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突入遼山

.,最快更新縱兵奪鼎最新章節!

高句麗國中局勢詭異,各地大加在漢軍進駐後明顯察覺到形勢出了問題,狗加率先舉兵勤王前往國內城,要去保衛大王拔奇。兵馬離開部落不過六個時辰,便在要道與恆江南駐軍的烏桓峭王蘇僕延狹路相逢,交兵三日死傷部衆兩千餘,只得敗走西面,緊跟着被司馬朗領遼東郡國兵擊破。

天下有數不盡的郡縣,但如果說哪個郡的郡國兵戰力最強,那毫無疑問是遼東郡兵,雖然他們有個土得掉渣的名字被稱作田卒,比起什麼丹陽兵、烏桓突騎太過弱勢,但他們的戰力卻不可謂不強。

追究遼東田卒的家鄉,有幽州人也有冀州人,大多是囚犯、強盜、山賊、馬匪這樣的出身,再了就是張舉張純敗績後流浪在幽州各地的潰兵與流浪武人,再不濟也有過幾年戰場生涯。燕北領一衆叛軍從中山國打到趙郡邯鄲,又從邯鄲城打回遼東老家,靠的就是這批人的齊心戮力。

戰死者不再多說,都躺在遼東大墓,那些戰場受傷僥倖撿回條性命的老卒,便都留在遼東郡投入沮授當年的屯田策中,大肆開荒,從此有了田卒之名。自燕北離開遼東統治幽州從這裡走向爭霸天下的路,各地郡國兵重新整備操練鄉勇,是爲各地預備兵,隨時準備投入最激烈的戰場,以供不時之需,遼東田卒也不例外。

他們大多有自己的皮甲與兵刃,甚至當年離過戰功的還擁有鐵鎧,雖然有不少是傷兵,但能耕得了田的大多沒落下什麼殘疾,真有殘疾的都被充入燕氏商隊或下至鄉亭操練兵卒去了,他們除了年歲大些,都還有一戰之力。

年月的增長會讓他們的身體不復強壯,卻也讓他們擁有更高的戰技,每個派上戰場的遼東田卒,都是精銳。

高句麗狗加面對司馬朗部下田卒與趙威孫的校尉部,轉眼便被打得七零八落,就連狗加的首領都在戰陣中被趙威孫用強弩隊射死,割了首級懸在他們的城郭下。在宣佈投降不屠城的消息後,轉眼高句麗五部之一的狗加便向漢朝臣服。

誰都不想再重蹈紇升骨城的覆轍。

比起趙威孫與司馬朗的職責,恆江北岸駐守的蹋頓便稍嫌無趣,離他較近的消奴部、絕奴部本就非國中強勢大宗,眼看漢軍勢大,反倒率先投降,爲蹋頓部下的烏桓軍獻上酒食,舉意臣服。

最難過的是北方遼山下的成律歸了,以五千鮮卑精騎堵三萬高句麗兵馬之後路,還要給他們送糧食讓他們繼續北攻。這本是個輕鬆的活計,只是放在成律歸身上,便不是那麼快樂了。

鮮卑與高句麗,追溯根本二族構成應所差無幾,就像鮮卑與烏桓一般,早年東胡分裂一支遷居烏桓山,稱烏桓;一支遷居鮮卑山,稱鮮卑;高句麗也差不多,儘管統治者是高句麗五部夫婁部王族,但國中百姓是一樣的。

早年屬東胡種的扶餘國夫婁部領消奴、絕奴、順奴、灌奴四部出扶余,南面征服穢貊人建立高句麗,這也是高句麗作爲半牧半耕文化的來源,本身就是馬背奴役農耕而建立的國家。當然了,這其中也少不得漢人的身影,高句麗丞相莫離支的莫,指的便是張頜的家鄉,河間鄚縣。

不過如今的高句麗已經完全變得模樣,當年扶余的幾大部落已被漸漸蠶食,而過去的小國也成長爲能夠與扶余分庭抗禮的東夷強國,甚至還與鮮卑數次作戰,而在那些戰爭中,成律歸所在的素利部,更是首當其衝。

新仇舊恨之下,偏偏成律歸還要看着高句麗大軍與扶余兵馬環繞遼山你爭我奪,心中難耐自是可想而知。

如果不是他心裡知道眼下這支強兵壯馬的高句麗大軍最終多半會死在扶余人的土地上,成律歸很難剋制住自己率軍攻其腹背的意願。

好消息傳至軍中,遼山那邊的扶余人大營已經三日不見有炊煙升起,他們的軍卒也不敢再接受高句麗人的不斷挑戰。毫無疑問,深入敵國境內的偏將張遼有大動作。

扶余人,斷糧了。

張遼扶余木柵城以南數百里之地已經活動很久了,自他與田疇玄菟郡國兵合力擊破四平山守軍,一南一北分別襲擾以來,已有月餘。深諳騎兵精髓的張遼神出鬼沒,率領麾下騎兵時而化整爲零分散各地,時而合兵一處縱兵奇襲,抄掠數百里之糧道、城郭、部落、馬場,所獲頗豐。

扶余人自木柵城向遼山大營軍卒的輜重糧道,更是張遼目標的重中之重,爲此甚至不惜三次襲擊擁有上千護糧軍卒之敵,所得糧草燒燬近十七萬石,致使遼山扶余大營無顆粒補給,軍卒連戰馬都殺了卻仍舊等不到存糧,派往北方木柵城的傳信騎卒亦爲張遼所獲。

在這其間,扶餘國的遊牧傳統給了張遼很大助力,最大的幫助便是得到數不盡的戰馬、駑馬,否則也無法如此順利地實施戰法。數目遠超常備戰馬帶給張遼部無與倫比的速度,尤其在扶餘國聚兵北向爲田疇所引誘後,國中南部九成兵力皆在遼山與高句麗決戰,給張遼創造進攻空檔,使其在方圓數百里之地立十餘隱蔽處補給地,留存戰馬、糧草,以供軍士週轉,各曲兵馬以吳國伍子胥疲楚的戰法遊擊襲擾各地,見小兵則擊,見大軍則遁,取得非凡戰果。

而張遼在扶餘國北部的作爲便使得扶餘國支左詘右疲於應付,無論南方張遼還是北方田疇,都不是他們能夠輕易擊敗的。

遼山大營的扶余兵則惶惶不可終日,兵糧斷絕之下每日皆有逃卒自營中北奔,士氣已難以爲繼,而高句麗兩萬餘大軍亦北上穿過遼山,圍困四座大營,隨着第一支軍隊不戰而潰,扶餘國轉眼便輸掉這場戰爭,高句麗兵與緊隨其後的鮮卑成律歸部踏入扶餘國土。

近乎同日,高句麗莫離支王義親自領兵攻陷負隅頑抗月餘的國都王險城。

叛亂政變,僅剩最後一步。

逼宮。

第三十三章 士氣低迷第一百零八章 整軍修路第二十五章 蹋頓讓位第六章 鎮關中第五十一章 窮寇莫追第五十四章 破軍之策第八十章 邊郡學風第十章 鼓瑟齊鳴第六十八章 少牢之禮第十五章 分軍渡河第二十三章 坐地還錢第一百九十九章 甕城第一百九十七章 攻城第二百三十四章 汝南之戰第九章 獨自西進第四十四章 韓馥立功第一百二十章 隨我衝鋒第二百八十七章 能去麼第一百三十五章 優柔寡斷第四十三章 望彼思己第一百五十三章 寨門廝殺第六十七章 一律格殺第六十三章 借道鮮卑第一百零四章 襲破邊防第八十八章 平定天下第二百零一章 會水第三十五章 陳留,典韋!第六十二章 強渡恆水『求訂閱』第二十九章 西兵渡河第一百八十四章 州人不能御第七十九章 長途漫漫第十三章 先禮後兵第八十章 冀州大亂第二十五章 逃卒顏良第一百零五章 送瘟神第三百二十四章 喜憂參半第三章 渤海之刀第四十六章 意外破局第一百一十九章 千箭齊發第二百四十章 汝南之戰 八第十四章 孟起無禮第一章 中平四年第八十一章 水能載舟第十八章 進擊滎陽第六十章 鮮卑英雄第二十五章 進駐滎陽第一百零一章 中平四年第三十六章 定計庚渠第五十九章 亂世將至第九十章 青石橋之戰 三第五十二章 左右爲難第五十七章 肘腋之患第三十九章 將軍出征第九十七章 就食與敵第七十五章 幽揚通商第一百一十五章 心思飛轉第九十一章 躍馬魯地第六章 殺郭公則第二十四章 以金鋪路第三十六章 定計庚渠第二百五十五章 出擊第六十四章 兵災疫病第三十五章 大逆不道第四十一章 南方戰雲第四十九章 匈奴皆反第八十五章 終不負人第四十七章 文遠蓄鬚第九十章 蟄伏於野第三十一章 中平五年第一百八十章 毫無益處第二百五十七章 伏波第一百九十章 裹席第四十五章 各有所長第九十七章 亭中略第二百九十二章 圍攻第四十八章 用兵一時第二十三章 背井離鄉第九十一章 燕君救我第二十八章 汶土山之戰第三十五章 忠烈慷慨第八十八章 青石橋之戰 一第十六章 好生之德第十一章 且戰且退第七十五章 呂氏有女第十六章 好生之德第五十八章 身不由己第一百二十五章 孤軍力戰第七十二章 夜襲拔寨『訂閱最帥了』第二十二章 尊漢攘夷第一百章 幽州風雪第一百章 艦隊回還第六十七章 戰火將燃第八十五章 黑山黑山第一百一十章 一月四遷第一百七十章 命不久矣第三十一章 大河水戰第六十三章 恆水滔滔『求訂閱』第一百二十一章 馴馬口哨第六章 時過境遷第七章 一馬當先
第三十三章 士氣低迷第一百零八章 整軍修路第二十五章 蹋頓讓位第六章 鎮關中第五十一章 窮寇莫追第五十四章 破軍之策第八十章 邊郡學風第十章 鼓瑟齊鳴第六十八章 少牢之禮第十五章 分軍渡河第二十三章 坐地還錢第一百九十九章 甕城第一百九十七章 攻城第二百三十四章 汝南之戰第九章 獨自西進第四十四章 韓馥立功第一百二十章 隨我衝鋒第二百八十七章 能去麼第一百三十五章 優柔寡斷第四十三章 望彼思己第一百五十三章 寨門廝殺第六十七章 一律格殺第六十三章 借道鮮卑第一百零四章 襲破邊防第八十八章 平定天下第二百零一章 會水第三十五章 陳留,典韋!第六十二章 強渡恆水『求訂閱』第二十九章 西兵渡河第一百八十四章 州人不能御第七十九章 長途漫漫第十三章 先禮後兵第八十章 冀州大亂第二十五章 逃卒顏良第一百零五章 送瘟神第三百二十四章 喜憂參半第三章 渤海之刀第四十六章 意外破局第一百一十九章 千箭齊發第二百四十章 汝南之戰 八第十四章 孟起無禮第一章 中平四年第八十一章 水能載舟第十八章 進擊滎陽第六十章 鮮卑英雄第二十五章 進駐滎陽第一百零一章 中平四年第三十六章 定計庚渠第五十九章 亂世將至第九十章 青石橋之戰 三第五十二章 左右爲難第五十七章 肘腋之患第三十九章 將軍出征第九十七章 就食與敵第七十五章 幽揚通商第一百一十五章 心思飛轉第九十一章 躍馬魯地第六章 殺郭公則第二十四章 以金鋪路第三十六章 定計庚渠第二百五十五章 出擊第六十四章 兵災疫病第三十五章 大逆不道第四十一章 南方戰雲第四十九章 匈奴皆反第八十五章 終不負人第四十七章 文遠蓄鬚第九十章 蟄伏於野第三十一章 中平五年第一百八十章 毫無益處第二百五十七章 伏波第一百九十章 裹席第四十五章 各有所長第九十七章 亭中略第二百九十二章 圍攻第四十八章 用兵一時第二十三章 背井離鄉第九十一章 燕君救我第二十八章 汶土山之戰第三十五章 忠烈慷慨第八十八章 青石橋之戰 一第十六章 好生之德第十一章 且戰且退第七十五章 呂氏有女第十六章 好生之德第五十八章 身不由己第一百二十五章 孤軍力戰第七十二章 夜襲拔寨『訂閱最帥了』第二十二章 尊漢攘夷第一百章 幽州風雪第一百章 艦隊回還第六十七章 戰火將燃第八十五章 黑山黑山第一百一十章 一月四遷第一百七十章 命不久矣第三十一章 大河水戰第六十三章 恆水滔滔『求訂閱』第一百二十一章 馴馬口哨第六章 時過境遷第七章 一馬當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