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5章 同意

“太保,樑乙逋這主意還真不錯啊。”韓韞譏諷道。

還有許多賀蘭石未出手呢,不過那可以交給各個經濟人慢慢出手,只要能持續地將價格壓下去,就可以了。因此賀蘭石價格迅速打壓下去後,韓韞抽身出來,來到王巨身邊看能不能幫上忙。還真幫上了,這三年連連大捷,也抓住了西夏各地的許多頭領與貴族。

王巨從中挑選出一些人,押到蘭州牢房審問,比如西夏各地的地形,各族分佈,各堡砦城池的情況。

以前也審問過,不過比較零散,現在重新有系統地審問一遍。

王巨肯定沒有功夫來主審了,因此正好交給了韓韞。

那麼明年伐夏前,王巨就會得到第一手最寶貴的資料。

韓韞說道:“他想得好,但難道不知道這份國書,太保有權利處理嗎?”

只要這份國書送到宋朝,宋朝就會很被動,且不說國內一些和平人士會因此而妥協,就說朝廷吧,一旦同意議和,明年肯定不能伐夏了。西夏將盟誓當狗屁,宋朝以中國自居,對盟誓還是相當重視的。甚至可以說到那時,遼國可以正大光明地出手相助西夏。

如果宋朝不同意,都低頭低到這份上,宋朝仍要戰,這就會逼得整個西夏各族同仇敵愾,一旦到了那地步,想順利迅速滅掉西夏是不可能了。

不過樑乙逋疏忽了一點,那就是這份國書能不能順利送到京城。

它必須先送到劉昌祚手中,劉昌祚也不是傻子,因此必會轉交到王巨手上。

王巨只要下一聲命令,讓使者帶着國書滾回西夏就可以了。

西夏人還會憤怒,但性質就是兩樣了,且不說宋朝與西夏的恩恩怨怨,王巨的父親就是西夏人殺死的,王巨家的祖墳都讓西夏人刨開鞭屍了。這樣的深仇大恨,王巨不放過西夏。也情有可願。況且王巨來西北幹嘛的,就是滅西夏的!

西夏人會憤怒,但不會同仇敵愾。

並且現在西夏真的很可憐,這三年。幾乎讓宋朝糟蹋了四十萬軍隊,僅是在“勞改”中的戰俘數量就達到了二十萬人!

加上銀夏那邊的驅攆,以及一部分百姓強行安置到渭源與慶州,又讓宋朝拿下了蕭川地區,銀州地區。會州地區,天都山,屈吳山,王巨估計着現在西夏可能只有四十萬戶,丁壯連六十萬都不足。並且最少有一成之戶數與丁壯,西夏是沒辦法調動的,如那些沙漠裡的部族。

最要命的是經過這樣種種的催殘,西夏徹底失去了民心。

這纔是最最重要的,沒有了民心支持,西夏戶數再多。也不足以爲患。

可能這招悲情牌打出來,多少能凝聚一部分民心,不過起的作用也不會太大。

所以韓韞又說了一句:“太保,切不可讓他們帶着這份國書到京城。”

王巨走了幾步,忽然問:“怕不怕遼國?”

“遼國……”韓韞愣了愣。

“怕不怕我們前面一伐夏,後面遼國就向我朝用兵?”

“這樣啊……”韓韞不敢說話了。

“韓兄,隨我來。”王巨將韓韞帶到城外面的軍營,三軍正在操練。

“韓兄,實際我朝將士並不是士大夫所想像的那麼弱,如果遼國兵力後勤。主將能力與我朝大軍相當的話,這個戰場不考慮到百姓的人和與地形的地利,放在陝西路,我朝大軍勝率會在七成以上。”

“這麼高?”

“原先沒有這麼高。但連番大捷後,就有這麼高。然而我朝大軍最強的也就是西軍,如果再將戰線往前推多,推到河套作戰,我朝勝率只能達到六成。”

“爲何?”

“同樣的高亢地形,這邊以溫溼天氣爲主。那邊卻以乾冷天氣爲主,到了那邊我軍就不大適應了。就象我在雲南兩路不敢用兵吐蕃高原一樣,因爲再往上去,三軍不能適應高原的天氣,用術語來說,不適合那種缺氧的環境。所以西軍到了河東河北發揮會更差,因此這個戰場一旦放到了河東,我朝軍隊只能是四成勝率。若是放在河北,只有三成勝率。”

“這麼低?”

“河東河北自古以來多出英雄豪傑之所,但那是戰亂,百姓經過了戰爭磨礪,如今兩路和平時久,百姓不習戰鬥,調動西軍過去,又不大適應,因此勝率迅速下降。當了,這是指各種條件相彷彿的前提下,如果我朝大軍利用堡砦與遼國相抗衡,最少能保持持平。不過若是後方有變故,再來幾個不懂的士大夫瞎指揮,又會大事休矣。”

這是最公平的評價。

宋軍沒有那麼弱,遼軍同樣也不弱。

儘管今年夏初,遼國被陸輝坑得很苦,不過正面交戰時,仍會看到遼軍強大的戰鬥力,並不是史上完顏阿骨打崛起時所表現的那樣。雖可能也開始腐敗,但總體而言,比宋軍總體實力仍高那麼一點。當然,無論軍隊有多強,還是要看主將的指揮,主將無能,即便將唐初的唐軍交給他指揮,還會慘敗。

“這樣說吧,如果順利將西夏拿下,即便遼國出兵,我也不會擔心。但就怕我前面出兵西夏,後面遼國出兵,則會產生諸多變數。”

在王巨腦海裡還有一個很好的例子,比如二祖的自衛反擊戰,越南猴子居然說****敗了,所以這羣人,王巨十分憎恨,他們還不如西南那羣阿三呢,敗了就是敗了。

不過產生這個說法,正是當時****軍隊沒有拿下河內,如果拿下河內,越南猴子則擡不起頭了,後面也不敢猖獗。

然而不是二祖指揮有誤,而是後面還有一個更大的強鄰,自衛反擊可以,但如何拿下河內,引發的後果可能會更多,況且本意上只是教訓一下這隻猴子,也不是想佔有這隻猴子,於是見好就收。撤兵回來。

當然,現在的情況比那時要好一點,至少現在宋朝更富更強,那時的****一無錢。二無科技,甚至武器都很落後,但蘇聯卻是最巔峰之時,世界二強之一。

還有一個例子,如果****強攻灣灣會如何?有兩種情況。如果一個月內拿下灣灣,以美帝的德性,要反覆商議討論,那麼來不及反應與佈署,米已成粥,美帝則無奈了。如果一個月內還拿不下來,美帝與倭人則可能會參與。

但遼國有一個麻煩之處,美帝畢竟在朝鮮戰場上,吃了一個大苦頭,遼國雖吃了一些苦頭。卻不大,而且遼國因爲宋朝士大夫的懦弱,許多人生活在夢幻中。

因此在王巨預想中,遼國出兵的可能性比較大,不過宋軍如果迅速將西夏拿下來,沒有西夏的配合,王巨也不懼哉。懼的則是兩面開戰,那種後果,王巨則無法預料了。

“我爲了欺騙遼國,說我下來整頓邊境。也會給西夏一些教訓與重創,但非是滅掉西夏。可是樑乙逋都寫出如些屈辱的國書,我仍將使者攆出我朝邊境,消息傳到遼國。遼國還會不會相信我所說的話?”

“這樣啊……看來這個樑乙逋並不傻,但就有些難辦了。”

“他能控制西夏,怎能是一個傻子,只是此人背宗忘祖之極,因此身爲漢人,卻是最仇視漢人的敗類。這才窮兵黜武。”

“那現在怎麼辦?”

“同意了。”

“同意?”

“不同意怎麼辦?不過我忽然明白一件事了,實際這次他做得是很聰明,然而聰明反被聰明誤,因此又做了一件畫蛇添足的事。”

“何?”

“還記得前幾天劉昌祚與种師道送來的情報?”

“原來是樑乙逋……”

“我原來就猜測出可能是他,現在已經可以證明了。因此這份國書反而成了好事。”

王巨說得不清不楚,不過韓韞已經會意。王巨又帶着韓韞離開軍營,來到黃河岸邊,天氣已經冷了下來,河水瀟瀟。王巨看着滾滾的大河,說道:“韓兄,我有一事不決,你還記得我前天發佈的那條命令?”

“就是那條樹苗換木令?”

“正是。”

“這條命令會有爭議,以後執行也不會認真,但爭議不會太大。”韓韞評價道。

這條命令是前天王巨下達的,他通報整個陝西路全境,未來如果有人伐木,每伐一棵樹木,必須於前一年載上十棵以上的樹苗,並且還要在第二年伐木前最少保持十棵樹苗成活,然後交納相關稅務後,纔可伐木建屋,或者販運謀利。

如果在宋初,這道命令會有人牴觸的,但黃河多次氾濫改道,再加上王巨的數次提及這個水土惡化,想一想昔日那麼富饒的大非川,現在什麼樣子?

就說大非川之戰,論欽陵動用四十萬大軍大敗薛仁貴,這四十萬大軍多是來自烏海與大非川的吐谷渾各部戰士,但現在呢,將整個烏海與大非川所有百姓,那怕連嬰兒都加在一起,也不會有四十萬人。

因此會有一些木材商人排斥,排斥的人不會太多,但也不會認真執行,否則對陝西路水土保護作用會很大的,以至韓韞看到後,都沒有太在意。

“其實當時我準備兩條命令一起頒發的,不過第二條命令始終讓我猶豫不決。”

“很爲難嗎?”

“是有點爲難。”

那就是稅賦,熙河路百姓開始交納兩稅,同時市易法同樣也罷免了,那麼湟州路同樣也要交納兩稅。

莊稼十稅一,因爲大多數地區只能種一季,因此王巨來到河州後索性明文規訂上田每畝稅兩鬥,中田一斗半,下田一斗。餘下就是牲畜,在中原那邊牲畜不計財產也不徵稅,這邊多數部族以牲畜業爲主,肯定不能照搬了,所以還是十稅一,羊每十頭稅一,牛成長起來更慢,每二十頭稅一,馬則是多多益善,每五十匹馬稅一匹。

餘下的官府收入則以商稅爲主了。

王巨來到河州後還再三申明,除了這些稅賦外,不得以任何名義收徵任何苛捐雜稅。各部族同樣有權利拒交任何苛捐雜稅。

除了這個稅賦外,還有強人壯馬。

壯馬是保留的,未來還會有戰爭,比如內部的叛亂。周邊一些小部族在極度貧困下,過來騷擾,特別是河西走廊,遼國多半不會派大軍過來入侵,太遙遠。但周邊還有高昌回鶻與黑汗,北方又有阻卜人,說不定遼國會唆使蠱惑他們過來入侵。因此除了官兵與邊兵外,也要適度地保留一些壯馬。

再者強人,但十名丁壯,纔可以徵一名強人,而且有很多限制,必須有材力者,年齡必須在二十歲到四十歲之間。可未來他們不是用來作戰的,而是協助官府運輸。或修建堡砦,或者配合官府緝賊防盜,也就是起着保丁與廂兵與短役的作用。每年役期不得超過三個月,雖然這個役期有些長,不過其戶免所有兩稅,每年朝廷還會發放五貫錢薪酬,用來養馬費用,或者對強人耽擱活計的補貼。

利用這種調整,漸漸將吐蕃原先的兵民合一制度取代,都是老百姓了。別想兵的事,也別想武器戰鬥的事,慢慢地大夥對戰場印象越來越陌生,那麼河湟也會變得越來越安靜。

後面這一條沒有問題。問題是前面的。

以前湟州各部是不納稅的,但也不是等於湟州各部百姓就是天堂了,因爲各部大多數財產把控在各個頭領手中,只能說這些頭領沒有夔峽路那些頭領苛刻。

此外每次作戰時,各個戰士的武器、戰馬與糧草,多是自備的。

雖然熙河路以前同樣是如此。但宋朝執行了兩稅後,雖然稅賦不算高,甚至官員們也不敢徵什麼苛捐雜稅,但還導致了熙河路各族百姓牴觸。

就不要說湟州路新近收復,百姓也不及熙河路那邊對宋朝很親近。

想要根除,除非象王巨在雲南兩路所做的那樣,打土豪,改土歸流。但在湟州路這麼做,那是找死了。

“太保,這還真不能急,最好拖上兩年,隨着種種政策得利,百姓收心,稅賦也不重,也就自然而然落實下去。至於熙河路那邊蕃部羌部有意見,也可以用戰爭催殘,百姓民不聊生,得休生養息兩三年來搪塞。”

“似乎如此,不過兩年後,我就去彼岸了。”

“還有陛下……”韓韞忽然停下話,是有趙頊,不過以趙頊那個病情與身體,說倒下就倒下的,那麼未來則是那個高滔滔掌權了。只要她上臺,朝堂重臣必拿下一半,說不定連邊境將士都一起換掉了,那時候忽然在湟州執行稅賦,又無能人震懾,有可能會導致湟州大亂,王巨這番心血同樣毀於一旦。如果繼續不徵稅賦,長久下去,熙河路蕃部與羌部不服,同樣也會出問題。

“這個太后,如此不知好歹嗎?”

“可能還真是這樣。”王巨道。別說司馬光大送,實際這個大送是兩個人,一個是司馬光,一個就是高滔滔。在史上這段時空,有兩個女瘋子,一個是小梁氏,一個就是高滔滔。但小梁氏對內瘋對外更瘋,高滔滔只是對兒子瘋,對孫子瘋,對宋朝瘋,對外卻軟得象一團爛泥巴。

“太保,真不行,明年滅掉西夏後執行吧,今年執行變數太多,一旦叛亂四起,也會影響明年伐夏大計。”

明年也不是好時光,攻打靈州興慶府與吐蕃兵無關了,不過攻打河西走廊,這支便宜軍隊,還會動用上的,這樣才能抽出更多兵力,預防遼國。

然而大捷後,朝廷沒有賞賜,卻來了一個徵稅賦,讓各部蕃人心中如何作想?兔死狗烹哪!

“看看再說了。”王巨嘆息道。

隨後王巨回去,先是寫信給劉昌祚,隨着又寫信給熊本、种師道與郭成。

郭成便是新銀州知州,拿下銀州後,王巨取消了原來西夏的編置,恢復了唐朝編置,綏德軍改成綏州,懷寧寨改爲綏德縣,浮圖寨改爲撫寧縣,米脂寨改爲延福縣。各縣城原址不在一處,並且在唐朝時北綏州也就是現在的撫寧縣屬於銀州管轄,同時綏州還有城平縣,大斌縣,這裡是小三川口嘛,在唐朝很繁榮的。人煙稠密,縣也多。可現在全沒有了,但這個都不重要,之所以恢復唐朝各縣名稱。則說明這裡終於回懷中原王朝的懷抱。

銀州還是銀州,但西夏左廂神勇軍司的軍城則改成了開光縣,石州改成了真鄉縣,龍州改成了寧朔縣。又於屈野河西側置了銀城縣,與唐朝一樣屬於麟州管轄。不過史上元符二年置的晉寧軍消失了。

接着在王巨提議下,朝廷以郭成爲銀州知州,同時還調了姚古與王光振幾員虎將過去。

信發走後,王巨又下達了一道命令,整個宋夏邊境打開十二條通道,准許兩國商賈往來交易,但有一條,宋朝商人可以用布匹茶葉瓷器等商貨與西夏人交易,卻不得交易任何鐵器與糧食,否則無論是誰。殺無赦。

鐵器可以增加西夏人的武器。

糧食可以讓西夏人得以渡過這次危機。

並且讓大家明白其重要性,王巨還刻意說了一件事,慶曆時宋夏戰爭結束,西夏人因爲困窘,吃樹皮樹葉,吃觀音土,就是這樣,還打敗了遼國十萬大軍!

還有一個更深層的原因,西夏雖然有許多地區是沙漠戈壁,但是綏、銀、夏、宥、鹽、靈、興、蘭、涼、甘、肅、沙、會。以及北河套與居延海,這些地區大多數是水草豐美之場所,大多數地區也比延州條件好,即便其中鹽州條件要艱苦一點。還有着青鹽之利,可這麼多好地方,因爲窮兵黜武,舉國人口始終沒有超過八十萬戶。或者說永樂城之敗前延州只有五萬戶,那是蕃戶不計戶冊的。且看水土條件面積大小都差不多的華州,近九萬戶!同州。八萬戶!耀州,近十一萬戶!就是條件那麼差的商州,還有七萬戶!

但在一羣大流氓帶領下,這些西夏人也成了一羣小流氓,所以舉國上下,大多數人一直支持着西夏屢屢入侵宋朝,所以不讓他們到了餓殍遍野的地步,是不會死心的。

隨後王巨又下令劉昌祚與种師道合兩路兵力,以及兩路鄰近的百姓,藉着冰雪還沒有堵住道路之時,再度出兵鹽州,然後大肆運回青鹽,向周邊地區傾銷。

還是爲了糧食,沒有了青鹽,賀蘭石又不值錢了,想換回宋朝的商貨,只好用牲畜與皮毛來換,牲畜換掉了,西夏人更缺少食物。

王巨不指望宋朝商人個個愛國,但相信西夏商人同樣也不會個個愛國。

天就漸漸冷了下來。

姚雄軍隊返回,這一行比較順利,西進行草頭韃靼便停了下來,因爲供給跟不上了(位於疏勒河的上游,雖名爲草頭韃靼,實際其地乏草缺粟),而且再往前就是黃頭回鶻的地盤(黃頭回鶻在草頭韃靼的西邊,有人將草頭韃靼當成了黃頭回鶻,這是不對的,我還看到一篇文章,因爲高昌回鶻,也就是西州回鶻喜着黃色,說黃頭回鶻就是西州回鶻,這也是不對的,高昌回鶻還在黃頭回鶻西北,因爲其國王喜自稱爲師子王,所以遼國又稱他們爲師子國),相比於草頭韃靼諸部,青海湖南側與西側還有一些河流,水土情況也要好一點,因此阿柴諸部人煙略比草頭韃靼也要稠密一點。

但與草頭韃靼一樣,因爲水土惡化,各部不能聯繫在一起,也就無法形成一個強大的勢力,而且這些部族同樣以遊牧爲主,逐水草而居,不過因爲受地形影響,活動範圍並不大。

故王巨讓姚雄將這些部族一一找出來,然後命他們各自派使者來湟州城,拜見種誼,不是王巨,王巨人在蘭州,而且湟州幾州軍事務也交給了種誼處理。

另外就是下達他們一個命令,未來是羈縻管理,不過每名丁壯必須每年種十棵以上的樹木,對這個現在的吐蕃人並不排斥,甚至許多吐蕃人“環保意識”很先進,踏白城之戰,河州有些部族主動配合鬼章,也正是宋朝得到河州後,大肆砍伐樹木引進的排斥。

而且也不是白種樹木的,更不是讓他們白來拜見的,來到湟州城後,將他們各部情況說明,包括帳數多少,活動範圍,風俗人情等等,然後再根據他們的情況,發放一些鐮刀、鋤頭、鐵耙、鐵鍋等鐵器,甚至未來會派一些老農帶過去種籽與草籽,教導他們耕種,或是儘量的定牧。

會花一點錢帛,但不會太多,這樣卻能多少保護一下惡化的大非川水土,而且定下來未來朝廷就能漸漸管理。

雖然大規模定耕定牧同樣會破壞水土,不過總比大規模遊牧強一點。只能如此了,想要象彼岸那樣,不但定耕定牧,而且嚴格地限制單位面積的牲畜數量,那在整個宋朝都是無法實現的事。

不過還有兩個部族桀驁不馴,也迅速被姚雄鎮壓。

不久,林廣也帶着大軍返回。

這段時間,他帶着軍隊與戰俘,又用錢帛商貨,發動當地百姓,興修了幾個堡砦,順便還拓寬了沿途道路,這樣等於青海湖東北這塊,也納入鄯州直接控制版圖。

鄯州就是青唐城,唐朝的鄯縣,原來的鄯州則是在湟州城的北岸,史上童貫拿下青唐城後,改爲西寧軍,不過就是一個名字,也無所謂,之所以沿用唐朝舊名,其實是喻意着宋朝未來會強大。

只是這一地區雖然有湟水與浩璺水,但位於上游,河水細小,又無什麼支流,人煙同樣稀疏,當然,王巨讓林廣花費許多錢帛與人力去修堡砦與拓寬道路,是看重了它的商業價值與軍事價值。

並且雖然人煙稀疏,但未來反而會減少衝突。

隨着王巨又接見了涼州與甘州各部派來的使者,甚至還有肅州那邊的使者,因爲戰俘不僅是平西堡前的戰俘與王文鬱在涼州抓捕的戰俘,以前西夏數次慘敗中,同樣有許多來自河西走廊各部的戰士被宋軍抓捕,淪爲戰俘了。

這些部族都不在一起,而且也不是所有部族首領都被王巨釋放出來,有許多人戰死了,並且各部離蘭州距離又不一樣,因此斷斷續續而來。

王巨不可能每天都接見他們了,每隔十幾天,才讓這些首領聚一聚,然後只說幾句話,爲虎作倀,當罰!

也不要以爲罰是害了你們子弟,相反這是變相的保護,現在將這些戰士釋放,難道以後就不打了嗎?打就會死人,死我們大宋的戰士,也會死你們的子民。

放肯定要放的,等事了後,會根據你們的表現釋放。

何謂事了,王巨沒有明說,但都懂的,也就是宋軍到來了,你們乖乖配合,不得反抗,否則屬於你們族中的戰俘永遠勞改吧,說不定還能賣給各個坑礦做礦奴,換幾個錢。

王巨還是這幾句話,說完了,就派人將這些頭領帶下。

然而京城那邊也犯傻了,西夏使者帶着這份國書,匆匆來到京城,這一回兩個夏使表現很低調很老實,一點也不象以前那樣囂張,然後獻上國書。

簡單的道理大家都明白的,這道國書分明是給宋朝出難題啊。

蔡卞不解地說了一句:“太保怎麼同意夏使帶着這份國書來京城的?”(~^~)

第556章 生疑第850章 磨古斯第257章 吾願往第160章 錢哪(下)第369章 雪別第849章 冷處理第462章 三個富翁第468章 旅(上)第52章 不能得罪的人第38章 垂涎第492章 夜襲第573章 以進爲退第422章 楹聯第317章 坐臥者第320章 加強版韓琦(下)第382章 掏心窩第731章 假像第431章 撫養第852章 粗暴狂野第456章 拿捏(上)第89章 高家第17章 有點少第626章 不是不想第439章 房杜李王第394章 開始了第94章 第一躍(四)第304章 獻舞(上)第637章 一念之間(上)第309章 帶頭第569章 戲耍(上)第366章 誣奏第237章 三百斤第195章 **(上)第197章 大捷第241章 大順大順(上)第730章 兩顆心第2章 黑蜂盜第496章 仁多零丁的等級第717章 那個人第705章 殺母(下)第752章 找骨頭(上)第437章 大人物第279章 從龍功第196章 破\處(下)第837章 三明第198章 遷徙第420章 美好時代第467章 兵臨第172章 贈馬第54章 插釵第679章 黃雀(上)第742章 抵消第507章 逆轉(上)第850章 磨古斯第452章 十將·真實的西軍第453章 三十萬第106章 捉他第604章 幾振(下)第2章 黑蜂盜第859章 落幕第41章 聯親第354章 驕傲(上)第405章 頂替第417章 請求第292章 首相第158章 請權(下)第836章 多畫了尾巴第651章 宋朝特色(上)第2章 黑蜂盜第408章 各自找朋友(上)第270章 縣學第100章 見龍在田(上)第402章 在等着第807章 肺腑之言第390章 大智慧大勇氣第165章 推官(上)第292章 首相第503章 大轉移第649章 海盜(中)第84章 鬧大吧(三)第400章 二王(下)第598章 白衣(上)第575章 錦衣晝行(上)第774章 腥氣第591章 良臣第298章 舅舅們(上)第712章 兩個半第137章 快意恩仇(下)第486章 買安第72章 悲情第443章 市易第189章 不能言第15章 夏國劍第673章 惡婚(上)第34章 美人的煉成第23章 香玉第200章 動手第161章 立威(上)第13章 殿下(下)第312章 屠刀(下)
第556章 生疑第850章 磨古斯第257章 吾願往第160章 錢哪(下)第369章 雪別第849章 冷處理第462章 三個富翁第468章 旅(上)第52章 不能得罪的人第38章 垂涎第492章 夜襲第573章 以進爲退第422章 楹聯第317章 坐臥者第320章 加強版韓琦(下)第382章 掏心窩第731章 假像第431章 撫養第852章 粗暴狂野第456章 拿捏(上)第89章 高家第17章 有點少第626章 不是不想第439章 房杜李王第394章 開始了第94章 第一躍(四)第304章 獻舞(上)第637章 一念之間(上)第309章 帶頭第569章 戲耍(上)第366章 誣奏第237章 三百斤第195章 **(上)第197章 大捷第241章 大順大順(上)第730章 兩顆心第2章 黑蜂盜第496章 仁多零丁的等級第717章 那個人第705章 殺母(下)第752章 找骨頭(上)第437章 大人物第279章 從龍功第196章 破\處(下)第837章 三明第198章 遷徙第420章 美好時代第467章 兵臨第172章 贈馬第54章 插釵第679章 黃雀(上)第742章 抵消第507章 逆轉(上)第850章 磨古斯第452章 十將·真實的西軍第453章 三十萬第106章 捉他第604章 幾振(下)第2章 黑蜂盜第859章 落幕第41章 聯親第354章 驕傲(上)第405章 頂替第417章 請求第292章 首相第158章 請權(下)第836章 多畫了尾巴第651章 宋朝特色(上)第2章 黑蜂盜第408章 各自找朋友(上)第270章 縣學第100章 見龍在田(上)第402章 在等着第807章 肺腑之言第390章 大智慧大勇氣第165章 推官(上)第292章 首相第503章 大轉移第649章 海盜(中)第84章 鬧大吧(三)第400章 二王(下)第598章 白衣(上)第575章 錦衣晝行(上)第774章 腥氣第591章 良臣第298章 舅舅們(上)第712章 兩個半第137章 快意恩仇(下)第486章 買安第72章 悲情第443章 市易第189章 不能言第15章 夏國劍第673章 惡婚(上)第34章 美人的煉成第23章 香玉第200章 動手第161章 立威(上)第13章 殿下(下)第312章 屠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