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竊賊

“快了,還有三十幾天,”王巨儘量用一種平淡的語氣回答道。

“哦,”趙念奴踮着腳,淡哦了一聲。

兩人神情都很平靜,只是趙頊覺得有牙齒有些酸。

這個問題很複雜,比王巨說的所謂世襲更復雜,因此王巨又轉到正題上,指着棉被說道:“實際它未來主要還是民用。”

“民用?大約不可能吧。”趙頊說道。

怎麼說呢,這有一個交通問題。

這些棉被棉襖送過來是做一個樣品的,以便明年打開銷路。但實際爲了急速將它們運到京城展示,花了不少路費錢。

大規模的運輸,若是在廣南西路,只能從靈渠,再從湘水北上,轉到長江,再從長江轉到大運河,到達北方各地,路費仍是不菲,那怕走的是水路。甚至靈渠都要重新修建。

若是在廣南東路,走海路似乎很省路費,但事實非是,現在的船是帆船,必須要等季風,除了一些小船就近航行外,象這些運貨的大船,一年只能來回一次。

比如杭州的商人到倭國行商,一船是順着季風去倭國,然後將貨物交易,再採辦貨物,便等季風,這一等會很長時間,許多商人便在倭國娶妻生子。杭州一個家,倭國一個家。實際往後去,倭國也有不少人血液裡有漢人的血液,不過王巨就沒有當真了,就象他看待交趾一樣,也從未將交趾人看成漢人,儘管分家不久。

因此這個時間有點討厭,儘管航行速度會很快的,據傳從杭州到倭國順風只要五天時間。但拘於季風,一年只能來回一次。成本想低也低不下去了。畢竟一艘海船造價成本不便宜,而且每隔兩三年,就要上船臺維修保養一次。

不過也不愁收益。因爲價格太貴了。

正因爲這個價格,以後朝廷同樣會受益。

王巨答道:“若只在兩廣。百姓普通用上那是不大可能的,頂多一些四等戶人家置一些棉被棉襖,不過這種木棉子與西域的木棉子不同。”

“有什麼不同之處?”

“西域的木棉子與大食很相近,棉絨長,適宜織布。所以大食布很有名氣。但它們都分佈在戈壁地帶,日照充分,雨水少。因此這種棉種,不適宜在內陸推廣。然而嶺南的木棉子卻是生活在多雨季地區。因此能漸漸北移。”

“中原……”

“就是中原。不過有一個適應過程,必須從福建路、巴蜀漸漸北上,一直到中原。否則猛地將木棉子移載於中原,未必能得活,就是得活,長得也會很矮小,棉籽多,棉花少,收益不大。這個只在朝廷適度引導,幾十年時間就夠了。但就是未來。一旦正式載種,陛下,還能象現在這樣?而且走海路。風險多。朝堂中未必有幾個士大夫能做到真正愛民如子,然而卻喜歡用人命關天來做文章。所以必須另想他策。”

“他策?”趙頊茫然道。關健嶺南那塊地方,誰重視啊?

“嶺南境內多水,如龍川江,始興水,它的上游幾乎就在江南西路與荊湖南路境內,源頭是無法通航了。不過這些江河中游都可以通航,而且航運能力十分驚人。因此可以修一些道路,並且也不用修多長。短的僅一百餘里,長的二百餘里。便能與贛水、耒水、湘水溝通。如果原來那不大可能,可現在就行了。雖然穿過五嶺的一些山區,不過現在有了火藥。而且一旦木棉推廣起來,也有了這個財政。國家不用撥一文錢,諸多水利道路便能修竣起來。陛下,你有沒有注意我朝另一個危機。”

“危機太多了,不知卿指的是那一點?”

“人煙稠密,我朝立國三百萬戶,但現在是一千三百多萬戶了。可能天寶年間隱戶更多,百姓分家情況也不象我朝這般嚴重。但臣相信,無論如何,我朝一千三百多萬戶,足以與天寶不足的九百萬戶相當。”

這個問題很嚴重。

要知道天寶初唐朝多大面積?即便有效管控面積也遠比宋朝大得多。

而且宋朝立國才勉強一百零幾年,若是從統一南唐算,只有九十年,從統一福建兩浙北漢算,才勉強八十年!

就這麼短的時間內,人口翻了四倍多!

趙頊不知道他會短壽的,那麼就打算他活一個五十幾歲,還能做三十幾年皇帝,那麼可能到他末年時,人口就能逼近兩千萬戶。

難道讓全國百姓學習福建路,溺二胎三胎?

“陛下,還真嚴重。”趙念奴在邊上也說道。

趙頊不由撓頭,人口多也是內治做得好的體現,可一旦宋朝人口達到兩千萬戶,那問題會更集中。

就算處理好了,人口還繼續發展,再過五十年,會是多少,再過一百年會是多少?不能宋朝連兩百年基業都沒有吧。

“陛下,江東圩,能擠得多少百姓?北方淤田又能擠多少百姓?因此人口是一個大大的危機。然而再看兩廣呢?其面積相當於我朝的六分之一,戶部戶冊上戶數不足四十萬,包括蠻人不會超過六十萬。哪裡不妖魔化,實際是一個雨水充足,一年能三熟的好地方。若是象傳言那樣,那麼交趾人豈不更在南邊,占城人豈不更南?如果道路水利修建起來,至少會疏散福建路與江南西路這兩個人口稠密地區的壓力。”

能不能成,就是這個棉花。

一個簡單的道理,沒有錢,如何修路修水利?

沒有錢,官員如何支持,百姓如何踊躍前往?

“原來這麼重要。”

“那是,衣食住行,衣可在首位的。”

“如果那樣最好不過了,但北方怎麼辦?”

“想北方,這個棉花更重要,只要抗住北方的寒冷。漢人才能生存。但北方更麻煩……”

趙頊默不作聲了。

就是抗住北方寒冷那又如何?燕雲都收不回來,就不要說更北方。

最糟糕的是當年宋真宗簽訂澶淵之盟時,佔了一個小便宜。成了遼聖宗的大哥,然而到他這一輩。遼國皇帝則成了他的叔叔!反正都矮了一籌。若不是唯漢族論,遼國纔是真正的中國(中國,指正統國家)。

實際北方王巨還真有辦法解決,不過那真的麻煩,比趙頊想的還要麻煩。當然,若是解決好了,可能會一勞永逸。

無他,說中國多好。那是不對的,實際地形也惡劣。比如江南,南樑丘遲《與陳伯之書》中有一句,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羣鶯亂飛。

語句多麼地優美。

實際後人讀這句話時,往往會忽視當時江南的情況,因爲江東圩與太湖圍還沒有大肆興建,江南多是沼澤地形。溝溪湖泊遍佈,野草叢生,雜樹構建。寥無人跡,某些情況就象他後世看美國恐怖片中的沼澤風景一般。

直到江東圩與太湖圩興建,才真正有了斜風細雨,亭臺樓閣,小橋流水那種細膩的優美風情。

不是大地給了百姓這塊富裕所在,而是一羣辛勤的百姓生生將滄海變成了桑田。

只能說有一門好處,由於蔥嶺之隔,不會與西方文明產生嚴重的衝突。

但主要衝突非是漢蠻漢蕃的衝突,而是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的衝突。古人有古人認識的拘束性。不過換成自己,若能將北方征服。那麼就有能力,讓農耕文明成爲北方。至少是東北的主流。

到時候就有了成吉思汗,也拿中原文明無輒了。

不過真的很難很難。

趙頊肯定不知道王巨這種想法了,他又看了看,眼看到了最後面,又問道:“王巨,這種產量會有多少?”

“陛下,臣只是聽聞,哪裡能清楚。不過一畝四五十斤大約還會有吧。”

王巨也不敢確定。應當不會差,首先這種營養鉢移載法十分先進,其次多是肥沃,千百年來無人耕種的淤田,不會擔心肥力不足,最後它就在廣南移載,不會有水土不服的情況。

“那也比麻好多了。”

“肯定勝過種麻收益數倍,即便以後普及,也遠勝過種麻的收益。畢竟麻只能取麻皮。但種它比種麻要稍稍累人,不過比植桑要好得多。”

這幾種紡織行業中,桑絲業最累人,春天採桑葉就是一個累人的活計,然後還要抽絲,這個也累人。抽完絲後,還要織線織布。

然而這使得王巨想到了一句話,前世有一種說法,中國人買什麼什麼就會貴,中國人賣什麼什麼就會便宜。

人口太多了,用量大,出量也大。

就如這個絲綢,在宋朝所有物價比中,最賤的不是金銀,而是絲綢。一匹上等絲綢,不足兩貫錢,一些小絲只有幾百文。一匹是十平方丈,一百平方米,換在後世那會值多少錢?爲何,植桑養蠶的人太多了!

棉花一旦普通,衝擊力最大的就是這個桑麻。不過這會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只是想到那時候,也很遙遠了。

走出相國寺。

шшш ☢тTk an ☢c ○

趙頊忽然說道:“朕在宮中聽到一件事,莫知真假。”

“何事?”

“韓琦在相州祭孔文宣王廟,夜宿,有幾名竊盜闖了進來,舉刀說,我們不能自濟,求濟於公。韓琦說,案几上器具可值千百幾,我可以將它們送給汝等。盜賊又說,願得公首,以獻西人。韓琦即引頸。偷兒稽首說,聽說公德量過人,我等特來相試,果然,不過公既賜几上之物,我等就將它們帶走了,願公勿泄。”

“這是傳訛吧,”趙念奴懷疑地說。

無他,韓琦雖下去了,趙頊爲了安撫韓琦,賜他出入權同首相之儀仗。就是到了相州,同樣也護衛森嚴,那可能讓幾個竊賊摸到牀前?

王巨在邊上想了想說:“也未必是假。河北旱災嚴重,包括相州,臣前日偷暇出城外轉了轉,城外仍有一部分河北流民,然後臣與他們交談,情況很不好,賣兒賣女的數不勝數。冬天又來了,飢寨交困,有些人膽子大,什麼事都能做得出。”

“災民……”

“陛下莫急,只要陛下有心,熬過今年,來年情況就會逐漸好轉。再說,陛下你看這地面的積雪。相信明年不會有旱災了。”

“希望如此吧。”

這纔是真正的父債子償!

“陛下,會好的,想一想,有了這個物事,明年內庫的收益,後年,大後年。”

飯得一口一口的吃吧。

趙頊的臉色這才稍稍好轉,拍了拍王巨肩膀,說道:“卿乃是及時雨啊。”

及時雨?王巨汗滴了,俺纔不想做宋江哥哥……

趙頊又問道:“王卿,明年會有多少收益?”()

第796章 露底第694章 一天第298章 舅舅們(上)第345章 天下第一女(下)第312章 屠刀(下)第349章 大家比着坑(上)第56章 苦逼的丁家(上)第695章 第三個(上)第252章 地獄(下)第403章 私軍(上)第213章 重要與派不上用場第57章 苦逼的丁家(中)第176章 新私商(下)第164章 蕃騎(下)第726章 微調第387章 天下第一武藝第89章 高家第380章 桑弘羊第373章 增兵第638章 一念之間(下)第739章 裂車(上)第82章 鬧大吧(一)第285章 還不會吵架第585章 東明縣(下)第219章 賀蘭硯第256章 上火把第663章 老朋友第677章 溫水之戰(上)第272章 來了第529章 開胃菜(下)第424章 軍監司第408章 各自找朋友(上)第335章 高利貸第589章 兩個蠢貨(下)第453章 膽大包天(上)第64章 買馬社第195章 **(上)第665章 半郡之國第166章 推官(下)第24章 寶藏(上)第157章 請權(上)第782章 捨得第811章 未來第198章 遷徙第851章 雙保險第645章 長城(中)第450章 門客第655章 一線之間第829章 機會?第385章 鬱悶唐三少第319章 加強版韓琦(上)第731章 假像第225章 礦奴第516章 死亡樂章(五)第372章 欣喜若狂第1章 背騾子第853章 囚籠(上)第301章 等機會第841章 一土蓋天第201章 不能喝的水第221章 三次點集(下)第698章 第三個(下)第225章 礦奴第192章 初戰(下)第762章 咬死第719章 雙鵰第357章 坑的就是兄弟第770章 最嚴厲的處罰第51章 想法第647章 蘇茂蠻第499章 清洗第424章 軍監司第605章 冒泡(上)第57章 苦逼的丁家(中)第437章 大人物第455章 韓公,賜教第168章 坦白第71章 天塌了第448章 十將-春行第847章 上海務(下)第725章 斷錯了第518章 死亡樂章(七)第198章 遷徙第857章 割土(下)第187章 三清在上第762章 咬死第34章 美人的煉成第632章 右孫吳第701章 場務第795章 讓(下)第756章 第一步第472章 迷宮(中)第48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上)第64章 買馬社第171章 貴人第337章 白衣女子第11章 圍殺第862章 崩第38章 垂涎第371章 爲難
第796章 露底第694章 一天第298章 舅舅們(上)第345章 天下第一女(下)第312章 屠刀(下)第349章 大家比着坑(上)第56章 苦逼的丁家(上)第695章 第三個(上)第252章 地獄(下)第403章 私軍(上)第213章 重要與派不上用場第57章 苦逼的丁家(中)第176章 新私商(下)第164章 蕃騎(下)第726章 微調第387章 天下第一武藝第89章 高家第380章 桑弘羊第373章 增兵第638章 一念之間(下)第739章 裂車(上)第82章 鬧大吧(一)第285章 還不會吵架第585章 東明縣(下)第219章 賀蘭硯第256章 上火把第663章 老朋友第677章 溫水之戰(上)第272章 來了第529章 開胃菜(下)第424章 軍監司第408章 各自找朋友(上)第335章 高利貸第589章 兩個蠢貨(下)第453章 膽大包天(上)第64章 買馬社第195章 **(上)第665章 半郡之國第166章 推官(下)第24章 寶藏(上)第157章 請權(上)第782章 捨得第811章 未來第198章 遷徙第851章 雙保險第645章 長城(中)第450章 門客第655章 一線之間第829章 機會?第385章 鬱悶唐三少第319章 加強版韓琦(上)第731章 假像第225章 礦奴第516章 死亡樂章(五)第372章 欣喜若狂第1章 背騾子第853章 囚籠(上)第301章 等機會第841章 一土蓋天第201章 不能喝的水第221章 三次點集(下)第698章 第三個(下)第225章 礦奴第192章 初戰(下)第762章 咬死第719章 雙鵰第357章 坑的就是兄弟第770章 最嚴厲的處罰第51章 想法第647章 蘇茂蠻第499章 清洗第424章 軍監司第605章 冒泡(上)第57章 苦逼的丁家(中)第437章 大人物第455章 韓公,賜教第168章 坦白第71章 天塌了第448章 十將-春行第847章 上海務(下)第725章 斷錯了第518章 死亡樂章(七)第198章 遷徙第857章 割土(下)第187章 三清在上第762章 咬死第34章 美人的煉成第632章 右孫吳第701章 場務第795章 讓(下)第756章 第一步第472章 迷宮(中)第48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上)第64章 買馬社第171章 貴人第337章 白衣女子第11章 圍殺第862章 崩第38章 垂涎第371章 爲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