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諸

(古代四大刺客)

專諸

專諸,約前555年—前515年,原名鱄(念“專”)設諸,春秋吳國人(今江蘇南京)。

太和公在湖邊烤魚,專諸在一旁看。一會兒,魚烤好了。

太和公說:“想跟我學烤魚,先要知道我烤魚的味道。你嚐嚐。”

專諸撕了一塊,嚐了嚐,抖着嘴脣說:“剛剛吃太快,來不及嘗,我再試試。”

說完又撕了一條。過了一會兒,專諸舔完手指,說:“師傅,好像真有烤魚的滋味,不過我還不能太確定。我再嚐嚐。”

他又伸手去撕,太和公一鏟子(翻魚用的)拍下去:“你這才嘗兩口,魚就只剩半頭了。你這叫做嘗呀!要不是公子光待我不錯,打死也不收你這種吃貨;魚沒烤完,先被你吃光。喂,你幹什麼?把魚放下。哎呀,你還跑!你個小兔崽子,你給我回來——那半頭是我的!”

選自趙曄《吳越春秋•卷三•王僚使公子光傳》。好吧,大部分是我瞎編的。不好意思,知道這和正文畫風很不對,但一看到吃的就沒忍住!

說明一下,專諸不姓專。這是當時中原國家對吳、越等所謂蠻夷地區人名的音譯,上冊有說過;吳國另一個大刺客要離,也是不姓要。最早出現在《左傳》中專諸的原名鱄設諸,也是音譯的,也不姓鱄。

不過,專姓後來有流傳,但屬於那種極罕見的姓氏,比禽、屍那些姓還少。

專諸出身於普通老百姓家,父親早逝,他和母親相依爲命,後來娶了媳婦,生了娃。

據說他個頭不高,但虎背熊腰,額高眼深,力能扛鼎,氣場巨大極可怕。不過他爲人仗義,愛打抱不平,同時又很孝順,還怕老婆。

一次,幾個小混混在菜市場鬧事,被他遇上。只見他上衣一脫,氣勢一開,頓時周圍塵土飛揚,菜葉亂飄,那氣場剽悍得簡直是萬人不可當。

就在此時,他老婆在後面喊一嗓子:還不回去吃飯!噗,氣場立馬沒了,專諸撿起衣服,就乖乖跟着回了家。只留下那幾個小混混滿頭大汗,慶幸少捱了一頓揍。

這一幕剛好讓閒着沒事、到處亂逛的伍子胥看到。此時伍子胥已經在吳國撈到小官,但是並不被當時的吳王僚重用,比較鬱悶,就四處閒逛。這一逛,倒逛出了兩個大人物,一個是孫武,一個就是專諸。

當時伍子胥很奇怪,就問專諸,你一個大男人的,怎麼老婆一叫你,你就回去?

要是別的男人,死活也要撐一下面子。專諸卻還很有理,臉不紅、心不跳地說:能夠屈服於老婆,才能揚名於世人(這話也可翻譯成:聽老婆的話,纔有出息;每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好的或更剽悍的女人;不聽她,回家沒飯吃;等等!)

伍子胥覺得這人很好玩,就和他結成了朋友。此事後來還衍生出“懼內”一詞,就是怕老婆。

當然,其實怕老婆是不丟臉的。因爲這不是怕,而是一種尊重和疼愛。更何況,人家專諸那麼牛叉的人物,都這樣子,我們算什麼。是吧,兄弟。

再說伍子胥。他之所以鬱悶閒逛,除了不被重用,還有他知道了闔閭有野心,想幹掉吳王僚。這可是弒君之罪呀。但爲了掌大權報大仇,最後伍子胥還是把專諸推薦給了闔閭。

闔閭得到專諸,頓頓好酒好肉伺候,並且很敬重他母親和家人,經常給他家送東西。這麼入套後,闔閭才告訴專諸,他的任務是去刺殺吳王僚,也就是當刺客。

刺客早在西周甚至更早前就有了,不過很少,在春秋戰國時,才大量出現。而且,當時並沒有刺客這一說法,直到司馬遷時,在他的《史記》中才最早出現“刺客”一詞。

不僅沒有說法,在春秋戰國時,也沒刺客這種概念。其實專諸他們這些刺客,都屬門客的一種,當時的他們(很多人沒名字),是以客或士(不爽的叫賊)來相待和稱呼的。

同時,春秋戰國的刺客,是不以國家大局或正義與否爲標準,而是秉持着報知遇之恩、士爲知已者死的輕死重義精神。這種重義、重信、重情的精神,後來被俠客所繼承,並一直延續着。墨家中鄧陵氏之墨的俠義精神,也大多源於此。

所不同的是,俠客一般是四海漂泊,到處遊歷的,不受人控制。而且他們的行爲,主要是鋤強扶弱,好打不平,還不計得失報酬。所謂“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唐代李白《俠客行》),就是他們的寫照。

另外,當時刺客的這種精神宗旨,固然不完全對,但也比後來的大部分刺客要好許多。後代的許多刺客以及現在的殺手、忍者等,已大都淪爲貪利圖財的角色了。這個必須要區分開來。

當然,不管再怎麼重情重義,在今天這樣的法治社會,對普通人來說,都不提倡和歡迎這樣人物出現的。

雖然知道這是高危職業,但爲了感恩伍子胥的相知,以及闔閭的相待,專諸毅然答應下來。

不過,這又是個難度極大的工作。

因爲吳王僚不僅是國君,身邊有許多侍衛保護,而且他本身塊頭大,孔武有力,威猛雄壯,一般人都不是對手。同時,他的兒子慶忌據說也是又帥又猛,不但神力過人,武功高強,跑起來還特快,連馬都追不上(不過後來被另一刺客要離所殺;兩父子怪鬱悶的)。

另外,吳王僚還有兩個好兄弟,叫掩餘和燭庸(也是闔閭的兄弟,不過肯定是傍吳王僚大腿的),也有萬夫不擋之勇,還手握兵馬大權。

所以,要殺吳王僚,就要做好充分的準備,還要等待最佳時機。

爲此,闔閭下足了功夫。他打聽到吳王僚特愛吃炙魚(就是烤魚),於是就讓專諸到太湖畔,拜當時吳國的名廚太和公(也稱太湖公)爲師,專門學習烤魚技術。

據說這太和公擅長用魚呀、蝦呀、蟹呀等水產品做菜,在當地的名聲相當響。尤其他的烤魚最出名,因此還常被召進王宮,爲吳王僚做這道菜。另外,他還是古代十大名廚之一呢。

對於粗獷豪放的專諸來說,去做這種耗時耗工的細膩活,是很惆悵和要命的。但專諸憑着堅定的刺客信念(刺客信條!!),三個月就學成歸來。

之後,闔閭又將之前撈到的魚腸劍(因爲它很短小,能夠放進較大魚的肚子裡,所以也叫魚藏劍),交給專諸。專諸就躲在闔閭府裡,除了繼續提高烤魚技能,還不斷練習從魚肚中掏劍刺殺的動作。

一段時間後,壞事一大堆、禍害兒孫兩代的楚平王終於嗝屁。吳王僚乘楚國國內動盪,就派掩餘和燭庸去打楚國。結果兩人打得不順,後路被楚軍切斷,大軍反而被圍住了。

闔閭一看,吳王僚的精兵都不在,有搞頭,是時候了。於是他決定讓專諸動手。

由於專諸上有老,下有小,闔閭還深情對專諸說,以後你老孃就是我老孃,你小孩就是我小孩,你老婆就是——我嫂子;我來照顧,給他們養老送終;你儘管去吧!後來這種話,還常被指使他人去幹壞事的黑社會老大或組織頭目使用。

另外,後世還有個說法,說專諸老孃爲了讓專諸專心做事,沒有顧慮,上吊自盡了。其實,那是後人編的。

一切準備就緒,闔閭故意一瘸一拐去見吳王僚,說自己得到一個廚師,烤魚特棒,比太和公都好,請他到府上吃魚(扮腳傷,一是用苦情牌,二是減少對方的戒心)。

吳王僚當時就流口水了。不過,他也不傻,知道闔閭可沒什麼好心。於是去吃魚的那天,他派出衛隊,從王宮一直排到闔閭家,連院子、臺階、包括客廳,都站滿了親兵。而吳王僚本人裡外穿了三層犀牛甲,裹得跟糉子似的。

這魚吃得也是夠累的。這哪是吃魚,簡直就是上戰場拼殺玩命(後來還真是玩命!)。

而這還不夠。當廚師上菜時,都要脫了衣服搜身,然後換上新的,再跪着前行,還有兩名武士左右夾着,跟押犯人一樣,把菜端到吳王僚面前。

闔閭看着眼皮直跳。吃個魚,至於搞成這樣嗎?(作者:好像跟你沒關係似的!)心裡爲專諸捏一把汗,也爲自己捏一把汗。萬一專諸露個馬腳,自己想跑都來不及。趕緊先溜。

於是他藉口腳痛復發,要去抹止痛膏,出去了。在吳王僚衛兵看不到時,他又拐入地下室,專諸和自己的親兵在裡面。

然後,專諸上場。他端着做好的烤魚,經過層層搜查,面不改色地將魚送到吳王僚桌上。

那魚真香。不僅吳王僚流哈喇子,周圍的士兵也饞得不行。

突然,吳王僚也眼皮一跳。不好,有殺氣。但是已經來不及。專諸掰開魚肚,麻利地掏出魚腸劍,一劍穿透糉子皮,不是,是犀牛甲,直接刺入吳王僚的身體裡。吳王僚當場就死了(他兒子慶忌則逃亡到衛國去)。

之後,專諸也被吳王僚的親兵刺死了。而闔閭趁機放出自己的親兵,將吳王僚的部下全部消滅,隨後清除國內反對勢力,成功上位。

春秋戰國的四大刺客是:專諸、豫讓、聶政、荊軻。

專諸是古代有記載的第一個有名字、並刺殺成功的刺客,所以被稱爲古今第一齣場大刺客。

他輕生死,忘安危,沉着冷靜,勇猛壯烈,又和其他幾個刺客,一起被稱爲“天壤間第一激烈人”(清代吳見思)。前面范雎中的唐雎,曾用“彗星襲月”,來形容專諸義無反顧、雖死不懼的無畏精神。

不過,專諸並不是春秋時第一個有名字的刺客。早在近百年前,用彈弓彈人的晉靈公,就派一個叫鉏麑(念“除尼”)的刺客,去刺殺比較冤的趙盾。不過鉏麑看到勤懇儉勉的趙盾,不忍殺他,自己撞死在趙盾庭院的槐樹旁(就是沒去刺殺對方)。趙盾也因此逃過一劫。

所以當時的刺客,還有着道德心和正義感的。用現代話說,“這個殺手不太冷”!

(《史記》中還有個更早一些的刺客,叫曹沫,曾逼齊桓公歸還魯國土地。但因其身份的真實性還無定論,而且其行爲並不太像刺客,只能算劫持,所以沒算。)

古代四大刺客還有另一說法,是專諸、要離、聶政、荊軻。由於本書採用第一種說法,所以這裡給要離一些鏡頭。

要離原是屠夫。他不僅個頭不高,還不到一米二,又很瘦小,跟小猴子似的。闔閭想找人刺殺慶忌時,嚴重懷疑他的能力。而要離卻大言不慚說,殺人在智不在力。

據說他讓闔閭砍了右手,殺了妻兒老小,終於得到慶忌信任。後來在慶忌乘船去打吳國的途中,他趁慶忌不注意,從身後藉着風勢,用長矛刺中慶忌。慶忌重傷而死,他自己也自刎了。

不過,由於同是吳國人,時間相隔不大,而專諸在先,要離在後,再加上他爲了私名,主動讓妻兒被殺,太過殘忍,所以司馬遷沒將他選上,後人也多有貶意。

關於專諸,除了他的事蹟,流傳的還有他的那道“全炙魚”(又叫全魚炙);不能忽略。據說現在蘇州一帶的名菜“叉燒鱖魚(鱖念‘桂’;也叫桂花魚)”,就是效仿專諸當年的做法。

另外,因爲他還流傳下“魚不獻脊”的上菜說法,就是不能把魚脊(魚背)朝向客人。

這是因爲當時專諸爲了拿魚肚裡的劍,魚肚要朝着自己,而魚脊向着吳王僚。可能後人覺得有點瘮,於是就有了這種忌諱(魚不獻脊還有個說法,就是不要給客人夾魚背上的肉;因爲魚背肉雖厚但硬,口感不好)。

除了魚不獻脊,民俗食風中還有雞不獻頭、鴨不獻掌(頭和掌都沒什麼肉)等說法。另外,在上菜時,也有雞、鴨、魚等的頭,不能朝向客人的規矩等等,不然是不禮貌的。

當然,對於本人來說,有吃就行,管它頭朝哪兒;愛朝哪兒朝哪兒。

公孫龍蘇秦信陵君魏無忌石申范雎扁鵲范雎鄭國孫臏鄧析師曠後記商鞅張儀石申范雎公孫衍蘇秦墨子李冰李悝李冰慎到商鞅息嬀後記莊子呂不韋李牧許行文種鄭國藺相如石申商鞅宋鈃申不害甘德墨子石申石申司馬穰苴孫叔敖西門豹許穆夫人白起范蠡信陵君魏無忌孔子商鞅藺相如醫和許穆夫人百里奚魯班樂毅左丘明屈原藺相如專諸計然左丘明管仲白圭諸子百家(下冊) 目 錄諸子百家(下冊) 目 錄張儀公孫衍西門豹禽滑釐信陵君魏無忌後記禽滑釐屈原伯樂老子莊子歐冶子後記孔子伍子胥歐冶子歐冶子鄒衍平原君趙勝屈原伯牙鄒衍公孫衍伯樂鬼谷子王翦司馬穰苴孟勝作者簡介及目錄、序百里奚計然宋玉屈原管仲
公孫龍蘇秦信陵君魏無忌石申范雎扁鵲范雎鄭國孫臏鄧析師曠後記商鞅張儀石申范雎公孫衍蘇秦墨子李冰李悝李冰慎到商鞅息嬀後記莊子呂不韋李牧許行文種鄭國藺相如石申商鞅宋鈃申不害甘德墨子石申石申司馬穰苴孫叔敖西門豹許穆夫人白起范蠡信陵君魏無忌孔子商鞅藺相如醫和許穆夫人百里奚魯班樂毅左丘明屈原藺相如專諸計然左丘明管仲白圭諸子百家(下冊) 目 錄諸子百家(下冊) 目 錄張儀公孫衍西門豹禽滑釐信陵君魏無忌後記禽滑釐屈原伯樂老子莊子歐冶子後記孔子伍子胥歐冶子歐冶子鄒衍平原君趙勝屈原伯牙鄒衍公孫衍伯樂鬼谷子王翦司馬穰苴孟勝作者簡介及目錄、序百里奚計然宋玉屈原管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