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正德出巡(下)

半夜三更有人送來這麼一封沒頭沒尾的信,而且還點明讓周重親自觀看,這他也是一愣,同時有種不太好的預感,特別是又是正德鬧着出巡的關鍵時刻,周重覺得這封信中的內容肯定會讓自己大吃一驚。

當下周重接過書信,轉過身打開看了一下,結果等到看完之後,周重長吸了口氣,把書信重新放回信封,然後放在了自己懷裡,轉過身面向瑾萱時,又變成原來笑呵呵的模樣。

陪着瑾萱休息了一晚上後,第二天天剛亮,周重就急匆匆的趕到皇宮中,結果不出他所料,正德也早早的起牀,而且正在由江彬等人陪着打羽毛球,這東西本來是周重獻給正德的,可惜周重本人的技術太差,已經遠不是正德的對手,倒是江彬這些武人身體條件好,學會了之後可以與正德打上幾局。

平時周重若是見以正德與江彬這些人混在一起,他一般不會上前勸阻,因爲他知道正德本來就是個好玩鬧的性子,自己可以勸阻一次,但不可能次次都去勸阻,甚至若是次數多了,還可能會傷害到兄弟之間的感情。

不過今天他卻是有緊急的事情要找正德,所以只見他大步走上前對玩的滿頭大汗的正德道:“皇兄,臣弟有要事稟報,還請皇兄入殿一談!”

正德也奇怪周重會在這個時候找自己,不過他看到周重臉上鄭重的表情時,心中也是一驚,當下放下球拍與周重一起來到側殿,一邊擦汗一邊問道:“怎麼,有什麼事情讓二弟你這麼急匆匆的跑來找爲兄?”

周重並沒有急着回答正德的話,而是從懷裡掏出昨晚收到書信遞給他道:“皇兄你看看這個就知道了。”

正德接過書信打開看了一下。不過他的表現很奇怪,並不像周重想像的那樣暴怒,反而露出一種讓人難以琢磨的微笑,過了好一會兒。這才見正德把書信撕掉道:“這些人的膽子還真夠大的。朕這還沒有出京,就已經開始有人向二弟你表忠心了。只不過他們的膽子還是不夠大,竟然連個署名都沒敢寫,看樣子是想試探一下二弟你的反應。”

周重接到的信上沒頭沒尾,但是信上寫的內容卻是句句誅心。大概意思就是等到正德離開京城,他們一切都以周重馬首是瞻,哪怕是周重發動政變造反,他們也願意站在周重這邊,可以說這封信就是一封表忠信,只不過寫信的人膽子雖大,但卻不敢把自己的姓名寫上去。甚至這封信的字跡看上去也很彆扭,很可能是寫信人故意把字體寫成這樣,以免被人從字跡上認出來。

以周重現在敏感的身份,接到這麼一封別有用心的信。可以說是大大的不妙,一個處理不好的話,恐怕就是殺身之禍。不過周重昨晚考慮了片刻後,立刻就做出一個決定,那就是直接把信交給正德,畢竟他們兩兄弟感情深厚,與其刻意隱瞞,還不如光明正大的拿出來,讓正德自己拿主意。

“皇兄,寫這封信的人用意我們暫且不去猜,不過從這封信上也可以看出來,若是皇兄離開京城,那麼肯定會讓人心不穩,甚至還會讓一些人生出異心,所以皇兄萬萬不能離開京城啊!”周重這還是第一次直接勸阻正德不能去宣府,畢竟正德一走,整個大明可就全都壓到了的身上了。

不過正德卻是哈哈大笑道:“二弟,出巡宣府的事情現在還沒定下來,朝堂那邊也一直在吵,爲兄每天聽的心煩,所以你就不要再說這些了,另外爲兄聽說今天軍校那邊有橄欖球比賽,而且還是步兵科與騎兵科的決賽,肯定十分精彩,咱們兄弟自然不能缺席!”

正德說完,立刻就讓人準備早餐,然後讓周重陪自己隨便吃了頓早飯,拉着他就去了軍校。周重雖然還想再勸,但看正德的樣子,也知道自己再怎麼勸估計也不會有效果,當下只能長嘆一聲,陪着正德看了一天的球賽。

一封沒頭沒尾的書信,雖然信上的內容大逆不道,但卻還動搖不了周重的地位,也許真的像正德所說的那樣,是想有人通過這種方式表忠心,只是對方的膽子還不夠大,所以不敢寫自己的名字,不過也有可能是有人想陷害周重,或者也有其它的可能,不過這些都已經不重要了,至少對周重來說,這封信只不過成爲他生活中的一個漣漪,很快就恢復了平靜。

不過周重的生活雖然恢復了以往的平靜,但是朝堂上對於正德出巡的事依然爭吵不休,支持派以兵部尚書王瓊爲首,而反對的人則是以楊廷和這些內閣大臣爲主,再加上正德坐在龍椅上拉偏架,雙方爲此吵的是不亦樂乎,甚至連正經的政務都耽誤了。

這幾年經過周重的努力,使得大明的糧食產量年年爆增,經濟也發展的極爲迅速,對於大明的百姓來說,只要手中有糧,他們就不會有其它的想法,而經濟的發展則讓大明的國庫十分充足,各方面用錢也都十分大方,特別是在邊軍方面,更是十分捨得花錢,韃靼小王子幾次率兵南下,都被大明的邊軍所敗,不但沒能搶到任何物資和人口,更是損兵折將若不堪言。

也正是因爲如此,所以大明的朝堂上雖然吵做一團,甚至耽誤了政務的處置,但並沒給大明造成太大的影響,國內民情穩定,國外也沒有敵人敢在這個時候招惹大明,估計正德也是這樣想的,所以他不但偏向王瓊一方,甚至還從中煽風點火,讓兩派吵的更加熱鬧。

不過就在朝堂爲正德出巡的事情吵的不可開交時,卻忽然傳一個噩耗,大明首輔李東陽纏綿病榻多日之後,終於在昨天晚上病逝,終年七十歲。

李東陽不但是內閣首輔,同時他還是先帝親點的顧命大臣,二十歲就入朝爲官,爲大明辛苦奔勞了整整五十年,後來更是成爲內閣大學士,輔佐孝宗與正德兩朝皇帝,可謂是勞苦功高,所以他這一死,時人稱其爲“立朝五十年,柄國十八載”。

另外李東陽還是南方官員集團的主心骨,只要有他在,南方官員集團就不會亂,內閣也同樣不會亂。可是現在李東陽一死,對於大明朝野的震動可謂是十分巨大,特別是對於南方系出身的官員來說,更是感覺六神無主,畢竟他們早就習慣了朝堂有李東陽這位南方派系出身的內閣首輔坐鎮的情況,現在李東陽一死,這讓絕大部分人都感覺不自在。

對於李東陽的去世,內閣中的楊廷和等人雖然震驚,但卻也早有心理準備,而且他們也知道,在這個爭論正德是否出巡問題的關鍵時刻,李東陽的去世肯定會給自己一方的士氣造成極大的打擊,甚至很可能會因此而敗給王瓊那些人,導致正德順利出行,所以爲了應對這個問題,楊廷和等人立刻向正德提議,暫停對是出巡一事的討論,現在最緊要的是處理李東陽的喪事,畢竟對方身爲內閣首輔,又是顧命大臣,他的葬禮自然不能有任何疏漏。

正德雖然胡鬧,但是對於李東陽還是十分尊敬的,而且他也知道,哪怕他現在趁着李東陽去世把出巡的事情搞定,日後也會引起楊廷和等人的強烈反彈,所以還不如現在先處理完李東陽的喪事,然後再趁着楊廷和一方人心不穩的機會,一舉把出巡的事定下來。

李東陽死在內閣首輔的任上,可謂是鞠躬盡瘁,再加上他的特殊身份,所以對於李東陽的身後事,大明朝堂上很快就達成一至,對李東陽追贈太師,諡號文正。

至於李東陽的葬禮,也由正德特別授意由禮部操辦,所有花用也都由他的內庫裡出,而且李東陽的兒子也得到了封賞,可以說待遇豐厚之極,只不過因爲李東陽在去世之前要求葬到老家茶陵,所以真正的葬禮將在茶陵舉行。

.對於李東陽的喪事,楊廷和等人雖然盡力拖延,希望可以藉着這段時間整合一下人心,重振南方官員的士氣。但是王瓊那些人卻根本不給他們機會,對於李東陽的喪事他們是積極操辦,甚至不惜把“文正”這個極爲尊貴的諡號給了李東陽,所以僅僅花費了一個月時間,就把李東陽的喪事處理完畢。

喪事處理完了,王瓊立刻發動自己一方的力量,再次把正德出巡的事情提到了朝堂上,結果楊廷和等人自然也是全力反對,可惜經過李東陽去世的打擊,使得他們一方的人心有些不齊,特別是正德還將王瓊一方的幾個人提拔到了重要職位上,這就使得他們這邊的話語權大增,哪怕是楊廷和那幾個內閣大學士全部反對,可最後也敵不過王瓊這些人的圍攻。

在李東陽去世的三個月後,正德終於取得這次出巡之爭的勝利,他終於可以光明正大的離開禁錮自己的京城,去外面的世界闖一闖了。

第495章 內閣議事第440章 周重做飯第417章 軍校建立第148章 有趣的教士第114章 把女兒託付給周重第516章 重新打通蘇伊士運河第266章 “熱火朝天”的定海衛第60章 做賊的教士第132章 一張臭嘴第333章 朝鮮政變第504章 收復兩衛第79章 茶樓改革的構想第149章 周重的畫餅第379章 朝鮮五大勢力第195章 改變中的歐洲移民第397章 望海園(下)第107章 救援到來第186章 倭女引發的誤會第173章 洞房第215章 光參騙局第178章 朝鮮代銷商第107章 救援到來第116章 大家閨秀第298章 戰前演習第36章 吳山醒了第400章 逃跑的王守仁第461章 痛苦的達伽馬第345章 強佔城山浦第288章 落魄的張銳第231章 張銳的下場第494章 朵顏三衛第257章 遊泰山第125章 吳山的真正身份第354章 朝鮮變局第40章 準岳父有請第353章 瓦倫戰艦第176章 一百多個賠錢貨第498章 打破官吏壁壘第392章 朝鮮內附第139章 迎接第214章 買海蔘第300章 葡萄牙人的圍困第406章 舊港的問題第396章 望海園(上)第475章 十四家錢莊主第186章 倭女引發的誤會第212章 武器生意第268章 戴罪立功第59章 坐論倭寇第26章 謝靈芸來訪第349章 敲詐勒索第337章 受到夾擊的朝鮮第491章 晉商(下)第443章 謠言第131章 送行(下)第369章 招攬幫手第389章 逼迫朝鮮士族第5章 報應啊報應第341章 對馬島之戰(上)第110章 弘治三賢相第114章 把女兒託付給周重第394章 不靠譜的正德第356章 發戰爭財第83章 入股商會(上)第93章 哭笑不得的理由第115章 白珺婉的請求第281章 周重的功勞第490章 晉商(中)第243章 以功奪職第138章 船隊歸來第289章 送大禮第152章 劉謹倒臺第527章 草原攻略開始第279章 請不來人第327章 惡毒的計劃第404章 王陽明在舊港第210章 謝靈芸想通了第418章 韃靼人南下第135章 李東陽的誤會第450章 增加監軍科第206章 瑾萱的誤會第85章 全新的走私模式第37章 災民中的兇徒第234章 望遠鏡第70章 又是債務第329章 終於走了第400章 逃跑的王守仁第533章 正德的鬧劇第11章 借花獻佛、打包帶走第120章 商會準備就緒第58章 千戶所與走私港第106章 謝靈芸的主動第409章 讀書人的心理第309章 黃家與漢寶麗公主第476章 大明第一奸臣第189章 歸來的歐洲工匠第294章 朝鮮忠清港第277章 接管稅所(上)第308章 三保山的漢人聚居地第393章 倭國拉鋸戰
第495章 內閣議事第440章 周重做飯第417章 軍校建立第148章 有趣的教士第114章 把女兒託付給周重第516章 重新打通蘇伊士運河第266章 “熱火朝天”的定海衛第60章 做賊的教士第132章 一張臭嘴第333章 朝鮮政變第504章 收復兩衛第79章 茶樓改革的構想第149章 周重的畫餅第379章 朝鮮五大勢力第195章 改變中的歐洲移民第397章 望海園(下)第107章 救援到來第186章 倭女引發的誤會第173章 洞房第215章 光參騙局第178章 朝鮮代銷商第107章 救援到來第116章 大家閨秀第298章 戰前演習第36章 吳山醒了第400章 逃跑的王守仁第461章 痛苦的達伽馬第345章 強佔城山浦第288章 落魄的張銳第231章 張銳的下場第494章 朵顏三衛第257章 遊泰山第125章 吳山的真正身份第354章 朝鮮變局第40章 準岳父有請第353章 瓦倫戰艦第176章 一百多個賠錢貨第498章 打破官吏壁壘第392章 朝鮮內附第139章 迎接第214章 買海蔘第300章 葡萄牙人的圍困第406章 舊港的問題第396章 望海園(上)第475章 十四家錢莊主第186章 倭女引發的誤會第212章 武器生意第268章 戴罪立功第59章 坐論倭寇第26章 謝靈芸來訪第349章 敲詐勒索第337章 受到夾擊的朝鮮第491章 晉商(下)第443章 謠言第131章 送行(下)第369章 招攬幫手第389章 逼迫朝鮮士族第5章 報應啊報應第341章 對馬島之戰(上)第110章 弘治三賢相第114章 把女兒託付給周重第394章 不靠譜的正德第356章 發戰爭財第83章 入股商會(上)第93章 哭笑不得的理由第115章 白珺婉的請求第281章 周重的功勞第490章 晉商(中)第243章 以功奪職第138章 船隊歸來第289章 送大禮第152章 劉謹倒臺第527章 草原攻略開始第279章 請不來人第327章 惡毒的計劃第404章 王陽明在舊港第210章 謝靈芸想通了第418章 韃靼人南下第135章 李東陽的誤會第450章 增加監軍科第206章 瑾萱的誤會第85章 全新的走私模式第37章 災民中的兇徒第234章 望遠鏡第70章 又是債務第329章 終於走了第400章 逃跑的王守仁第533章 正德的鬧劇第11章 借花獻佛、打包帶走第120章 商會準備就緒第58章 千戶所與走私港第106章 謝靈芸的主動第409章 讀書人的心理第309章 黃家與漢寶麗公主第476章 大明第一奸臣第189章 歸來的歐洲工匠第294章 朝鮮忠清港第277章 接管稅所(上)第308章 三保山的漢人聚居地第393章 倭國拉鋸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