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歪樓

從慶州到開封達到一千多裡,不過感謝慶曆西北之戰,現在的道路情況比較良好,加上用了快腳遞的送信方式,基本上前線的戰事,兩到三天,便送到了京城。

現在大家所看到的消息並不是昨天的消息,而是前天,甚至是前天之前的消息。

開始情況還是不錯的,大順城那兩天打得才叫詭異哦。

不過敵人兵力厚的優勢就看出來了,雖然大順城讓竇舜卿幹掉了好幾千夏軍,但對西夏軍隊整體的傷害並不大。

隨後就是幾支敵軍的移動。

王巨爲了讓這羣“軍盲”看得更清楚一點,前天上午在寧州還畫了一幅地圖。這份地圖剛剛纔到趙頊手中,趙頊這纔將大家召集到延和殿議事。

王巨在地圖上面標準了各自的行軍路線,以及未來可能的進攻目標。比如大前天王巨在寧州接到的消息,仁多零丁的軍隊還正在通塞川集結,不過王巨就畫出了他們未來幾天的行軍路線,實線畫到了淮安鎮與美利堡,虛線是雪泥堡。

美利堡未來也必是仁多零丁攻打的對象,不然三路不能聯繫在一起。但雪泥堡就不大好說了,若是慕容不配合,陳兵環州也沒有什麼意義。

但這不是可怕的,可怕的是各個箭頭●¤後面所標註的兵力,金湯城大約有四到五千兵力,這是防止延州那邊進攻,截西夏人的後路與物資糧草。所以兵力有點多。白豹城那邊則是兩千到三千兵力。這個兵力如果宋朝不反攻兩城,可以不計入宋夏戰爭的兵力。但若反攻,同樣得要計入西夏戰爭中投放的總兵力當中。

大順城那邊是主力。大約是十三到十五萬左右。因爲人數太多了。無法統計,這個只有樑乙埋等西夏主將心中清楚,斥候是無法打探的,只能做一個估計。

然後是樑乙埋各支分兵的走向與兵力分佈,如定哥那邊派出一萬五千到兩萬兵力從小道進攻安疆堡。不要以爲這個兵力少,姚麟在安疆堡手中的兵力包括強人壯馬在內,還不足五千人。況且正面還有樑永能的大軍在狂攻。大順城的西側留下了兩萬到兩萬五千夏軍,一困大順城。二則鞏衛後方的糧草輜重。這個兵力也是大順城現有的兩倍兵力了。至於大順城背面會留下多少兵力,因爲是前天早上的消息,圖上還沒有標註。

仁多零丁那邊則是七萬到八萬兵力左右,樑永能的兵力大約在六萬到七萬。

也就是西夏這次發出的兵力最少是二十六萬,如果包括金湯白豹二城,以及被竇舜卿幹掉的幾千兵力,最少達到了二十七萬以上。最多則有三十萬,真正的三十萬!這也驗證了韓韞送來的情報無比的準確。

當然,王巨這麼做道理也很簡單,這麼多敵人。你們就不要怪我興師動衆,或者憂民的什麼。

“瘋子。瘋子。”吳充喃喃道。

就那麼一點大的小國家,居然能發出三十萬大軍。別看宋朝養的軍隊多,也不敢這樣玩哪,不怕勞民傷財,國破家亡?

吳充犯了錯誤,他敢情以爲西夏與宋朝情況一樣呢。

宋朝如果發出三十萬大軍,那帶來的消耗,是無法想像的。就象史上的五路伐夏,雖然號稱五十萬,實際只有三十幾萬軍隊,餘下的都是民夫。宋朝的民夫那是真正的民夫,不可能派在戰場之上的。然而五路伐夏失敗後,也生生將宋朝一座座金山銀山打沒了。如果放在熙寧之初這麼做,宋朝甚至會因此出現亡國的可能。

但西夏是宋朝麼?

如果那樣,曹魏,劉蜀與孫吳,或者以前史上多個朝代,還不知道亡了多少回。

然而就是西夏用兵軍費省,動輒三十萬軍隊,也只是瘋子纔敢這麼做的事。兩個梁氏雖不是瘋子,也善長權謀之術,但絕對是兩個瘋狂的戰爭狂人!

大家看得表情極其沉重。

果然是三十萬哪,宋朝自建國以來,從沒有那個單獨的戰役,面臨過三十萬敵軍。況且還不是南唐、南漢與蜀國的三十萬敵軍,而是遊牧民族西夏的三十萬鐵騎。

大夥久久無語。

就在這時,馮京說道:“據前線斥報,契丹陰發腹裡兵(指不是幽雲地區,而是大草原上的軍隊)三十萬,不令中國知。”

這個似乎也有可能,遼國若犯宋朝,不一定非得要從河北而來,如果他們配合西夏人,將大草原上的軍隊抽到陰山,再與西夏人配合,兩面慘戰,至少府麟路是不保了,甚至綏州延州全部有危。

趙頊驚訝地問:“果真有此事?”

這不是開玩笑的,就是這個三十萬西夏軍隊,已經讓大家心驚膽戰了。再來一個三十萬遼軍,那怎麼對付啊?

王安石忽信忽疑,雖然王巨臨行前解釋了遼國不可能發兵的原因。但不好說啊,萬一他們真的發兵怎麼辦?相信吳充是樞密副使,不會那這個來開玩笑的。

他想了一想說:“雖有此不足怪,陛下即位後,先經營綏州,又謀銀州(指銀州南側,包括羅兀城地區),破其脣齒之勢。這會讓遼人以爲中國若征服夏國,當覘幽燕。況且夏國主幼,婦人用事,岔而無謀,萬一不敵,西夏滅亡,對遼國不利。因此可能會出兵阻撓我朝,削弱我朝國力。”

“如果這樣,當怎麼辦?”

“陛下應當以靜制動,雖加一契丹,邊事未必會狼狽不堪,不過若再有進取之舉,後果就非是臣之所知。況且我朝可以堅壁清野,積聚儲糧以待敵,則敵未能深爲我患。比如西夏這次入侵,只能危脅慶州邊境諸堡砦,而不敢立即大軍兵臨慶州城下。兩國僵持於邊境之上。儲糧能支持多久?若是慶州不出現重大失誤。不足一月。敵寇必退。契丹同理。所以國家重計,當愛惜儲糧,無傷民力,再以靜重待敵之釁,則外患無憂也。”

王安石正在推行倉法與常平倉的改革。

他意思就是隻要這兩法弄好了,儲糧完備,以後宋朝就平安無事了……反正就不要指望王安石在軍事上能提出什麼高明意見了,但這個常平倉法與倉法。確實也是一個良法。

馮京說:“就怕演變成慶曆時那種局面。”

王安石正準備說話,範鎮搶在前面說道:“自去年邊事起,河東與陝西經略、轉運官員多說,朝廷爲了提供前線糧草,幾乎所有義勇都當成了民夫往前線運糧,頗聞騷擾。”

趙頊忽然一愣神,因此曾經的曾經,他與王巨談論韓琦義勇時,王巨就說過,恐怕到時候你捨不得取締義勇了。爲何。因爲有了義勇,雖然陝西百姓下了海去。可戰爭到來時,用他們做民夫,真的會很節約軍費哪。

想到這裡,趙頊心中無比的苦瑟。

範鎮繼續在說:“陛下,如今爲了應付慶州之戰,轉運司又不得不從陝西河東京畿河北數路常平廣倉借數百萬緡錢帛,以糴軍糧。去年秋天因欲經營羅兀城已借十萬緡還未償還,新借更是去年數十倍。陝西官員紛紛上書,言應付宣撫安撫使(指韓絳與王巨)的科率,民力已不堪。因此以臣之見,應詔書王巨,速速痛擊敵人,若不能大敗敵寇讓其退兵,那麼也要痛擊之,而且久拖之,再與之議和,那便會很容易了。這樣遼國壓力自解,百姓也得以生息。”

聽上去多有理哪。

但想一想赤壁之戰,官渡之戰,淝水之戰,漢中之戰,這些特大型的大會戰,那一場戰役不是僵持了數月之久?

這是西夏人草率,匆匆發起了進攻,加上他們的國力也不足以支持漫長的大會戰,否則打到西北正式春暖花開都有可能。

再說那麼多敵人,那能迅速地痛擊,逼得他們議和或者敗退?宋軍有那戰鬥力麼?

也不是範鎮陷害王巨。

這在宋朝是常見的事。就象楊偕逼夏竦以一萬涇州兵,掃蕩西夏。夏竦還好一點,是文臣,是宋仁宗的老師。

种師中才叫悲催……

而且北宋滅亡了,這羣士大夫逃到江南,依然不反省。

文彥博說道:“陛下,範鎮此議極是。”

趙頊也沒有反應過來,想了想說:“那就這樣吧,下一道詔書送達寧州。”

王巨爲什麼呆在寧州,也上書陳述了原因。並且也不會有人指責王巨懦弱,他可是敢親自上戰場殺人的主,能說王鉅貪生怕死嗎?並且空前的敵人到來,在這個三十萬大敵、勝負未決之前,誰也不敢指責王巨的戰術。

但這一回大家全部想錯了,王巨是什麼人哪,士大夫,文臣,在宋朝這兩個詞就代表着高大上,偉正光,代表着最大的流氓,霸氣側漏,皮厚無敵,超級腹黑不要臉!上朝能做道貌岸然的君子,下朝能做有文化的超級流氓。

咱們都是這個流氓集團的一份子,誰怕誰哪。

所以不久後馮京就尷尬了……

趙頊正要宣佈讓大家退下,御史薛昌朝說道:“陛下,臣七上疏折,讓李定爲所生母追服,爲何不報?”

李定這個母親的事,經過蘇東坡步步推動,折騰了大半年,還沒有完。

王安石罷免了許多御史,但不能讓御史空掉,又提撥了一批御史,包括林旦與薛昌朝。

這兩人接着來。先是林旦上疏,始則以侍養便爲行服之年,及聞朝廷議令追服,複稱仇氏非其所生,本末反覆,實避追服。伏以禮法二字,系朝廷之大端,定既墮敗人倫,不能自請,尚冀朝廷申明以正薄俗,豈可曲徇定之私說,廢蔑大義復加擢用!

李定並沒有說仇氏不是他親生母親哪,只說仇氏死了,自己不知道,他父親害怕以後有人做文章,以自己年老要求李定回來歸養,因此李定辭官回家養了幾年老父親。也就是李定在丁憂時間內。並沒有做官。

但林旦是言臣。言臣能風聞言事。何謂風聞,就是那怕聽到一些傳聞,更可上書彈劾。

然而不是讓你們造謠的。

可風聞與造謠有多大的區別,誰能說清楚?

第一奏不報,第二奏又來:按定初言,明知仇氏爲母,雖未行服,但嘗解官侍養。其情猶可恕者。因朝廷再加審詰,既避追服又懼得罪,遂作爲繆悠不可考實之言,冀爲終身之疑,內欺其心,上惑朝廷,此則天下之所共惡者。使定自請追服,猶未能逃名教之責,況朝廷覆問,言者紛紜。經涉時月,曾無一辭以請。安然自得,略無媿畏,便己背親,賊害忠孝,無甚於此。朝廷方且遷官進職,置在勸講,臣實不知其可也。

第三奏:父子相隱,聖人以爲直。今李問閨門之私,郜氏、仇氏平時不正之偶,緣定之故,暴其宿醜,喧布朝野,彰父不義之惡,忘母所生之恩。

這一回連李定父親都倒黴了。

但林旦有沒有想過,因爲李定父親窮,仇氏便逃跑改嫁,李定父親怎麼想?難道被自己的女人戴了一頂超級綠帽子後,做丈夫的還懷着感恩的心情,不僅自己要感恩,還要兒子去感恩?奶奶的,這個想法太tmd的前衛,太tmd的仁愛了。

第四奏,宰相王安石以定素出其門,力爲薦引,雖舊惡暴露,猶曲折蔽護,言事者敷陳義理,一不省顧。淮南轉運使劉瑾,定陰相交結,希合附會,故作疑辭,附下罔上,表裡欺蔽,致不孝之人擢爲君側。臣至中書,安石謂臣言,此事自出上意。臣聞古之事君者,善則稱君。今衆人知仇氏爲定母,安石獨以爲非;衆人知定爲不孝,安石獨以爲可。

這次直接將矛頭指向王安石,並且連淮南轉運使劉瑾都倒黴了。

然而劉瑾當真陰結了李定?沒有啊,朝廷讓他查,他就派人去查,查後也是實話實說。難道就因爲沒有附和你們倒王安石,推翻王安石變法,弄臭載髒李定,那麼就成了希合附和,附下罔上之輩?

總之,王安石變法確實有很多問題。

但保守派們一些做法,連小人都算不上了,其行徑甚至還不如一些市井潑婦。

林旦連上六疏不報,薛昌朝再來,連上七疏,生生將王安石弄得噁心無比。

李定追服時間不是很長,再來一個奪情,不過追喪服一百天罷了。但經過這個定論,那李定成了什麼,大宋第一不孝子!

王安石惱怒地說:“此事早有定論!李定當時並不知情,而且朝廷也懲戒了李定。”

有兩個例子,范仲淹母親一度改嫁,但她死後,范仲淹是守孝的,然而那能與李定母親相比嗎?範母雖改嫁,卻繼續將范仲淹帶到身邊,含辛茹苦地撫養。仇氏呢?

再者,明初進士王希曾大約看到了李定故事,他改嫁的母親死後,他上書請求替母親守孝三年,朱元璋看到後,批了一句,汝母失節,只准一年。

你母親改嫁了,那就是失節了,用不着守孝三年。孔子也說過類似的話,母親改嫁出去後,不再是家人了,做子女的就不用在其死後守孝。

爲什麼呢,這就是孔夫子構建的真正忠孝用意,上慈下孝,那麼少有所撫,老有所養,人倫纔不會發生悲劇。君仁臣忠,皇帝必須仁愛百姓官員,那麼做大臣的也要忠於君王國家,這個國家才能治理好。

做母親的不顧丈夫,不顧子女,爲了自己自私的辛福改嫁給其他人,那麼做子女的幹嘛還要替其守孝?不過這個問題很複雜,同樣的改嫁,比如范仲淹的母親,比如王巨的母親,比如李定的母親,各自情況皆不相同。

所以孔子說得很含糊。

再加上後人的曲解,於是這個禮法變得很慘忍了,演變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

然後的教育方式變成了打是痛,罵是愛。

生生將孔子的雙方互動的一面,變成了單方面卑微的一面。至於蘇東坡,當真他不理解嗎?仇氏能與他母親相比嗎?其實孝不孝的真不重要,主要就是噁心李定與王安石。所以蘇東坡在這件事上扮演的角色,不亞於跳樑小醜,因此烏臺詩案中,蘇東坡也未必真的去值得後人同情。

但孝爲百善之首,王安石也不敢過份地爭。

所以王巨擔心以後自己也會落得李定那樣的命運……

文彥博在邊上說道:“介甫,孝乃是國家大事,不可馬虎。”

好了,爭論開始,嚴重“歪樓”。

趙頊氣得無語,揮袖道:“散。”

大家一一退下,趙頊坐在龍椅上發呆,三十萬敵人入侵,馬上火燒眉毛了,所以纔將大家喊來商議。

結果商議到了李定孝不孝上了。

這是怎麼啦?趙頊都想不明白了。

第222章 誰更蠻橫誰更狂(上)第453章 一路向北(中)第99章 王巨的妙計第128章 快活第557章 最美麗的攻城第237章 三百斤第331章 寬厚第653 披着狼皮的羊第685章 打開天窗說亮話第131章 簡單的妙策第139章 投名狀第683章 文豪的產生(上)第467章 兵臨第685章 打開天窗說亮話第151章 弟仇(上)第674章 惡婚(下)第376章 共濟會第171章 貴人第39章 勞動吧第136章 快意恩仇(上)第76章 世仇第445章 二王(中)第729章 考驗第380章 桑弘羊第605章 冒泡(上)第371章 爲難第500章 大殺器第631章 不過第213章 重要與派不上用場第402章 在等着第525章 心機第259章 屹立(中)第124章 觀燈第646章 長城(下)第300章 一箭第265章 朱序(下)第40章 空前危機第499章 清洗第749章 六個禮物(下)第121章 省試第640章 前世第208章 權威第236章 不安第65章 拜節第二○七章 立學稱子第574章 維穩第205章 禁馬第864章 最後三十里第151章 弟仇(上)第101章 見龍在田(下)第783章 如履薄冰第215章 希望第231章 迷惑第37章 魅影第92章 第一躍(二)第674章 惡婚(下)第483章 誤打誤撞第413章 總向愁中白第222章 誰更蠻橫誰更狂(上)第409章 各自找朋友(下)第804章 小小懷孕案第667章 第二國(上)第374章 奢侈品第196章 破\處(下)第829章 機會?第403章 私軍(上)第164章 蕃騎(下)第447章 一頃第305章 獻舞(下)第347章 徐徐徐第804章 小小懷孕案第329章 送神容易請神難第138章 鄉黨第114章 請教第499章 清洗第628章 苦澀的勝利第141章 沽名釣譽第193章 東澗橋(上)第838章 願望第624章 縮影第645章 長城(中)第181章 神文字第35章 關學第452章 一路向北(上)第26章 送禮第126章 捉婿第688章 歪理第442章 法術第454章 膽大包天(下)第584章 東明縣(上)第32章 山那邊的人第634章 足跡第60章 拒第240章 保衛家園第698章 第三個(下)第851章 雙保險第681章 給我一把傘第759章 張睦(上)第43章 大哥第493章 夜襲(下)
第222章 誰更蠻橫誰更狂(上)第453章 一路向北(中)第99章 王巨的妙計第128章 快活第557章 最美麗的攻城第237章 三百斤第331章 寬厚第653 披着狼皮的羊第685章 打開天窗說亮話第131章 簡單的妙策第139章 投名狀第683章 文豪的產生(上)第467章 兵臨第685章 打開天窗說亮話第151章 弟仇(上)第674章 惡婚(下)第376章 共濟會第171章 貴人第39章 勞動吧第136章 快意恩仇(上)第76章 世仇第445章 二王(中)第729章 考驗第380章 桑弘羊第605章 冒泡(上)第371章 爲難第500章 大殺器第631章 不過第213章 重要與派不上用場第402章 在等着第525章 心機第259章 屹立(中)第124章 觀燈第646章 長城(下)第300章 一箭第265章 朱序(下)第40章 空前危機第499章 清洗第749章 六個禮物(下)第121章 省試第640章 前世第208章 權威第236章 不安第65章 拜節第二○七章 立學稱子第574章 維穩第205章 禁馬第864章 最後三十里第151章 弟仇(上)第101章 見龍在田(下)第783章 如履薄冰第215章 希望第231章 迷惑第37章 魅影第92章 第一躍(二)第674章 惡婚(下)第483章 誤打誤撞第413章 總向愁中白第222章 誰更蠻橫誰更狂(上)第409章 各自找朋友(下)第804章 小小懷孕案第667章 第二國(上)第374章 奢侈品第196章 破\處(下)第829章 機會?第403章 私軍(上)第164章 蕃騎(下)第447章 一頃第305章 獻舞(下)第347章 徐徐徐第804章 小小懷孕案第329章 送神容易請神難第138章 鄉黨第114章 請教第499章 清洗第628章 苦澀的勝利第141章 沽名釣譽第193章 東澗橋(上)第838章 願望第624章 縮影第645章 長城(中)第181章 神文字第35章 關學第452章 一路向北(上)第26章 送禮第126章 捉婿第688章 歪理第442章 法術第454章 膽大包天(下)第584章 東明縣(上)第32章 山那邊的人第634章 足跡第60章 拒第240章 保衛家園第698章 第三個(下)第851章 雙保險第681章 給我一把傘第759章 張睦(上)第43章 大哥第493章 夜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