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叔敖

孫叔敖

孫叔敖,約前630年—前593年,羋(念“米”)姓,蔿(念“偉”)氏,名敖,字艾獵,也稱孫叔,又叫蒍獵,春秋楚國人(今湖北荊州)。

一天,小孫叔敖遇到一條兩頭蛇,他撿起塊大石頭就要砸。

蛇連忙擺擺手(好像沒手),說:“等等。我跟你無冤無仇,幹嘛要砸我?”

孫叔敖說:“看見你我就會死,不砸你砸誰!怎麼說也要拉個墊背的。”

蛇說:“沒搞錯吧,我只是不太招人待見,頂多做兩個噩夢而已,什麼時候變成見了我就會死?我有那麼大殺氣嗎!”

孫叔敖說:“村裡的人都說,你們蛇類都是不祥之物。見到你們就要倒大黴,幹啥啥不順,打麻將老不胡(好吧,麻將的說法是明朝纔出現的),在家都能被雷劈。尤其像你長着兩個頭,看到了更悲催,活不過第二天的。”

蛇說:“所以說你們小毛孩見識少,不懂事。其實我們有兩個頭,是因爲一卵雙胎,是基因突變而形成了畸形胎(!)。我們已經很苦了。對不對,兄弟!(另一個蛇頭拼命點頭)所以,人類應該給我們更多關愛和呵護纔是呀——好了,不要再點頭了,你一點頭我也得跟着抖!”

孫叔敖說:“少打悲情牌,你騙不了我。等下我還要把你埋了,我死了就算了,不能讓別人看到你再遭殃。而且你竟然還會說人話!受死吧,妖孽!”

(蛇正在上升的靈魂說:我不說人話,你聽得懂嗎?還有,你是做了好事,可我招誰惹誰了我。封建迷信害死人呀!哦,不是,是蛇呀!)

選自劉向《新序•雜事一》。古代有見到雙頭蛇會暴亡的迷信說法,不過這個故事肯定是編的。當然,它主要是想表達孫叔敖心地善良,小小年紀就懂得爲他人着想。

所以不管這事是不是真的,但它告訴我們,做人還是要多點愛心。不是有句話:只要你有愛心,你就不是妖,而是人妖。

孫叔敖也是大有來頭的人。他是楚厲王(楚莊王的爺爺的爺爺的哥哥)的後代,和當時的楚莊王,還是遠房堂親關係。

不過,這關係要看擱哪兒了。對普通百姓來說,親戚是越走越親,但對當時的王室成員,則是刀光劍影,相當要命。

因爲是皇親國戚,所以孫叔敖這一族人一直都在朝中當大官,他父親的職位僅次於令尹(即相國)。不過也正因此,在孫叔敖年輕時,他父親就因參與王室貴族的爭權,而被另一個王室家族若敖氏(楚厲王的爺爺的另一支後代,也是遠房堂親關係!)所殺。

爲了避難,孫叔敖和他母親遷到期思縣(今河南淮濱),並將原來的名字蔿敖,改爲孫叔敖。

當時的期思縣,是那種“蛤蟆擠股尿,莊稼水中泡”、糧食十種九不收的悲苦地帶。那裡不僅雨水充足,還緊靠河流,每年春季都要鬧洪水,而且澇不能排,旱不能灌,老百姓深受其害。

孫叔敖原是大家族出身,受過良好教育,所以有學問。而且他還很有能力,更難得的是他真的很有愛心。看到老百姓飽受水災之苦,他就帶領百姓,自發去治水。

經過幾年的艱辛努力,他耗盡家財,竭盡心力,和民衆一起修建了中國最早又最大的大型引水灌溉工程、也是中國目前已知的第二座大型水利工程——期思雩(念“餘”)婁灌區,也叫期思陂(念“碑”,水塘)。

(中國迄今發現的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是距今五千多年的良渚〈念“主”〉古城外圍水利系統。)

期思陂不僅消除了洪澇災害,更灌溉了周邊大片農田,爲當地百姓帶來巨大的福利。當地老百姓世代感激孫叔敖,再加上他也在那兒呆了不少年頭,所以後人也把他當做期思人。

因爲這個巨大的成就,孫叔敖開始得到國家領導的重視。在他30歲左右,在即將退休的老相國沈尹子桱(念“淨”;也叫虞丘子)推薦下,楚莊王破格直接任命他爲楚國相國。

這個提拔實在太快了。不過,沒辦法,因爲當時楚國真正的大人才並不多,而且還不安定。

楚國最早叫荊國,在春秋初期才叫楚國,所以也有荊楚之稱。

它比齊、魯略晚些建立,不過它被封的地方實在不咋地。荒山野嶺、路遠地偏不說,那時的楚地到處是原始森林,荊棘遍佈,人沒多少個,野獸倒是撒歡地跑。而且一荒自然就窮,據說在立國時,它居然窮到去鄰國偷了頭小牛,來祭祀祖先(野牛不行,太野;要家養的,有人畜興旺的意思)。

不過,之後經過幾代先王的艱苦創業,楚國開始由彈丸之地,慢慢壯大,雖然期間也發生過叔侄、兄弟相砍的事件(楚莊王的爺爺的爺爺,就是靠砍了侄兒才當上國君,使孫叔敖後來沒得當了),最終還是發展成雄踞南方的大國。只是國內大家族的爭權奪勢,依然不消停,輪番上演。

到了楚莊王時,輪到若敖氏和孫叔敖家的蔿氏家族鬥得不可開交,結果以蔿氏家族慘敗告終。然後,楚莊王突然暴起,“三年不鳴,一鳴驚人”,最後把若敖氏收拾掉。

雖然若敖氏被滅,但社會民心仍然不穩,再加上楚地民風彪悍(現在還有“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的說法;剛勁,敢玩命!),所以國內還很紛亂,時不時地有小叛亂髮生。

所以孫叔敖一當上相國,就對楚國進行大力改革,開始展示他非凡的名相能力。

政治上,他整頓法典,嚴明法度,親自編修法律,建立民間基層組織,專門用於應對叛亂;同時,他也施教於民,改善民生,並以身作則,嚴格執法,很快就使國內穩定,百姓安定。

軍事上,他改革軍隊行軍制度,分成五隊,各司其職,使軍隊運作更加規範有效率,並多次親自參與對外戰爭的策劃和指揮。

經濟上,他則以民爲本,體恤百姓,大力發展農業經濟,並倡導老百姓開發山林資源和漁業經營等,促進工農商相結合。同時,他繼續進行水利建設,又修建了我國最早的大型蓄水灌溉工程——芍(這裡念“卻”)陂。

芍陂,又叫安豐塘(隋唐後的稱呼),在今安徽壽縣。它在古時候被稱爲“天下第一塘”,和西門豹的漳河渠、李冰的都江堰、鄭國的鄭國渠,並稱我國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並且還比它們早了兩三百年。

它的修建,不僅防洪除澇,更用於灌溉、屯田、水運交通等方面,對當地的農業、經濟和社會發展起過重大作用,每年都產出大量糧食,可以說爲楚莊王的稱霸,奠定了物質基礎。

而且兩千多年來,它還一直在發揮着灌溉和防洪的作用,造福周邊世代的百姓。因爲它的巨大作用和價值,2015年還當選爲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除了芍陂,孫叔敖還修建了安徽霍邱(念“丘”)縣的水門塘,治理了湖北的沮水和雲夢澤,開鑿了中國最早的運河雲夢通渠,等等。

在修建這些水利設施時,他親自察看旱澇情況,翻山越嶺勘測水源,再帶領百姓修堤建壩,開溝通渠,築堰造陂,把年年患澇的湖澤之地,變成了魚米之鄉,爲楚國的經濟繁榮和百姓的安居樂業,以及楚莊王中原稱霸,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古代,因爲以農業爲本,所以水利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以前多河多水,大中型防洪設施幾乎沒有,洪澇災害極其頻繁,百姓苦不堪言(即使現在,每年春末夏初,仍然有大量洪災報道)。所以孫叔敖的這些治水業績,造福千秋,功德無量。

另外,孫叔敖自己本身也清正廉潔,生活極爲節儉,多次拒絕楚莊王的賞賜,還把個人的俸祿全用在了水利建設中。他死的時候,家徒四壁,連棺材板的錢都沒有。他妻兒也穿得破破爛爛,在他死後更只能靠打柴度日,直到後來被楚莊王知道了,生活纔有所改善。

所以司馬遷在《史記》中,將他列爲古代“循吏第一人”。循,指循法,即依照原則辦事。循吏就是奉公守法、清正廉明的官吏,講白了就是好官。

這個稱號,孫叔敖當之無愧。

孫叔敖後來積勞成疾,因病在楚國去世,年僅三十八歲。

孫叔敖去世後兩年,楚莊王也死了。他是個實實在在的雄主。他一生寬仁待人,戰功卓著,並善於納諫,重用孫叔敖、伍舉(伍子胥的爺爺)、申叔時(也是楚國有名的大臣)等人,最終飲馬黃河,問鼎中原,成爲春秋五霸之一。

不過他的幾個後任就沒勁了,不是昏庸殘暴,就是任用奸臣,要不就時運不佳、上代冤仇下代報(楚昭王,被孫武佔領國都的那位)或被人綁票(楚昭王兒子楚惠王)。直到楚悼王撿到吳起,國勢纔開始全面恢復。而其之後的幾代更是威猛,使楚國達到了最鼎盛,一直到楚懷王前期。

然後在張儀的大忽悠下,從楚懷王后期開始,楚國國力大衰。再加上秦國的開始強大,終於在楚懷王之後的七十六年,被秦國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