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一定會咬鉤的誘餌

“該死的,該死的,居然開着我國的軍艦來進攻我國,這羣東方的異教徒真該死。”聖彼得堡奢華的皇宮內,尼古拉二世不滿的咆哮着:“維特,你的錢籌備好了嗎?”

謝爾蓋﹒維特,俄國的財政部長。在面對咆哮中的皇帝他依然顯的平靜如常:“陛下,法國方面原則上同是提供貸款,但具體的細節還是商討中,貸款還沒到位。英意德等國還是交涉當中。”

“哦――見鬼。中國人都要打過來,你居然告訴我連造軍艦的錢都沒有?”自從廖內海戰之後,雄心勃勃的尼古拉二世再次提出打造二十艘一等戰列艦和二十艘二等戰列艦的新海軍計劃。但國家經濟凋零,叛亂份子鼓動人民罷工罷市,更讓俄國經濟雪上加霜。俄國只能滿世界去找貸款,到目前爲止有消息的只有法國。

“陛下,即使貸款到位也無法立刻開造軍艦。因爲按陛下要求的那種類似中國白起級戰列艦,我國的船塢根本造不了,需要等船塢擴建之後才能進行。”

“那就先建造超海級二等戰列艦。去告訴法國佬,讓他們立刻先支會心付一億盧布,不然我立刻於德國結盟。”尼古拉二世不是傻瓜,他立刻用德國去威脅法國提供貸款。

維特暗自嘆了口氣,他本想用船塢太小來勸進陛下暫緩海軍計劃。但眼前的陛下卻急不可奈的要恢復海軍,到不是陛下對大海如何熱衷,而是他擔憂失去了戰艦和艦炮,會讓那些叛徒的氣焰更加囂張,纔會顯的如此心急。但作爲俄國的財政大臣,維特卻不得不爲整個國家經濟考慮。所以維特決定還是實話實說好了:“尊敬的陛下。即使貸款到位那也需要優先用於維持財政穩定的,如果再不盡快穩定國內,恐怕會殃及國家破產!其次這筆資金還需要支付陛下的百萬擴軍計劃。所以暫時無力支付海軍的恢復計劃。”

“難道你要看着中國人的軍艦在我國的海域的耀武揚威嗎?”尼古拉二世臉上一幅要生吞活剝維特的模樣。

“陛下,我國根本沒有新式戰列艦的技術。甚至連船塢都沒有擴大,而且根據我國與法國之間的秘密協議,只要法國第一艘新式孤拔級戰列艦開建後,就會將技術轉交給俄國,那樣就可以擁有真正的新式戰列艦了。而陛下只需要再等一年,這一年裡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擴大船塢。至於中國人的艦隊,陛下您跟本無需擔心。即使我國願意出讓港口給中國人,您認爲英國人會同意嗎?”

尼古拉二世神情一晃。頓時開悟:“維特你很好,是帝國的忠臣。你說的很對,偉大的俄國代表白人向低等的黃種人宣戰,如今黃皮豬居然敢打到歐洲來。”尼古拉二世開心的朝他的外交大臣蘭斯多而弗說道:“在這個關鍵的時期,英法德等國需要我們站在一起,他們應該將軍艦送給俄國用於抵抗東方的黃皮豬。蘭斯多而弗,你去告訴他們,他們甚至應該派艦隊加入偉大的俄國軍海軍中來。”

蘭斯多而弗苦着臉下去了,維特也終於鬆了口氣。沙皇陛下總算不再強求將貸款用於海軍建設,那作爲財政部長的維特就有足夠的資金來移定國家經濟。如今國內叛亂分子已經公開進行各種刺殺行動。雖然沙皇陛下在3月3日頒佈《佈雷金詔書》,准許成立諮政團體、包容各種宗教、開放語言自由、以及減少農民贖回農地的費用。然而在社會主義人士的抵制下,改革進程幾乎陷入停止。加上與中國的戰爭面臨全面失敗的局勢。國內動亂加巨。維特曾向沙皇陛下建議成立國家杜馬,來緩和國內局勢。然而沙皇陛下不思穩定國內卻意圖發動更大規模的戰爭,寄希望於最終能戰勝中國來轉移國內矛盾。如果能夠成功當然是可行的,可如今的戰局糜爛而國家想要再次徵召軍隊都只能靠從國外貸款來進行。這樣的經濟形式,怎麼可能將戰爭進行下去?

對於俄國的新要求,英法等國自然當他是放屁,然而中國遠征俄國的艦隊卻不得不重視起來。這是一支多達二十一艘主力戰艦的艦隊,放在歐洲是一股能左右地主勢力的艦隊。然而歐洲各國還在討論對策之時,中國遠征艦隊出發三天後的7月3日。中國加派戰列艦海寧號,重巡寧海、濟海二艦併入遠征艦隊。又二天後的7月5日。中國再次加派防護巡洋艦海天號與快速驅逐艦聽風、觀海三艦。這使得中國遠征艦隊規模達到七艘戰列艦,十二艘巡洋艦和八艘驅逐艦。這樣一支艦隊進入歐洲。必然擾動歐洲局勢,尤其是英國受到的壓力最大。

“必需阻止他們。”英國首相亞瑟?貝爾福定下了基調。

英國人卻找不到可是阻止中國人遠征俄國的藉口。必竟先是俄國去打的中國,難道還不許人家反擊回來?再說中國艦隊一路走的都是公海。遙遠的距離是補給最大的困難,但中國不是俄國,中國政府早在一個月前就與南美各國答成了協議,以高於市價一成的價格向各國採購大量的燃煤和食物。當時誰也不知道中國政府這樣做的原因,但中國遠征艦隊出發時所有人也反應過來了。中國政府早在艦隊出發前就做好了各項準備,而不是向中國政府宣稱的那樣,只是中國在得不到賠償後惱羞成怒的要自己去取。

英國可以藉着自己在南美的影響力,可以通過外交的方式讓這些國家停止向中國艦隊提供補給。但合同的神聖性是在世界也是通用的,中國可以以各國違法合同爲由用艦炮威脅各國交出物資,如果交不出來,以中國的性格他們肯定會發起攻擊。再說,如今的中國海運業極爲強大,海上每十艘萬噸巨輪就有四艘是中國的,而且這個數字還在持續增多。對中國關閉蘇伊士運河。迫迫使中國的運輸船隊繞行南美也是辦法之一。但大家都相信,英國政府敢關閉蘇伊士運河,中國政府就敢封鎖馬六甲海峽和整個香港。只要中國政府鐵了心要遠征俄國。以中國比俄國還要充足的海上運輸力量就足以保證遠征艦隊所需。

想要阻止中國遠征艦隊進入歐洲,除非直接派艦隊阻攔。有人相信。以中國目前的局勢絕對不敢跟英國發生直接衝突。但也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見,以中國人那一言不合就拔刀相向的行爲方式來看,一但真的發生交火這後果怎麼處理,要知道這次中國遠征艦隊司令就是當初那個衝擊馬六甲的李亮。雖說這種可能性不大,但要是萬一發生呢?難道要讓英國向中國宣戰?!遠征中國……海軍部估計要獲得全面勝利,需要動用英國全部艦隊的一半力量,而且只能保證海戰的勝利,至於陸地戰。英國陸軍部閉口不談,因爲中國軍隊的總人數比英國的人口還多。

“我懷疑我們考慮錯了方向。中國遠征艦隊可能只是爲了轉移所有人視線的東西,中國人真正的目的其實是這裡。”原英國駐華公使,現在的英國遠東事務總顧問歐格納在沉默了大半個月後,在國會會議上將他的手指重重的點在中俄兩國正在交戰的秋明一帶。

歐格納的言論往往能影響英國政府在對華事務上的決策,然而在中國派出遠征艦隊後卻突然一言不發。他一直在思考,一向注意利益的中國皇帝爲什麼會幹出遠征這種靡費之舉,而他的大臣們卻連絲毫勸阻都沒有。歐格納相信這裡面一定隱藏着陰謀,所以他在沒有發現個這陰謀前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直到昨天他看到一份報紙,報紙上一個不起眼的角落用一句話報道了一則新聞:中國軍隊正在向秋明和庫爾幹發起攻擊。相信在很短的時間內,中國軍隊將佔領這兩個地方。

看着滿堂等待他解釋的國會議員,歐格納不急不慢的說道:“請大家很不要急。聽我說完一個故事。中國有一個傳統的習慣,每到清明時節中國皇帝需要親自下地勞動,皇帝耕田皇子播種,而皇后也需要親自養蠶織布,以表示對衣食這兩種與生活密不可分的事務的重視。中國也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國家,中國民間也有民以食爲天的說法。而糧食自古來多是由土地產出來的,因此中國人對土地的重視是要超出我們預計的。而且中國人對土地還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就如中國皇帝曾親口跟我說的那樣:要是不喜歡在土地裡種點什麼,很難讓人相信他是屬於中華民族。所以中國人從來不會嫌棄土地過多。而且中國官員私人土地的多寡也往往跟他的品級高低有直接關係。當大家明白這個道理之後,後面的事就很好理解了。中俄自鄂木斯克之戰後。俄國戰敗已成定局。但中國不僅沒有開始和談之意,卻派出遠征艦隊。還公然叫囂着要在俄國建設屬於中國的軍港。這裡是歐洲,中國人明白他們不可能真的在歐洲佔領一個港口,但中國依然這麼做是爲什麼?因爲中國的目的就在於讓所有人都盯着中國海軍,從而忽略中國陸軍的軍事行動。此時,中國陸軍以極快的速度推進。北線的樑華殿兵團正在進攻秋明、袁壽山兵團正在進攻庫爾幹,中線的聶士成兵團已經佔領庫斯塔奈,南線的劉盛休兵團正高速行軍,預計三天之後可以向阿克糾賓斯克發動攻擊。說到這裡,不知道大家明白沒有。中國的目的就在於趁所有人都只看到遠征艦隊的時候,讓他們的陸軍盡一切可能多的佔領土地。就跟中國皇帝的說那樣,中國人從來沒有過嫌棄土地多的時候。等所有人反應過來的時候,再要求他們和談的時候,他們就可以提出以現有的軍事分界線爲領土分界線的要求了。這就是中國人最終的目的。”

“那按閣下的意見,我們應當立刻迫使中俄開始和談?”有議員提出問題。

“首先不是和談,而是要求中國立刻停止所有的軍事行動。”歐格納揮舞着拳頭,堅毅的說道:“我不知道中國人最終的目的地是哪裡,但我相信,如果不能迫使中國人停止軍事行動,他們的軍隊一定不會停止前進的步伐。他們會把所有能佔的土地全部佔領下來。對於土地,套用一句中國人的話,寧可撐死也決不餓死。”

歐格納說的很對。但也只是說說而已。讓中國人停止軍事行動,是隻限於陸軍還是海軍或者兩者皆是?單獨停止陸軍的軍事行爲。這和英國有什麼關係?只停止海軍的軍事行動,在沒有滿足中國人的要求前,中國人幹嘛要聽你的?停止海陸軍全部的軍事行爲這也等同於停戰呀?可在好處沒撈夠前,換英國也不會幹的。歐格納說了也等於沒說。

英國國會吵吵嚷嚷好幾天,行之有效的辦卻找不出一個。聯合歐洲各國一起來抵制中國遠征或許是一個有效的辦法,必竟中國膽子再大也沒有大也不敢得罪整個歐洲的地步。

中國當然不敢,在得知歐洲各國爲遠征艦隊進行集體談判時,中國各駐外公使就開始頻繁遊說。聲稱中國遠征艦隊僅僅只是一次報復行爲,一但中俄和約簽訂,中國艦隊會立刻返航,不在歐洲多待一天。

外交交涉總是緩慢的,而就這麼幾天,中國陸軍攻克了秋明、庫爾乾和阿克糾賓斯克。也因爲前期補給損耗過大無力再戰而轉入修整等待補給。中國海軍三波艦隊也在夏威夷完成集結,向美洲駛去。

對於中國的解釋各國自然也不會真的相信,雖然中國政府的國際信譽很好,但外交不就是看誰更不要臉嗎?然而就在各國對待中國遠征艦隊的問題上原則上達成一致後的第五天,德國方面卻突然改口。聲稱只要中國艦隊不進入德國領海,德國將不會干涉中國人的復仇行動,同時德國也不會向中國提供任何幫助。德國的突然退出讓剛剛答成協議的歐洲同盟陷入崩潰的局面。德國對此的解釋是。德國尊重中國人進行報復的權利。

“德國這是要幹什麼?他們想要報復法國嗎?”任憑貝爾福暴跳如雷。德國對法國當年干涉德國統一而最終爆發普法戰爭的事,還牢牢記着。

但十天後一的份報紙,揭露了德國這樣做的原因。因爲中國給了德國一個天大的誘餌。

法國國內發行量最大的報綜合性日報《費加羅報》發表了一篇文間,一張裝有大炮機槍的鋼鐵戰車的照片赫然印在《費加羅報》的頭條標題上。而且報紙上公開寫着,這是一位德國情況人員無意丟失的。

消息從法國傳到北京,德國駐華公使克萊門斯?佛雷赫?馮?克林德臉色蒼白的直奔中國外交部,可惜他沒見到任何人。然而當他回到公使館後得到了一個讓他更爲驚慌的消息,正在中國軍隊中實習的德國海陸空各級軍官同一時間被停止全部工作並請出軍隊,正軍校學習的德國軍官也被請出軍校。按照之前協議配給德國實習軍官學習的無線電臺也全部沒收,中德軍事合作面臨中止。克林德措手無策。他知道這意味着正常的外交溝通已經失效。現在只能依靠德國遠東總參謀長、駐華武官邁克爾與中國兵部官員的私交進行了。邁克爾點點頭,整理好着裝前往兵部。

邁克爾本來想見的兵部尚書歐陽振華。必竟年紀相仿的人總能說的上話。但因爲前線補給供應出了差子,歐陽振華前一天剛剛離京親自前往伊爾庫茨克督促。不過能見到中國皇家陸軍總司令馮國璋他也是很滿意的,至少沒有像外交部那樣給擋在門外。

“邁克爾,你居然還有臉來見我?”兵部大堂內,正在處理公務的馮國璋頭都沒擡起來。

邁克爾才進門就被馮國璋的一句搶白給憋了個滿臉通紅,的確他沒臉。這樣的事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七年前中國的迫擊炮和手榴彈就在德國本土研製時被偷去了樣品,五年前最新的飛艇投彈瞄準器在送回德國的路上失竊,結果就是英法等國立刻將其仿製出來。如今中國在兩國還沒開始協商裝甲車相關協議的時候,就能允許將最機密的裝甲車讓德國拍照,已經表明中國對德國的高度友好。然而中國這麼一個友好的外交舉動,卻因爲德國情報人員的失誤,在將照片從鄂木斯克直接送回國的途中被竊取。如此一來,等於是德國將中國的最高軍事機密給泄露出去。接二連三發生這樣的事件,而且都涉及中國最高軍事機密,那麼中國驅逐軍隊中的德國人的行爲就完全可以解釋的通――中國人不再信任德國人了。

邁克爾在中國這麼多年,看到的都是中國人彬彬有禮的模樣,突然被這毫無禮節的動作和尖銳的提問給問倒,一時間竟也啞口無言。

“坐吧。”馮國璋處理完手頭的工作示意邁克爾坐下說話,並親手給邁克爾倒了一杯茶:“裝甲車是中國的軍事機密,可因爲貴國的關係被泄露出去。皇上在朝會上大發雷霆,文臣們對武官們也是大加指責,紛紛表示對貴國的不信任。迫於壓力,軍方只能以驅逐貴軍的實習軍官來表明軍方的態度。希望貴國能夠理解。”說完,馮國璋依然顯的焦躁不安,他很煩躁的敲了敲桌子:“你們的情報人員都豬嗎?這麼重要的東西都保管不好。這些人還有什麼用?”

邁克爾長嘆了口氣站了起來,學着中國人的禮節雙手疊掌長鞠一躬:“出事的情報員已經處決,但事情必竟已經發生了。我受威廉二世陛下的委託,希望能挽回因爲德國的失誤造成對貴國的傷害,並希望能貴我兩國能繼續彼此之間的友好和合作關係。還望上將閣下能多多美言幾句。”

“邁克爾,你是知道的,朝廷上是反對在協商前貴國拍攝裝甲車的照片。但出於對德國的尊重和感謝德國在甲午戰爭中對我國的大力支持,是我軍方爲貴國提供擔保才換來提前拍攝的。如今朝堂上的文臣以此爲藉口攻擊軍方,軍方理虧不敢辯駁,要不是前線戰事尚未結束,樑袁二將肯定得回京受罰。這些都是因爲你們的失誤造成的,所以我們軍方現在跟本不敢在朝堂上對貴國多說一個字,哪怕是壞話。所以,在這件事上軍方是無能力了。”

“那就真的一點挽回餘地都沒了?”邁克爾有些頹廢。的確,在這件事情上,錯的都是德國。

“也不至於。雖然我國在武器裝備概念上可能略勝一籌,但你也清楚武器裝備需要大量而豎實的工業作爲基礎,而中國的工業必竟時間還短基礎不牢,還有大量需要貴國協助的地方,但軍方此時是不敢開口了。所以,現在只能靠你們自己了。給你一個私人建議,只要你們能說動文官們向軍方鬆口,我們軍方纔能說的上話。”

雖然馮國璋沒有幫上忙,但也清楚的表明至少在中國軍方還是有合作的意向,還給德國指明一個明確的方向。只要拿出足夠的利益讓文官鬆口,中國的軍方官員纔有機會繼續幫助德國說話。而這個利益,無疑就是協助中國工業建議。邁克爾很滿意的走了,他相信當這個消息傳回柏林之後,威廉二世陛下一定會拿出足夠的利益來撬開中國文官的口,因爲德國想要在歐洲崛起,就離不開裝甲車這個戰爭利器。

然而鋼鐵戰車照片的出現,終於證實了爲什麼能在特羅伊茨科耶堅守四天的俄軍,卻在一晚上丟了鄂木斯克。這時各國纔想起來,中國的汽車還可以這樣改裝。

法國是真正的陷入了恐慌之中。他們分析認爲,中國將鋼鐵戰車的照片交給德國,肯定答成了一定的協議。中國能靠鋼鐵戰車擊潰強大的俄國,那比中國還歷害的德國得到這種戰車,那法國……不寒而慄呀。於是法國一面憑藉着手上的照片開始進行仿製工作,一面加緊對中國的外交公關。

英國人就更忙了,他需要對中國和法國同時進行外交公關。

“朕早就說過這是一個一定會咬鉤的誘餌,如今魚兒也上鉤了,現在就看如何收網以獲取最大的利益了。”李明在中央高層秘密會議上,淡淡的笑了。(未完待續。)

第135章 火炮轟鳴第130章 突圍第291章 相對無言第1章 回首百年第357章 競爭第285章 慈禧的決擇第21章 八旗子弟第25章 第一次交鋒第396章 中俄大戰,一觸即發第259章 多事之秋第300章 三十四章 日本的結局第156章 不變的姓氏叫中國第213章 對馬大捷第175章 日本瘋了第1章 回首百年第19章 差事第145章 噩耗不斷第300章 二十五章 錢錢錢第12章 整頓內務第300章 三十一章 婦人的淚水第379章 一年與一天第264章 回國第23章 柳暗花明第411章 勝利者的權利第119章 我的親孃第266章 清英南洋衝突第284章 皇后的人選第300章 三十五章 納妃這事還沒完了第49章 登徒子第84章 意外相逢第24章 紛爭四起第361章 北方攻略第406章 戰鬥的意志第206章 時不我待第205章 瘋狂的計劃第186章 事故?故事!第212章 殘龍軍,集結第410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123章 斷後第203章 日俄密約第377章 9月12日第429章 表演第300章 三十七章 悲喜各不同第20章 皇上的棋局第277章 汽車工業第300章 一十六章 最後的圍剿第157章 態度第124章 商販的戰爭第163章 閱兵式(下)第276章 決不讓英雄在九泉下流淚第383章 後繼有人第27章 紛亂第300章 三十章 日本請和第372章 勢在必行第157章 態度第189章 蠢蠢欲動第286章 海陸之爭第10章 夾帶裡的第一批人第85章 李鴻章的難題第300章 一十四章 激烈的攔截戰第403章 空軍逞能第132章 多線作戰第124章 商販的戰爭第1章 回首百年第300章 零四章 挑釁?調戲!第24章 紛爭四起第162章 閱兵式(上)第119章 我的親孃第240章 南下的序幕第34章 想摸魚,先攪水第113章 焦點第371章 由小見大第230章 回京的猶豫第191章 一觸即發第79章 各自退讓第129章 無怨無悔第300章 零七章 讀書人的節操第207章 朝鮮事變第300章 零三章 國朝大事第300章 一十章 最後的等待第290章 爲皇上保媒第285章 慈禧的決擇第1章 回首百年第300章 二十二章 空軍出擊第300章 二十四章 偷天換日第192章 暴風雨的前奏曲第355章 八國聯軍第300章 一十四章 激烈的攔截戰第10章 夾帶裡的第一批人第181章 出大事了第263章 進京面聖第148章 潮起潮落第39章 李鴻章的心思第279章 不安的心第220章 決斷奉天第262章 風平浪靜第145章 噩耗不斷第46章 成軍儀式第362章 備戰第291章 “我沒有來晚吧?”
第135章 火炮轟鳴第130章 突圍第291章 相對無言第1章 回首百年第357章 競爭第285章 慈禧的決擇第21章 八旗子弟第25章 第一次交鋒第396章 中俄大戰,一觸即發第259章 多事之秋第300章 三十四章 日本的結局第156章 不變的姓氏叫中國第213章 對馬大捷第175章 日本瘋了第1章 回首百年第19章 差事第145章 噩耗不斷第300章 二十五章 錢錢錢第12章 整頓內務第300章 三十一章 婦人的淚水第379章 一年與一天第264章 回國第23章 柳暗花明第411章 勝利者的權利第119章 我的親孃第266章 清英南洋衝突第284章 皇后的人選第300章 三十五章 納妃這事還沒完了第49章 登徒子第84章 意外相逢第24章 紛爭四起第361章 北方攻略第406章 戰鬥的意志第206章 時不我待第205章 瘋狂的計劃第186章 事故?故事!第212章 殘龍軍,集結第410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123章 斷後第203章 日俄密約第377章 9月12日第429章 表演第300章 三十七章 悲喜各不同第20章 皇上的棋局第277章 汽車工業第300章 一十六章 最後的圍剿第157章 態度第124章 商販的戰爭第163章 閱兵式(下)第276章 決不讓英雄在九泉下流淚第383章 後繼有人第27章 紛亂第300章 三十章 日本請和第372章 勢在必行第157章 態度第189章 蠢蠢欲動第286章 海陸之爭第10章 夾帶裡的第一批人第85章 李鴻章的難題第300章 一十四章 激烈的攔截戰第403章 空軍逞能第132章 多線作戰第124章 商販的戰爭第1章 回首百年第300章 零四章 挑釁?調戲!第24章 紛爭四起第162章 閱兵式(上)第119章 我的親孃第240章 南下的序幕第34章 想摸魚,先攪水第113章 焦點第371章 由小見大第230章 回京的猶豫第191章 一觸即發第79章 各自退讓第129章 無怨無悔第300章 零七章 讀書人的節操第207章 朝鮮事變第300章 零三章 國朝大事第300章 一十章 最後的等待第290章 爲皇上保媒第285章 慈禧的決擇第1章 回首百年第300章 二十二章 空軍出擊第300章 二十四章 偷天換日第192章 暴風雨的前奏曲第355章 八國聯軍第300章 一十四章 激烈的攔截戰第10章 夾帶裡的第一批人第181章 出大事了第263章 進京面聖第148章 潮起潮落第39章 李鴻章的心思第279章 不安的心第220章 決斷奉天第262章 風平浪靜第145章 噩耗不斷第46章 成軍儀式第362章 備戰第291章 “我沒有來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