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

伯牙

伯牙,前413年—前354年,伯氏,名牙,戰國楚國人(今湖北荊州)。

師傅怎麼還不回來呀!讓我一個人在這海島上,感悟修仙的境界,哦,不是,是琴技的境界,你好歹多留點吃的呀。我這天天喝山泉水,吃野山果,確實是純天然,可這也純得過頭了!媽呀,他不會真讓我在這兒荒島求生吧。難不成我也要搞個伯牙漂流記!這坑貨的師傅呀!

伯牙一邊怨天尤人,一邊咒罵他的師傅。這一天,他悲憤交加,拿起琴隨手彈了一曲。曲子還沒彈完,突然黑雲壓頂,狂風大作,電閃雷鳴,天地變色,一個巨大的靈氣旋渦出現在頭頂,從中還灑下點點金光彩霞。

伯牙擡頭看了看:這應該不是刮颱風的前兆(我沒那麼衰吧),而是琴技有成的天象吧。只是,灑不灑金光無所謂,要是能掉兩塊肥豬肉,倒是更實在。

只聽見“吧嘰”一聲,哇,真的有一大坨肉掉了下來。伯牙興沖沖地跑過去,一看,卻是他師傅成連。

“師傅,你怎麼從天上掉下來?你不會真是神仙吧。只是,神仙怎麼會摔得這麼別緻呢!”

成連艱難地爬了起來:“哈哈哈,徒兒,你終於成仙了,哦,不是,是成才了。其實,這些天我一直在上面的山上看着你。剛纔天上產生異象,我出來看看,不小心滑了一下,就掉到這裡了。你知道嗎,這些日子爲了你,我整天窩在小山洞裡,吃喝拉撒、洗涮漱浴全在上面,可苦了。你看,我都瘦了一圈了,回頭你得多買點營養品呀、腦白金呀給我補補哦。”

“太謝謝你了,師傅,之前我還怨恨你呢。我真的太感動了——等等,我忽然發現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這段時間喝的水,都是從上面流下來的。。。。。。”

選自據說是東漢蔡邕(念“擁”)的《琴操》。好吧,有大半是我瞎編的。

伯氏最早的得姓始祖,是黃帝的五世孫伯益。他曾經和大禹一起治過水,因爲有大功,還被舜帝賜姓嬴(也是後來秦國嬴姓的始祖),之後又在大禹期間做了大官。

伯氏另一個比較早的來源,是被儒家捧得很高的伯夷。他曾經和弟弟叔齊,一起阻擋周武王討伐紂王,說小弟怎麼能打大哥呢,哪怕他搶你老婆,佔你客廳,奪你棒棒糖等等等等。最後他倆還不吃周朝的糧食,活活餓死(死就死吧,這樣的人活着也是浪費糧食!糧食:我招你惹你了!)。

其實,伯氏在春秋戰國時期,是很常見的(伯樂不是,他不姓伯)。只是後來慢慢變得稀少,所以後人覺得怪怪的,以至明代的馮夢龍在《警世通言》中,硬把伯牙改成俞伯牙。這是不對的。

伯牙的家世不詳。有人推測,他可能是楚國一個叫伯州犁的後代。這個好像也有問題。

伯州犁原來是晉國的貴族,因爲他的父親被害,於是跑到楚國當了官。後來他被楚靈王殺死,不過他的兒子郤(念“戲”)宛,又被楚靈王的弟弟楚平王重新重用。

但是,由於郤宛爲官正派,也遭到當時費無極的陷害,於是被滅了族,只有同宗的伯嚭逃去了吳國。也就是說,伯州犁在楚國的這一族全都死絕了。所以,伯牙不太可能是其後裔。

但不管怎麼說,伯牙的家庭條件應該不差,不然也沒能力學習文化和彈琴。

伯牙小時候就很聰明,而且很有音樂天賦。後來,他拜了一個當時很有名氣、叫成連的琴師爲師,學習彈琴。

他學習得很勤奮刻苦,三年後終有所成,手指技法相當嫺熟,只是意境感悟上差了些。於是他老師成連使壞,據說把他帶到大老遠的東海,丟在荒島上,讓他自個去苦修。好吧,是感悟。

伯牙就在孤島上盤膝打坐,尋求天人感應,再加抱怨連連(看!)。整天就只聽着濤聲和鳥語,連個鬼影子都沒有。那種“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幸福感覺,丁點沒有,完全就是個沒人疼的孩子。

就這麼過了老長一段時間,伯牙積怨成怒,怒極生悲,悲極就突破了瓶頸,終於琴技精神系魔法攻擊大圓滿(好吧,最近修仙小說真看多了!)。

之後,伯牙拋棄面朝大海的日子(這種日子還是等年老了再擁有,年輕時就應該出去闖闖),開始四處遊歷,並在遊歷中不斷積累技藝,最終成爲了一代琴師。

據說他的琴技和師曠一樣,都是神秘高超。他彈琴時,也是連拉車的馬都會停下來,仰着頭欣賞。奇怪的是,怎麼都說馬,而不說牛呢;難道馬比牛更有音樂細胞!

因爲名氣大,伯牙可能被招爲楚國樂官。當時楚國應該是楚肅王在位。他除了借吳起之死,開心地收拾了一大批楚國貴族元老外,沒什麼好說的。這一天,他派伯牙外出辦事,然後,伯牙就遇見了鍾子期。

這裡插一下。關於伯牙做官的事,其實還有個說法,是說伯牙到晉國任職。對於這個,個人覺得是不靠譜的。因爲當時的晉國,實在是窮得只剩條三叉褲了。

晉國從晉平公開始,經過近兩百年,再加上各大卿的火拼兼併,到了倒數第二任晉孝公時,地盤幾乎被魏、韓、趙三家瓜分光,只剩絳城(今山西絳縣)一個地方了。

然而,沒過幾年,這三角褲也被扒了,只給了塊遮羞布,晉孝公被趕去屯留(今山西屯留)。但即便如此,三家也不放過,可能覺得顏色不好看,十年後,又給換了塊,晉孝公又被趕去了端氏(今山西沁水)。

再兩年後,晉孝公去世,他兒子晉靜公即位。但晉靜公過得更悽慘。在第八年,也就是伯牙去世五年後,他又被趙國從端氏趕回屯留,並廢爲庶民,之後還被韓國的大臣韓玘(念“啓”)殺死。晉國至此滅亡。

伯牙年輕力壯的時候,正是晉孝公在位。在這老換褲褲顏色的國家裡,估計伯牙不會無腦到這麼個無私貢獻、犧牲青春。而且,即使想犧牲,名存實亡的晉國也養不起人呀。

再說伯牙,當他走到緊臨龜山(今湖北武漢境內)的漢水邊,煙癮爆發,哦,不是,是琴癮爆發,於是叮叮噹噹就地彈起了琴。

這時,鍾子期從山上砍柴回家,聽到琴聲,不由得停下來細聽。

這鐘子期,原名鍾期,中間加“子”也是表示敬稱。他也是楚國人,不過不是樵夫,應該是一個深通樂律、可能還當過樂官的高人,退休後隱居在家,以砍柴爲生。

所以,他的年齡應該不會小,不是像《警世通言》裡說的才二十來歲。即便是天才,也沒見過不經學習培訓,就能精通一兩門高深學問的。那不是天才,那是靈魂奪舍,神仙附體。

這邊伯牙彈得正陶醉,搖頭晃腦時冷不丁看見不遠處有個人影,嚇得一哆嗦,把琴絃都給挑斷了。

氣得伯牙叫人把鍾子期抓過來,一看,還是個戴着破斗笠、背扛着一捆爛柴火的樵夫。伯牙更是沒有好臉色,當時就嘲笑道:你一個砍柴的,瞎聽個啥東西。

鍾子期也不急,你彈什麼,我就能知道什麼。伯牙不信,兩人開始較勁。結果不論伯牙彈什麼,鍾子期都能準確說出琴聲所表達的意思。

伯牙不死心,又叮叮噹噹彈了自己寫的、最得意的《高山流水》。鍾子期也不含糊,這是巍巍青山呀,這是滔滔江水呀,爲了顯擺,臨了還把音律節拍也一一指明,並稍微點評了一下。

讓兩人先較勁着,我們也稍微說說春秋戰國時的樂律。

當時流行的音階有三種,一種五聲調式音階,兩種七聲調式音階。

五聲調式音階,就是由五個音構成的,當時叫“宮、商、角(這裡念‘決’)、徵(這裡念‘止’)、羽”,相當於現在的“哆、來、咪、索、拉”。我國的很多民間音樂,都是用這種調式音階,所以也被稱爲“中國調式”或“民族調式”。另外,說人“五音不全”,也是來自於它。

兩種七聲調式音階,則是在“角”後面加入“變徵”(另一種是“清角”;都相當於“發”),和在最後加上“變宮”(相當於“西”)。

另外,古樂中還有十二個音律,叫十二律,也叫律呂。它分爲陽律和陰律,各六個。陽律是黃鐘、太簇、姑冼(念“顯”)、蕤(念“蕊”,第二聲)賓、夷則、無射(這裡念“義”),陰律是大呂、夾鍾、中呂、林鐘、南呂、應鐘。

成語“五音六律”,五音是前面的五聲音階,六律則是指六個陽律。

這裡再插一下。其實,最遲在商代的晚期,中國就已經有了七聲音階,之後更是常被使用,這也被後來出土的各種文物所證明。但是,就是有很多西方學者,包括一些舔西方腳趾的中國學者,都一直認爲中國的七聲音階是從國外傳入的。

算了,由他們認爲去吧。

等鍾子期點評完,伯牙立馬站起來,抓住鍾子期的手:咱們燒黃紙、斬雞頭吧;這麼多年了,從來沒人聽得出我這首曲子的意境;你就是我的知音呀。

之後,伯牙也不幹事了,鍾子期也不砍柴了,兩人一起到處遊山玩水,據說都逛到泰山去彈琴呢。本來伯牙還想邀鍾子期一同去楚國共事,但被拒絕了。於是兩人就約定一年後,在鍾子期家再見。

誰知第二年,伯牙去的時候,鍾子期已經病逝了。伯牙傷心不已,感到這世上再沒有知音,再沒人能聽懂他的琴聲,於是就把琴砸了,從此再不彈琴。

之後,就沒伯牙的消息了。

伯牙被後人尊爲“琴仙”。他寫有《高山流水》、《水仙操》等琴曲。

據明代朱權《神奇秘譜》(古琴譜集;不是武功秘籍!朱權是朱元璋第十七子,封寧王,後來被四哥明成祖朱棣〈這裡念“弟”〉騙去造反。因造反後沒撈到什麼好處,還被猜忌,他就專心去搞戲曲、文學什麼的,還蠻有成就的。另外,周星馳喜劇電影《唐伯虎點秋香》中,那個到處亂髮飆的寧王,不是寧王朱權,而是朱權的玄孫,明朝的第四代寧王,因學他高祖造反,結果被王守仁所擒,最後還被殺死)裡記載,《高山流水》原來是一首。只是到了唐代時,它被分爲兩段,成了《高山》《流水》兩首,之後就一直流傳到現在。

1977年,近代著名古琴演奏家管平湖先生,其演奏的《流水》,被錄入美國太空探測器“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的金唱片裡,發射到太空,做爲尋找聯絡外星人的地球信息之一。它也成了唯一一首傳入宇宙空間的中國音樂。

春秋戰國時,也沒有音樂家一說,一般都叫樂師、樂工或謳者(歌唱家)什麼的。

當時有名的音樂家很多,除了上面的師曠、師涓、伯牙,還有鍾儀(據說是鍾子期的先人)、師襄、師曹、師摯、雍門周,以及荊軻的好友高漸離等。

另外,還要提一下兩個歌唱家,一個叫秦青,一個叫韓娥,他們都是民間歌唱家。秦青是秦國人,有“秦青善歌”的說法。而韓娥更出名,她是韓國人(有的說是春秋早期的那個韓國),“餘音繞樑,三日不絕”的典故,就出自於她。

只是,由於他們的史料不多,就不再介紹了。

(寫完後,看着伯牙兩個字,冷不丁就想起福州小吃“沒牙伯花生湯”;雖然兩者真沒什麼關係。對了,還有耳聾伯元宵,不過,個人覺得桂香元宵更好吃點。算了,這個話題就不展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