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包圍

近乎一日之間,荊州北部處處戰火。x23us.com更新最快

最北端的襄陽戰場,甘寧臨陣投敵,輕易葬送了荊州軍一個校尉部,潁水東西,六艘八艘艨艟多半進了燕氏手中,而剩下的少半,也送給河神沉入水底。

不過損失僅僅只是一個校尉部,何況其中還有近千甘寧本部,這種折損在劉表看來並不算什麼,只是失了甘寧,便意味着荊州軍要再度與燕軍陸戰了。

陸戰,要看文聘的,倘若文聘在這時候離開劉表,纔是真正的滅頂之災。

另一邊,大江之上薛州統帥船隊與荊州張允部短兵相接,海寇們過去使用在曹操身上的手段,如今照例搬出用在荊州軍身上卻無法盡收全功……他們的對手不是不熟水性的曹氏兗州軍,而是自小到大生長在大江北岸的荊州水卒,不論接舷還是衝撞,雙方都無非是平分秋色,何況荊州水軍的戰船數量遠超薛州部,更有一艘樓船及大型鬥艦的助陣,遠遠望去便不可與之匹敵。

薛州唯一的優勢,不在硬碰,而在於他們的強弩比荊州軍更準、更穩,上弦更快。

除了樓船上搭載整個校尉部的荊州軍還能於船艦上站穩腳跟,其他小船上的水軍在混戰中站穩都很困難,強弩上弦弩矢卻一個勁兒地掉,因此荊州軍中弓箭的數量遠勝強弩。

但薛州部沒有這樣的風險,因爲他的部下大多海賊,過去有弓弩使用的機會有限,因而弓術普遍不佳,故而在領取軍備時張遼乾脆給他們劃撥了整整一千五百把強弩,算上先前的弓弩遠射力量已達到兩千餘之衆,何況燕軍強弩裝備壓片,即便在晃動的戰船上也不會因抖動而將弩矢抖掉,故而更穩更快。

在意識到短兵相接給己方帶來更大傷亡後,薛州便下令船隊遊曳而戰,以強弩與敵船對射,儘量避開直接與敵船交戰。但這種事也不是說避免那就真能避免的,先前衝入敵軍陣勢的船艦必然因缺少後續支援而被敵軍圍困剪滅。

這意味着他們費盡心力加裝撞木的商船將失去作用,比起鬥艦,這些商船的甲板太低,在水卒對射中無法佔據優勢,卻在戰前安排了大量準備接舷戰的武士,這等於浪費了大量兵力。

薛州沒有燕氏諸將共有的財大氣粗之特性,他習慣了手裡兵卒有一個算一個,容不得半點損失,這讓他非常焦躁。

轉眼之間,四艘艨艟、七艘走軻的船隊在接舷戰中損失殆盡,敵船大部以樓船爲中軍,兩側各布鬥艦,隨後大片艨艟聲勢浩大地朝薛州部衝鋒而來。

薛州一路且戰且退,依靠衆多快船在速度上的優勢帶着敵船陣勢在水面上兜圈子,但這仍舊不可避免斷斷續續的船艦損失。對走軻來說,但凡被那些大船碰到,便是船毀人亡的命運,何況他們在與荊州軍對射中本就不佔優勢。

水中局面如此不利,路上的戰事卻要好上許多。說實話,戰事開始儘管張遼老大不情願,但高順等人仍舊提着心思,畢竟敵人是荊州啊,又如此陳大軍迎戰而來,誰能心如止水?

但等到雙方接戰,高順就不這麼想了。

活該荊州到這般地步。

荊州軍居然沒有固守華容穀道,率軍從穀道中出來,迎擊他們了。

這也不怪蔡瑁,蔡瑁可是引領着兩萬大軍,早先便佔據了華容穀道中險要之處,全心備戰防禦張遼,不過張遼軍的進軍速度卻要遠遠低於他們的預料,蔡瑁足足在華容穀道焦灼地等待了三日,纔在斥候的回報中聞訊燕軍的進軍速度……太慢了。

燕軍步騎一日僅行四十里,就算是略顯輕快的前鋒之軍,也僅僅日行五十里,路上累了便歇,渴了便停,完全不像火急火燎踏上敵軍土地急着爭利的軍隊,倒像是在自家領地中巡邏一般無所顧忌。

讓蔡瑁覺得,這像個誘餌,引誘他們將注意力放在這裡,實際上卻要前往他處。而這個‘他處’,今時今日對荊州來說,便是江陵與枝江了。

曹操!

蔡瑁突然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燕氏是否已經與曹氏講和,共圖劉氏?

蔡瑁的猜測並非空穴來風,荊州由上至下都對曹操進駐長沙之後才通報劉氏頗有微辭,實在大敵當前,否則單單此舉便能使雙方進入曠日持久的戰爭之中。如今曹操將兵截斷劉表後路,燕氏在荊北又逼降甘寧,眼看着文聘若再不敵張頜劉表便必須放棄襄陽退入宜城,可後路被曹操的兵馬截斷,倘若宜城再不可守……能不能退走可就是曹操說了算,這種情況誰心裡能不擔心?

所以此時這個局面,蔡瑁最先想象到的便是燕氏與曹氏合軍,欲先吞併劉氏再做其他考慮。說來也是,否則曹操如此從沛國之地逃到荊州,在水上被擊敗後還能參與些許船隊?

荊州人不知道,曹操是蒐羅了沿岸民船,又自汝南燕氏水軍搶了些許戰船才組織起足夠的水軍抵達荊州。

蔡瑁當先想的便是趁此機會,燕軍一定想不到他們會率先發兵迎戰,便打他們個措手不及,吃掉這支兵馬再做其他思慮。

燕氏軍的確想象不到荊州軍敢率軍襲來,不過可惜蔡瑁面對的是高順,可惜之所以高順行軍緩慢,是爲了給後面的張遼創造機會,而張遼在找路……從華容南繞到華容北的路,路還沒找到,荊州軍居然率先殺過來,這讓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蔡瑁連着強攻了高順簡陋營寨三日,以八千兵馬強攻,萬餘軍隊掠陣,還硬生生讓高順將八千兵馬打死兩成,一次又一次無可奈何的撤退,把這荊州宿將氣的鼻子都歪了。

等蔡瑁覺察出情況不對的時候,他驚恐地發現消息傳不出去,無論斥候從哪個方向走脫,最終都會如同石沉大海,他們被包圍了。

包圍,他有兩萬大軍,能把他們包圍的軍隊有多少?

蔡瑁都不敢去想!

第六十三章 陽謀取勝第二十一章 拼死一搏第九十九章 物傷其類第七十四章 大破五鹿第九十九章 燕北見駕第五十二章 左右爲難第一百七十九章 矜持點第七十六章 一觸即潰第二百一十八章 八萬第二十四章 子夜亂戰第一百四十章 譙縣之戰 三第九十一章 燕君救我第九十六章 橫掃六州第六十三章 重建宗廟第八十三章 亦有權謀第三百二十章 開市第十六章 強渡樑水第二十七章 調離蒲陰第五十章 幽州有變第八十三章 遼水設伏第四章 孤陋寡聞第一百九十二章 破營第五十四章 只求一勝第二十章 聲東擊西第四章 張天子頭第五十四章 好大喜功第五十章 幽州有變第五十九章 亂世將至第七十五章 輕兵亡命第九十七章 總有相和第二十六章 僭越之象第七十章 量才而用第三十五章 陳留,典韋!第三百零四章 曠日持久第五十章 北方有變第三百零七章 兩封信第二百七十章 過不去的第二百章 幹到底第十三章 收刀下馬第八十九章 公路來使第四十五章 守城之志第五章 酒解千愁第二十章 聲東擊西第八十七章 翻手爲雲第九十六章 勇猛精進第四十五章 各懷鬼胎第七章 馬首是瞻第十八章 勝軍祝酒第五章 明珠蒙塵第五章 馬騰出隴關第一百六十六章 百里軍陣一日泄第七章 馬首是瞻第五十章 切莫負我第一百七十五章 弄死他們第七章 幽冀同盟第二百零八章 陌路第三十八章 以助聲勢第六十章 井中屍首第一百一十三章 漁陽田豫第十章 酸棗會盟第四十二章 以胡制胡第一百二十章 不惜一戰第五十九章 長命百歲第九十二章 青石橋之戰 五第八十七章 曹操相邀第九十六章 黑山之亂第三十八章 驕陽正烈第四章 張天子頭第七十四章 天人交戰第十五章 劍如雷霆第七十七章 疲兵之策第一百一十章 回馬襄平第二百一十五章 勞軍第六十一章 不告而別第二十章 聲東擊西第四十三章 望彼思己第一百零五章 世子拔奇第一百一十五章 心思飛轉第二十七章 兌下離上第八章 不懼一戰第三十七章 勇者得前第三百章 大快人心第十二章 徐徐圖之第一百零八章 整軍修路第三百二十一章 瘧疾第二十章 田豫國讓第二百七十一章 睚眥必報第二十章 田豫國讓第五十二章 心有餘悸第五十六章 鮑信被俘第三十二章 樑縣之戰第六十一章 倒行逆施第一百二十四章 逃逸第九十三章 減稅兩年第一百七十六章 真過癮第一百一十二章 滄海桑田第八十五章 雨季到來第六十一章 等待時機第六十二章 王莽之首第十四章 特來相助
第六十三章 陽謀取勝第二十一章 拼死一搏第九十九章 物傷其類第七十四章 大破五鹿第九十九章 燕北見駕第五十二章 左右爲難第一百七十九章 矜持點第七十六章 一觸即潰第二百一十八章 八萬第二十四章 子夜亂戰第一百四十章 譙縣之戰 三第九十一章 燕君救我第九十六章 橫掃六州第六十三章 重建宗廟第八十三章 亦有權謀第三百二十章 開市第十六章 強渡樑水第二十七章 調離蒲陰第五十章 幽州有變第八十三章 遼水設伏第四章 孤陋寡聞第一百九十二章 破營第五十四章 只求一勝第二十章 聲東擊西第四章 張天子頭第五十四章 好大喜功第五十章 幽州有變第五十九章 亂世將至第七十五章 輕兵亡命第九十七章 總有相和第二十六章 僭越之象第七十章 量才而用第三十五章 陳留,典韋!第三百零四章 曠日持久第五十章 北方有變第三百零七章 兩封信第二百七十章 過不去的第二百章 幹到底第十三章 收刀下馬第八十九章 公路來使第四十五章 守城之志第五章 酒解千愁第二十章 聲東擊西第八十七章 翻手爲雲第九十六章 勇猛精進第四十五章 各懷鬼胎第七章 馬首是瞻第十八章 勝軍祝酒第五章 明珠蒙塵第五章 馬騰出隴關第一百六十六章 百里軍陣一日泄第七章 馬首是瞻第五十章 切莫負我第一百七十五章 弄死他們第七章 幽冀同盟第二百零八章 陌路第三十八章 以助聲勢第六十章 井中屍首第一百一十三章 漁陽田豫第十章 酸棗會盟第四十二章 以胡制胡第一百二十章 不惜一戰第五十九章 長命百歲第九十二章 青石橋之戰 五第八十七章 曹操相邀第九十六章 黑山之亂第三十八章 驕陽正烈第四章 張天子頭第七十四章 天人交戰第十五章 劍如雷霆第七十七章 疲兵之策第一百一十章 回馬襄平第二百一十五章 勞軍第六十一章 不告而別第二十章 聲東擊西第四十三章 望彼思己第一百零五章 世子拔奇第一百一十五章 心思飛轉第二十七章 兌下離上第八章 不懼一戰第三十七章 勇者得前第三百章 大快人心第十二章 徐徐圖之第一百零八章 整軍修路第三百二十一章 瘧疾第二十章 田豫國讓第二百七十一章 睚眥必報第二十章 田豫國讓第五十二章 心有餘悸第五十六章 鮑信被俘第三十二章 樑縣之戰第六十一章 倒行逆施第一百二十四章 逃逸第九十三章 減稅兩年第一百七十六章 真過癮第一百一十二章 滄海桑田第八十五章 雨季到來第六十一章 等待時機第六十二章 王莽之首第十四章 特來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