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關於賊船的選擇

德國人這麼說,其用意是很明確的,那就是催促趙北儘快下定決心,加入同盟國集團,爲同盟國集團分擔一些軍事壓力。

如果說前幾年德國拉攏中國的時候其主要目的是爲了最終拉攏美國的話,那麼現在,對於德國政府而言,無論美國是否願意與德國結盟,只要中國肯與德國結盟,那麼,德國的戰略目的就達到了,至少是部分的達到了,因爲現在的中國已不是過去的那個中國,現在的這個遠東人口大國至少具備了“僕從國”的素質,與巴爾幹地區的那幾個小國一樣可以直接利用了。

www◆ Tтkan◆ ¢ ○

只要中國加入了同盟國集團,遠東地區的戰略格局就會爲之一變,德國將在遠東地區獲得一個相對穩固的戰略立足點,而且由於中國目前的陸軍實力較強,這個戰略立足點可以支撐較長時間,足以牽制協約國集團的遠東力量。

按照德國軍事部門以前制訂的相關戰略計劃,一旦德國與協約國之間爆發戰爭,考慮到德國在遠東地區的力量過於虛弱,那麼,德國將不得不執行“退縮政策”,把它的遠東陸海軍力量撤回歐洲或者非洲,儘量避免不必要的損失,等德國擊敗了協約國集團,再來重新奪回遠東利益。

但是這個戰略計劃是以德國在遠東地區沒有戰略盟友爲前提製訂出來的,可是現在,隨着中國與德國關係的日益密切,尤其是這位“狂人總統”所表現出來的對德國的推崇情緒,讓德國的戰略家們看到了希望,改變以前的那個“保守戰略”的希望。

如果中國加入同盟國集團,那麼,德國將不必再擔心遠東地區同盟國力量的虛弱,中國的陸軍將成爲同盟國戰略棋盤上的一顆重要棋子,雖然這支軍隊未必能夠擊敗英國的遠東盟友日本,但是隻要這支規模龐大的軍隊存在於這片遠東的廣袤土地上,那麼,德國將擁有充足的戰略空間實施它的全球戰略。

想象一下,在中國正式與德國、意大利、奧匈帝國簽訂同盟條約之後,遠東地區的戰略格局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吧:

擁有了中國陸軍的庇護,德國海軍將進一步加強在遠東地區的活動能力,德國海軍實力遠不如英國海軍,德國海軍建立的目的也不是與英國海軍進行面對面的艦隊決戰,因爲那種戰略並不現實,德國海軍也不可能依靠目前的力量很好的保護德國的海上運輸線,所以,一旦與英國的戰爭開始,德國海軍最好的戰略不是尋機與英國皇家艦隊進行一對一的正面較量,而是想辦法以多打少,一口一口的吃掉英國的海軍主力,但是這個戰略的實施必須有一個前提,那就是英國海軍必須將力量分散。

要想迫使英國海軍將力量分散,最好的戰略是主動出擊,切斷英國的海上運輸線,而這,正是德國海軍海上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爲了實施這個戰略,德國海軍不僅建造了襲擊艦,而且也對潛水艇戰術進行了大膽的摸索。

英國是殖民大國,殖民地遍佈世界,也正因此,英國的艦隊需要保護的運輸線太多,如果德國海軍的一支分艦隊能夠以遠東和非洲爲基地的話,那麼,印度洋航線和太平洋航線將完全暴露在德國艦隊的炮口下,而英國海軍如果不想失去連接亞洲甚至是美洲的運輸線的話,它必須分出更多的軍艦擺在遠東,以監視德國艦隊,這樣一來,實際上就改變了歐洲的海上軍事力量對比,也只有這樣,德國海軍纔有可能找到一口一口吃掉英國本土艦隊的機會。

遠東地區最好的海軍基地只有中國,這個國家的漫長海岸線到處都是可以躲藏軍艦的港口與河口,對於德國海軍的襲擊艦而言,這裡就是天然的隱蔽所。

如果中國與德國結成軍事同盟的話,那麼,德國將把更多的襲擊艦派往中國,在中國陸軍的庇護下躲藏在那大大小小的港汊中,並利用中國那豐富的煤炭資源保障襲擊艦的後勤補給,然後頻繁出擊,活躍在太平洋上,那樣一來,馬來亞、新加坡、澳大利亞甚至是印度洋上的印度、緬甸、錫蘭都將成德國軍艦炮口下瑟瑟發抖的獵物,而且,只要戰術安排得當,亞洲德國分艦隊也能與非洲德國分艦隊配合出擊,從而封鎖紅海和那條對英國而言至關重要的蘇伊士運河。

考慮到非洲殖民地那些當地黑人僕從軍的虛弱戰鬥力,德國陸軍參謀部甚至提出一個大膽的戰略構想,那就是把二十萬中國軍隊調往非洲的德屬東非殖民地,如果必要的話,德國打算利用這支部隊橫掃英國在東非的殖民地,一路向北,橫穿英屬烏干達、英屬蘇丹,直接從陸地上遠征埃及!德國人甚至爲這支構想中的龐大東方軍隊確定了番號,就叫“遠東非洲軍團”。

如果這個戰略得以實施的話,可以想象,在受到同盟國輝煌軍事勝利的鼓舞下,那個奧斯曼帝國的親德派統治集團將會做出怎樣的選擇,屆時,同盟國軍隊在中東地區勝利會師恐怕不僅僅只是德國總參謀長的一個夢。

多麼美好的一幅戰略畫卷啊,但是要想畫出這幅畫,僅有一名出色的畫師是不夠的,還需要一支畫筆以及一張白紙,對於德國的戰略家而言,中國就是那張白紙,而現在,德國人已經忍不住跳出來要拿走這張白紙了,而且,德國人也爲此開出了價錢,那就是兩艘戰列艦。

爲了兩艘戰列艦,而且還是已過時落伍的前無畏艦而加入同盟國集團,冒着與協約國集團全面開戰的風險爲德國戰略家的冒險而火中取栗……這個,這個,玩笑不是這麼開的,投機也不是這麼投機的。

作爲一名歷史的穿越者,趙北很清楚同盟國與協約國力量的對比,同盟國的整體實力本來就不如協約國,而那個意大利更是同盟國集團的叛徒,所以,在他看來,在即將到來的歐洲全面軍事衝突中,同盟國仍舊會像歷史上的那樣戰敗,畢竟,現在中國的力量還很虛弱,還不足以從根本上影響世界格局,即使加入德國一方,也不可能改變同盟國戰敗的命運,雖然趙北一向願意在國際政治中進行有風險的投機,可是這種拿國運賭博的投機還是必須三思而後行的。

這方面是有前車之鑑的,當然,對於這個時代的人而言,這個“前車之鑑”尚未發生。在趙北所熟悉的那個時空位面裡,奧斯曼帝國就是上錯了賊船,被德國給拉下了水,並最終使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裡完全解體,如果不是因爲世界局勢的劇烈變化,以及一幫愛國者的奉獻,奧斯曼帝國恐怕就會被英國、法國聯合希臘給瓜分了,那麼,後來的那個近代土耳其國家也就不會建立了。

讓人感慨的是,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用來拉奧斯曼帝國下水的香餌也是一艘軍艦,德國軍艦,一幫德國軍官和水兵穿上奧斯曼帝國軍服,搖身一變,就成了奧斯曼帝國的海軍,然後扛着奧斯曼帝國的旗幟在公海上襲擊協約國艦船,最終使奧斯曼帝國也變成了協約國的敵人,並使這個古老的帝國在戰後土崩瓦解,就此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現在,德國人居然“故計”重施,想用兩艘舊式戰列艦引誘中國上鉤,這算盤確實也打得精,只可惜趙北是過來人,不會這麼容易上當,除非德國肯把它的那支“存在艦隊”一股腦的打包送給中國,否則,中國不會被區區兩艘軍艦衝昏了頭腦。

當然,德國皇帝肯定不會同意將他辛苦打造的德國公海艦隊拱手送給一個只有巡洋艦的國家,對於趙北而言,德國的艦隊已被歷史證明是擺設,但是德國皇帝現在卻不明白這個道理,這個道理就是:一支遠洋艦隊如果不能用來爭奪制海權,那麼它就是“存在艦隊”,就是擺設,用來進行戰略威懾可以,但是一旦真的爆發戰爭,靠得終究是國力,而不是一支只能躲在軍港裡的遠洋艦隊。

這個道理德國人不懂,但是趙北懂,所以,當漢納根上校說完了那句話後,趙北只是將笑容僵在了臉上,並沒有立刻做出答覆,一方面,他是在思考如何回覆德國人的“慷慨”,另一方面,他也在琢磨拒絕德國人之後會導致什麼樣的後果。

現在的那個“四年工業發展計劃”尚未完成,德國技術專家和德國資金仍然是不可或缺的,雖然目前來講,美國對華投資也在迅速增長,但是相比德國,美國在對待協約國的問題上還是太過謹慎,美國不可能像德國一樣全力以赴的支持中國的工業化,畢竟,中國的工廠對於美國商人而言更像是競爭者,而對於德國戰略家而言,中國的工廠越多,那麼中國的戰爭潛力也就越大,一旦中國加入同盟國集團,那麼,德國在遠東的力量也將更強。

明白了這一點,也就明白了趙北現在的心情,一方面不願意上德國的賊船,另一方面現在確實也離不開這艘德國賊船,現在,他就好比是一個漂在海面上的人,一隻手扒着這艘德國賊船,另一隻手卻仍在奮力的划着水,眼睛則不停的在海面上掃來掃去,看着那幾艘距離遙遠的協約國賊船,渴望它們能夠駛得更近一些,以便他有更多的選擇,而不是隻能上這艘德國賊船。

這種心情,可以理解爲彷徨,也可以理解爲遲疑,但是總的來講,趙北現在的立場還是很明確的,那就是,至少現在還不能得罪德國,但也不能讓德國“失望”。

趙北收斂笑容,與衆人登上艦橋,心不在焉的參觀,但是心思卻仍放在漢納根剛纔的那段話上,他注意到兩個細節:

第一,這段話是由漢納根講的,而不是那位德國膠州總督,這或許可以解釋爲德國人也很謹慎,現在還不打算直接通過官方渠道探聽趙北的立場,因此,便由漢納根這個退役軍官來講,因爲他與總統的關係很密切,是總統府的座上客。

第二,漢納根這段話並不是大聲說出來的,而是在總統耳邊小聲說的,這似乎也可以看出德國人的謹慎,他們或許並不願意讓協約國知道德國現在正在加緊對中國的拉攏,因爲英國人也在試探中國的立場。

考慮到這兩個細節,趙北決定暫時不回覆德國人的建議,現在保持緘默,還是等德國人採取進一步行動之後再來談論此事,用更巧妙的辦法應付德國人,同時也通過特殊渠道與英國、法國政府繼續討價還價,看看歐洲列強肯不肯放棄日本。

由於要參加軍事演習,“威特斯巴赫”號必須跟着前頭的參演艦隊一同出發,離開青島,前往“戰區”觀摩演習,因此,趙北的參觀並沒有持續多久,當這艘戰列艦鳴響汽笛之後,他就與德國膠州總督去了軍官會議室,坐鎮觀摩軍事演習。

第144章 深遠迂迴第268章 五湖貿易公司第482章 局(下)第682章 國戰(上)第217章 拆豬圈(上)第358章 蘆臺(下)第909章 恰克第2章 選鋒軍令第632章 混亂(下)第1245章 橋第791章 “拖”字訣第942章 狂人第1262章 核訛詐第1260章 猙獰巨人(下)第555章 試探第493章 聯合軍事演習第13章 南方驚雷第366章 外交的智慧第819章 難得糊塗第300章 橘子洲(下)第1151章 佯攻(上)第683章 國戰(下)第631章 混亂(上)第206章 聯合拔刀隊第738章 逆勢而行(下)第1110章 殲滅第751章 奇兵(上)第373章 撿便宜第746章 友誼與背叛第583章 忘戰必危第513章 威海衛前(上)第1148章 突破阻擊(下)第979章 火箭第95章 陽關道與獨木橋第1275章 關於“超人”第82章 伐大樹(上)第503章 戰與不戰(上)第82章 伐大樹(上)第12章 密議第122章 清廷密使第1216章 突襲第364章 正定(上)第1052章 獵鷹第1062章 提前佈局第763章 哀兵難勝第555章 試探第327章 藍牆(上)第112章 文戲武唱第802章 激進分子第588章 戰略欺騙第53章 貳臣(上)第503章 戰與不戰(上)第1226章 空氣動力學實驗室第908章 財政整理(下)第415章 以夷制夷(上)第48章 前哨戰第572章 南洋攻略(下)第69章 一念之間第228章 另有任用第886章 亞洲的軍靴第29章 傾軋(上)第6章 先鋒官第23章 大時代第806章 臺前幕後(下)第954章 鋼鐵的較量(下)第898章 兩場戰爭(下)第1041章 局中人(上)第390章 升官發財(下)第1057章 通古斯計劃第315章 誘敵(下)第870章 舊瓶裝新酒第1048章 戰略尾巴第119章 陶煥卿來電第678章 接觸第789章 鐵石心腸第537章 決定性勝利第453章 殺伐果決第1266章 曼斯坦因防線的危機第911章 混亂第1245章 橋第275形勢微妙上第762章 歷史再次改變第562章 佈局西進第1109章 鏖戰第43章 東京第250章 平衡第743章 局勢混亂第753章 持續混亂第39章 洋投名狀第908章 財政整理(下)第374章 盡人事聽天命第445章 長辛店第552章 西康(下)第990章 告御狀(下)第703章 立國第505章 不可接受的條件第436章 廣東事變(下)第840章 遠東貴族第178章 遠東狂人第578章 嘉峪關
第144章 深遠迂迴第268章 五湖貿易公司第482章 局(下)第682章 國戰(上)第217章 拆豬圈(上)第358章 蘆臺(下)第909章 恰克第2章 選鋒軍令第632章 混亂(下)第1245章 橋第791章 “拖”字訣第942章 狂人第1262章 核訛詐第1260章 猙獰巨人(下)第555章 試探第493章 聯合軍事演習第13章 南方驚雷第366章 外交的智慧第819章 難得糊塗第300章 橘子洲(下)第1151章 佯攻(上)第683章 國戰(下)第631章 混亂(上)第206章 聯合拔刀隊第738章 逆勢而行(下)第1110章 殲滅第751章 奇兵(上)第373章 撿便宜第746章 友誼與背叛第583章 忘戰必危第513章 威海衛前(上)第1148章 突破阻擊(下)第979章 火箭第95章 陽關道與獨木橋第1275章 關於“超人”第82章 伐大樹(上)第503章 戰與不戰(上)第82章 伐大樹(上)第12章 密議第122章 清廷密使第1216章 突襲第364章 正定(上)第1052章 獵鷹第1062章 提前佈局第763章 哀兵難勝第555章 試探第327章 藍牆(上)第112章 文戲武唱第802章 激進分子第588章 戰略欺騙第53章 貳臣(上)第503章 戰與不戰(上)第1226章 空氣動力學實驗室第908章 財政整理(下)第415章 以夷制夷(上)第48章 前哨戰第572章 南洋攻略(下)第69章 一念之間第228章 另有任用第886章 亞洲的軍靴第29章 傾軋(上)第6章 先鋒官第23章 大時代第806章 臺前幕後(下)第954章 鋼鐵的較量(下)第898章 兩場戰爭(下)第1041章 局中人(上)第390章 升官發財(下)第1057章 通古斯計劃第315章 誘敵(下)第870章 舊瓶裝新酒第1048章 戰略尾巴第119章 陶煥卿來電第678章 接觸第789章 鐵石心腸第537章 決定性勝利第453章 殺伐果決第1266章 曼斯坦因防線的危機第911章 混亂第1245章 橋第275形勢微妙上第762章 歷史再次改變第562章 佈局西進第1109章 鏖戰第43章 東京第250章 平衡第743章 局勢混亂第753章 持續混亂第39章 洋投名狀第908章 財政整理(下)第374章 盡人事聽天命第445章 長辛店第552章 西康(下)第990章 告御狀(下)第703章 立國第505章 不可接受的條件第436章 廣東事變(下)第840章 遠東貴族第178章 遠東狂人第578章 嘉峪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