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運籌幃幄(中)

高達站起來,道:“皇上,臣以爲負責指揮臨安保衛戰的最合適人選是張世傑將軍,臣年紀大了,精力不夠,幫他打打下手也就知足了。”高達深知張世傑的軍事才幹不凡,由他出任臨安城防司令是一個非常不錯的人選。

張世傑能征善戰,足智多謀,膽識過人,本是一員不可多得的良將。要是論起智謀,比起高達就要勝上一籌半籌的,他負責臨安城防的確比高達合適,文天祥,趙良淳,陳宜中,陸秀夫等人齊道:“是啊,皇上。”

李雋揮手打斷他們再往下說,道:“高將軍就勉爲其難吧。至於張將軍,我另有委派。履善招募民夫,把城外的石灰石,河沙這些原料運到城裡,在西城區按照這份圖紙砌好窯子,燒製水泥,加強內城的城防。”

宋代根本就沒有水泥,文天祥他們都是第一次聽說,好奇之極,心急的高達問道:“皇上,什麼是水泥?”

對他們的反應,李雋是一點也不奇怪,道:“水泥是一種上好的建築材料,用水泥建造的建築物很堅固,可以不怕回回炮。”

水泥的種類很多,最好的要算特種水泥了,凝固時間短,非常堅固,但是,鑑於南宋當時的科技水平和工業生產能力不可生產得出特種水泥,只能燒製最普通的水泥。李雋非常瞭解中國的現狀,在那些落後的地方有不少小水泥廠,設備極爲陳舊,生產工藝很落後,有些生產水平說來有些不太好啓齒。這些落後的生產工藝對於李雋來說,那可是寶貝,南宋的科技水平就是連這些最落後的工藝都難以承受,經過思考,李雋結合實際設計出了一套水泥生產方案。

至於水泥是否抵擋得住回回炮的轟擊,李雋是毫不懷疑。著名的“奇格菲防線”和“馬其諾防線”都是水泥建築羣,連現代大炮都奈何不得,靠發石轟擊的回回炮自然是拿水泥建築沒辦法。

當然,李雋也非常明白一個殘酷的現實,以南宋當時的工業基礎生產出來的水泥質量肯定沒法和現代相比,其間差了何止十萬八千里,但是,對付回回炮還是綽綽有餘。

張世傑奇怪地問道:“皇上,爲什麼不加固外城,而只加固內城?”這個問題正是文天祥等人心中所想的,都睜大眼睛看着李雋,等待他給出答案。

李雋想也沒想地道:“這問題其實很簡單。蒙古大軍馬上就要圍城了,我們根本就沒有那麼多的時間來燒製更多的水泥,既沒有時間,更沒有材料來加固外城,只能把有限的材料和時間用來加固內城。”

頓了頓,李雋說出一個非常嚴酷的現實:“沒有加固的外城經受不想回回炮的轟擊,丟失只是時間問題。只要我們守好了內城,臨安一樣屹立不倒,我們的抵抗一樣存在。我決定在加固內城城牆的同時,修建碉堡羣,裡面既可以駐軍,還可以貯存物資,不用擔心給回回炮打壞。這是圖樣,履善就照圖施工。”

“遵旨。”文天祥領旨。

從李雋嘴裡親口說出外城必然會丟失的結論,無論如何還是很有震懾力的,文天祥他們很是吃驚,李雋笑着道:“外城能堅守多少時間就堅守多少時間。堅守外城是爲了給加固內城,修建碉堡羣,貯存更多的戰備物資爭取時間。你們不用擔心,外城的丟失是有所值的。就算內城丟了,我們還可以向南撤退,還有廣闊的戰略空間可以應用,只要我們不投降,堅決抵抗到底,丟了的東西我們還是可以拿回來的。”

李雋這話可以解釋爲:抵抗到底,要投降,門都沒有。這無異於是在表明決心,這堅心正合文天祥,高達,陸秀夫,趙良淳的心意,齊道:“皇上聖明!”

陳宜中是主張遷都的,對能不能抵抗到底沒有多少信心,當此情形也不得不說上一句:“皇上聖明!”

李雋知道陳宜中的心思,心想:“對付你的辦法我已想好了,到時你就知道了。”走到地圖前站定,道:“你們認爲收縮戰線好,我卻認爲不僅不能收縮戰線,相反的,還要把戰線擴大。”指着在地圖,道:“你們看。現在,我朝的兵力可以分爲五大區域,四川,臨安,淮西路,揚州和江南失地。四川,我們不用擔心,有張珏鎮守,他只要執行好餘玠制訂的‘以山制騎,控點不控面’這一遺策,蒙古騎兵無法在多山,地形複雜的四川發揮長處,就不會鬧出大事來。

“揚州之地有李庭芝。李庭芝才氣非常不錯,精通軍政之事,也不會出事。

“淮西路的位置相當重要,自古以來守江必守淮,擁有淮河流域才能擁有長江天險。蒙古人這次由西而東的進軍路線打破了這一常規,不用攻略淮西路就拿下了長江防線,這是他們的巨大成功。同時,這也給他們埋伏下了火種。淮西軍幾乎沒有什麼損失,仍在堅守城池,只要派一員良將去把淮西軍整合起來,向東可與李庭芝遙相呼應,成犄角之勢。更可以向西,向南發展,直接威脅長江防線,這會使伯顏的後方直接暴露在我軍的打擊範圍內。”(按:解放戰爭時期,有‘小諸葛’之稱的白崇禧就提出‘守江必守淮’這一構想。)

李雋的話給張世傑,文天祥,高達,趙良淳他們的叫好聲打斷,他們一個勁地道:“妙妙妙,妙極了。我們只想到收縮戰線,沒有想到擴大戰線,可以威脅伯顏後方。”

張世傑興奮地道:“伯顏急攻近利,沒有攻下蘄黃之地,他的後方是一個瓶勁,收攏淮西軍,向西發展,鞏固蘄黃,攻下襄樊也不是不可能。”

一片肅穆,張世傑的話並沒有引起喝彩,因爲襄樊實在是太敏感,太沉重了。正是從襄樊失陷開始,南宋的局勢才變得越來越危急,一直到伯顏兵臨長安城下。要是攻下襄樊,將是非常漂亮的復仇行動,其影響將是非常深遠。

李雋非常理解他們的心情,沒有馬上說話。過了好一會兒,張世傑站起來,道:“皇上,臣願往淮西,要是不能成功,臣有死而已。”

“可不能死,你要好好保重自己。”李雋笑道:“張將軍出身淮西軍,熟知淮西軍情況,在淮西諸將中很有威信,因而這一重任非你莫屬了。”

“謝皇上。”張世傑心想要是拿下襄樊,關上伯顏北逃的大門那該是多麼讓人激動的大事,不禁神采飛揚,豪情萬丈。

李雋接着分析形勢,道:“忽必烈志在滅亡我朝,蒙古大軍的主攻方向是臨安,拿下臨安、摧毀朝庭是他們的最終戰略目標,伯顏大軍纔是主力。張將軍與李庭芝合力,牽制住阿術大軍,不讓他抽調一兵一卒增援伯顏。”

張世傑胸脯挺得筆直,振聲言道:“皇上請放心,臣就是死也不能讓阿術調出一兵一卒給伯顏。”

“好!”李雋讚賞地道:“臨安纔是決定勝負的主戰場,但是,臨安保衛戰決不會是最後的一戰,即使臨安不保,我也要率領軍民奮起反擊,決不投降,決不妥協。若有畏敵不進者,敢再言遷都者,言投降者,斬!”

李雋擲地有聲的話很有振奮人心的效果,文天祥他們只覺熱血如沸,高達彷彿年輕了二十歲,神采飛揚。

就中要算陳宜中最難受,在李雋若有意若無意的眼神逼視下,只見李雋那雙看透他心肺的眼睛好象利劍,在剜他的心肝似的,腦門上滲出了冷汗。

第10章 臨安新貌第二 卷巴蜀篇序第8章 新戰略第7章 貴妃柔情(上)序言第15章 新式科技(上)第20章 臨安保衛戰(上)第12章 開發廣州(下)第26章 天津登陸戰(下)第29章 掃蕩淮西第3章 悲慘人生第58章 奇襲略陽第51章 夜襲江陰第10章 戰略佈局第2章 幕後主使第19章 奪氣之戰(上)第34章 忽必烈的計謀第90章 忽必烈之死第56章 困獸之鬥第75章 血洗函谷關第14章 糧食危機(下)第31章 新技術(上)第72章 逼降漢軍第36章 十萬火急第三 卷汴京篇序免費第38章 醫學奇才第7章 一網打盡第5章 名臣氣節(中)第22章 淮西兵變(下)第22章 議和(下)第46章 郭侃之謀第56章 東線圍殲戰第17章 戰爭措施(上)第9章 舌戰忽必烈第30章 衝冠一怒(下)第57章 突圍之戰第11章 全面改革第27章 臨安大捷(上)第23章 特種作戰(下)第20章 臨安保衛戰(上)第51章 西進北上第30章 衝冠一怒(下)第7章 伏兵四起第51章 西進北上第56章 東線圍殲戰第46章 還我河山第9章 舌戰忽必烈第36章 十萬火急第52章 伏兵四起第33章 喋血江漢第15章 新式科技(下)第29章 突破第15章 英雄歸來第63章 淮西混戰第4章 威懾羣臣(上)第30章 神兵天降第51章 夜襲江陰第17章 初戰告捷(上)第48章 成都戰役(上)第5章 名臣氣節(中)第42章 遠洋艦隊第51章 殘暴的旭烈兀第29章 新的危脅(上)第63章 再接再勵第70章 清風子的手段第4章 威懾羣臣(下)第44章 誓師北伐第50章 攻佔松江第78章 出兵東瀛第8章 運籌幃幄(中)第33章 計中計第17章 初戰告捷第27章 臨安大捷(下)第45章 喜慶春節(下)第26章 天津登陸戰(下)第22章 淮西兵變(上)第4章 威懾羣臣(上)第13章 佛門弟子(上)第59章 長江水道第14章 大軍入川第67章 再戰郭侃第46章 異軍突起第24章 揚州解圍(上)第22章 淮西兵變(下)第39章 臨安解圍(下)第10章 敵後戰場(上)第49章 成都戰役(下)第45章 喜慶春節(下)第15章 英雄歸來第18章 重慶戰役第19章 戰爭措施(下)第10章 敵後戰場(上)第64章 郭侃的末日第22章 淮西兵變(中)第67章 再戰郭侃第16章 三千壯士(中)歷史與小說第16章 三千壯士(上)第15章 新式科技(下)第72章 光復汴京(下)
第10章 臨安新貌第二 卷巴蜀篇序第8章 新戰略第7章 貴妃柔情(上)序言第15章 新式科技(上)第20章 臨安保衛戰(上)第12章 開發廣州(下)第26章 天津登陸戰(下)第29章 掃蕩淮西第3章 悲慘人生第58章 奇襲略陽第51章 夜襲江陰第10章 戰略佈局第2章 幕後主使第19章 奪氣之戰(上)第34章 忽必烈的計謀第90章 忽必烈之死第56章 困獸之鬥第75章 血洗函谷關第14章 糧食危機(下)第31章 新技術(上)第72章 逼降漢軍第36章 十萬火急第三 卷汴京篇序免費第38章 醫學奇才第7章 一網打盡第5章 名臣氣節(中)第22章 淮西兵變(下)第22章 議和(下)第46章 郭侃之謀第56章 東線圍殲戰第17章 戰爭措施(上)第9章 舌戰忽必烈第30章 衝冠一怒(下)第57章 突圍之戰第11章 全面改革第27章 臨安大捷(上)第23章 特種作戰(下)第20章 臨安保衛戰(上)第51章 西進北上第30章 衝冠一怒(下)第7章 伏兵四起第51章 西進北上第56章 東線圍殲戰第46章 還我河山第9章 舌戰忽必烈第36章 十萬火急第52章 伏兵四起第33章 喋血江漢第15章 新式科技(下)第29章 突破第15章 英雄歸來第63章 淮西混戰第4章 威懾羣臣(上)第30章 神兵天降第51章 夜襲江陰第17章 初戰告捷(上)第48章 成都戰役(上)第5章 名臣氣節(中)第42章 遠洋艦隊第51章 殘暴的旭烈兀第29章 新的危脅(上)第63章 再接再勵第70章 清風子的手段第4章 威懾羣臣(下)第44章 誓師北伐第50章 攻佔松江第78章 出兵東瀛第8章 運籌幃幄(中)第33章 計中計第17章 初戰告捷第27章 臨安大捷(下)第45章 喜慶春節(下)第26章 天津登陸戰(下)第22章 淮西兵變(上)第4章 威懾羣臣(上)第13章 佛門弟子(上)第59章 長江水道第14章 大軍入川第67章 再戰郭侃第46章 異軍突起第24章 揚州解圍(上)第22章 淮西兵變(下)第39章 臨安解圍(下)第10章 敵後戰場(上)第49章 成都戰役(下)第45章 喜慶春節(下)第15章 英雄歸來第18章 重慶戰役第19章 戰爭措施(下)第10章 敵後戰場(上)第64章 郭侃的末日第22章 淮西兵變(中)第67章 再戰郭侃第16章 三千壯士(中)歷史與小說第16章 三千壯士(上)第15章 新式科技(下)第72章 光復汴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