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關隴危機

第416章 關隴危機

楊玄感勉勵其父將來雪恥,只是朝廷現階段卻難以用兵。

河東一戰,關西府兵損失慘重,只逃回了六萬人,還需要時間撫平身體與心理上的創傷。

荊州兵已經回師,楊廣擔心崔澈南下,襲佔洛陽,進而奪取荊州。

蜀兵依託關隘堅守還行,可要是將他們派往河東,與燕趙精兵野戰,還是差了點意思。

當然,最關鍵的還在於錢糧。

別看如今西隋疆域廣闊,佔據關隴、川蜀、荊襄、江南、中原、兩淮、嶺南等地。

而崔澈所控制的東隋卻只有河東、河北以及山東半島。

看似只佔了中國輿圖的東北一角,卻都是真正意義上的富庶之地。

其中,河北有民166萬9130戶,河東(包括代州等地)有民100萬3242戶,黃河以南青齊等七州,亦有46萬2439戶。

東隋治下,共計有民313萬4811戶。

而西隋雖然有民593萬5320戶,看似人口接近是東隋的一倍,但西隋疆域廣闊,不像東隋,能夠輕易調集財力物力。

尤其是如今關隴地區擁有101萬7925戶,對於朝廷來說,更是一種負擔。

雖說這一數字遠遠少於河北,只是與河東相仿,但如今的關中,早就不是秦漢時期的沃野之地。

嚴重的水土流失,使得關西的土地,根本無法養活這麼多人口。

過去,藉助黃河漕運,運輸關東之糧,除去災荒之年,文武百官倒也不需要跟着皇帝往洛陽就食。

但隨着河北盡數淪陷,關西不僅失去了河北、河東這兩處糧倉,更因爲東隋與西隋共享黃河,使得黃河漕運被廢棄。

總不能當着東隋將士的面,經由黃河往關西運糧吧。

東隋也是有水師的,早些年,楊堅爲了水陸兩路共擊高句麗,在青州大肆打造戰艦,崔澈奪取青州等地後,這支水師也歸附在了他的麾下。

錢糧走不了水運,也意味着運輸成本的增加。

尤其是江南的糧食,真等運到關西,沿途也已經被吃得差不多了。

而蜀道是出了名的難走,更別指望從蜀地運糧。

楊廣突然發現,如今能夠給關隴輸血的,便只剩了中原。

且不說從中原走陸路向關西運糧,同樣存在高昂的運輸成本。

如今中原正處在崔澈的兵鋒之下,一旦把錢糧都調去了關西,還怎麼抵禦東隋南下。

面對這樣的窘境,楊廣生出了遷都的心思。

只不過楊廣並沒有營造洛陽爲東都,洛陽直面河東,且無險可守,宮殿營造得再怎麼富麗堂皇,也不過是便宜了崔澈。

楊廣心儀之地,便是他經營多年的揚州。

當楊廣將此事透露給親信們後,出乎他意料的是,遷都之議,激起一片反對之聲,除了在楊廣任職揚州總管期間,前來投奔的江南士人。

江南士人當然樂於見到楊廣遷都揚州,但關隴勳貴出身之人的反對,卻也使楊廣投鼠忌器,沒敢真的下詔遷都。

對於楊廣來說,揚州是他的老巢,但關隴勳貴們又怎麼願意背井離鄉,遷往南方。

遷都的決議被擱置,但問題還是要解決,關西地區產出的糧食養活不了這麼多人,這是不爭的事實。

於是楊廣又想出了一個辦法,挖運河。

挖掘一條連接長江與洛陽,長達兩千裡的大運河,江南的糧食便能走水路運抵洛陽。

洛陽與潼關僅有四百餘里,經由潼關可通過三百餘里的廣通渠送來大興。

只是還不等羣臣反對,楊廣自己就給否決了。

如今兩隋並立,就算有充足的人力物力來開挖運河,但還是那個問題,洛陽無險可守。

別好不容易把運河挖通,洛陽就被崔澈給佔據了。

最終還是楊素提議,運中原的錢糧來關西,再以江南、荊襄等地的錢糧來支援中原。

只不過這樣一來,必然是要存在嚴重的浪費。

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既不能遷都,又不能挖運河,總得要想方設法,填飽關西地區100多萬戶百姓的肚子。

楊廣爲防止有人效仿崔澈,在地方掀起叛亂,下詔廢除各地總管府。

同時,由於關西親信的勸阻,楊廣雖然放下了遷都之議,但還是派遣大興城與仁壽宮的設計者宇文愷南下,營造江都。

宇文愷營造江都期間,徵召的丁壯多大百萬人。

當然,這一數字遠遠比不上原時空中,楊廣爲了營造東都洛陽,役使丁壯兩百萬的規模。

其實楊廣完全可以慢慢建造,但他性格上急功近利的缺陷,卻在坐上皇位以後,顯露無疑。

兩淮與江南地區的丁壯因爲營造江都,而叫苦不迭。

晉王楊昭已經被立爲了太子,爲了從內部分裂博陵崔氏,楊廣應謀臣的建議,讓楊昭與崔氏複合。

只不過楊廣生性多疑,對於崔弘度、崔弘升以及崔仲方等人,卻還是不肯委以重任,只給予高位虛銜,但實權是不肯讓他們觸碰的,河東之戰,楊廣就沒有讓崔弘度等人蔘與。

哪怕是自己的表舅,楊廣還是信不過這些崔姓之人。

而遠在河北的博陵崔氏衆人眼見崔弘度、崔弘升、崔仲方如今的處境,更是堅定站在了崔澈一方。

楊廣見此策無用,於是又命太子楊昭休掉太子妃崔氏。

關西拆了一樁婚,關東卻在成就一段姻緣。

晉陽城內,大丞相崔澈與汾陰薛氏聯姻,將薛道衡之女薛氏娶進了家門,只不過崔澈憐惜她年少,才十四歲,便也沒有將薛氏立即佔爲己有,而是暫且養在府中。

薛氏本就是個書癡,生性淡泊,對於她來說,也不過是換了一個地方讀書而已。

與此同時,鄴城傳來消息,崔棄疾的妻子,西隋南陽公主誕下一子。

南陽公主與崔棄疾感情破裂,早早就被兩位姑姑楊麗華與楊阿五接去了鄴城養胎。

楊麗華與楊阿五遲遲沒有前來晉陽,也是在等南陽公主生產。

兩位妻子在信中表示,過些時日便會替崔澈將孫兒帶來。

崔澈得知有了嫡長孫,自然是欣喜若狂,但他也知道,現階段的自己,便是要抓住關隴府兵還在舔舐傷口的空隙,進取中原。

(第三卷完)

戶口數據取自大業五年的統計

(本章完)

第514章 接見二郎第509章 攻心爲上第35章 避難關東第40章 孝寬之疾第52章 相府同僚第181章 禍亂江南第439章 新君登基第317章 不問前罪第118章 選拔鹽兵第364章 兩封文書第551章 撤圍而去第23章 北齊舊人第404章 消耗矢石第278章 入宮辭行第420章 目標河南第144章 出塞劫掠第131章 設立義倉第273章 民部尚書第531章 夜間生變第384章 分取各地第70章 擊鼓鳴冤第483章 發放撫卹第117章 爲民解惑第310章 各方來使第3章 鄴城來人第606章 鎮守巴東第472章 出兵準備第12章 少年詠鵝第139章 范陽盧氏第504章 李家母女第89章 有子名樂第414章 聯姻薛氏第55章 徵辟裴矩第25章 竇府家宴第436章 危牆之下第430章 金墉之戰(一)第256章 東陽豪傑第527章 重逢李淵第60章 孝子賢孫第157章 夜襲王庭第173章 大戰開啓第207章 意在江南第97章 結髮夫妻第571章 孤城難守第160章 班師歸國第391章 重返幷州第357章 咬金投軍好消息與壞消息第346章 棄城求援第460章 護寺僧兵第174章 博陵三崔第527章 重逢李淵第411章 加官進爵第55章 徵辟裴矩第519章 南渡渭水第56章 太后楊氏第243章 入宮哭訴第195章 元宵夜會第188章 兵部尚書第525章 分兵之議第39章 姑母有命抱歉,今天要再請一次假第404章 消耗矢石第595章 退守江陵第126章 文士來投第441章 重設商稅第77章 南陳奪嫡第370章 崔澈起兵第66章 深夜來客第225章 圍困無錫第312章 三部酋長第400章 兩軍僵持第295章 家事國事第449章 太后有孕第433章 幼子爲質第98章 新婦奉茶第565章 地方分權今天沒有,大家不要等。第549章 混爲一‘潭’第354章 重逢劉方請假一天第19章 感傷離別(4000)第130章 總管外巡第378章 攻佔魏州第446章 東隋馬政第607章 天時地利第124章 食鹽入關第210章 請教工藝第249章 孝悌崔郎第434章 東線戰起第583章 宮中餞行第34章 剖明心跡第306章 雙喜臨門第259章 打聽消息第365章 夫妻同心第539章 李淵爲將新章在審覈第289章 讀史明智
第514章 接見二郎第509章 攻心爲上第35章 避難關東第40章 孝寬之疾第52章 相府同僚第181章 禍亂江南第439章 新君登基第317章 不問前罪第118章 選拔鹽兵第364章 兩封文書第551章 撤圍而去第23章 北齊舊人第404章 消耗矢石第278章 入宮辭行第420章 目標河南第144章 出塞劫掠第131章 設立義倉第273章 民部尚書第531章 夜間生變第384章 分取各地第70章 擊鼓鳴冤第483章 發放撫卹第117章 爲民解惑第310章 各方來使第3章 鄴城來人第606章 鎮守巴東第472章 出兵準備第12章 少年詠鵝第139章 范陽盧氏第504章 李家母女第89章 有子名樂第414章 聯姻薛氏第55章 徵辟裴矩第25章 竇府家宴第436章 危牆之下第430章 金墉之戰(一)第256章 東陽豪傑第527章 重逢李淵第60章 孝子賢孫第157章 夜襲王庭第173章 大戰開啓第207章 意在江南第97章 結髮夫妻第571章 孤城難守第160章 班師歸國第391章 重返幷州第357章 咬金投軍好消息與壞消息第346章 棄城求援第460章 護寺僧兵第174章 博陵三崔第527章 重逢李淵第411章 加官進爵第55章 徵辟裴矩第519章 南渡渭水第56章 太后楊氏第243章 入宮哭訴第195章 元宵夜會第188章 兵部尚書第525章 分兵之議第39章 姑母有命抱歉,今天要再請一次假第404章 消耗矢石第595章 退守江陵第126章 文士來投第441章 重設商稅第77章 南陳奪嫡第370章 崔澈起兵第66章 深夜來客第225章 圍困無錫第312章 三部酋長第400章 兩軍僵持第295章 家事國事第449章 太后有孕第433章 幼子爲質第98章 新婦奉茶第565章 地方分權今天沒有,大家不要等。第549章 混爲一‘潭’第354章 重逢劉方請假一天第19章 感傷離別(4000)第130章 總管外巡第378章 攻佔魏州第446章 東隋馬政第607章 天時地利第124章 食鹽入關第210章 請教工藝第249章 孝悌崔郎第434章 東線戰起第583章 宮中餞行第34章 剖明心跡第306章 雙喜臨門第259章 打聽消息第365章 夫妻同心第539章 李淵爲將新章在審覈第289章 讀史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