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9章 不敢碰

“陛下春秋正盛,皇子又年幼,怎能訂親呢?”範純仁急切地說道。

不但他,蔡確他們也不同意。

有的大臣就差一點說,太荒謬了。

王巨心想,春秋正盛,如果春秋正盛,我都不會那麼着急了。

他站了出來說:“諸公,此議乃是出自我手。夏天時,王公病重,臣前來稟報陛下,那天說了很多事,陛下不欲臣以後功成身退,但臣沒有同意。陛下又欲以聯親方式挽留臣,臣還是沒有同意。爲何,一旦平定西夏,國家最少得休生養息數年,如果是這樣的話,這幾年,制度已經完善。能碰的臣早就碰了,不敢碰的,相信以後還是不敢碰。”

“要麼燕雲,但遼國真的不可小視,如果他們攻入我境,天時地利人和在我,雙方互有勝負,甚至我朝勝率遠大於敗率。但我朝想攻入遼國,敗率則無限地放大。爲何?我朝精稅軍隊乃是西軍,讓他們在西北交戰,對天氣氣候十分熟悉,但放到河北河東,則不易發揮其戰鬥力了。因此雖然遼國越來越腐敗,但在這十幾年內,皆不是收復燕雲之時機。並且想要收復燕雲,必須於河北河東重新集訓大量新的邊軍,當然,那時西北早就安定下去,即便將力量向河北河東轉移,國家支出總體而言是不增反減的。”

“然而這個漫長的時間內,臣留在國內,作用已經不大了。因此想功成身退,也回絕了陛下的好意。不過當時臣忽然想到了仁宗之時(指郭皇后引起的爭議),皇子從小就要接受精英培養的,皇子妃同樣需要培養,然而皇子妃是誰都不知道,如何培養?所以臣當時推薦了狄家小娘子,當然,臣不知道狄家小娘子,只是聽我的小妾提及過這個小娘子。首先是武將功勳之後,我朝皇室向來與武將功勳聯親,已是傳統。其次這個小娘子身世有些複雜(指可憐),因此註定了性格不會傲嬌潑辣。最後是這個小娘子長相貌美。陛下當時就擔心了,臣說賈皇后醜吧,但品性可否溫矛端莊?長孫皇后貌美如花吧,算不算上千古賢后。性格未必與相貌有關,它主要是遺傳、後天的遭遇以及其教導。如果真的皇子妃醜陋過人。夫妻之間如何琴瑟友好?”

“當然,臣只是一個提議,之所以拖到這麼久,陛下才提出來,想來是陛下派人考察了許久,確實其品德吸引了陛下,所以陛下才最終決定議這門親事。”

趙頊額首。

這可不是小事,而且王巨與狄家也無什麼來往,大約是道聽途說罷了。

因此他確實派了人暗中觀察了許久,可能這個小姑娘受了狄詠正妻的氣。到了大伯家後,仍是小心翼翼的,乖巧過人,楚楚可憐,就連暗中觀察的皇城司密探,也不由地嘆息萬分。

什麼都有了,況且只是訂親,那還用拖什麼?

但這個真不行哪,一是宋朝沒有這樣的慣例,二是訂了親。狄家小娘子即便幾年內不會進宮,但呆在狄家算什麼?

範純仁想說話,卻被李清臣在暗中拉住了衣袖。

狄家就狄家吧,訂親就訂親吧。總比讓王巨做國丈好吧。

想一想皇上的身體,再想一想王巨的身體,萬一皇上有恙,王巨做爲國丈,以他的威望,如果想犯混。想做王莽與楊堅,誰能控制住?儘管王巨現在確實沒有這個心思,但人是會變的,到了那時,萬一有了這個心思怎麼辦?

說不定提前訂下這門親事,還有利於大宋呢。

不但他這樣想,有不少大臣也這樣想。

儘管他們有人十分敬重王巨,但敬重的是做大臣的王巨,不是皇袍加身的王巨。

所以王巨目標也達到了,相信有了狄小娘子,趙煦的後宮再也不會烏七八糟了。只要趙煦身體健康,那怕多熬上那麼兩三年,將向氏火拼下去,再也不會輪到趙佶做皇帝了。

但還有事要做。

大臣這一關過去了,還有宮中兩個女子那一關呢。

因此下值後,必須派人暗中前往狄家,先是囑咐狄家一再謝拒。那怕樂瘋了,也得一拒再拒,不拒上三四回,切莫答應。

怎麼辦呢,誰讓宋朝流行這種虛僞的風氣。

其次教導這個狄小娘子,一旦宮中也有了念頭,最少會讓小姑娘進宮,讓高滔滔看一看。因此必須提前教導小姑娘,看到高滔滔,得萬分地尊敬,最好能說幾句討喜的話,讓高滔滔歡喜,那麼未來才能順利地成爲大宋母儀天下的皇后。

事情還有很多,這僅是訂親,而不是成親,想一想會遭到多少人眼紅,因此狄家越往後越得低調,這樣纔會不遭人恨。

還有一旦進了宮,那怕就是成了皇后,得對宮中兩個強勢的女人萬分地尊重,特別是高滔滔,當然,這最後一句,暫時不用說了,那得到自己臨去彼岸時,才進行最後的吩咐。

大夥徐徐退出垂拱殿,章惇追了上來問:“子安,難道平定西夏後,你真的去彼岸嗎?”

不少人停了下來,可不僅是去彼岸的。

王巨停了下來說:“我非是介甫公筆下的仲永,天賦過人,對於幾歲時的事,我記得不大清楚了。真正授學的恩師,只是我恩師一人,因此一直銘記着他的教導,保護陝西這一方百姓。再加上先父爲西夏人殺害,所以平滅西夏成了我一生最大的夢想。”

“平滅西夏後,且不說我對宋朝意義不大了,我本身也感到很累,很想休息。司馬光曾嘲諷我去彼岸做海外王,這簡直是一個笑話,平滅西夏,陝西一方百姓得以保護,我也想休息了。”

其實不管去不去彼岸,王巨都是海外王。

不過在他一生當中,那怕去了彼岸,也是不可能做海外王的。

但刻意說出來,也是釋去大家的疑心。

“既然休息了,就要好好休息。何必似斷非斷,那不叫似斷非斷,而是叫虛僞。我這一生,有人罵我狠辣。有人說我果決,但沒有一人說我虛僞。虛僞的事,我也不屑爲之。”

怎可能不虛僞,不虛僞在宋朝政壇上就無法生存了,只不過同樣一個虛僞。有的做得更高明,有人做得不高明。

但章惇卻是無條件的相信,而且他也聽出來了,一旦王巨平滅西夏,那時候功勞會大到什麼地步?

不說軍功,關健王巨不止是軍功。

如果朝廷還需要王巨,並且迫切需要王巨,王巨呆在宋朝沒關係。關健平滅西夏後,到了休生養息之時,就是需要王巨也沒有那麼迫切了。那時候王巨就噁心了。

但皇上當真是那種人嗎?

趙頊雖然疑心病重,但不是兔死狐悲之人,關健不是趙頊,而是高滔滔,章惇哪裡能想得到。

各個官員回到了各個部司。

可只是一會兒,趙頊又將各個大佬召到了延和殿。

西北捷報來了。

章楶用計,風雪定天都。

這一戰成功因素很多,不僅是郭成他們所想的那樣,惡劣的天氣不設防,平夏城大捷所帶來的雙方士氣變化。實際還有一個致命的因素。

宋朝以前是被動的防禦,直到范仲淹才首倡淺攻,但也是被動式的淺攻,前線活動範圍不能太大。忠於或者投降宋朝的部族拉攏,頑固派的村寨剿滅,這樣纔有一個羣衆基礎,那麼一步步將堡砦往前推移,只要將整個橫山地區用這種被動式的淺攻戰術拿下,西夏不足爲害了。

拋開王巨與章楶關於淺攻戰術的交流……實際李憲與種諤所提出來的。也是范仲淹這種被動式的淺攻戰術擴大版,不是種諤不及李憲,主要是徐禧不當選擇永樂城。

平夏城之戰實際是這種被動式淺攻戰術的擴大版,並且是成功版。

但實際真正的淺攻,不僅是先在邊境外先築一城,倚據這一城,與西夏交戰,真正的淺攻,還能倚據這一城,對西夏各駐軍地發起進攻。

然而這個距離不能太遠,最好在一百里地之內。

好了,且看蕩羌砦離天都寨的距離,或者勝羌寨到蕭關的距離。

然而仁多零丁哪裡能想到?

況且隨着天都寨周邊地區防禦的加強,宋朝除了在已築諸堡砦之外,再也沒有拓展新的堡砦了,又是這種惡劣的天氣,天都寨幾乎處於不設防的狀態。

一萬多宋軍突然摸了上去,此役,不僅擊斃了三千多名反抗的夏軍,還俘虜了六千多名夏軍,包括仁多零丁也被生擒活捉了,天都山不僅是西夏的重要咽喉要道,也是行宮所在,冬暖夏涼,雖然這個行宮規模越來越小,還有許多貴族來此過冬,同樣一舉被郭成與折可適一一抓獲。

天都山周邊諸堡砦還有許多夏軍,但這麼多重要的人質被宋軍捉住,甚至主將仁多零丁都被抓住了,羣龍無首,一個個只好做壁上觀了。

因此又讓郭成與折可適擄掠了大量財富與牲畜,包括戰馬,兩次大捷下來,前前後後共繳獲了近三萬匹西夏良馬!至於牛羊更數不勝數。

趙頊激動地身體發抖,仁多零丁與仁多保忠父子,仁多保忠那就算了,可這個仁多零丁,在伐夏之戰中,可將宋軍害苦了。

“陛下,其實真的無所謂,我朝軍事才能不亞於仁多零丁或者勝於仁多零丁的大將有許多,臣隨便舉幾個人,並且是活着的人,不說章質夫了,李憲、劉昌祚、苗授這幾人皆在仁多零丁之上,與之相彷彿或者不差多的人將領更多,姚氏兄弟,以及姚兕之子姚雄,苗履、郭成、折可適、王文鬱等將,即便諸小將,如劉法成長起來,也不會亞於仁多零丁。”

這段時間宋朝名將如雲,關健是宋朝沒有用好。

趙頊訝然:“李憲?”

“不錯,臣以爲人才不一定拘於那一類人,且看孟子所說的,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中,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豈能因爲出身而論英雄。只要是人才,國家當用之,豈能因爲宦官而象防賊一般。”

其實太監到了宋朝似乎真成了正面的英雄。

不要說童貫,認真的說童貫不差的。但他悲催地是遇到耶律大石。這樣的梟雄,不要說童貫了,即便岳飛過去,能不勝不負,那就算是好的了。

但是王巨卻不知道正因爲這句話。使得幾年後,某些人始終不能欲所欲爲。

不過王巨也不是有意想要拉攏太監,說這番話是爲下面點將而服務的。

“當然,這次大捷當慶賀之,非是爲諸將勇猛,國家如今真的不缺勇將,缺的是帥才。章質夫通過這幾戰,已經證明了他的軍事天賦,而且也證明了他成長起來。這樣,有了張商英等大臣理財。有諸公理政,有章質夫在關健時候掌兵,大宋必太平矣。”

也就是我走了,大宋只要用好這些人,就會太平無事了。

大夥又是嘆息。

其實王巨反覆地說它,也是提醒其他人,俺們在宋朝呆的時間不會很長了,大家別以對俺疑心哪。

但這一役不僅是天都山,真正用意乃是蕭關。

章楶風塵樸樸地從南方返回,王巨與之語良久。制訂了大約的戰略計劃。

只是一個大概,具體的要章楶去謀劃安排了,這個大約的戰略計劃一共分成三步。

第一步便是平夏城,第二步便是平夏城周邊的堡砦。

第三步得看情況了。一看朝廷經濟狀況,二看西夏兵力損失如何。

其實第三步計劃第一步便是奇襲天都山,第二步纔是真正用意所在,蕭關!

蕭關若是佔領意義重大,想要伐夏,比如宋朝大大前年伐夏的五條路線。無論是種諤的北二路,或者李憲的西路,都有些遠了。最近的就是涇原路與環慶路。

環慶路因爲王巨佔領了部分橫山,距離更近,但到達靈州也有三四百里之遙,三百餘里也不算遠,關健這一路多是鹽澤鹽鹼地,補給十分困難。這纔出現大量民夫隨軍而行的狀況。

然而這樣,無疑是很危險的。

或者從涇原路出發,那麼得從鎮戎軍步步向前推移,那是劉昌祚的,如果是一般庸將,推到蕭關,恐怕就推不動了。

如果蕭關拿下來呢?

蕭關以南是峁樑地形,但過了蕭關,多是一馬平川之地,前面就是鳴沙城,鳴沙城下去就是靈州,那無疑對西夏構成了致命的威脅。

但爲何平夏城大捷後,宋朝沒有向蕭關推移?主要是離前線太遠,羣衆基礎薄弱,又孤在敵境,蕭關地勢又如此的重要,弄不好就成了永樂城之戰,即便不是慘敗吧,如果犧牲慘重,也不值得了。

因此第一步還是平夏城,大捷後派遊騎於天都山活動,拉攏附近的羌人部族,同樣也拉攏了部分蕭關以南的各部,不過爲了迷惑敵人,主要還在天都山周邊活動。

但有了這些拉攏與接觸,就會有部分部族倒向宋朝,並且平夏城之戰後,西夏更爲困窘,也爲拉攏各部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後方又有諸堡砦支援,已經不再是孤城立於海外了。

所以有了風雪定天都一役,一是極大的震懾,二是消耗了大量的夏軍兵力。

隨着宋軍踏着冰雪,出勝羌砦,浩浩蕩蕩的來到蕭關城下,火炮齊鳴,無數虎踞炮不斷地發射着,僅是三天,蕭關主將看到沒有救兵到來,不得不率部投降。

趙頊看到消息,喜出望外。

西夏崛起,是踩着無數宋軍屍體上位的,先是定難四州,後是鹽州,再後是靈州,再後就是蕭關,甚至一度將勢力範圍擴大到六盤山。

所以收復蕭關,對宋朝意義十分重大。

當然,現在只能說拿下,得熬過西夏發起的攻擊,明年開春周邊連築上數個堡砦拱衛,蕭關這才能真正屬於宋朝。

不過現在西夏哪裡能抽出重兵,將蕭關反攻回去?

並且還有一個意外之喜,因爲風雪定天都收穫巨大,再加上韓韞搗鼓賀蘭石的獲利,犧牲也不重,因此這一戰,幾乎都罕動用了國家錢帛方面的支持。

延和殿內,羣臣面面相覷,不過欣喜者多。無語者少。

確實,這些年論斂財的本領,王巨不及王安石,國庫積餘十分緩慢。

即便國家財政收入。也略略下降,包括雲南兩路與交趾路,也包括銀行司與齊商稅所帶來的收入,也不過一億八千萬左右。

但莫要忘了,國家這幾年執行了多少惠民的政策。而且連續的兩次大型戰役。

內治、財政與武功,幾乎都達到了宋朝的巔峰!

所以有許多大臣不由地看着王巨,眼中閃過了尊敬的光芒。

不管王巨有多少缺點吧,然而這份才能,絕對能媲美千古以來的各個賢相了。

王巨說道:“陛下,勿樂之,以章質夫之才能,只有朝廷不掣肘,連破西夏,也不足以爲奇。臣想說的是另外一件事。那就是天下戶數。臣爲參知政事時,曾讓戶部覈計天下戶數,雲南兩路與交趾路戶數是九十餘萬戶,餘下的一千七百一十餘萬戶。其中主戶是一千二百二十六餘萬戶,客戶是四百九十餘萬戶。但今年雲南兩路與交趾路是一百三十八萬戶,這三路粗定,也不用管,再到其他諸路戶數,主戶是一千二百八十餘萬戶,客戶是近六百萬戶。也就是原有的戶數達到了一千八百多萬戶。”

王巨這幾年弄走了多少戶。大家都不清楚,因爲有許多是流民逃戶,所以無法統計,但皆知道最少弄走了二十多萬戶。

還有兩次慘敗所帶來的傷亡。就是這樣,宋朝僅僅五年時光,就增加了一百六十萬戶,實際王巨想想也無語,至今彼岸去年冬天的統計不過一百五十萬戶!而且每戶的口數可能比宋朝的口數要少。

但這個王巨無奈了。

然而通過這個對比,大家心情還有些沉重的。

這是不斷地遷徙以及兩次慘敗所帶來的犧牲。若是沒有,如今宋朝人口膨脹到什麼地步?

“諸公,也意會到我說什麼了吧。也不要指望彼岸,陛下,雖然臣無能,大宋許多弊端看到了,卻沒有智慧去解決,但勉強還算是稱職。至少在臣主持下,這些年貧困百姓負擔減輕,因此主動願意前去彼岸的百姓越來越少。這也是一個證明,說明活不下去、走投無路的百姓越來越少了。但就是多,彼岸也不願意接受。”

“因臣建議之下,彼岸將大量金銀搬到我朝,以至彼岸經濟無比的空虛,甚至彼岸銀行裡的本金都搬過來了,大家戰戰兢兢地維護着銀行的信譽,並且各商賈又將大量坑礦作坊,一起便賣給先富起的百姓。但因爲金銀調動得太多,彼岸經濟十分困窘,所以臣才提出一個三千萬,對我朝有利,但對彼岸不是一件好事,它透支了彼岸未來的貿易。然而是無奈之舉,只有這樣,才能週轉起彼岸的經濟。但只有這一回了,下回臣如果這麼做,彼岸所有商賈對臣反感,臣就無法對他們施加任何影響了。臣對他們有恩,他們也在報恩,但這個報恩總有一個了時!”

這是半真半假之語了。

但確實從明年起,彼岸再也不會象以前那麼大幅度支援了,並且也確實影響了彼岸的發展。

不過這樣說一說呢,能進一步減少大夥的疑心,特別是趙頊的疑心。

“不僅是捐助方面,也包括遷徙百姓方面,彼岸是商賈創出來的天下,他們就是以利爲目標,遷徙百姓用意也是爲利的,不過現在百姓數量越來越多,他們對百姓沒那麼渴望了。再加上朝廷有許多士大夫疑慮重重,他們也不樂意大規模遷徙百姓了。所以這個人口膨脹的危機,越往後越嚴重。”

大夥臉色同樣沉重。

如果包括南方三路,那幾乎是兩千萬戶了。

這個一戶多少口百姓,後世的磚家往往以一戶五口計算,敢情他們以爲古代是計劃生育的中國呢。

且看這些記載吧。

“蜀民歲增,曠土盡闢,下戶纔有田三五十畝,或五七畝;而贍一家十數口,一不熟,即轉死溝壑”。巴蜀一戶十幾口人!

“唯借蠶辦生事,十口之家養蠶十箔……以此歲計衣食之給,極有準也”。陳旉《農書》指的是四五等貧戶,一戶以十口人計算。

“三人共一碗燈,通夜紡績衣鬅鬈。八口同半間屋,煮糒椎米常不足。”窮到這地步了,一戶還有八口人。

“(蘇頌)在館中時,僱得一婢。問其家何爲?雲住曹門外。惟……石蓮。問一家幾人各何爲?雲十口皆然,無他業。”一戶十口人。

即便經過元蒙催殘後的杭州,“都市的戶數大略三十萬,人口約一百五十萬”,一戶仍達到了五人(馬可波羅遊記)。

究竟宋朝一戶平均多少口。王巨也不清楚,但通過遷徙的赤貧百姓就能看出來,這些人都窮到了極點,甚至還有親人留在內陸,一戶還超過了五口之數。

因此王巨估計宋朝一戶能達到六口半人,並且這是最低的。

也就是現在宋朝包括南方三路,以及生蕃與逃戶隱戶,人口最少在一億三千萬以上,如果往多裡估,可能接近一億五千萬之巨!

“越惠民。人口膨脹起來就越厲害,特別是福建路,自從大幅度地將赤貧百姓遷徙走了,再加上貿易的拉動,往往一個四等戶也能生養五六個子女。想想真讓人豔羨啊,陛下,臣不愁衣食,但至今就這麼幾個子女……”

趙頊也樂了。

別看王巨生下幾個孩子個個成活了,但比起這方面,王巨還真不如趙頊。

其他大臣同樣嘿然。

其實這是一個好大的坑哦……

“不過還好。臣僥倖從彼岸帶來了幾種雜糧,雖然因爲臣去了彼岸,導致幾十萬軍民犧牲,以至臣常常被惡夢驚醒。不過有了這幾種雜糧,也勉強算是將功折罪了吧。”

這是功,得表,得自誇。

否則以後就會讓人埋汰了。

不過王巨表得十分含蓄。

“如果不是兼併,以我朝對農田水利的重視,再加上雜糧。以及新開拓的疆域,最少能容納三千萬戶。其實這也是不朽的功勳了,天寶年間,唐朝最巔峰時,那麼大的疆域,才容納了多少戶百姓。但有了兼併,情況恐怕就不那麼樂觀了。”

“不要指望彼岸,”王巨又重重地說了一句:“彼岸百姓口數越多,以這些商賈越有利,但爲了遷徙百姓,遇到了多方壓力,儘管他們捐助了那麼多錢帛。加上百姓數量也漸漸多了起來,彼岸商賈對遷徙百姓的動力不足了。”

這也要說的。

隨着彼岸百姓數量增加,朝廷的疑心越來越重。

不要疑心了,現在俺們不稀罕了。

實際不說,能遷徙多少還是多少,說了,能遷徙多少也是多少。

然而說了,性質則是截然不同。

“而且彼岸出現經濟緊張的情況,不僅是捐助,爲了這些捐助,商賈們便賣了許多坑礦作坊,緩解了他們經濟壓力。主要還是安置遷徙的百姓,我以前就說,不要遷徙太多了,可他們不聽。現在一個個後悔了。諸位,你們意會我所說的意思吧,那就是以後那怕我朝人口膨脹到五千萬戶,彼岸商賈也沒有動力,大量遷徙百姓以緩解我朝人口的壓力,也沒有實力安置太多的移民,前幾年遷徙的數量,幾乎達到了他們承受的極致!”

“彼岸沒有動力遷徙,內部政策惠民,利於百姓繁衍,人口膨脹起來會更快,如果沒有兼併,我朝能容納三千萬戶,還有大量時間緩衝。關健還有兼併。陛下,臣這些政策雖在惠民,卻更惠及了各個豪強權貴。他們手中財富越多,兼併越厲害。如果兼併到一定地步,儘管有雜糧,國家也會出現危機了。”

“還有一個證明,詭名挾佃(宋朝官戶是免兩稅的,但非官戶豪強爲了避稅,於是將田土轉到佃農名下,真佃農變成假主戶,既減少了客戶數,虛漲了主戶數,導致‘詭名寄產,詭名挾佃,逃亡死絕,官司催科,責辨戶長,破家竭產,不足以償,遂致差役之時,多方避免,有力者舉產業以隱寄,無力者絮妻子而遁逃,有經一二年尚不能定者。’進一步將客戶逼入絕境。因此宋神宗時陸續查處此事,熙寧七年僅常州無錫一縣,逃絕詭名挾佃者就達到了五千戶,元豐二年,淮南兩路詭名挾佃者達到了四十七萬五千九百六十五戶!王巨說出這個詭名挾佃,也就是戶部統計上來的客戶,遠比實際的客戶少得多)。故此,我這次讓戶部責令各州縣查覈戶數時,標註了各個等戶的數量。”

“客戶不算了,就說這個主戶,一千二百九十餘萬戶,三等以上戶只有三百餘萬,四等戶是四百幾十萬,五等戶達到了五百多萬戶!五等戶還能算得上主戶嗎?然而各州縣官府爲了徵稅,那怕百姓手中略有一點資產,一畝耕地,也劃成了主戶行列。拋開詭名挾佃的虛主戶不算外,實際這個主戶當中,貧困百姓仍佔據着大部分的比例!”

“再者,臣幾年前派戶部覈實,主戶是一千二百二十六餘萬戶,但現在執行了那麼多惠民政策後,主戶只漲了五十幾萬戶。再看客戶的比例,儘管那麼多惠民政策落實下去,還遷徙了那麼多赤貧的百姓,客戶卻增加了一百萬戶。這說明兼併的規模在擴大蔓延着。”

不要下去調查了,宋朝那麼大,也不易調查。

然而這些冷冰冰的數字,卻是最好的證明!

爲什麼王巨準備將承包山陵灘塗湖澤制度,放在這次戶數統計之後推廣,因爲有了這個數據,推廣就有了土壤。

兼併太厲害了,朝廷需要出臺一些政策調控。

不過現在說出來,也不晚。

王巨說道:“陛下,諸公,我推出一些惠民政策,許多人反對,確實有部分政策,主要就是惠及貧困百姓的,他們那有什麼輿論權?所以這些政策前面推出,後面看上去天下騷動。但事實呢,我朝最大的弊病——兼併,我碰都不敢碰!”(~^~)

第171章 貴人第340章 悟空第488章 泄露第465章 四樣物事(下)第792章 大捷(上)第678章 溫水之戰(下)第110章 怎麼刺的第853章 囚籠(上)第58章 苦逼的丁家(下)第533章 天都天都!第16章 人情第747章 六個大禮第367章 變化第183章 賽跑第363章 霸道第720章 王遍天下第309章 帶頭第813章 青唐第一名將第2章 黑蜂盜第350章 大家比着坑(下)第863章 遺臭萬年第121章 省試第628章 苦澀的勝利第343章 贖人第829章 機會?第95章 第一躍(五)第108章 姐第126章 捉婿第495章 會戰開始(下)第279章 從龍功第810章 黑白顛倒第268章 龍手(下)第95章 第一躍(五)第141章 沽名釣譽第565章 資本的開始(上)第237章 三百斤第648章 海盜(上)第257章 吾願往第277章 新的誓言第354章 驕傲(上)第269章 那一公第643章 原來是虎(下)第495章 會戰開始(下)第532章 南來風第724章 孤臣?第360章 一句話第767章 控訴第835章 同意第823章 值第134章 古怪的字第661章 自曝第562章 人是吃人的第820章 屍車第46章 奇蹟之戰(三)第756章 第一步第532章 南來風第359章 聰明人第123章 妹夫生猛第195章 **(上)第721章 真相第34章 美人的煉成第512章 死亡樂章(一)第742章 抵消第814章 狗不如第124章 觀燈第569章 戲耍(上)第488章 泄露第170章 大功績(下)第199章 這個臉不能打第277章 新的誓言第692章 聲東擊西計第350章 大家比着坑(下)第680章 黃雀(下)第751章 月光燦爛的日子第642章 原來是虎(上)第139章 投名狀第374章 奢侈品第448章 以牙還牙第288章 莫明其妙的拜訪第634章 足跡第620章 威名(下)第795章 讓(下)第172章 贈馬第379章 不可行第61章 六拜(上)第27章 敗了第708章 聖儒(上)第693章 完了第193章 東澗橋(上)第191章 初戰(上)第302章 永垂不朽第109章 三丁刺一第487章 歪樓第492章 夜襲第288章 莫明其妙的拜訪第475章 鼓聲(中)第611章 毀滅的敲詐第278章 述職第830章 反轉第740章 裂車(中)
第171章 貴人第340章 悟空第488章 泄露第465章 四樣物事(下)第792章 大捷(上)第678章 溫水之戰(下)第110章 怎麼刺的第853章 囚籠(上)第58章 苦逼的丁家(下)第533章 天都天都!第16章 人情第747章 六個大禮第367章 變化第183章 賽跑第363章 霸道第720章 王遍天下第309章 帶頭第813章 青唐第一名將第2章 黑蜂盜第350章 大家比着坑(下)第863章 遺臭萬年第121章 省試第628章 苦澀的勝利第343章 贖人第829章 機會?第95章 第一躍(五)第108章 姐第126章 捉婿第495章 會戰開始(下)第279章 從龍功第810章 黑白顛倒第268章 龍手(下)第95章 第一躍(五)第141章 沽名釣譽第565章 資本的開始(上)第237章 三百斤第648章 海盜(上)第257章 吾願往第277章 新的誓言第354章 驕傲(上)第269章 那一公第643章 原來是虎(下)第495章 會戰開始(下)第532章 南來風第724章 孤臣?第360章 一句話第767章 控訴第835章 同意第823章 值第134章 古怪的字第661章 自曝第562章 人是吃人的第820章 屍車第46章 奇蹟之戰(三)第756章 第一步第532章 南來風第359章 聰明人第123章 妹夫生猛第195章 **(上)第721章 真相第34章 美人的煉成第512章 死亡樂章(一)第742章 抵消第814章 狗不如第124章 觀燈第569章 戲耍(上)第488章 泄露第170章 大功績(下)第199章 這個臉不能打第277章 新的誓言第692章 聲東擊西計第350章 大家比着坑(下)第680章 黃雀(下)第751章 月光燦爛的日子第642章 原來是虎(上)第139章 投名狀第374章 奢侈品第448章 以牙還牙第288章 莫明其妙的拜訪第634章 足跡第620章 威名(下)第795章 讓(下)第172章 贈馬第379章 不可行第61章 六拜(上)第27章 敗了第708章 聖儒(上)第693章 完了第193章 東澗橋(上)第191章 初戰(上)第302章 永垂不朽第109章 三丁刺一第487章 歪樓第492章 夜襲第288章 莫明其妙的拜訪第475章 鼓聲(中)第611章 毀滅的敲詐第278章 述職第830章 反轉第740章 裂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