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春秋翻譯抹去語言的隔離,華國到英國,加拿大到阿根廷,世界各國人民自由自在交流,那將是怎樣的未來呢?或許好,或許壞,卻可以肯定絕非今日模樣。
想到不可控的未來,姬素素不禁露出一絲憧憬。
五年小學六年中學,姬素素的眼界困於吳平小縣城,瞧見網吧裡的電腦都覺得稀奇;四年大學生涯,姬素素在燕京睜開眼睛看世界,懵懵懂懂意識到自己活在怎樣的大時代;而來到春秋搜索,無論腦機融合項目還是自然語言處理分支的邏輯語言同語都走在時代前沿,姬素素清晰嗅到一絲絲未來的氣息。
中學是過去,大學是現在,春秋搜索則是未來。
姬素素隱隱約約泛起這樣的明悟:春秋搜索對她的改變絕不弱於四年本科。
時間向前走,姬素素蹣跚適應與學校截然不同的工作規律。姬素素接手的任務,即是魏東生重點闡述的腦機融合項目和立足於同語邏輯的春秋翻譯,前者最重要,但是用時較短;一輪實驗與下一輪實驗之間的休息時間,姬素素用以瞭解熟悉春秋翻譯的工作。
兩份工作,性質截然不同,保密程度也截然不同。
腦機融合項目屬於半保密狀態,春秋搜索財務報表公佈了該項目的資金耗費以及大概進度,具體理論及技術則暫時控制在金光洞實驗室內。同語概念則面向全世界推出,2009年9月9日的大版本更新之後正式上線。春秋翻譯沒有輿論炒作同語概念,而是把工作重心放在做內容,即以實踐展示同語概念的魅力。考慮到同語即時翻譯缺乏“文采”,第一輪推廣選定以講故事爲主、文學門檻較低的網絡小說。
春秋翻譯聯合春秋文學,甄選一批熱度較高、結構較簡單的網絡小說,或者說服原作者,或者以千字二十元到五十元價碼聘請操刀手,把網絡小說修改成漢式同語。春秋文學覈驗之後,再通過春秋翻譯轉換成英語版本、法語版本、西班牙語版本,悄悄投放市場觀察效果。
======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塔克拉拉(santa_clara)。
凱文·魯普(kevin_lupton)最近情緒非常糟糕。
凱文是一名爲intel工作的軟件工程師。
凱文糟糕情緒的源頭是intel,intel近些月諸事不利,凱文每日戰戰兢兢唯恐突然收到裁退通知;intel糟糕現狀的源頭是智宇,智慧手機彎道超車策略帶給intel暴風雨般衝擊。
六年之前,魏東生註冊智慧宇宙集團。
彼時,凱文不曉得魏東生是何許人也,不曉得智宇是哪根蔥哪根蒜,甚至對華國在亞洲還是在非洲都沒有準確的地理概念。
intel當時也不把智宇當回事兒,肖磊團隊向intel購買芯片組裝研發超級計算機寒武紀2004時,intel暗自嘲諷智宇的野心,懶得跟蹤配合。直至超級計算機寒武紀2004a、寒武紀2004b、寒武紀2004c、寒武紀2004d不斷刷新記錄,intel纔開始重視它與智宇的合作,希望互相交換挖掘芯片潛能的前沿技術。
不過,超級計算機畢竟只是芯片需求方向之一,intel也沒有意願研製超級計算機,它和智宇的合作非常淺顯。相比超級計算機,intel更看重移動佈局,更想推廣它的wifi標準。待智宇集團組建智宇電信子公司,聯合大唐電信、華國移動等把自主知識產權的無線局域網解決方案wipi標準融入td-scdma標準,智宇領導的wipi產業聯盟就取代西電捷通領導的wapi產業聯盟成爲intel的眼中釘。intel後來之所以“屈服”美國商務部的禁售高端芯片禁令,也有報復智宇電信wipi標準的小心思。
然而,intel的禁售和報復都是紙老虎。
2006年到2009年,智宇信息產業推出以寒武紀2007爲代表的一系列國產超級計算機。
瞧瞧最近的2009年6月期次的全球超級計算機五百強排行榜,一臺寒武紀2009雄霸榜首;三臺寒武紀2008壟斷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兩臺寒武紀2007繼續壟斷第五名、第六名;直至第七名,纔出現ibm的身影,超級計算機走鵑(roadrunner);第八名也是美國,雷克公司研製的美洲豹(jaguar)超級計算機;第九名又閃現華國標誌,昔日的冠軍寒武紀2004d;第十名,是ibm爲德國研製的尤金(jugene)。
世界前十臺超級計算機,智宇信息產業榮獲七個名額,且以絕對優勢包攬前六名。
而且,自寒武紀2004b初窺全球超級計算機五百強榜首以來,2004年到2009年,只有新一代寒武紀能夠不斷刷新記錄。ibm拼命追趕的作品——走鵑,連智宇信息產業兩年前的作品寒武紀2007都望塵莫及。寒武紀系列超級計算機,不但持續佐證智宇信息產業的實力,更漸漸成了華國新世紀文化符號:凱文第一次認真對待華國,便是因爲欽佩華國超級計算機事業的成功。
無線局域網標準也是類似的一邊倒,sapientia系列智慧手機爲突破口激活無線局域網的市場化,華國此刻遍地都是wipi熱點。
可以說,intel的禁售、報復、拒不合作,效果基本等於0。
不過,intel畢竟是一家cpu製造商,cpu纔是它的主業務。2007年之前,intel嫉妒寒武紀系列超級計算機的成功,厭惡西電捷通倡導的wapi標準和智宇電信倡導的wipi標準,卻不覺得智宇能夠威脅到它的地位。
智宇崛起的時代,intel面臨的最大強敵是老冤家amd。2004年到2006年是amd最輝煌的兩年,64位、真雙核、高性能低功耗,amd賺足了世人眼球。amd強,intel就會弱,intel岌岌可危之際,保羅·歐德寧(paul_otellini)緊急就職intel第五任首席執行官。歐德寧掌控intel之後,先掀起裁員風暴削減開支,然後業務重組令intel重新煥發生機。歐德寧的策略相當有效,2006年7月推出的重磅產品酷睿2(core_2)一舉殺退amd,重回市場領導者王座。
然而,一場勝利凱旋,往往是新一輪衰敗揭幕之刻。
2007年,智宇在華國推出sapientia_3g,蘋果在美國推出iphone,多點觸控電容屏智能手機強勢閃耀光芒。2007年到2009年,諾基亞塞班系統智能手機市場份額逐月下跌,最近甚至傳言諾基亞2009年第三季度將會出現十餘年來第一次季度虧損。智能手機制造商即使不承認多點觸控電容屏是未來大勢,也覺察到了諾基亞這頭大象似乎有些笨拙。
身爲一家cpu製造商,intel遲遲意識到智能手機的衝擊。
2009年是智能手機市場最混亂的一年。
覺察到智能手機存在可怕的增長空間,大巨頭、小饕餮都準備入場搶食。操作系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蘋果推出了ios;智宇推出了zos;谷歌推出了android;微軟推廣它的windows_ce;三星推出了bada;華國聯通推出了uphone;華國移動推出了ophone……大家都想提前佈局分一杯羹。硬件方面的競爭同樣慘烈,都想彎道超車切入處理器製造業務。
全球最大的個人計算機cpu製造商intel,在這場競爭中遺憾落伍了。
intel當然不甘心把市場拱手相讓。
intel也要殺入智能手機市場。爲了切入智能手機市場,intel果斷定下兩步走策略,第一步收購原西門子集團半導體部門的英飛凌,彌補兩年時間的技術落後;第二步,與錯失多點觸控電容屏的沒落王者諾基亞強強聯合,推出全新的移動終端操作系統meego。
硬件與操作系統同步向前,這曾是intel崛起的根源。
然而,時代不同了。
想法是好的,現實是艱難的,intel的危局越來越嚴重。
爲了輕裝上陣切入智能手機市場,intel掌門人歐德寧或將啓動新的一輪裁員風暴。凱文·魯普或將成爲裁員風暴的受害者。事實上,凱文已經感受到世界的惡意,他的獎勵薪俸縮水大半,直接導致他的收入大幅度下滑。凱文習慣超前消費節奏,雖然拿有華國程序員羨慕的高薪,存款卻少於一名華國農民,每月薪水都要抽出泰半償還各種各樣的貸款。遇到薪水突然下降意外,凱文頓時陷入入不敷出窘境。
更可怕的是生存壓力。
金融危機陰影還未徹底散去,就業崗位僧多粥少,凱文寧不敢貿然辭職再找新工作。或許因爲壓力過大,凱文和女朋友一言不合徹底鬧翻,鬱悶恢復單身狗生涯。隨時有可能失業的生存壓力,失戀帶來的情感挫敗,凱文情緒低落到極點,深夜難眠時甚至不得不借助一些非法藥物自我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