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竘

醫竘(這裡念“口”)

醫竘,生卒年、姓氏、出生地均不詳,大約與扁鵲、商鞅同時代。名竘,戰國秦國名醫,醫家人物。

秦惠王長了痔(念“至”)瘡,醫竘正在給他做手術。

“大王,你火氣好大呀!”

“那個,大夫,小聲點好嗎?”

“十個男人九個瘡,還有一個剛割完。沒事的,大王,男人長痔瘡是天經地義的。來,你們也來看看,痔瘡長成這樣子着實不容易!”

“。。。。。。”

後來,秦惠王在臨終前寫遺詔時,這樣寫道:“。。。。。。寡人在位期間,任用賢能,拓土開疆。。。。。。。重用公孫衍、司馬錯、張儀、魏章等人,北掃義渠,西平巴蜀,東扁魏國,南踢楚王。。。。。。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不僅累到長痔瘡,連屁股都被人看光。。。。。。無愧歷代祖宗先王,死也死得不冤枉。。。。。。”

選自屍子《屍子》下卷。後半段我瞎編的。

醫竘不姓醫,他是指一個叫做竘的良醫。這裡的醫指醫生、良醫,不是姓氏,後面方技家的醫和也是同理。目前中國好像還沒發現有“醫”這個姓。

“良醫”和“扁鵲”一樣,也是古代好醫生的一個通用名,尤其在春秋戰國前。後來除了“扁鵲”、“良醫”,醫生還有醫師、醫士、大夫(這裡大念“帶”,以區別於官名“大夫”)、郎中等稱謂。醫生的叫法最早在唐朝出現,而大夫和郎中,則是宋時纔有的叫法。

醫竘小時候應該膽大心細,沉着冷靜,遇事有耐心,手不慌,所以以後才能當外科醫生。因爲這是當外科醫生必備的素質。

相信誰也不願意讓一個抖抖索索着手的人來做手術,萬一手一滑,還不知割到哪裡去!

後來,他可能通過拜師或家傳,學得了精湛的外科醫術,應該在秦孝公(重用商鞅的那位,秦惠王老爹)時,就被任用爲太醫。

太醫是專職給君王及大臣、貴族看病的,類似後來的御醫,有別於扁鵲那樣行走各地的醫生。

當時正是商鞅大變革的時候。商鞅在外面大刀闊斧變法,醫竘則心平氣和地在王宮裡抄傢伙、動小刀小勾,爲各種腫瘤、膿瘡、骨折、刀傷等,進行切除或縫合等專業的外科手術,名聲還越來越大。

有一次,楚國的楚宣王長了個大毒瘡,疼得不要不要的。

這個楚宣王,就是重用吳起的楚悼王的第二個兒子。他哥哥楚肅王在孟勝中露過一次臉,因沒兒子,所以楚宣王才撿到王位。有個成語“狐假虎威”,裡面的虎威,說的就是他。另外,他的孫子楚懷王,後來被張儀騙得老慘老慘的。

因爲吃藥什麼的老不見好,自己的外科醫生功夫還不到家,再加上秦楚兩國關係不錯,於是他派人去秦國請醫竘。要是關係不好還不敢請,會下黑手。

難得出去兜兜風,還算年輕的醫竘很開心地去楚國遛了一遛。他的技術果然不一般,三下兩下就把老楚宣王的毒瘡給切除治癒,再好吃好喝地被送回來。

這裡說明一下,以前像醫竘這樣的外科醫生,能被風風光光地接待的,是很少的。

因爲在古代,外科醫生的地位是非常低的。相對於高大上的內科,外科技術則一直被鄙視爲“小技”,屬下層技術醫務人員,不入流的,很多人都不願去當外科醫生。後來到明代時,甚至有人建議廢除外科,直接用內服藥物來治療所有外科病呢。

很奇怪的是,古代外國也是同樣情況,也是極度貶低外科醫術。

當然,現在我們都知道外科的重要性。手骨折過的都要綁紗布,不接上怎麼吃藥都是好不了。長腫瘤的,切掉要比光吃藥效果好,病癒速度也快;當然要看情況,不是逮啥切啥。

日子如流水般,靜靜地流淌着。流來流去,秦孝公去世,秦惠王即位。後來,張儀也來了。君臣兩人爲了秦國,忙得不可開交,一不留神,秦惠王就長了痔瘡。於是就出現了開頭治病的場景。

而張儀可能騙人騙太多,招報應,再加上公孫衍的時時詛咒,咒着咒着,也長了個大腫瘤在背上。由於要常出國“行騙”,馱着個東西很影響形象,於是他也請醫竘幫忙。

據說張儀還很豪氣地對醫竘說,別把我的背當背,當地毯、砧板(砧念“真”;切菜砍肉時,底下墊的東西)隨便你,愛怎麼地就怎麼地。當然只是說說而已。

在春秋戰國時,做手術是沒有麻醉的,上來直接就給你劃拉開來。雖然現在還沒發現當時被手術的人的留言感悟,但那絕對是痛得不想做人的恐怖體驗。想象力豐富的人士,可以自行腦補。

一直到東漢末年,華佗發明了麻沸散(一種麻醉藥),情況纔好了很多。所以沒得麻醉的張儀不得已,纔會說豪話給自己打氣;後來的關羽刮骨療毒,那也是死撐着的。

在給張儀治好腫瘤之後,就沒有醫竘的事蹟記載了,最後應該是終老於秦國。

醫竘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個專業外科名醫,要比華佗早了五百來年。其實比醫竘早的扁鵲,也做過很多外科手術,不過他不像醫竘那樣專業。而在更早的上古年代,就已經出現用磨得鋒利的石片、砭鍼(砭念“編”;就是石針),來進行外科手術呢。

所以不要傻乎乎地、人言亦言地說我們的外科是從國外引進的。不僅時間上遠比西方來得早,我國外科技術的精湛和先進,在後來很長一段歲月裡,也是一直遙遙領先世界的。

醫竘沒留下什麼書籍,他的生平事蹟也少得可憐,只在《屍子》的下卷中記載了幾句。而其他春秋戰國時醫家的人物,和墨家、農家等一樣,沒留下幾個,有關事蹟更是幾乎沒有,所以後面也不介紹了。

這裡簡單說說中國傳統醫學的四大經典著作;不是四大小說名著。

除了上文的《難經》,還有三本是《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

《黃帝內經》分《靈樞(念“書”)》、《素問》兩部分,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它詳細記載了人體生理、病理、診斷、治療和預防等醫學理論,對中國的醫學影響極大,被稱爲醫之始祖。其作者不是黃帝,而是後人假託黃帝之名、多人編集而成,成書於戰國時期。

《神農本草經》主要是講藥物的性質和功效,共記錄了365種藥物,是中國第一部藥物學專著。後來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等,都是取材借鑑於它。其作者和《黃帝內經》相似,不過成書於西漢之後。

《傷寒雜病論》則是東漢張仲景寫的,是對由外因引起的疾病的分析、診斷和治療的論述,同時也記錄了臨牀治療、食物中毒甚至人工呼吸等急救方法。它是後世從醫者必修的經典著作,即使今天,仍然是中醫院校的教科書之一。張仲景也因此書,而被尊稱爲“醫聖”。

另外,再說說中醫的名稱由來。

其實中醫以前不叫中醫,叫中醫是近兩百年纔有的事。

先秦以前,中國的醫學叫歧黃之術,之後又叫青囊、杏林、懸壺、橘井等。歧黃之術就是歧伯和黃帝的醫術。這個歧伯,據說就是最早也被稱爲扁鵲的神醫,是黃帝的大臣。他們兩人有關醫術的對話,後來就被編成《黃帝內經》。

在近兩百年前,西醫開始由外國的傳教士帶入中國。爲了區別中國本土的醫學,英國一個醫生兼傳教士,最早提出了“中醫”這個概念,所以現在纔有中醫這個叫法。

那些西方發燒友別高興得太早。當初西醫傳入中國,目的並不純潔和光明。他們是以看病不要錢的方式,來進行傳教,更惡毒的是藉此偷偷賣鴉 片給國人。

而到了後期,就是一百年前左右,西醫在中國紮根了,它就開始收費,而且還很高,基本上只有上層人士去看,普通老百姓是看不起的。即使現在,許多西藥還貴得很呢。

除了看病要收費,他們還開始公開販賣鴉 片,插手政治事務,還到處佔地建教堂,宣傳上帝那個什麼“愛你愛我”(這在孔子和墨子那邊早有了)、“上天堂”(道家的仙界)、“打完左臉,再把右臉給人打”之類的基督教。

看明白了沒。用一位老先生的話說,這叫“先給你個棗吃,把你套進去,再慢慢整你”。

好了,那些憋屈和仇恨,該化爲強大自身的動力,這纔是看本書的真正意義。

歐冶子呂不韋郭偃樂毅歐冶子商鞅後記孟子申不害墨子莊子屈原呂不韋屍子魯班慎到蘇秦醫竘孟子息嬀計然莊子墨子墨子張儀孫叔敖董狐廉頗司馬穰苴宋玉歐冶子范雎西施李冰孟子老萊子董狐蘇秦商鞅藺相如公孫衍文種李冰扁鵲吳起李牧諸子百家(下冊) 目 錄慎到平原君趙勝申不害荀子宋鈃後記范雎韓非子石申白圭百里奚信陵君魏無忌歐冶子西施許行吳起西門豹諸子百家(下冊) 目 錄蘇秦范雎作者簡介及目錄、序孔子李牧公孫衍息嬀左丘明老子列子鄒忌白圭信陵君魏無忌鄭國作者簡介及目錄、序列子公孫龍息嬀范蠡藺相如申不害老子諸子百家(下冊) 目 錄列子百里奚鄭國莊子息嬀列子孫臏張儀鄧析白圭專諸
歐冶子呂不韋郭偃樂毅歐冶子商鞅後記孟子申不害墨子莊子屈原呂不韋屍子魯班慎到蘇秦醫竘孟子息嬀計然莊子墨子墨子張儀孫叔敖董狐廉頗司馬穰苴宋玉歐冶子范雎西施李冰孟子老萊子董狐蘇秦商鞅藺相如公孫衍文種李冰扁鵲吳起李牧諸子百家(下冊) 目 錄慎到平原君趙勝申不害荀子宋鈃後記范雎韓非子石申白圭百里奚信陵君魏無忌歐冶子西施許行吳起西門豹諸子百家(下冊) 目 錄蘇秦范雎作者簡介及目錄、序孔子李牧公孫衍息嬀左丘明老子列子鄒忌白圭信陵君魏無忌鄭國作者簡介及目錄、序列子公孫龍息嬀范蠡藺相如申不害老子諸子百家(下冊) 目 錄列子百里奚鄭國莊子息嬀列子孫臏張儀鄧析白圭專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