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遠山耐心站在一邊沉默不語,等到顧挽瀾看夠了,轉過頭來投出疑問的眼神才悠悠地說:“聽過一句話叫‘有眼不識金鑲玉’嗎?這竹子便是真真的‘金鑲玉’了!”
“啊,還真是形象呢,‘金鑲玉’果然是個貼切的好名字!”顧挽瀾又回過頭一邊打量着這叢古竹一邊細細品味着名字。
“據說,這叢竹子是建寺時一位高僧種下的,後來者也有人想在寺的周圍也多種些,甚至有位高權重的統治者想將它們移至紅牆碧瓦之內,卻都不成功,獨獨這叢長得最好。這無芥寺的‘金鑲玉’便自成一景,千年不敗了。”
“雖叫作‘金鑲玉’,卻不願呆在金玉滿堂的殿堂也算沒辱沒了竹的氣節!”顧挽瀾平素便是欣賞竹子的,現在聽了這則傳說,對這叢竹雙多了幾分喜愛,點了點頭道:“嗯,這回記下了,無芥寺還有一寶——金鑲玉!”
程遠山笑笑,步履款款向寺裡走去。
無芥禪寺,數百年的文化底蘊,並非走馬觀花的看客所能體悟的。但對於程遠山而言,卻似一本讀不盡的厚厚書卷,藏着無窮的妙處。
早些年他生活艱辛,除了刻苦學習、賺取足夠的生活費,他的生活再沒有其他娛樂可言,偶爾累了,他便會一個人到城外的古剎禪院去走走,這也是他數得過來的喜歡這座大都市的原因之一——歷史文化的積澱隨處可見。
走在遠離都市塵囂天地,既可以讓他放鬆精神,又可以消彌生活帶給他的戾氣,讓他內心平和安
寧。
寺內的雕樑畫棟,繪滿佛經裡的故事;寺廟的建築格局,磚瓦石器,蘊含着曲折的佛學哲理。程遠山語音帶着歷史的滄桑,娓娓道來。古寺歷經年代更迭,無數高僧名士往來其間,墨寶痕跡,在他的指點下一一呈現。
很多都是顧挽瀾從未聽過的,她家沒人信佛,對於禪學的研究也不深,無法與程遠山進行很好的溝通,她只能像一名認真的學生似的,一步不落地跟在他的身後。
她的眼睛緊緊地跟着程遠山的講解,手指不由自主地纏着柔軟的絲巾。雖然只是下意識的動作,更道出她忐忑的心情。
程遠山略帶磁性的講解,像一根羽毛輕輕劃在她的心尖似的,一聲聲地讓她的心潮起伏不定。
古老的文化在這一刻竟變得鮮活生動起來,像一條華美的錦緞,把兩個世界的人和諧地連在一起。一座半個小時就可逛完的寺院竟讓兩人不知不覺之間逛到了日落時分。
當兩人疲倦不堪地坐在寺內專供遊客用餐的齋堂時,一向活潑多言的顧挽瀾也提不產起精神了,面前放着大名鼎鼎的無芥素面,白白的麪條,都是僧人親手擀成,再配了香菇、筍片、木耳等食材,顏色並不單調,散發着誘人的香氣。
顧挽瀾深深地吸了吸鼻子,滿意地點點頭,“不錯,記憶裡的素面就是這個味道,這麼多年還沒有變,真香!”
然後像是鑑定好了似的轉頭對着程遠山說:“程老師,這個叫素面,據寺內僧人口口相傳,緣自建寺時的第
一位火頭僧,從一問世便廣受好評,具本怎麼個好法呢,我們嚐嚐吧。”
顧挽瀾微微嘆氣,有些自慚形穢,面對如此淵博的程老師,愈發顯示出自己的鄙陋淺薄。
程遠山心情很好,面前的這個女孩子恬靜乖巧,和她呆在一起很舒服。他拿起竹製的筷子,注視着顧挽瀾一本正經地說完關於無芥素面的“解說詞”,會心一笑。
玩了一天,兩個人都是又累又餓,任何吃食在此刻,都變得美味無比,更何況堪稱無芥一寶的素面呢。於是都低下頭專心吃麪了。
屋外長長的甬道用青磚鋪就,筆直而整潔,路的兩旁種着整齊的銀杏樹。隨着氣候變冷,青色的銀杏葉子,化做一片片黃色的小扇子,似黃色的蝴蝶,在空中舞蹈,復又投入大地的懷抱。
夕陽的餘輝用盡最後一點力量穿過雲層,折射在殿內安靜吃麪的少女臉上,瑩白的面容泛起珍珠的光彩,偶爾擡頭,輕瞥對面安靜吃麪的冷峻男子,眸子中起了一抹亮色,像是吃到糖果的小姑娘似的,帶着滿足而快樂的淺笑,分外明媚。
——這一幕便落入了恰好從此經過的徐有終的眼中,也深深地烙印在他的記憶中。目光掃過少女對面安然而坐的程遠山,微微凝滯。
他看到顧挽瀾看到自己時,身子明顯地僵了一下,然後像是不認識他似的,低頭吃麪,再沒有多看他一眼。
徐有終神色淡然,從容地自兩人身邊走過,也像陌生人那樣,面無表情,在旁邊桌子落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