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三百斤

“王知縣,這一回能通知他們準備吧?”李三狗問。

▪ttκΛ n▪¢○

“現在還不行,必須等到西夏軍隊兵臨金湯城與白豹城時,才能說出真相。”

“那來不及了,再說大軍壓境,到時候也無法送達情報。”

“情報能解決,大不了繞一些道,北從長城嶺進入保安軍,再繞到華池,或者從南邊淮安道繞道過來。並且大軍壓境也有一個好處,平時大家也許不會害怕,更會承諾協助這一戰,然而無數大軍滾滾而來,有的部族就會退卻,退卻不要緊,萬一泄露了,大事去矣。大軍壓境時通知,那些部族懦弱害怕,就可以看出來了,也能避開他們,不會泄露。”

這個部族害怕,不是指整個部族的百姓,而是指野利各部的酋長與有聲望的人。

主要就是他們,就是那時候也不會對說各村寨百姓的,而是到了真正發力的時候,纔會讓這些酋長將真相傳達給百姓,再由他們帶着各百姓舉事。可能會有一些百姓反對,有一些百姓害怕,不過大家開始行動了,反對的想舉報來不及了,害怕的也只好跟隨。那麼計策就可以接近成功了。

王巨又遞給他一張紙頭,道:“上面寫着我開出的條件。”

李三狗打開一看,大喜道:“有這些條件,我也不用擔心了。”

“三狗叔,這只是其一。這兩年國家財政緊張,你也知道了,此戰過後,你們野利族有功。朝廷會有獎勵,但那個獎勵不多。可有一條你們野利族未來的好消息。”

“什麼好消息?”

“你時常說朝廷對蕃人不大信任,是有這麼一回事,可你有沒有想過,這些年。有沒有一些蕃族在宋朝與西夏之間首鼠兩端?有沒有一些蕃族仗着族中百姓多,對官府桀驁不馴?有沒有一些蕃族投靠西夏,甚至公開叛亂?不但現在有,將來也有。而且李諒祚從去年起,開始轉變了一些手段,軟硬兼逼。但還沒有軟下來,如果山那邊承諾一些條件,或者送一些重金收買,會不會有更多的蕃族投奔過去?你讓朝廷如何相信?”

這也是事實,李三狗無語了。

“我再說朝廷如何對待蕃族的。你在王家寨生活了很長一段時間,同樣是邊民,漢人的負擔有多重?但蕃人有多少負擔?即便強人集訓,只能就近於各村寨以隊爲編置集訓,我那三戰打出一些威望,這才讓他們於西華池砦集訓,就那樣,時間都不敢太長。是不錯。朝廷徵策軟,沒有很好地保護蕃人不受侵犯,但兩者是相輔相承的關係。蕃人不付出足夠的忠心。時而叛亂,時而囂張,朝廷會不會同意花更大的代價保護?”

“這個問題就頭痛了,各族不一樣啊,有的忠心,有的不忠心。”

“三狗叔。這就對了。今年西夏升西使城爲保泰軍,讓禹藏花麻爲統軍守之。爲什麼西夏對禹藏花麻相信?他背叛了吐蕃。又帶着手下與西夏官兵到秦州燒殺搶掠,兩國都不能容他了。只能隨西夏一起榮辱。所以西夏纔會相信他。一樣的道理,山那邊的一千多帳野利族棄暗投明,並且又在關健時候參戰,以後再也沒有辦法重新投奔西夏了。那麼朝廷官員以後甄別那一蕃部可信任時,會選擇那一蕃部?一旦產生信任,各方面資源傾斜過來,你們野利族以後想不茁壯發展都不可能了。當然,請切記,莫要象環州的慕容族那樣。”

“是啊,王知縣,你放心吧,一旦他們投奔過來,我讓他們勒碑盟誓,只要宋朝不負他們,他們永世忠於大宋。”

“那就好,說不定若干年後,我又能回到慶州。”

“哈哈,那時我肯定開心死了,”李三狗朗聲大笑道,那時王巨就不會是一個知縣了,可能就是慶州的知州!

說完了這件事,王巨又看着姚兕說道:“秋天到來,似乎又是西夏抄掠之時,我在華池縣十分囂張,但在前線一點動靜都沒有,這也不大好吧。”

姚兕一笑,會意:“好,我回去後立即吩咐各都踏白軍行動,清掃柔遠寨、大順城與荔原堡前所有西夏斥候。”

其實就是對前線巡邏森嚴起來,還會有西夏斥候在宋境活動。

西夏那邊也是,因爲過去偵查,陸續有一些斥候出事或者犧牲了,但王巨就不派斥候過去了?還會派。不過隨着巡邏森嚴,斥候活動範圍減少,能打探的消息也就有限了。實際山那邊已經開始緊起來,若非有野利族幫助,王巨手中得到的消息也有限,甚至這個消息渠道也成了蔡挺重要的消息來源。

並且也必須緊了,現在還不會動,再過十幾天,隨着西夏軍隊陸續準備開撥,這邊也要開始行動了,主要佈置就在荔原堡,大順城,柔遠寨!

姚兕又說道:“若晚一年就好了。”

若象現在這樣訓練,再過一年,軍隊戰鬥力會更強大。並且再有一年時間,甚至能將華池數營官兵一起換裝,特別是那鎧甲。

真的很輕啊,姚兕穿了一身新式馬甲,都感到身上壓力整少了一大半。騎在馬上,有一種想飛的感覺。

但王巨在心中說,若再晚一年,那我就悲催了,說不定朝廷因爲遷怒,還不知道將我貶到嶺南那個旮旯裡。

他笑了笑說:“知足吧,論鎧甲武器,現在環慶路所有軍隊,那一個及華池諸營?別忘了,他們中間有的將會趕赴大順城,那纔是主戰場。還有,那場戰役,能給對方準備一年多時間?”

“哈哈哈,知足了,知足了,至少我還沒有率領過這麼強大的軍隊。”姚兕開心地說。

不僅是鎧甲,還有士氣。以及一年練下來的武藝,並且有許多戰士去年經過血戰的考驗,有了一定實戰經驗。

這也是王巨在做最後一次準備。

不過表面上慶州還與往年一樣,除了華池縣諸官員繼續“囂張”着,其他諸營官兵仍然龜宿。比烏龜縮得還要緊。

蔡挺也象茫然無知一般,八月到來,先去華池縣看了高梁,隨後主持了秋闈。似乎今年科闈有一些舉子考得不錯吧,蔡挺還親自設宴招待,並且又將王巨與蔡挺二人喊過來做陪。

實際僅慶州一州大大小小的官員。就有近十名是正牌進士出身的,不過章王二人意義不同,一是兩人就是去年的進士,二兩人名次高得很高,二甲的前列。都在前十名之內。因此他們來相陪,有着一些象徵意義。

文臣嘛,最喜歡可不是這些?

還有文臣喜歡的,那就是內治。

蔡挺又發佈了一道露布,秋天到來了,今年風調雨順,但望各位官吏不得苛徵於民,又指派了各地百姓就近於各堡砦鎮交納稅糧。以寬於民。

隨後又來到華池縣,仍與軍政無關,而是高梁的產量。

他讓人選了一處長勢最好的高梁。然後開始收割,再派差役稱重量,丈量田畝。

一會兒,產量出來。

畝產兩百九十斤。

雖然早有心理準備,可是包括蔡挺在內,一個個也驚呆了。

一個胥吏說道:“三百斤哪。”

還差十斤呢。不過虛報十斤還是可以的。

蔡挺也喃喃地說道:“五石哪。”

五石包括一季冬小麥,加在一起。兩季產量達到的五石。

這個產量放在九百五十年後,可能會笑掉大牙的。但在宋朝那是一個驚人的產量。後來萬春圩開發出來,最高產兩季能達到七石,那是肥沃的圩田,加上高產水稻,纔有的產量。然而也震動了朝廷,因此江東圩纔開始正式走上議程。

可能秦朝爲後人留下長城靈渠,隋朝留下了大運河,但兩個國家因兩大工程一起迅速滅亡了。

然而那一個朝代留下的東西最多?非是大運河,也非是長城,而是宋朝。江東圩,太湖圍,各種梯田,占城稻,一直到九百多年後,後人仍在受益。

眼下的高梁與那些工程無關。

現在江東圩暫時沒有出來,有,但不大,朝廷也沒有開始重視。就是出來了,與北方產量也無關。整個北方的產量也不過在兩石左右,這一下子提到了五石,使得大家一起恍若在夢中一般。

王巨笑着搖了搖頭,宋朝這個產量讓他真的無話可說了,看着大家在發呆,王巨說道:“也沒有那麼多,一曬過後,重量還會減少。再說它也是特例。大約這種移載技術能使高梁達到畝產兩石吧,若是缺水,少肥,或者土壤貧瘠所在,產量還會更少。”

“你啊,老夫怎麼說你,怎麼不知足。”蔡挺逗樂了,拍着王巨腦袋說。

是啊,不能用這塊地做證明,平均起來可能只有兩石,但它是高梁,不是高產的水稻,若不用這種方法種植,一畝地不過一石多點。之所以種的人多,主要是它耐旱,北方缺水啊,只好種它了,另外它需要的種籽很少,不象小麥水稻那樣,一畝得要幾十斤種籽,往往一畝只要一斤種籽,若是用這種方法,種籽可能只要幾兩就夠了。

所以大家一起驚呆了,包括那塊地的主人,可憐的老漢帶着一家人,聽着眼前這些官員胥吏的議論,也恍若夢中一般。那老漢喃喃道:“小的居然種出三百斤一畝的高梁?”

“是你種出的,不過你得要感謝你們的知縣。”蔡挺好笑地說。

“知縣是好人,就一年,大家日子就變好了。”那老漢激動地說。

“日子變好了,是你們勤勞,多勞多得,與我沒有多大關係,不過老翁翁,快將它們曬好,將一些癟粒揚去,相信消息傳開,會有很多人願意用高價購買它們回去做種籽。”

“是,是。”

大家這纔回過神,一個胥吏道:“蔡公,稟報官家吧。什麼叫大事,大政績,這才叫大事大政績。得養活多少人哪。”

“那是一定要稟報的。”蔡挺道,是好消息,不過還有不好的消息也即將到來了,但就是現在,蔡挺仍然沒有將西夏即將入侵的消息公開。努了努嘴,王巨會意,隨蔡挺走到一邊。

“那邊可有消息傳來?”

從現在起,兩邊都緊了,那邊是公開地緊,盤查森嚴,這邊是看似胡鬧地緊,王巨在胡折騰呢,實際在這個看似胡鬧的緊中,是真正的緊。華池縣的騎軍與踏白軍都活動了淮安鎮,因此西夏在慶州北線得不到了多少消息,宋朝在山那邊也得不到多少消息。所以野利族的消息來源,幾乎成了慶州唯一可靠的消息來源。

“山那邊只是點集,但還沒有集結,至於西夏大後方有沒有集結,那是無法得知了。不過西夏開始陸續押運糧草抵達橫山。”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看來離入侵的時間不會太遠。”

“但橫山那邊還沒有集結,估計我們還有二十幾天緩衝時間,大約他們會在九月下旬與十月上旬入侵。”

“你說得有道理,老夫馬上回去稟報朝廷。”

得繼續要錢哪,現在錢帛來了,肯定來不及化爲武器鎧甲,化爲體力,化爲戰馬,然而戰爭到來時,將真金白銀往外一掏,難道不能激勵士氣嗎?()

第517章 死亡樂章(六)第702章 大事(上)第455章 韓公,賜教第459章 空談嗎?第593章 東施效顰第49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下)第651章 宋朝特色(上)第85章 鬧大吧(四)第816章 響第750章 周小魚第825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第11章 圍殺第697章 芒種第609章 兇狠第107章 盜版第615章 威名(上)第588章 兩個蠢貨(上)第28章 高人第392章 合資第305章 獻舞(下)第244章 蕃奸第633章 南國山河第95章 第一躍(五)第277章 新的誓言第216章 報復第712章 兩個半第494章 會戰開始(上)第703章 大事(下)第342章 羣龍無首第674章 惡婚(下)第51章 想法第856章 割土(上)第692章 聲東擊西計第432章 宋燦第518章 死亡樂章(七)第838章 願望第556章 生疑第151章 弟仇(上)第147章 東華唱名(上)第762章 咬死第447章 一頃第426章 楚懷王第473章 迷宮(下)第131章 簡單的妙策第239章 都有手段第228章 有些歡喜有些憂(上)第708章 聖儒(上)第761章 誰有心機第462章 三個富翁第830章 反轉第5章 斬首第773章 開業第689章 待發第173章 攏心第768章 反轉(上)第35章 關學第381章 五分心第349章 大家比着坑(上)第332章 水與火第535章 號角第676章 藉口第606章 冒泡(中)第689章 待發第142章 見好就收第467章 兵臨第755章 你不懂第513章 死亡樂章(二)第30章 以直報怨第460章 最大的底牌(上)第829章 機會?第846章 上海務(上)第580章 遙思第839章 小馬過河第131章 簡單的妙策第427章 擔心第729章 考驗第149章 東華唱名(下)第20章 講道理第644章 長城(上)第715章 犧牲品第402章 在等着第446章 二王(下)第364章 十萬火急第566章 資本的開始(中)第277章 新的誓言第590章 戰鬥,已經開始第19章 天翻地覆第685章 撈人第642章 原來是虎(上)第371章 爲難第128章 快活第620章 威名(下)第456章 拿捏(上)第317章 坐臥者第795章 讓(下)第92章 第一躍(二)第30章 以直報怨第446章 二王(下)第35章 關學第68章 悲催的馬政
第517章 死亡樂章(六)第702章 大事(上)第455章 韓公,賜教第459章 空談嗎?第593章 東施效顰第49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下)第651章 宋朝特色(上)第85章 鬧大吧(四)第816章 響第750章 周小魚第825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第11章 圍殺第697章 芒種第609章 兇狠第107章 盜版第615章 威名(上)第588章 兩個蠢貨(上)第28章 高人第392章 合資第305章 獻舞(下)第244章 蕃奸第633章 南國山河第95章 第一躍(五)第277章 新的誓言第216章 報復第712章 兩個半第494章 會戰開始(上)第703章 大事(下)第342章 羣龍無首第674章 惡婚(下)第51章 想法第856章 割土(上)第692章 聲東擊西計第432章 宋燦第518章 死亡樂章(七)第838章 願望第556章 生疑第151章 弟仇(上)第147章 東華唱名(上)第762章 咬死第447章 一頃第426章 楚懷王第473章 迷宮(下)第131章 簡單的妙策第239章 都有手段第228章 有些歡喜有些憂(上)第708章 聖儒(上)第761章 誰有心機第462章 三個富翁第830章 反轉第5章 斬首第773章 開業第689章 待發第173章 攏心第768章 反轉(上)第35章 關學第381章 五分心第349章 大家比着坑(上)第332章 水與火第535章 號角第676章 藉口第606章 冒泡(中)第689章 待發第142章 見好就收第467章 兵臨第755章 你不懂第513章 死亡樂章(二)第30章 以直報怨第460章 最大的底牌(上)第829章 機會?第846章 上海務(上)第580章 遙思第839章 小馬過河第131章 簡單的妙策第427章 擔心第729章 考驗第149章 東華唱名(下)第20章 講道理第644章 長城(上)第715章 犧牲品第402章 在等着第446章 二王(下)第364章 十萬火急第566章 資本的開始(中)第277章 新的誓言第590章 戰鬥,已經開始第19章 天翻地覆第685章 撈人第642章 原來是虎(上)第371章 爲難第128章 快活第620章 威名(下)第456章 拿捏(上)第317章 坐臥者第795章 讓(下)第92章 第一躍(二)第30章 以直報怨第446章 二王(下)第35章 關學第68章 悲催的馬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