能廢的。且不說廢了皇上找誰來當這個皇上,一但廢帝,就給了那些個皇上的心腹大將起兵的口實。就憑你們手中的那些個兵丁又豈是這些虎狼之師的對手。只有皇上立於朝中,這些皇上的重將們才能聽朝廷的旨意。朝局之關鍵就在一個穩字,要以大局爲念。你回去告訴他們,還是訓政吧。”(未完待續。。)

第176章 自己造軍艦第112章 遺召第300章 零七章 讀書人的節操第23章 柳暗花明第67章 夢裡夢外第300章 二十五章 錢錢錢第62章 賣多少錢呢第300章 四十章 一聲巨響第123章 斷後第254章 一線生機第191章 一觸即發第167章 第三把火第80章 紛亂第276章 公審第208章 要造反?第180章 再加一把柴第259章 多事之秋第380章 斯拉夫人的拳頭第7章 着手準備第389章 禮儀之辯第359章 佈局北美第348章 光緒的理念第407章 追擊第122章 不放棄第166章 海軍變革第371章 由小見大第136章 混亂的戰局第96章 戰爭開始了第45章 海軍準備第190章 未動先謀第160章 談判在繼續第265章 對準英國的軍艦,撞上去!第115章 寧可站着死,絕不跪着生第370章 漢國度的傳承第177章 寒流第282章 都是問題第41章 洪災第133章 設伏第209章 突襲,目標海參崴第300章 四十二章 羅斯福之死第228章 葫蘆島號巡洋艦第158章 煩心事第295章 瘋狂的尼古拉二世第412章 戰爭的號角第204章 參謀本部擴大會議第113章 焦點第409章 戰爭還沒有結束第90章 中央銀行第222章 “朕求你們了”第113章 焦點第406章 戰鬥的意志第46章 成軍儀式第233章 摺子戲第56章 錢的來源第125章 決戰的序幕第37章 廣而告之第95章 雲涌第247章 科舉大考第129章 無怨無悔第150章 陰霾第189章 蠢蠢欲動第21章 八旗子弟第76章 針鋒相對第44章 皇宮內外第424章 鄂木斯克之戰第115章 寧可站着死,絕不跪着生第222章 “朕求你們了”第217章 皇上,你的將軍還沒有全部陣亡第15章 調教三傑第353章 中西學術之爭第403章 空軍逞能第94章 風起第267章 被羞辱的英國第142章 顫抖的佐世保第97章 太平洋艦隊第41章 洪災第222章 “朕求你們了”第300章 二十九章 開價第36章 教育與品牌第300章 二十章 烽火日本第127章 交換第17章 必須的廢話第300章 一十八章 不留後患第55章 準備就緒第15章 調教三傑第56章 錢的來源第27章 紛亂第300章 二十六章 存亡之道第400章 雪原突擊戰第100章 一潰千里第134章 偷襲第300章 一十章 最後的等待第298章 皇室產業第96章 戰爭開始了第38章 議事第77章 國家尊嚴第178章 方子第112章 遺召第381章 到東方去第133章 設伏
第176章 自己造軍艦第112章 遺召第300章 零七章 讀書人的節操第23章 柳暗花明第67章 夢裡夢外第300章 二十五章 錢錢錢第62章 賣多少錢呢第300章 四十章 一聲巨響第123章 斷後第254章 一線生機第191章 一觸即發第167章 第三把火第80章 紛亂第276章 公審第208章 要造反?第180章 再加一把柴第259章 多事之秋第380章 斯拉夫人的拳頭第7章 着手準備第389章 禮儀之辯第359章 佈局北美第348章 光緒的理念第407章 追擊第122章 不放棄第166章 海軍變革第371章 由小見大第136章 混亂的戰局第96章 戰爭開始了第45章 海軍準備第190章 未動先謀第160章 談判在繼續第265章 對準英國的軍艦,撞上去!第115章 寧可站着死,絕不跪着生第370章 漢國度的傳承第177章 寒流第282章 都是問題第41章 洪災第133章 設伏第209章 突襲,目標海參崴第300章 四十二章 羅斯福之死第228章 葫蘆島號巡洋艦第158章 煩心事第295章 瘋狂的尼古拉二世第412章 戰爭的號角第204章 參謀本部擴大會議第113章 焦點第409章 戰爭還沒有結束第90章 中央銀行第222章 “朕求你們了”第113章 焦點第406章 戰鬥的意志第46章 成軍儀式第233章 摺子戲第56章 錢的來源第125章 決戰的序幕第37章 廣而告之第95章 雲涌第247章 科舉大考第129章 無怨無悔第150章 陰霾第189章 蠢蠢欲動第21章 八旗子弟第76章 針鋒相對第44章 皇宮內外第424章 鄂木斯克之戰第115章 寧可站着死,絕不跪着生第222章 “朕求你們了”第217章 皇上,你的將軍還沒有全部陣亡第15章 調教三傑第353章 中西學術之爭第403章 空軍逞能第94章 風起第267章 被羞辱的英國第142章 顫抖的佐世保第97章 太平洋艦隊第41章 洪災第222章 “朕求你們了”第300章 二十九章 開價第36章 教育與品牌第300章 二十章 烽火日本第127章 交換第17章 必須的廢話第300章 一十八章 不留後患第55章 準備就緒第15章 調教三傑第56章 錢的來源第27章 紛亂第300章 二十六章 存亡之道第400章 雪原突擊戰第100章 一潰千里第134章 偷襲第300章 一十章 最後的等待第298章 皇室產業第96章 戰爭開始了第38章 議事第77章 國家尊嚴第178章 方子第112章 遺召第381章 到東方去第133章 設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