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螳螂捕蟬

其實關於在清廷倒了之後,沒有足夠的兵力可以控制全國這個問題,張野也有過具體的考慮,本來是擔心一些西方列強會趁虛而入,直接搶佔地盤。

但是後來經過這一年多的思考,張野倒是覺得這似乎並不是什麼問題。現在他有海軍艦隊,雖然無法跟英國這種海上大國直接對抗,但是跟日本打一打還是沒問題的。

況且日本現在萬噸級的戰列艦數量也不多,真要是打起來的話,復漢軍這邊也未必會吃虧,反倒是日本人得小心一點了。

英國人那邊雖然很麻煩,但大不了避其鋒芒,英國人的海軍來了,咱就先撤退,等他們的海軍走了,咱再去收拾他的陸軍。

如果英國陸軍一直要靠海軍保護的話,那麼對於張野來說損失並不大,只不過是一個城市而已。只要他們想往外擴張,就必須要跟復漢軍陸軍直接對話。這是誰都不可避免的問題。

而且以復漢軍目前的造兵能力,其實最多也就只有一年的陣痛期而已,只要熬過了這一年,接下來將會進入快速發展期,任何人在陸地上都別想佔到什麼便宜。

武器方面,張野更是通過田夏禮,悄悄的在美國購買了一套設備製造機器,而且也僱傭了大量的美國工人,目前平均每兩個月就能製造出一套完整的生產線。到目前爲止,沂蒙山的生產基地每個月的生產能力,甚至可以滿足兩個復漢軍的需求,更是在這一年半的時間內。囤積了大量的彈藥。

否則的話。張野哪來的底氣?手裡有槍。有彈藥,招兵對於現在來說,那是最沒技術含量的活。只要放出去消息,只要復漢軍本身能夠消化的了,一次性招個一二百萬都不是什麼問題。

畢竟現在的清朝實在是太窮了,或者說百姓實在是太窮了。一日三餐那簡直就是奢侈至極的生活,一日兩餐在很多人看來那都算是好日子了,而且還不算吃飽。

到了部隊。不僅一日三餐,而且每月還有軍餉可以拿,可謂一人當兵,全家吃飽。似乎當兵,已經成爲了當下清朝百姓唯一的出路。

而徐世昌那邊也反映了一些情況,不少山東本地人都多次到政府去詢問什麼時候徵兵。因爲之前的種種原因,他們並沒有趕上徵兵,當他們趕到徵兵點的時候,部隊已經不收人了,所以只能無限期的等待。

山東的人口雖然沒有河南、四川這兩個省份那麼多。但也絕對不少。只是在山東一地,招個五十萬精銳士兵那是一點問題也沒有。畢竟有上千萬的人口基數在那放着。

當張野將這些問題逐一擺在桌面上之後,在放大鏡的作用下,逐一的分析了這些問題。到最後總結出了一個結果,就目前手中的這點兵力,統一華夏足夠了。

清軍的戰鬥力可以忽略不計,只要張野推翻清廷,一些封疆大吏肯定會直接投降,畢竟連朝廷都抵抗不住,他們這些地方又怎麼會抗的住?

所以,張野再一次的改變了自己的藍圖。儘快拿下清廷,然後進入第一個五年計劃。而第一個五年規劃也很簡單,張野對此的要求也並不高。

第一年放任不管,只要是投降的地方,仍舊由他們擔任原職,軍政府這邊只派過去一組代表進行摸底。除此之外,第一年結束的時候,各部隊要在駐紮地所在的省份內招募夠二十萬新兵,並且完成新兵訓練。

因爲沒有戰事,所以這個根本不成問題,平均每一名士兵負責十個新兵半年的訓練,任務也不算重,一年到頭他們也只不過訓練二十人而已。

第二年開始,因爲有了足夠的兵力,張野就打算對各地的官府進行改組,之前有惡跡的官員一律問責,徹底改組官府,進行與山東地區體制統一化。

與此同時,每一個省份必須要建立一個工業基地,類似於臺兒莊工業園區的性質。具體的行業,則根據當地的條件來確定。

剩下的幾年便是分地,修路,在第一個五年計劃結束的時候,各省地區與地區之間必須要有一條新修的主路。工業園區要落成,並且展開生產,具有一定的生產能力。

除此之外,張野還會在第二年,或者第三年,去收復那些之前可能會獨立出去的地區。甚至可以說,只要能夠完成第一個五年計劃,張野就已經具備了強國的實力。只要完成第二個五年計劃,除了在海面上可能還不如英國之外,其他的各方面都要完勝英國。

張野只能告訴徐世昌,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爲他看透了一些事情。而不會告訴他,這麼做是爲了後面的一戰做準備。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一戰爆發的時候,正好是第三個五年計劃的末期,而到那時候,張野也有能力在國際上跟那些大腕們掰掰手。

將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整的告訴徐世昌,徐世昌在一旁聽的暗暗點頭。至此,他也沒有再說什麼勸阻的話,因爲他已經知道了,張野之所以這麼做,是已經有了具體的打算的。

雖然還有一定的風險,但只要成功了,那麼給他們帶來的回報將會很豐厚。

“我這邊盡力吧,你這麼搞,倒是給我來個措手不及,這邊政府剛剛穩定下來,這還沒坐穩呢就又要拆散了。”

徐世昌無奈的說着,但話語中卻透漏着支持張野的意思。

1900年六月初,新兵已經來到部隊近兩個月的時間了,雖然還有一些隔閡,但問題已經不算太大,只需要經過一場戰爭,這種隔閡將會徹底消失,部隊也會越來越默契。

六月十一日,英國海軍中將率領一萬餘聯軍部隊從天津租界出發,打算直奔京城。但是卻在天津遭到了袁世凱新軍的頑強阻擊。

一萬餘聯軍部隊損失慘重,不得不退回至天津租界內等待援軍。其實所謂的損失慘重,也不過是死了幾百人,受傷了近千人而已。袁世凱那邊單單是陣亡就有近千人,受傷的更是數不勝數。

而歷史也早就發生了轉變,原本天津是沒有袁世凱的新軍的,更沒有五萬多新軍。而聯軍本來也只有兩千多人,但是現在,卻變成了一萬多人。

其中,日本人最是興奮,直接派出了四千多人的部隊參與進來,俄國人也同樣派出了三千多人,德國有一千多人,還是從山東各地調過來的部隊。除此之外,英國本土士兵只有二百多人,有近千印度阿三,所以算在一起,英軍一共有一千多人。剩餘的國家則是幾百,幾十的兵力。

這一次他們之所以派兵過來,也就是露個臉,給清帝國施壓而已,真讓他們派大部隊過來,他們也沒這個能力。

六月十八日,日本再次從本土直接增兵五千人,似乎是拼死也要跟清廷槓上了。因爲之前在山東的失敗,讓日本這兩年來的發展陷入了困境,所以這一次日本人必須要拿到一些地方,以此來支持日本國內的資源需求。

六月二十五日,三千俄軍乘船直接渡過日本海,在天津登陸,而與此同時,五千阿三部隊也從印度被調往天津。至此,天津租界內已經囤積了兩萬四千多聯軍士兵。

而袁世凱這邊也是感到壓力大增,不斷的跟光緒求援。但得到的回覆卻是暫無兵可援,希望袁世凱能在堅持一下,朝廷正在想辦法。不過光緒卻批准袁世凱可以動用一切力量阻擊援軍,也就是說,只要是戰鬥需要,他可以押着普通百姓去當炮灰。

這除了看到光緒抵抗的決心之外,也更深層次的看到了光緒的無奈。舉國上下,數十萬部隊,但卻沒一個能用的。五萬新軍在天津雖然能夠抵擋一時,但卻撐不了多久。

六月二十八日,經過三天的休整,聯軍再次發起了攻擊。而這一次,袁世凱的新軍可就沒那麼好的運氣了。

因爲部隊缺乏戰鬥的經驗,加上聯軍炮火有那麼猛,自身的彈藥也不是很足。所以一時間傷亡劇增,即便是以少打多的聯軍,一時間也佔據了絕對的優勢。

七月二日,經過了幾天的激戰,袁世凱的五萬新軍已經摺損過半,而聯軍的損失卻可以忽略不計,因爲戰死的不是阿三就是日軍,又或者是俄軍。

“老大,到底上不上啊?我看袁世凱快頂不住了,要是讓聯軍衝過去的話,咱們就只能在屁股後面追了。”李三才站在一輛裝甲車身邊,摩掌擦拳,滿臉焦急的問着。

“再等等,現在還不是上的時候。”張野只是看着裝甲車,並沒有着急,很是淡定的回答着李三才的話。

一個旅的部隊已經悄悄的跑到了前面,並且藏了起來,只要戰場局勢發生了變化,他們便可立即衝上去拖住聯軍,等到援軍抵達那是一點問題也沒有。

但是在此之前,張野卻希望袁世凱能把聯軍給引出來,至少要讓他們離開艦炮的射程之外,同時還希望可以大量的消耗袁世凱的實力,爭取可以一起將他們全部給收拾掉。

所以,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個時機還是要把握好的。

ps:感謝中華虎賁軍同學的月票支持!感謝青鳥軒居士同學的月票支持!

第121章 凌遲鬼子第104章 留下徐世昌第152章 炮兵陣地第53章 高士成譁變第106章 兵發青州第193章 與美國建交第25章 清俄必有一戰第176章 錦囊妙計231章 要想富造鐵路第70章 清軍其實是廢物第102章 徐世昌第154章 夜間突破第229章 幫忙製造事端第221章 國債第109章 黑山之戰激戰第1章 重回小站第184章 屈辱233章 瓊州海峽炮戰第8章 威力驚人第91章 建學校第52章 鐵良夜襲計第165章 高層會議第127章 運籌帷幄第222章 擴大國債第139章 有大人物?第123章 與德國人的交易第226章 誰動打誰第74章 勸降第76章 慈禧用計第75章 馮子材病重第13章 未戰先死第219章 戰車工廠第50章 剪辮子第227章 兩座金礦第148章 建設兵團第163章 山東炮臺第32章 卸磨殺驢?第124章 海軍計劃第164章 你這是找死的節奏第34章 何去何從?第118章 必將爲你們報仇第111章 黑山之戰白刃戰第195章 威廉麥金利的決定第130章 左右開弓第54章 投靠?第12章 怪陣第55章 斬鐵良第213章 緊張的氣氛第174章 螳螂捕蟬第202章 廣州風雲(1)230章 百廢待興第73章 夜襲失敗第101章 這是商量好的第28章 來點德國技師第2章 不堪一擊第163章 山東炮臺第109章 黑山之戰激戰第179章 攻進紫禁城第63章 艱難時刻第119章 一羣大魚第186章 發展新模式第109章 黑山之戰激戰第81章 有人來找第106章 兵發青州第31章 慈禧要動手第162章 翁同龢以死進諫第203章 廣州風雲(2)第193章 與美國建交第45章 搬空整個縣城第75章 馮子材病重第117章 突圍?第95章 徐州城破第76章 慈禧用計第149章 監視第118章 必將爲你們報仇第2章 不堪一擊第191章 貨幣改革第69章 開溜模式開啓第119章 一羣大魚236章 拉攏德國第167章 佈局山東第179章 攻進紫禁城第152章 炮兵陣地第136章 措手不及的大雨第6章 軍刺第3章 賭注第169章 軍艦入港234章 首戰告捷第170章 美國的意思第31章 慈禧要動手第63章 艱難時刻第184章 屈辱第167章 佈局山東第2章 不堪一擊第181章 中華帝國第1章 重回小站第184章 屈辱第137章 老天都幫忙第17章 代言人:威廉第83章 我要買火炮生產線
第121章 凌遲鬼子第104章 留下徐世昌第152章 炮兵陣地第53章 高士成譁變第106章 兵發青州第193章 與美國建交第25章 清俄必有一戰第176章 錦囊妙計231章 要想富造鐵路第70章 清軍其實是廢物第102章 徐世昌第154章 夜間突破第229章 幫忙製造事端第221章 國債第109章 黑山之戰激戰第1章 重回小站第184章 屈辱233章 瓊州海峽炮戰第8章 威力驚人第91章 建學校第52章 鐵良夜襲計第165章 高層會議第127章 運籌帷幄第222章 擴大國債第139章 有大人物?第123章 與德國人的交易第226章 誰動打誰第74章 勸降第76章 慈禧用計第75章 馮子材病重第13章 未戰先死第219章 戰車工廠第50章 剪辮子第227章 兩座金礦第148章 建設兵團第163章 山東炮臺第32章 卸磨殺驢?第124章 海軍計劃第164章 你這是找死的節奏第34章 何去何從?第118章 必將爲你們報仇第111章 黑山之戰白刃戰第195章 威廉麥金利的決定第130章 左右開弓第54章 投靠?第12章 怪陣第55章 斬鐵良第213章 緊張的氣氛第174章 螳螂捕蟬第202章 廣州風雲(1)230章 百廢待興第73章 夜襲失敗第101章 這是商量好的第28章 來點德國技師第2章 不堪一擊第163章 山東炮臺第109章 黑山之戰激戰第179章 攻進紫禁城第63章 艱難時刻第119章 一羣大魚第186章 發展新模式第109章 黑山之戰激戰第81章 有人來找第106章 兵發青州第31章 慈禧要動手第162章 翁同龢以死進諫第203章 廣州風雲(2)第193章 與美國建交第45章 搬空整個縣城第75章 馮子材病重第117章 突圍?第95章 徐州城破第76章 慈禧用計第149章 監視第118章 必將爲你們報仇第2章 不堪一擊第191章 貨幣改革第69章 開溜模式開啓第119章 一羣大魚236章 拉攏德國第167章 佈局山東第179章 攻進紫禁城第152章 炮兵陣地第136章 措手不及的大雨第6章 軍刺第3章 賭注第169章 軍艦入港234章 首戰告捷第170章 美國的意思第31章 慈禧要動手第63章 艱難時刻第184章 屈辱第167章 佈局山東第2章 不堪一擊第181章 中華帝國第1章 重回小站第184章 屈辱第137章 老天都幫忙第17章 代言人:威廉第83章 我要買火炮生產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