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資本的開始(下)

王巨看着十幾位官員,說道:“我今天回慶州城,刻意在淮安鎮外牛莊一戶叫祖陽的百姓家逗留了一會。”

然後他將經過說了說。

有的人不以爲然,做生意嘛,有賺有虧,就象賭錢一樣,這個也要管,豈不是吃飽了飯,撐得慌?

王巨看着大夥臉色,也不生氣,主要這些人真不懂啊。儘管說不定這些人的家人也在做生意,但不知道這個做生意會有什麼樣的意義,生意與生意又有什麼不同。

他又說道:“諸位,毛製品有多貴,你們清楚,但慶州工藝落後,始終賣不上價。如果工藝跟上去,毛製品價格上去,羊毛也會跟上去,那會養活多少人,又會帶來多少稅收?”

後面一句說完,十幾個官員猛然醒悟。

宋朝毛製品有多貴,貴得讓後人都不敢想像。

比如熙寧五年倭國僧人成尋爲去寒冷的河東做準備,“通事毛衣、毛頭巾、毛袋、毛襪,直錢五貫與了。”

有人說中國古代有毛衣毛巾嗎?

這個怎麼說呢,毛巾與後世毛巾樣範差不多,但材料肯定有區別,毛衣也非是後來的毛衣。

它主要還是以麻與絲爲主料,搭配少量羊毛或駝毛製成的布料,比較厚,羊毛與駝毛比例也很小,多了織不起來。

並且因爲無法絞成真正的線,感覺上毛茸茸的,所以也叫毛衣毛巾毛襪,也會起到一些保暖作用。

當然。這種毛衣毛巾並不是王巨所想的那種。也就是後人眼中的毛衣毛巾。

就是這玩意兒。價值五貫。

成尋的翻譯也買了毛頭巾、毛沓、革手袋,三樣共花了一貫五十文錢。

整比後世貴了二十倍,並且還是不合格產品。

鳳翔府特產的絛,也就是茸毛帶子,長兩丈,粗三四寸,價值十貫錢。

北宋末年,慶州有聰明人。發明了用手捻出的毛線,但這個太麻煩了,於是索性學習福建路百姓,讓小孩子用手捻那種不合格的毛線,再織成布,然後一匹只重十四兩的“毛線布”價值四百貫鐵錢,那時鐵錢與銅錢兌換比是一比十到一比二十之間,也就是價值二十貫到四十貫錢,一兩毛線價值一貫半到三貫錢!

就是這種笨重的手捻毛線技術,現在還沒有出來。

一張禮佛毯或坐氈。若是秋冬賣價值三十多貫錢,春夏“胡亂賣了者”。還要十五貫錢,並且其中多是陝西冒牌西夏的禮佛毯,正宗的西夏禮佛毯一般人還買不到。

一匹冬天蓋在牀上的氈,面積與一匹絹大小的,質量好的也要賣到二十貫錢,差的也將近十貫。

所以往稅務上引,大夥還能不明白嗎?

如果將祖陽這個作坊扶持起來,那怕一年只生產兩千牀氈毯,一牀只售十貫錢,僅是往稅與過稅,官府就可以徵得一千多貫商稅。況且還有百姓售羊毛時的稅務,不向祖陽徵稅,但百姓總要交一個百分之三的往稅吧。

況且王巨準備進一步扶持祖陽,打算刻意從鹽州請來技藝高明的西夏工匠,如果工藝跟上來,價格又合理,一年所售的數量何止兩千牀?

僅是這個稅賦,就可以忽略那個利息了。

不過有一個官員擔心地說:“王公執行青苗法,恐利息有所衝突啊。”

那個半年就收二分利息,這個一年才收一分利息,懸差太大了。王巨說道:“無妨,介逋公的青苗法是濟農賑貧,打擊高利貸,我的只是扶持朝陽產業。”

“朝陽產業?”

“就是有前途的正當作坊,前景光明,行業不違法,經營者本身也是遵紀守法的良民,同時只限定於作坊,與行商無關。”

其實就是指工業,這時候將這些作坊不是當成了工業,而是也當成了商業。

“明公,就是利息太低,如果是二分利那就好了。”另一名官員說道。

無論王巨怎麼詮註,這一分利的出現,必然會與二分利的青苗法有所衝突,但如果是二分利,那就不存在這個問題,甚至讓大家頭痛的,馬上就到來的青苗攤派錢也立即解決,不攤派了,專門貸給需要的商人。

“那我來說一說青苗法,說實話,它就是變相性的加稅斂財,所以反對的人很多。另外它是根據各戶貧富攤派的,越有錢攤派的越多,然而一等戶往往有勢力,平時連任何稅賦,兩稅、商稅、雜稅,甚至包括科配,都不能交給國家,況且向他們強行攤派青苗貸,這些人反對,一人當抵一千人反對,因此看上去聲勢浩大。”

屌絲可以逆襲,那是對手弱小,當對手足夠強大時,縱有幾百萬自來水,同樣也能輕鬆的秒殺。

這纔是真相。

“但陛下爲什麼要支持?它也有它的優點。高利貸諸位也多少知道一點,因爲賭博、行商欠下的高利貸我們不管,但許多豪強是趁貧困百姓急需之時,發放高利貸,然後逼迫貧困百姓將土地賣給他們,甚至連家人都成爲其家僕。兼併到一定地步,國家必然走向滅亡。青苗法雖然在斂財,但某種程度上,至少能阻止這個不好的趨向蔓延。也確實有一部分嗷嗷待哺的百姓也被得救。所以豪強反對,官家支持。”

“雖然在斂財,但一年收入不過四百餘萬貫,一戶人家不足三百文,並且富人攤派得多,對貧困百姓壓力不是很大。但是國家財政一直很困難,如果不是財政困難,我現在也沒有機會與你們坐在這裡說話了,而是大軍繼續向西。正是財政壓力,我不得不停下腳步。所以官家也默視了介甫公的斂財。”

馬上也要輪到慶州發放青苗貸之時,王巨得將它說清楚。不然自己管轄下就會出現混亂。

王巨又說道:“朝廷青苗貸過來時。先讓百姓自行選擇。餘下的,攤派吧。”

“但用什麼貸給祖陽?”另一個曹官問。

這也是一個問題,現在王巨手中有一些額外的錢帛,但可以用來獎勵三軍將士,也可以用來撫卹烈士家屬,甚至重建家園,修建堡砦。

它們都能勉強說得過去,畢竟慶州乃是軍事重州。

但挪出來放貸款。那就說不過去了。

“正好,我下面說的就是這件事,聽聞爲了鹽稅,諸位與商賈發生了爭執?”

爲了賣出更多的青鹽,王巨派人暗中於各州城揚言,前線堡砦一旦建設完畢,以後休想再有私鹽到宋朝來了。

如果翻開新地圖,似乎是這麼一回事。

幾十個堡砦修建起來,幾乎將所有路口一起堵死,甚至保安軍那邊的長城嶺路也堵死了。

實際是不可能的。以後還會有私鹽私商過來。

不過前線確實在大建土木,而且這也是一次正大光明銷售青鹽的時機。

因此前線大捷消息傳揚開來。許多商人涌過來,要求購買青鹽。

這讓王巨隱隱有些後悔了,難道自己將鹽價談低了?於是提出徵鹽稅。

以前沒有鹽稅,買了鹽鈔,到指定地點銷售,那個鹽商還願意交稅?我能買鹽鈔,而不是買私鹽,就算對得起朝廷了。

但那是鈔鹽,現在是青鹽,搶來的鹽!雖同是鹽,性質卻不同。

不過鹽稅定得也很低,交一個往稅,與一個過稅,那麼就可以在環慶路各州軍銷售了。至於其他地方,則與王巨無關。

而且王巨也有一個說法……

這次交易量龐大,所得的分配羣體也很雜。

因此王巨做了調節,比如鄜延路的官兵,有的是本路保捷與蕃兵,有的是來自京城的禁兵。那麼最科學的方法,便是給一部分錢,讓士兵花銷,還有一部分變成商品與日用品,送到將士家人手中。特別是來自鄭白渠的幾萬保捷軍,與環慶路後方的各個將士,這些貨物商品直接交到各縣管事手中,王巨再請各個管事交給各將士家屬手中,這樣本身就節約了商賈的運輸成本。

但它只是一方面,這些鹽利所得,有一部分是修建堡砦、重建家園的,因此不是需要錢帛,而是需要各種物資。

至於參加運輸的百姓,同樣也需要各種物資,現在王巨又用物資刺激鹽州百姓採鹽,那又需要更多的物資。並且這些物資十分複雜,不可能得到錢帛,再到後方將各種物資重新買回來。

因此用了一部分以物換鹽的方式交易,並且佔的比例還不小。

其實就是錢,同樣也麻煩,錢有交子、銀子、銅錢與鐵錢。

銀子王巨是最歡迎了,並且往後去,銀子在稅賦中佔的比例也在增加,現在每年朝廷每年的稅賦收入當中,銀子都佔到了一千多萬兩。

不過有多少商賈願意拿銀子過來交易?

然而餘下三樣貨幣或準貨幣,同樣頭痛,即便銅錢,各式銅錢價格也不相等,仁宗時發行的銅錢,就遠不及趙匡胤趙匡義時發行的銅錢硬通。

所以王巨請了延州商戶幫助,讓他們派來幾十名管事賬房協助。

不過數量太大太雜了,物價也在波動不止。

шшш▪ TTkan▪ C○

依然時不時讓各個鹽商鑽到漏洞,變相地將購鹽成本下降。

對此大家也無奈,數量太大了,防不勝防,沒辦法阻止,再說誰能掌控住物價?

所以推出鹽稅後,各個商賈排斥,這些官員同樣不甘心,便責問,你們當真是每斤鹽付出二十二文的代價嗎?

總之,現在後方爲了這件事,吵得不可開交。

官員雖是強勢羣體,可碰到錢,不好意思吵。於是雙方旗逢對手,將遇良敵,基本打平了。但要麼東風壓倒西風,要麼西風壓倒東風,兩風相據不下,能不下雨麼?

因此王巨又說道:“諸位有沒有換一個角度去思考,現在慶州本身就需要大量物資,有一部分是朝廷提供的,有一部分就是利用青鹽交換的。如果換成官府去購買,以官府的呆板,加上數量巨大,買什麼什麼就貴,而且還會耽擱時間。商賈是賺了錢,但我們也是省了錢。”

這就有些深奧了,不過有的官員還是想懂了。

“至於加了商稅,你們也可以對他們解釋,實際也不多,一斤鹽只交一文錢稅,但交了這一文錢稅後,就可以正大光明,心安理得地去銷售。”

這個鹽究竟怎麼回事,恐怕現在京城兩府三司的所有官員都說不清楚,這些商人同樣也說不清楚……那麼他們就會多少有些心虛。

那就可以利用他們心虛的心理,讓他們心甘情願將商稅交出來了。

“另外再對他們傳一句話,就說我知道他們一定不甘心,但實際讓他們以物資代替錢來交易,等於變相地替他們節省了這個一文錢的稅務,人要知足,最少不能讓我當成傻子。”

但這個問題不是王巨今天的重點,他繼續說道:“實際它不嚴重,商人本身就是逐利而行,吵一吵爭一爭,終是正常不過。但我要說另一件事。因爲運鹽,這次將會動用很多百姓參與進去。這個時間會持續很長,可能兩個月,也可能是三個月……”

其實它等於是在搶錢。

呆得時間越長越好,但不可能一直呆在鹽州,早晚得撤軍回來,這要看朝廷與三個夏使怎麼談判了,或者西夏有什麼想法了,所以時間王巨也不好確定。

“所以有許多百姓會因此得到一筆不菲的財富,他們不可能用所有所得,一起用物資支付,因此用不了多久,他們漸漸手中都會有許多餘錢。但他們需要的貨物,也多因爲用貨物換運費的方式得到了,這些餘錢會走向何方?只有兩個去處,一個花天酒地用掉,造成整個慶州物價上漲。一個是放在家中藏起來,甚至埋到地下面。”

大家面面相覷,一直都是這樣,難道不對嗎?

“爲什麼我們不能做一個引導,比如成立一個部司,或者稱它爲慶州發展基金吧。”

大戲即將上演了。

第809章 沒完沒了第339章 國賊第4章 伏擊(下)第252章 地獄(下)第301章 等機會第95章 第一躍(五)第75章 對子第378章 新語第481章 李秉常的種第71章 天塌了第17章 有點少第11章 圍殺第568章 隱患第613章 虯髯客第618章 大錢第456章 拿捏(上)第540章 春雷第263章 斬龍(下)第516章 死亡樂章(五)第858章 樂極生悲第408章 各自找朋友(上)第643章 原來是虎(下)第848章 誘餌第749章 六個禮物(下)第720章 王遍天下第833章 贊普的人選第568章 隱患第687章 飛錢司第453章 三十萬第769章 反轉(下)第750章 張睦(下)第14章 小翅膀第761章 誰有心機第858章 樂極生悲第722章 殺人的礦藏第701章 場務第57章 苦逼的丁家(中)第724章 孤臣?第824章 遲了第311章 屠刀(上)第756章 第一步第578章 和平第391章 鬥將第13章 殿下(下)第524章 夜聲第821章 一家人第196章 破\處(下)第155章 文臣(上)第200章 動手第209章 真相第184章 子午山剿匪記(上)第183章 賽跑第826章 紙老虎(上)第153章 小知縣(上)第435章 嚇一跳第775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上)第65章 拜節第334章 翻盤第520章 天上(下)第289章 水中壩第474章 鼓聲(上)第579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127章 好高第200章 動手第710章 山匪第835章 同意第382章 掏心窩第316章 直臣第718章 拯救第693章 完了第759章 張睦(上)第51章 想法第84章 鬧大吧(三)第654章 不會吧第648章 海盜(上)第378章 新語第331章 寬厚第570章 戲耍(下)第315章 青澀第127章 好高第341章 釣魚第510章 雪祭第162章 立威(下)第758章 大家都動手吧第846章 上海務(上)第398章 困惑第584章 東明縣(上)第386章 謠傳第813章 青唐第一名將第738章 哭第312章 屠刀(下)第430章 大鬧宣德門第249章 九屍迎客(三)第725章 斷錯了第119章 三個規則第687章 飛錢司第287章 實話第775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上)第775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上)第663章 老朋友
第809章 沒完沒了第339章 國賊第4章 伏擊(下)第252章 地獄(下)第301章 等機會第95章 第一躍(五)第75章 對子第378章 新語第481章 李秉常的種第71章 天塌了第17章 有點少第11章 圍殺第568章 隱患第613章 虯髯客第618章 大錢第456章 拿捏(上)第540章 春雷第263章 斬龍(下)第516章 死亡樂章(五)第858章 樂極生悲第408章 各自找朋友(上)第643章 原來是虎(下)第848章 誘餌第749章 六個禮物(下)第720章 王遍天下第833章 贊普的人選第568章 隱患第687章 飛錢司第453章 三十萬第769章 反轉(下)第750章 張睦(下)第14章 小翅膀第761章 誰有心機第858章 樂極生悲第722章 殺人的礦藏第701章 場務第57章 苦逼的丁家(中)第724章 孤臣?第824章 遲了第311章 屠刀(上)第756章 第一步第578章 和平第391章 鬥將第13章 殿下(下)第524章 夜聲第821章 一家人第196章 破\處(下)第155章 文臣(上)第200章 動手第209章 真相第184章 子午山剿匪記(上)第183章 賽跑第826章 紙老虎(上)第153章 小知縣(上)第435章 嚇一跳第775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上)第65章 拜節第334章 翻盤第520章 天上(下)第289章 水中壩第474章 鼓聲(上)第579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127章 好高第200章 動手第710章 山匪第835章 同意第382章 掏心窩第316章 直臣第718章 拯救第693章 完了第759章 張睦(上)第51章 想法第84章 鬧大吧(三)第654章 不會吧第648章 海盜(上)第378章 新語第331章 寬厚第570章 戲耍(下)第315章 青澀第127章 好高第341章 釣魚第510章 雪祭第162章 立威(下)第758章 大家都動手吧第846章 上海務(上)第398章 困惑第584章 東明縣(上)第386章 謠傳第813章 青唐第一名將第738章 哭第312章 屠刀(下)第430章 大鬧宣德門第249章 九屍迎客(三)第725章 斷錯了第119章 三個規則第687章 飛錢司第287章 實話第775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上)第775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上)第663章 老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