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南巡的目的

也許對於其它國家來說,近幾年的大清的風光無限的。整個世界上還在爆發大規模戰爭的地方都在遠東,清日、清俄、清荷三場戰爭清國都是參於國,清國也還都是戰勝國。尤其是不久的時間後,清國和日本還要爆發一場規模更大宏大的戰爭,這就對清國國內的經濟發展帶來的很大的隱患。好處是,洋人都不看好第二次清日戰爭中的清國,所以貨物的價格都偏低。洋人拼命的往遠東運送貨物,就是想趁着第二次清日戰事之前,能賺多少就賺多少。如此一來,整個大清的各類物資就豐富起來,有了豐富的物資,各項基礎建設也得已快速推進。

但最大的麻煩卻來自對工業的佈局。因爲國家現有各項工業設設施七成全部集中在沿海城市,二成集中在長江黃河等大江兩岸,這些地方全部都在艦炮的射程之內。也就是說,一但海軍戰敗,國家所有工業設施可能在一夜之間全部被敵人摧毀,那麼剛剛步入工業化進程的中國,又將“一夜回到解放前”。

這個弊病光緒《 明白,嚴復、唐紹儀等人也上過摺子,就連李鴻章等老臣,面對即將到來的日本艦隊也是憂心忡忡。但短時間內不可能做出更大改變,因爲這完全受到交通條件的限制。在國家交通網絡不發達的時期,只能將這些工業全部放在交通條件更好的地區,一來可以大量節省運輸費用,二來這些地方無論人力的豐富程度。還是人力的素質都更好一些。

也因此,爲了保證國內經濟平衡發展、抵禦外敵,就需要一支強大的軍隊。而一支強大的軍隊。需要更加強大的國家經濟來支撐。而要發展國家經濟,就需要增加對基礎設施的投入,這樣一來投向軍隊建設的資金就會減少。而減少了軍隊的投入就沒有一支強大的軍隊來保證國家能平穩的發展經濟。這似乎是一個矛盾的問題。而事實上是,爲了給國家發展經濟留出更多的資金,陸軍已經停止擴編。

但是,軍隊不僅僅只是一個只有投入沒有收穫的的單位,清日戰爭中軍隊爲國家賺取了二億三千萬兩白銀的賠款

。清俄戰爭雖然沒有獲得賠款但卻得到了三萬多免費的勞力。要知道生活在冰天雪地的俄國人比起中國人來說更有力氣也更加能夠吃苦耐勞。即使是清荷戰爭沒有收到多少賠款,但從南洋掠奪來的財富包括從英國手裡搞回來的貴金屬也價值近二億兩白銀。

日本的賠款早就用的一乾二淨,南洋搶回來的錢現在還不敢用。阿拉斯加的黃金更是不能泄露的秘密,所以國內想要發展經濟就只能靠貸款。要發展工業,就必然要有大量的基礎加工設備,所以貸款的大部分又用來購買西方各國的設備。設備需要經過製造運輸再安裝才能使用。而再等到培訓工人後生產出產品需要的時間卻也很長。結果,唐紹儀求爹爹告奶奶要來的貸款真正能投進國內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所以,爲了擺脫國內在採購設備上的損失,光緒提出設備國產化的要求,並設立獎勵基金。對於那些優先生產出國內需求量最大和朝廷需要的設備或產品提供了高額的獎金。

在天津第一機車廠,當蒸汽機轟鳴着吐着黑煙,當曲軸帶動車輪碾壓過鐵軌接頭的縫隙發出規律的撞擊聲,當火車頭以高速開向廠區並緩緩停下後。機車廠的廠長與技術人員高興的宣佈,第一臺全國產化火車頭一次性通過測試。這列火車頭按照正常火車頭一樣拉着一列火車。剛剛從廣州返回天津,一路上沒有出現任何問題。這可是第一次試製呀,尤其是車頭內安裝的往復式蒸汽機,這是在德國工程師的指導下廠子裡生產出來的第一臺蒸汽機。第一次生產,第一次測試就能一次成功。就連德國工程師都爲中國人的成績給驚呆了,要知道生產這列火車頭的工人還有六成是不識字的,一羣看不懂圖紙的工人楞是生產出了高質量的產品,這實在是――值得慶幸的事性。德國人總以爲能通過測試有很大的運氣成份,可誰又知道爲了生產這臺火車頭,尤其是核心的往復式蒸汽機,那些不識字的工人硬是生生的背下了整張圖紙。

現在大清是個人都知道日本艦隊之所以強大是因爲英國將原來賣於大清國軍艦賣給了日本,日本新艦隊即將回國攻擊清國消息,在人爲刻意的宣傳下就成了壓在人心裡的大石。咱大清自己也能造軍艦、造大炮,雖然還比不上洋人造的,最起碼也是個指望不是。可咱自己造的軍艦中有一樣就必需要向洋人賣,那就是蒸汽機。現在大清和德國關係好,德國會賣給大清蒸汽機,可萬一德國又不賣了怎麼辦?讓造好的軍艦停在船臺上當炮臺用?俗話說:求人不如求己。奉天機車廠與天津機車廠同時接到將蒸汽機國產化的旨意,沒別的要求就一條,火車頭上所有零件必需全部是國產的。美國人很鬼,故意留了一手導致奉天機車廠生產的蒸汽機動力不足。原因說是清國材料有問題,需要重美國購進材料才能生產

。德國人很敬業也很嚴謹,他們把他們所知道的關於要生產的蒸汽機的全部知識都教給了中國人,雖說清國皇帝會給第一個國產化機車的廠子與人員予以豐厚的回報,但德國人更看重的是自己國家在世界的地位,這是一個很好向世界證明德國至少比美國強大的一個機會。沒辦法,清國皇帝在國內大肆宣揚這次的比試,世界各國都在猜測這次是美國這個工業大國勝出還是德國這個工業強國勝出。被英國用艦隊威脅過的德皇威廉二世再暴跳如雷也不敢拿英國撒氣,就只能對美國叫幾句了。

光緒也是無奈呀。剛把英國佬的軍艦給撞了,所以必需給世界各國再找一個話題,免人所有人都盯着撞船事件不放。所以原本只是內部比試就人爲的被吹成了美德兩國的實力的比較。光緒原本還擔心短短的十數天之內恐怕達不到這個效果,事實證明光緒擔心的有些多餘。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們做這種事門清的很,幾千年的爭鬥下來的文人們對於如何鼓動情緒再拿手不過,加上有着威廉二世的推波助瀾,這事最起碼在東亞已經壓倒了撞船事件。

如今事實證明,國產材料也能達到生產的要求。德國援建並有4成股份的天津第一機車就在車頭開回廠裡的那一刻也接到了朝廷的10臺火車頭訂單――這還只是第一期,因爲要看量產的結果。也因爲國產化的成功。大清已經決定不再向外購買火車頭了。而因爲耍了點小心眼耽誤了研發進度的奉天機車廠,只能拿着10臺車箱的訂單獨自落淚。

國產火車頭自制成功,不僅表示國內工業能力的提高。更代表着可以節省大量購買國外產品的費用。反正是花錢,購買國產貨更能讓國內的工廠就能養活更多的百姓,從而帶動更多的產業。光緒很高興,高興的結果就是要親自送南洋華人代表回去。還要坐着全部國產化的火車。也就是說。皇上這一高興就要南巡。對於皇上突如其來的想法,朝中的大佬們就不高興了,但皇上態度很堅決。

“今歲初對俄用兵,歲末對南洋用兵。如今戰火才歇,將士亦未卸甲,國朝初定,南方尤其不穩。以皇上心胸,只需待得三五年後天下大定之時。皇上若有遊性,巡遍天下亦爲不可。皇上身付國朝興衰之命運。此時南巡得不償失。請皇上三思。”李鴻章是公然反對,如今的廣州經過了年初的叛亂不但沒有平熄反清復明的思想,反至是更加隱蔽起來,各種會館興盛,尤其是興中會。光緒知道這個興中會是幹什麼的,這個由孫文一手創辦的反清組織更是在廣州辦起了分會館,掛着文人交流的名義卻幹着叛亂的活。只是現在人家沒做出出格的舉動不好下手,朝廷也只能先監視着。

光緒明白李鴻章等人擔心自己南下之時遭到革命黨人,還有日本人的刺殺

。可李鴻章不知道的是,當年陪着陸皓東千里跋涉下江南的同志如今正是中興會廣州會館的主事,而中興會人的更不知道他們主持中興會廣州會館的主事竟然是朝廷中情局的間諜。至於日本人,在朝廷刻意的宣傳下,說日本人在中國是過街老鼠決不爲過。

“既然朝廷宣傳用國貨,強國防,那做爲皇帝更應當以身作則。諸位皆是朝廷重臣,相信諸位也明白一但國產產品大行其道,這對國家經濟有多大的促進做用。”光緒擺擺手阻止李鴻章繼續勸諫:“朕意已決,不必多言。此次朕南巡所乘坐之火車及其物品全部均爲我大清自產之產品,下旨《時務報》及各地宣傳機構與以配合。再下旨各地方,不修行宮、不辦酒宴、不搞儀式,所有衣食住行朕自行解決。此次出行,沒有計劃沒有路線,一切隨性而爲。”

皇上既然已經決定,做爲臣子自然不好當堂反對。下了朝,心裡仍然不放心的李鴻章打算去瀛臺繼續勸諫。可皇上不在瀛臺,一下朝就被被太后叫去頤和園。從寇連材嘴裡得知,兩宮太后對皇上此時南巡亦是不贊同。

臣子需要看着皇上的臉色、揣測着皇上的心思說話,所以皇上的貼身太監就成了臣子們瞭解皇上言行想法的最好人選。但眼前的寇連材與其它太監不同,無論對誰都一向謙恭,也從來沒聽說他傳過什麼此閒話。李鴻章點點頭沒有說話,轉身朝中海走去。

位於紫禁城西側的中海、曾經的皇家園林,正變成一個繁忙的工地。空地上,包裹着石棉的鋼管正在一根根的被埋下;殿宇內,一塊塊散熱片正在組裝。自從將發電站的蒸汽引進北京城內的王公大臣的府邸採暖後,朝中大臣對冷冰冰的軍機處就一直頗多意見。直到怕冷的皇上在軍機處商議國事時被炭火薰到頭昏眼花之後,皇上決意要將已經大規模使用的暖氣設施安裝進軍機處。誰知前期規劃才結束,養心殿內一場由於電路短路引發的火災在乾燥的冬天顯有格外猛烈。被煙火燻黑臉頰的光緒痛定思痛,在下令對宮中所以電路進行檢修的同時考慮爲保護紫禁城這個全木質宮殿羣的原始風貌,光緒決定將軍機處遷至中海,同時對中海進行電路、通信、採暖等各項進行現代化的改造。爲了能更快的搬到暖和的新辦公地,朝中各部史無前例的齊心協力的對此項工程都予以最大的支持,如今經過二個多月的緊急施工,現在整個中海改造工程已接近尾聲。

李鴻章喚過正在監督施工的秘書長楊度:“皙子(楊度的字),此處工程何時可以結束。軍機處都已收拾停當,就等着搬過來了。老夫可是受不了軍機處的冷了,哈哈哈――”

二十出頭的楊度也是相貌堂堂,能被皇上看中做爲貼身秘書的楊度,李鴻章當然知道楊度會有多大的前途

。而自己的兒子李經方卻是一無是處,還揹着“資敵”的罪名在家反省。如今朝堂中越來越多的年青面容,意味着他們這些老臣正在慢慢淡去。所以,李鴻章對這些年青人從來沒有擺出一副上官冷冰冰的臉色公事公辦,反到是如同一位長者。李鴻章只希望當自己老後,這些年青人能看在自己的面上,留李家一條活路。

楊度雙手抱拳恭謹的說道:“如今已是最後的安裝,請總理大人放心,最多半月就可全部完成。”

李鴻章笑着點點頭,讚許幾聲。今天是個好天氣,豔陽高照平地無風。李鴻章與楊度邊走邊談,不時還有笑聲傳出。走到一僻靜之地,李鴻章才低聲問道:“如今朝局初定,又是年關將至。本是安撫人心之時,皇上卻要在此時南巡。難道你之前就沒有聽到任何動靜嗎?”

“學生恬爲皇上秘書長,就是爲協助皇上處理文書工作。這關係朝政大局,哪裡是學生能知道的。”

“老夫就想知道皇上爲何突然提出要南巡。沒跟老夫賣關子,身爲皇上秘書,朝中大小奏摺大多經你手呈與皇上,老夫不相信你一點沒看出來。”

“總理大人不必多慮,學生以爲皇上南巡只要防衛得當,並無不妥。”楊度還是一臉恭謹,但見到李鴻章拉下了臉這才笑着說道:“帝無子嗣也是國之大患呀。”

李鴻章先是一楞,轉而怒道:“爲一女子,皇上竟置國朝安危與不顧,一但讓有心人得勢,這天下剛剛承平……”

楊度低聲道:“學生到不這麼認爲。有皇家陸軍駐守各地,何人可威脅皇上權柄。有一事總理大人可能不知,此次皇上內定隨侍南巡的大多是武將如馮、段等人,而文官僅有一位――大理寺正卿岑春煊。”

大理寺是幹嘛的?大理寺掌刑獄案件審理,相當於最高法院,是全國最高審判機關。皇上南巡不帶其它文官就只帶大理寺正卿岑春煊,而岑春煊還有一個別名叫“官屠”,如此一來,皇上南巡的目的就一目瞭然。皇上就是奔着江南官場去的,就是爲了整頓江南官場。

皇上開始整頓官場了,就像皇上曾經說的那樣:盈弱的中國想要在這世界之林佔有一席之地,那麼這個國家只能有一個聲音。(未完待續。。)

第137章 還差三十米第27章 紛亂第405章 重炮的轟鳴第412章 戰爭的號角第256章 大清變樣了第45章 海軍準備第201章 遠東的**第423章 騎兵的戰爭第154章 利益的糾結第298章 皇室產業第3章 各懷心思第300章 三十章 日本請和第260章 英國在南洋被搶走的財寶出現了第235章 大 躍 進第352章 神秘的龍族第283章 離別第255章 對荷蘭宣戰第192章 暴風雨的前奏曲第164章 五年發展計劃第25章 第一次交鋒第411章 勝利者的權利第392章 朝貢的意義第185章 譁然第236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421章 天火妖嬈第286章 海陸之爭第28章 大十字鐵路計劃第132章 多線作戰第159章 李鴻章遇刺第300章 二十九章 開價第300章 零九章 不約而同第3章 各懷心思第197章 李鴻章的忠心和憂慮第249章 國家級別的面試第74章 月黑風高夜第118章 海城反擊戰第298章 皇室產業第215章 增援奉天第59章 時代的差距第98章 諜戰第371章 由小見大第300章 零八章 唯一的選擇第426章 兩個瘋子的戰爭第285章 慈禧的決擇第121章 不拋棄第414章 歷史上的第一次空中補給第161章 馬關條約第19章 差事第73章 巧合第201章 遠東的**第12章 整頓內務第280章 皇帝遇刺第228章 葫蘆島號巡洋艦第268章 你們的中國心第118章 海城反擊戰第419章 全面進攻第427章 一定會咬鉤的誘餌第194章 乙未宮變(中)第289章 一波才平一波又起第367章 危機四伏第392章 朝貢的意義第378章 揍他第300章 二十六章 存亡之道第97章 太平洋艦隊第377章 9月12日第47章 開學之日第213章 對馬大捷第127章 交換第201章 遠東的**第300章 二十章 烽火日本第209章 突襲,目標海參崴第214章 軍事總動員第387章 天下大勢第390章 準備就緒第420章 奪橋之戰第212章 殘龍軍,集結第231章 山海關上的決定第121章 不拋棄第416章 移民大法第114章 改變的底氣第412章 戰爭的號角第101章 北洋艦隊第3章 各懷心思第39章 李鴻章的心思第269章 光緒的憂慮第30章 定遠第300章 四十一章 吹牛不打草稿第159章 李鴻章遇刺第430章 中國的野心第23章 柳暗花明第399章 豆芽引發的悲劇第257章 衝擊馬六甲第192章 暴風雨的前奏曲第37章 廣而告之第299章 公私分明第29章 初見琅威理第375章 分歧第300章 二十四章 偷天換日
第137章 還差三十米第27章 紛亂第405章 重炮的轟鳴第412章 戰爭的號角第256章 大清變樣了第45章 海軍準備第201章 遠東的**第423章 騎兵的戰爭第154章 利益的糾結第298章 皇室產業第3章 各懷心思第300章 三十章 日本請和第260章 英國在南洋被搶走的財寶出現了第235章 大 躍 進第352章 神秘的龍族第283章 離別第255章 對荷蘭宣戰第192章 暴風雨的前奏曲第164章 五年發展計劃第25章 第一次交鋒第411章 勝利者的權利第392章 朝貢的意義第185章 譁然第236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421章 天火妖嬈第286章 海陸之爭第28章 大十字鐵路計劃第132章 多線作戰第159章 李鴻章遇刺第300章 二十九章 開價第300章 零九章 不約而同第3章 各懷心思第197章 李鴻章的忠心和憂慮第249章 國家級別的面試第74章 月黑風高夜第118章 海城反擊戰第298章 皇室產業第215章 增援奉天第59章 時代的差距第98章 諜戰第371章 由小見大第300章 零八章 唯一的選擇第426章 兩個瘋子的戰爭第285章 慈禧的決擇第121章 不拋棄第414章 歷史上的第一次空中補給第161章 馬關條約第19章 差事第73章 巧合第201章 遠東的**第12章 整頓內務第280章 皇帝遇刺第228章 葫蘆島號巡洋艦第268章 你們的中國心第118章 海城反擊戰第419章 全面進攻第427章 一定會咬鉤的誘餌第194章 乙未宮變(中)第289章 一波才平一波又起第367章 危機四伏第392章 朝貢的意義第378章 揍他第300章 二十六章 存亡之道第97章 太平洋艦隊第377章 9月12日第47章 開學之日第213章 對馬大捷第127章 交換第201章 遠東的**第300章 二十章 烽火日本第209章 突襲,目標海參崴第214章 軍事總動員第387章 天下大勢第390章 準備就緒第420章 奪橋之戰第212章 殘龍軍,集結第231章 山海關上的決定第121章 不拋棄第416章 移民大法第114章 改變的底氣第412章 戰爭的號角第101章 北洋艦隊第3章 各懷心思第39章 李鴻章的心思第269章 光緒的憂慮第30章 定遠第300章 四十一章 吹牛不打草稿第159章 李鴻章遇刺第430章 中國的野心第23章 柳暗花明第399章 豆芽引發的悲劇第257章 衝擊馬六甲第192章 暴風雨的前奏曲第37章 廣而告之第299章 公私分明第29章 初見琅威理第375章 分歧第300章 二十四章 偷天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