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首相

其實何止這個措施!

他與章楶交談的,那纔是措施。

裁減一部分禁兵,餘下的禁兵將部分禁兵轉移到農村,節約他們家人的生活成本,再適度地增加邊軍數量。那麼整個宋軍戰鬥力更強大,軍費也會急劇下降。

但現在不能說,即便好主意,若是遇到雷人,反覆曲解,天知道曲了什麼。即便這個邊軍屯田制,王巨也不說,只說三白渠這幾千屯兵。你們自己兒想去,自己兒說去,與俺無關。

、並且這種模式也不是真正的屯田。

何謂屯田,那是清一色的軍士耕作,與家屬無關,永久性的軍田。

這種模式卻更近乎於唐朝的府兵田。

所以它也有一個嚴重的缺陷,比如保捷兵老了,或者傷殘了,難道將他與他的家屬趕出去嗎?所以府兵制便是這樣敗壞的,開始唐朝戶數只有兩百萬戶,實際不止,包括大量隱戶,但不過三四百萬戶吧,若大的唐朝,只有這點人口,許多地方地廣人稀,因爲山東(崤山太行山以東)人煙稀少,魏徵都用此反對李世民封禪,害怕讓胡人看到了,產生輕視之心。

在這種特殊情況下,朝廷可以給府兵大量耕地種植,後來人口稠密起來,府兵家中沒田了,家人都養不活,還有心思作戰?

現在這種屯田與之類似。

但問題也不大。

因爲它最少能維持幾十年,如果這幾十年還拿不下西夏,可能北宋歷史重新上演,到時整個北方都沒有了,還談什麼屯田與保捷軍。

拿下了西夏,西北還用得着這麼多兵士嗎?或者說連未來耶律大石一支殘部都打不過的西域,能對宋朝構成威脅嗎?

這纔是更完善的加強版將兵法。

不過有一點王巨也沒有想清楚,那就是直接裁掉義勇,就不要說那個保甲法了。

司馬光將保甲法推翻,蔡京又撿了起來,結果金人南下,保丁在哪兒呢?

不但坑了百姓,當真國家不花錢?

有這個錢,不如資助一些民間的練武團社,說不定還會起更好的效果。

但是否能局部嚴格地置一些義務兵?就象後世一樣,雖是義務兵,非是終身制,或是五年制,或是十年制。那麼用兵的兵費會更加節省。

這個王巨還真沒有想清楚。

這些早晚要拋出來的,但不是這個時候拋。

王巨繼續說道:“最後一部分的耕地,若是按照以往的慣例,朝廷必會當成官田,或者交由百姓租種,或者變成職田。然而得考慮陝西的特殊性,那點租子無關緊要,而是讓陝西如何多產糧食。下官以爲,可以將它拿出來,賣給商賈各大主戶,用此募得一批款項,減少修渠支出。”

“這如何可以?”彭思永說道。

“彭公,爲何韓公置義勇,難道韓公不知道擾民嗎?也是防範西夏入侵不得己之舉。如今西夏屢教不改,幾年後又會捲土重來,這一回還能指望好運輕鬆將他們擊敗嗎?那支軍隊若小心起來,可是將十萬遼軍都打得抱頭鼠竄的。所以鄭國渠提早建好,將會對陝西,對整個大宋產生無可估量的作用。仍朝廷財政困難,這也是不得己之舉。否則請三司拿出四百貫錢帛,也不用如此了。”

“即便如此,又能拿出多少耕地,又能募得多少錢帛?”

“彭公,少一點,國家財政壓力便減輕一點。並且還有一條措施,也能減少支出,將那五千名戰俘調來,又能減少大量人力。若是西夏使者來要求釋放戰俘,韓公替我拖上一段時間,不用多,拖到秋後,鄭國渠大模樣也就出來了。”

“王巨,你還敢打戰俘主意!”

“司馬公,這一回你倒是誤會我了,這些戰俘調過來,只是讓他們勞動,我一定會善待的,不相信,司馬公可以派家中的傔客清點人數,我保證到時候除了極個別工傷事故外,其他人一根頭髮都不會少。再說他們前來我朝燒殺擄掠,不過小小地勞動改造一段時間,再將他們平安釋放回去。也只算是一個小小的懲罰罷了。司馬公,我大宋子民是人,西夏子民也是人,可我大宋子民纔是自己的人,自己的子女,西夏子民是西夏人的人,不是我大宋的人。雖然儒家講仁義,但不是墨家的那種濫仁。就如兩個孩子掉到河裡,自己的孩子就在手邊,別人的孩子卻在遠處,然後不救自己的孩子,卻跑到遠處救別人的孩子,這樣的人,是說他是好人呢,還說他是傻瓜?”

“當然,也許下官年輕,冒犯了司馬公,還望恕罪。如果這兩法都不得通過,下官無能爲力了。韓公若有意,下官可以下去看看,然後規劃出一些修理方案,再估算一下修理費用。然而讓下官率領民夫與兵士正式動工,下官恕難從命。那就象六塔河一樣,不是替朝廷效勞,而是坑害朝廷與百姓。”

讓我修,我就修,並且我還真懂不少。

正因爲懂,所以提出這些條件不過份,如果不答應,即便拒絕了,也佔了理的。

並且還成功地當着這麼多重要官員面前,亮出了自己的才華。

這一番口舌便沒有白費了。

但韓琦怎好做決定?

本來財政就緊張了,大順城之戰又打出一個黑窟窿,哪裡能抽出三四百萬貫錢哦。

或者依照王巨的第二種方案,那個用錢可能會節約一半。這個錢帛,擠一擠倒是能擠出來的。

然而無論是公開變賣耕地,還是用戰俘勞動,都讓韓琦爲難了。

畢竟朝廷也要含蓄,也要臉面的,就象薛向那個馬政,沙苑挪出來,但不是賣,而是租。賣多難聽哪。

繼續商議吧。

…………

“大郎,朝廷授命有沒有下來?”陸平問。

就算賣戰俘不對吧,也能功過相抵了。這一回李諒祚死了,那是大功。這回總要升官吧。就是不升官,也能放大家回去了。不能擱在驛館裡一擱就是十幾天,是述職呢,還是折騰人呢?

“急什麼?正好元旦節到了,我還想遲點授命下來,好在京城過一個元旦節。”

“今年官家病重,那還有喜慶氣氛?”全二長子說。

“未必,”王巨答道,趙曙生活,老百姓那裡去想,那怕死了,過年還會照熱鬧。而且自己來京城,不就是爲了等那一天嗎?

“今天大郎去中書政事堂,韓公怎麼說的?”

“可能新授職是提舉三白渠公事,或者勾當三白渠公事,提舉鄭國渠公事,勾當鄭國渠公事。”

“幾個職位?”

“是一個,只是中書給的名號不同罷了,反正是一個意思。”

“就是修渠的小官哪,”野龍咩勝萬分失望地說。

“咩勝,你懂什麼,這可不是小官,那是大官,很大的官。”陸平道。

“陸平,你們都弄錯了,它僅是一個差官,沒有品階的,就象朝廷派出的中使,如果查那個殺婢案,能有權讓相關的所有官員配合,可無權過問其他任何事務。但它是什麼品級的官職?什麼品級都不是,回到皇宮,還是一個太監。”

一般主管這些事務都是都水監丞。似乎那個周良孺便是都水監丞,或者將作監丞,但這個不大可能,因爲這兩個職位都是從八品階,自己是正八品階,不能勞苦功高地從西北戰場轉到三白渠戰場,不升反降。另外就是大理寺丞,然而與大理寺評事乃是一個級別官員,換不換一個樣。

總之,以自己這個品階的官職下去督辦三白渠也足夠了。

於是王巨又回想着他記憶中的一些三白渠知識。

有的記得,有的不記得。

倒是韓琦手中有更多的資料,王巨說鄭國渠,實際就是三白渠,這個無所謂。這個三白渠從漢到唐一直在維修,特別是唐朝所建的將軍翼。不過自唐末起戰火不休,加上水土惡化嚴重,涇河陡深,與渠口相懸,導致水不能達,這個三白渠便不起作用了。

然後宋太祖派了節度判官施繼業修了一下,用笆籬棧木在涇口裡築了一道壅水堰,雖使民得利,不過修得草率,一到汛期,便被沖毀,於是民煩其役。

到了宋太宗時,老百姓強烈請求恢復石砌“將軍翣”,以減輕每年修堰的困難,趙匡義愛民哪,立即響應老百姓的號召,派了將作丞周約前來修理,不過工程浩大,沒辦法愛民了,沒有修成。

幾年後陳堯叟再次上書,說原鄭白二渠灌溉土地四萬四千五百頃,今所存者不及二千頃,鄭渠難爲興工,可先詣三白渠行視。於是趙匡義再次派出大理寺丞皇甫選、光祿寺丞何亮前去修理,兩人下去看了看,提出五點意見,也因爲種種原因,無法執行。

然後到了宋真宗時,朝廷又派了太常博士尚賓前來組織修治,尚賓修鑿了三白渠的引水渠道,又恢復了一些節水斗門,使得一部分百姓得利。

不過他也只修了三白渠的一小部分。

因此通過這些資料,也證明了王巨的紙上談兵並非虛言,若修得好,是能得良田萬頃,甚至能使其他上萬頃耕地同樣受益。這還是保守的保計,否則得良田更多。

另外就是工程花費很大,三四百萬貫錢恐怕王巨還估計得略有不足。

當然,他原先也沒有指望王巨能將三白渠真正重新修好,頂多象尚賓葉清臣那樣,略有成效,同樣也試一下水。

“這個功勞大不大?”野龍咩勝問。

“修好了,功勞會不小,甚至能名留史冊,但功勞最大的卻是韓公之功。若是修不好,就會象六塔河一樣,文公與富公發起興修的六塔河,最後出了事,文公與富公沒有責任,相反的親自下去主持修治的數名官員李仲昌與張懷恩卻被處罰了。”

“怎麼會這樣?”全二長子奇怪地說。

“正常,比如玉鹽與竹紙,是我分得多,還是朱家分得多?”

“朱家出了本金與人力……”

“那就是了,朝廷若是讓我主持,也不過是主持,人力物力財力都是朝廷的。那麼誰代表着朝廷,官家,然而官家需要這個功勞嗎?它成功後,軍民受益,大宋江山更加穩固,這纔是官家最需要的,而不是什麼功勞。然後呢,決策拍板是中書,你說韓公當不當得首功?”

“那麼過也要擔,這才公平。”

“確實不錯,一次過躲了過去,二次過躲了過去,三次四次呢,文公正是因爲連連犯下幾次過錯,最後被罷了首相。不要以爲首相那麼好當的,必須知人善用,敏銳政務,以身作則,兢兢業業,還要有心機,有手腕,這才能坐得更長久,否則前面上去,後面就會因羣臣攻訐,不得不退出相位了。”

“原來韓公這麼厲害。”

王巨還真不大好回答,韓琦能做這麼久首相,那是運氣,趙禎晚年身體不行了,也不想有所動靜,韓琦名氣大,就這樣得過且過吧。然後到趙禎去世時,韓琦又趕上了從龍之功。但實際爲了保住這個首相位子,整下海了。

這是後面剛好碰到一個更有爭議的王安石,否則韓琦都有遺臭萬年的可能。

“二長子,不要想這個首相,我們還是等朝廷授命吧。”

這個差職比華池知縣風險更大,做得好有功勞,做得不好就是大過,但肯定不是一個好差事。不過自己也給韓琦出了一個不小的難題。現在就看韓琦如何選擇了。R1152

第602章 南方第279章 從龍功第775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上)第790章 五天第274章 蘭陵王入陣曲第571章 貴人第665章 半郡之國第21章 朱鈔第643章 原來是虎(下)第44章 奇蹟之戰(一)第583章 致命的耳光第593章 東施效顰第619章 堵水導水第196章 破\處(下)第798章 風雪定天都第413章 總向愁中白第729章 考驗第421章 新世紀第508章 逆轉(中)第243章 虎踞炮第191章 初戰(上)第62章 六拜(下)第369章 雪別第524章 夜聲第730章 兩顆心第201章 不能喝的水第606章 冒泡(中)第461章 最大的底牌(下)第561章 扯皮第681章 給我一把傘第452章 十將·真實的西軍第459章 空談嗎?第262章 斬龍(上)第837章 三明第210章 謀事在人第495章 會戰開始(下)第686章 山林第510章 雪祭第670章 我是第三第665章 半郡之國第205章 禁馬第368章 文韓富,呂韓範第205章 禁馬第797章 獻書第193章 東澗橋(上)第393章 攻長避短第344章 天下第一女(上)第756章 第一步第631章 不過第301章 等機會第602章 南方第473章 迷宮(下)第619章 拉尼娜第745章 古怪的制度第777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下)第135章 蠱母第457章 拿捏(下)第191章 初戰(上)第92章 第一躍(二)第500章 大殺器第749章 六個禮物(下)第277章 新的誓言第189章 不能言第850章 磨古斯第85章 鬧大吧(四)第792章 大捷(上)第610章 小道第565章 資本的開始(上)第106章 捉他第241章 大順大順(上)第716章 睜眼說瞎話第462章 三個富翁第638章 一念之間(下)第665章 半郡之國第327章 錦囊第794章 讓(上)第89章 高家第115章 四告(上)第224章 心驚肉跳第174章 有條魚第129章 吹三秦第500章 大殺器第287章 實話第592章 修房子第118章 舅家第731章 假像第856章 割土(上)第236章 不安第492章 夜襲第360章 一句話第730章 兩顆心第784章 曼尼普爾第752章 找骨頭(上)第268章 龍手(下)第652章 宋朝特色(下)第362章 竊賊第686章 山林第641章 文臣第336章 安靜第470章 動援
第602章 南方第279章 從龍功第775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上)第790章 五天第274章 蘭陵王入陣曲第571章 貴人第665章 半郡之國第21章 朱鈔第643章 原來是虎(下)第44章 奇蹟之戰(一)第583章 致命的耳光第593章 東施效顰第619章 堵水導水第196章 破\處(下)第798章 風雪定天都第413章 總向愁中白第729章 考驗第421章 新世紀第508章 逆轉(中)第243章 虎踞炮第191章 初戰(上)第62章 六拜(下)第369章 雪別第524章 夜聲第730章 兩顆心第201章 不能喝的水第606章 冒泡(中)第461章 最大的底牌(下)第561章 扯皮第681章 給我一把傘第452章 十將·真實的西軍第459章 空談嗎?第262章 斬龍(上)第837章 三明第210章 謀事在人第495章 會戰開始(下)第686章 山林第510章 雪祭第670章 我是第三第665章 半郡之國第205章 禁馬第368章 文韓富,呂韓範第205章 禁馬第797章 獻書第193章 東澗橋(上)第393章 攻長避短第344章 天下第一女(上)第756章 第一步第631章 不過第301章 等機會第602章 南方第473章 迷宮(下)第619章 拉尼娜第745章 古怪的制度第777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下)第135章 蠱母第457章 拿捏(下)第191章 初戰(上)第92章 第一躍(二)第500章 大殺器第749章 六個禮物(下)第277章 新的誓言第189章 不能言第850章 磨古斯第85章 鬧大吧(四)第792章 大捷(上)第610章 小道第565章 資本的開始(上)第106章 捉他第241章 大順大順(上)第716章 睜眼說瞎話第462章 三個富翁第638章 一念之間(下)第665章 半郡之國第327章 錦囊第794章 讓(上)第89章 高家第115章 四告(上)第224章 心驚肉跳第174章 有條魚第129章 吹三秦第500章 大殺器第287章 實話第592章 修房子第118章 舅家第731章 假像第856章 割土(上)第236章 不安第492章 夜襲第360章 一句話第730章 兩顆心第784章 曼尼普爾第752章 找骨頭(上)第268章 龍手(下)第652章 宋朝特色(下)第362章 竊賊第686章 山林第641章 文臣第336章 安靜第470章 動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