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近春雅會

第11章 近春雅會

自西晉末年以來,各地行政區劃時常變更,至如今,定州下轄中山、常山、博陵、北平、鉅鹿五郡,州治位於中山郡盧奴縣(河北定州市)。

帶有博陵崔氏標識的馬車緩緩駛入盧奴縣城,道旁的行人注視着馬車上脣紅齒白的小郎君,不乏羨慕的目光,出行有數十名奴僕隨從,必然是嫡脈子弟。

這個時代,官吏的選拔依舊以九品中正製爲主,兼之以蔭官制、察舉制。

雖然也有不少人依靠自己的奮鬥,脫離原有的階級,但大體來說,更多人的命運生來就已經註定。

就如同崔澈,哪怕他文不成,武不就,但因爲其祖父崔季舒被追贈爲九命的開府儀同大將軍,定州刺史,只需等到成年,他便能以祖蔭出仕。

崔澈一路行來,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目光,原本按照封老夫人的意思是要在盧奴縣內爲崔澈購置一處住宅,畢竟再怎麼說也是定州郡治所在。

但被崔澈拒絕,他往盧奴,並非真是爲了遊玩,而是衝着楊堅去的,按照他的記憶,再過不久楊堅就得轉任亳州總管(安徽亳州),而自己也將往長安遊學,買下一處宅子,只爲了住幾日,再有錢也不能這樣糟踐。

崔澈找了一處客棧落腳,派遣小廝往總管府裡投遞名帖,卻石沉大海,一連等了兩天都沒有回覆。

“還是沒有名氣。”

客棧內,崔澈搖頭感慨道。

博陵崔氏確實是第一等的漢人門閥,但楊堅也是柱國大將軍之後,承爵隨國公,又是太子岳父,哪有興趣理會一個六歲小童。

“小郎君,我打聽到了,明天近春園便有一場文會。”

趙文興沖沖地跑進門。

崔澈朝妙容與趙文笑道:

“好!明日我帶你二人去瞧這場熱鬧。”

妙容興高采烈,趙文卻犯了難:

“小郎君,文會去是去得,但據說入了場,便得作詩.”

言下之意就是擔心自己小主子在人前丟了臉。

崔澈不以爲意地吹噓道:

“不過吟詩而已,我與曹植共分人間才氣,可謂三七。”

趙文能被派來給崔澈當書童,自然是讀過書的,還在心裡偷笑,卻聽妙容不解道:

“小郎君怎地才七成?”

這下就連崔澈都直呼好傢伙,正想說七成還是人家的,可轉念一想,自己從小到大,背了那麼多詩詞,這滿肚子的才氣,說句七成也不過分。

讀書人的事,怎麼能叫偷。

崔澈淺笑道:

“做人還是要謙虛些,總得給那曹植留幾分顏面。”

看着滿眼小星星的妙容,趙文感覺到了智商上的優越感,又望向大言不慚的小郎君,趙文不免擔憂,還是決定自己提前爲崔澈做好準備,免得小郎君去了文會,卻吟不出一個字,爲人譏笑。

士族好名,名聲大了,入仕的起點都比旁人高。

這名聲怎麼來?可不就是大傢伙在集會上互相吹捧,故而士族子弟尤好文會,既是結交人脈,也是找機會爲自己揚名。

當然了,一衆士族子弟在自己的小圈子裡吹來捧去,也只是落了下乘,最好能有名士在場,獲其讚譽,才能真正揚名。

恰巧明日近春園文會便有兩位大儒坐鎮,或者說這場文會本就是中山張氏爲了招待兩位大儒而舉辦。

建德六年(577年)三月二十七日,春光正好,中山張氏的近春園裡,文會如期舉行,城中文士蜂擁而至,只爲求得二劉隻言片語的讚許。

所謂二劉,即河間景城人(河北獻縣)劉炫與信都昌亭人(河北武邑)劉焯。

劉炫與劉焯都是三旬年紀,自小友善,一同向劉軌思學《詩》,向郭懋請教《左傳》,又問禮於熊安生,二人學通南北經學,精博今文、古文經典,爲時人所推崇。

作爲這場文會的召集人,能請到這兩位大儒,張氏家主也感到與有榮焉,他親自將劉炫、劉焯請入園中,只留下府上管事在外迎客。

“小郎君,敢問可是與家中長輩同來?”

忙碌的張府管事看着站在自己面前的童子,與他身後大不了多少年紀的少男、少女,雖不認得這三人,可看當頭童子的穿着打扮,也知道不是普通人家,施禮問道。

三人自然是崔澈與妙容、趙文。

“聽聞近春園有雅會,便帶了伴當慕名前來,並未有長輩同行。”

張府管事又問道:

“敢問小郎君是哪家公子?”

“煩請告知府上主人,博陵崔澈冒昧登門。”

一聽是博陵來的崔姓之人,張府管事驚訝道:

“可是博陵崔氏的小郎君?”

“澈出自第三房,家祖受天子恩詔,贈開府儀同大將軍,定州刺史。”

一聽崔澈自報家門,不只是張府管事,門前的賓客盡皆瞠目結舌。

既是出自博陵崔氏第三房,祖父又被追贈顯官,衆人都清楚了崔澈的身份,便是崔季舒的唯一血脈,於是紛紛向他行禮,而張府管事在行過禮後也立即進門稟報家主,這等貴客不是他能迎的。

其實衆人的反應並不誇張,在東魏時期,趙郡李氏子弟李渾曾與一衆河北名士宴飲,言笑正歡的時候,清河崔氏子弟崔甗不請自來,他一入坐,在場無一人再敢言語。

士族的確凌駕於寒門之上,但士族內部之間,同樣有嚴格的等級劃分,中山張氏在中山郡自然算是名門望族,但相較於崔澈的宗族,卻不夠看了。

“你說崔定州的孫兒正在府外等候?”

聽得管事稟報,張氏家主驚訝道。

崔季舒被追贈定州刺史,被稱爲崔定州也有他的道理。

“老奴不敢欺瞞家主,來人確實是這般說的。”

張氏家主趕緊起身,親自出門迎接。

劉炫與劉焯本欲隨之而去,可相視一眼後,兩人還是自重身份,安然就坐。

要是崔季舒親至,兩人自然得誠惶誠恐的拜會,畢竟那可是毆帝三拳崔季舒,從古至今,廢帝、亡國之君,別說毆打,被殺的都不在少數。

可自有皇帝這份職業以來,敢毆打在位天子的大臣,也就崔季舒一人。

他的威名,一直從東魏,傳頌到了北周。

大家除夕快樂。

(本章完)

第108章 蘇威問案第59章 爲友尚義第270章 行宮落成請假第490章 崔家兄弟第346章 棄城求援第564章 各有封賞第341章 有無防備第129章 初爲人父第147章 冊立新汗第394章 陣前敘話第87章 姻緣已定第219章 楊廣隨軍第408章 豆盧皇后第506章 兵臨城下第273章 民部尚書第217章 矛盾爆發第623章 再往邙山第122章 均分其利第122章 均分其利第532章 重遇舊人第208章 表親來投第236章 平定叛亂第350章 全據遼東第508章 巨石轟擊第111章 離開前夕第504章 李家母女第616章 兵臨成都第354章 重逢劉方第266章 東巡泰山第287章 二度出塞第578章 倉促回京第610章 約定舉義第622章 班師回朝第310章 各方來使第87章 姻緣已定第421章 先鋒襲城第468章 盤剝索賄第115章 重返青州第589章 掎角之勢第98章 新婦奉茶第545章 恢復爵位第128章 南北之事第486章 程郎求親第258章 崔澈助學第301章 杖斃名將第621章 歪曲事實第515章 議定婚事第602章 九江太守第273章 民部尚書第451章 出兵隨州第292章 破敵之計第201章 初訪李府第56章 太后楊氏第7章 離鄴歸鄉(4000)第484章 軍隊整編第24章 爲報君恩第435章 消磨耐心第252章 君臣離心第283章 便宜行事第183章 覬覦遼西(第四更)第98章 新婦奉茶第533章 分清主次第383章 入主相州第435章 消磨耐心第554章 人事調令第8章 周主滅佛第29章 孝子阿贇第172章 南下襄陽第319章 祭拜聖山第89章 有子名樂第305章 江東二陳第339章 入城爲使抱歉,今天要再請一次假第395章 偵查敵情第593章 襄陽危急第106章 少年秦瓊第49章 婚姻之言第83章 太子設宴第179章 雙姝同名第598章 南郡太守第410章 忠臣死節第69章 晉王設宴第30章 貴人相邀第391章 重返幷州第117章 爲民解惑第37章 共誅國賊第311章 香火兄弟第244章 祖母病故第21章 稚子擇師第442章 晉陽宮殿老書完結了第176章 花落誰家第144章 出塞劫掠第184章 不知前路第609章 假戲真做第298章 震懾北疆第534章 議和班師第538章 恢復漕運第254章 生計困難
第108章 蘇威問案第59章 爲友尚義第270章 行宮落成請假第490章 崔家兄弟第346章 棄城求援第564章 各有封賞第341章 有無防備第129章 初爲人父第147章 冊立新汗第394章 陣前敘話第87章 姻緣已定第219章 楊廣隨軍第408章 豆盧皇后第506章 兵臨城下第273章 民部尚書第217章 矛盾爆發第623章 再往邙山第122章 均分其利第122章 均分其利第532章 重遇舊人第208章 表親來投第236章 平定叛亂第350章 全據遼東第508章 巨石轟擊第111章 離開前夕第504章 李家母女第616章 兵臨成都第354章 重逢劉方第266章 東巡泰山第287章 二度出塞第578章 倉促回京第610章 約定舉義第622章 班師回朝第310章 各方來使第87章 姻緣已定第421章 先鋒襲城第468章 盤剝索賄第115章 重返青州第589章 掎角之勢第98章 新婦奉茶第545章 恢復爵位第128章 南北之事第486章 程郎求親第258章 崔澈助學第301章 杖斃名將第621章 歪曲事實第515章 議定婚事第602章 九江太守第273章 民部尚書第451章 出兵隨州第292章 破敵之計第201章 初訪李府第56章 太后楊氏第7章 離鄴歸鄉(4000)第484章 軍隊整編第24章 爲報君恩第435章 消磨耐心第252章 君臣離心第283章 便宜行事第183章 覬覦遼西(第四更)第98章 新婦奉茶第533章 分清主次第383章 入主相州第435章 消磨耐心第554章 人事調令第8章 周主滅佛第29章 孝子阿贇第172章 南下襄陽第319章 祭拜聖山第89章 有子名樂第305章 江東二陳第339章 入城爲使抱歉,今天要再請一次假第395章 偵查敵情第593章 襄陽危急第106章 少年秦瓊第49章 婚姻之言第83章 太子設宴第179章 雙姝同名第598章 南郡太守第410章 忠臣死節第69章 晉王設宴第30章 貴人相邀第391章 重返幷州第117章 爲民解惑第37章 共誅國賊第311章 香火兄弟第244章 祖母病故第21章 稚子擇師第442章 晉陽宮殿老書完結了第176章 花落誰家第144章 出塞劫掠第184章 不知前路第609章 假戲真做第298章 震懾北疆第534章 議和班師第538章 恢復漕運第254章 生計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