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8章 拯救

中書省是宋朝的權利中樞,因此機構龐大,包括舍人院、起居院、差遣院、考課院、審官院、審刑院、禮儀院、官告院、通進司、銀臺司等等各個部門。

比如對王巨很排斥的安燾所在部門審刑院,就屬於中書的直系下屬機構。

除了這些下屬機構外,本身還有着許多相關的部門,早先分成吏、戶、兵禮、刑、工、主事、班薄、制敕庫八房,後來又簡化成孔目、吏、戶、兵禮、刑五房,總稱制敕院,後來又添加了生事房、勾銷房,後面兩房可以忽略不計,主要是前面五房,因此又稱爲中書五房。

五房又置有公事、堂後官、主事、錄事、主書、守當官等下屬,原先多是由曹吏擔任,又稱爲堂前官、堂後官,配合中書宰相的。

到了熙寧時,經王安石提議,各房置設了檢正官,由正規官員代替了曹吏。

比如眼前的這個人,官職就是檢正中書戶房公事,還有三司使李承之早先就擔任過檢正中書刑房公事,又稱爲都檢正。

官職大約與三司各司判官相當,爲五品官,官級不算太高,薪酬也不是很厚,但因爲這個部門負責着各地文書與中書宰相下達的承上啓下之作用,因此十分重要,也因爲文官取代了曹吏,各個都檢正也有機會與宰相一起參與到國家決策當中。

因此官職不高,但實權很大。

韓絳曾嘆道,都檢正雖不奏事。但與執政無異。

呂惠卿正是擔任着都檢正官職後。迅速提爲宰相的。

可能這個人眼下還不大起眼。但王巨可知道他的厲害,不僅如此,他還是宋朝有名的書法家。

宋朝有三個書法家被低估,最屈的就是宋高宗趙構,其次是秦檜,然後就到了這個人,蔡京!

後人說宋朝四大書法家蘇米蔡黃,這個蔡是蔡襄。這說法是錯誤的,蔡京書法是不錯,但缺少新意,仍是唐朝的嫵媚姿態。其實真正的蔡,是蔡京的書法!

蔡京不解,小心地說:“見過王公。”

他心中想,難道是因爲木蘭陂,所以這個厲害的新副相,纔對我關注?

宋朝三修木蘭陂,最後一次正是蔡京大力支持。屢次上書朝廷,朝廷撥下鉅款。才修建成功。

當然,這個人的才華誰也不能否認。

王巨心中忽然好笑,蔡京碰到趙佶,才成了有名的奸臣,但碰到宋哲宗這樣的主,能否成爲奸臣?頂多一曾布罷了。

自己太小心了。

他額了額頭,算是打過招呼。

各部司轉過後,王巨開始正式工作,但開始做事仍是很小心的。後來王巨發現也就那麼一回事,於是對老王、蔡確、張璪說,兩廣、福建、雲南、交趾這五路的公務交給我處理吧。

還有誰比王巨對這個五路熟悉的?

也不過如此了,似乎又恢復到了他以前在軍器監那種默默做事,但不說話的辰光。

就連呂公著心裡面也在想,這小子並不是那種無事生非的人哪……

但這是不可能的。

這一天,王巨突然對蔡確與張璪說道:“鄉間有一戶人家,持有水碾一座,替百姓碾麥,每年可得工錢兩百貫。仍此人尤嫌不足,於是向百姓直接購麥碾粉,又將粉加工成麪餅出售,結果除去大量工錢,販賣成本外,每年只得五十貫。於是他第二年又只替百姓碾麪粉了,鄉鄰皆譏之。對乎?”

蔡確道:“子安,你想說什麼?”

如果按照這個小故事,這個水碾坊主做法是正確的,做錯了,難道繼續錯下去。因此好笑的不是這個坊主,而是鄉鄰。

但王巨冒然說出這個話,肯定大有深意。

“蔡公,張公,你們認爲朝廷置市易司後,與原來的南方九路發運司週轉,那一個朝廷受益更大,那一個擾民更輕?”

市易司一年拋除各項開支,包括牙吏的薪酬外,純收入是一百多萬貫。

這也不是小收入了,想當初一個榷茶,從呂夷簡再到韓琦,數次折騰,最後朝廷才獲益一百來萬貫。直到王安石對蜀茶進行了更嚴厲的專榷制度,收入才激增起來。

但這是朝廷大買辦,看看後世的電信、聯通、中石油、中石化吧,這麼折騰,才獲益一百來萬貫,值得嗎?

“其實原來南方九路發運司的收益,遠遠超過了市易司,只是前者是隱形的,但認真去盤查賬目,還是能盤查出來。”

如今三司使李承之也是一個幹吏,宋朝大臣韓億、呂夷簡與范仲淹的後代算是最有出息的了。然而還有一個人,李迪,李迪的幾個子侄李柬之、李肅之、李承之、李及之,皆可以稱爲一方名臣。

而且李承之也是變法派一方的大臣,先是主持條例司,後是擔任都檢正,並且多次臨時差遣到各地察看變法情況,也參與了各項變法的決策。但因爲彈劾楊蟠,王安石“包庇”,兩人最終產生了齷齪。因此與張載一樣,雖屬於變法派,但不屬於王安石派……

所以王巨即將提出的提議,在三司那邊不存在任何問題。

然而得說服眼前這二人,不然會讓變法派產生一種想法,這小子幹嘛廢除市易法,難道更改主張,對變法下手不成?

但這兩個人當中,蔡確問題不大,主要就是張璪,他與王安石很親近的。

反正這攤子事亂的……

果然,張璪聽後有些不喜,說:“朝廷如今好不容易安定下來,又來更改法令,必會引起不必要的騷動。”

“張公,你認爲朝廷當真是安定下來?如是這樣,爲何我回京發生了這麼多事?張公。你也被許多人彈劾了吧。”

張璪還是不認可。心想。之所以如此,是你確實在南方殺了許多人,又是因爲軍功進入東府,所以許多人不滿。

“張公,”王巨不管他怎麼想,繼續道:“不是安定,而是潛伏,但這股力量仍然存在……人無遠憂。必有近患哪。”

王珪在邊上說道:“王子安,莫要多說,我這就對三司招呼一聲,讓他們覈計一下。”

其實對這個市易法,王巨乃是最反感的。

當然,它毛收入遠不止一百萬來貫,主要是由於官府大買辦,造成巨大的浪費,還有一些官吏又從中貪墨,因此到了朝廷口袋變得很少很少了。

於其這樣。爲何還不取締之?

況且它嚴重的干涉到了市場經濟,從客觀的經濟角度分析。非是進步,而是一次嚴重的倒退。

然而王巨今天冒然說出這番話,可不僅是爲了取締市易法,還有,爲了拯救一個人。

那就是薛向。

薛向被貶到潁州,但他心中不服氣哪。我這不是想國家好嗎,哪裡做錯了?因此就說了一些牢騷話,然而潁州離京城很近,這些牢騷話便傳到御史臺。

李定聽到後,想了一想,認爲不過是一些牢騷話,有何大驚小怪的,便沒有作聲。然而御史滿中行不服氣,上書說薛向近以懷姦反覆,妄沮有司,罷樞密院,黜守潁州。責命已行,曾不知懼,偃然自若,乞重加貶竄。

再加上李定這兩年得罪了許多人,一些士大夫落井下石,由是趙頊下詔,將薛向再次貶到隨州,同樣是知州,性質是兩樣的,潁州就在京畿,雖不是一路首州,但與陳州、亳州等一樣十分重要,隨州在哪兒了,荊湖北路,湖北!

又詔李定坐情而不糾彈,落一官,知河陽府。

李定的啥,王巨不是太在意。但薛向僅是知隨州,若大的人才太可惜了。

但這個人不大好救……利害關係太多。

老王發話了,張璪也沒有作聲。

但這個賬目比較難以盤查的,就在這天,趙頊將王巨召到延和殿。

趙頊先是問:“王卿,到了中書,可適應否?”

“臣初入中書,一切陌生,勉強爲之吧。”

“最近有人彈劾你那個傔客韓韞,說他以前一直逗留京城,鬼鬼祟祟。”

刺相案和稀泥和掉了,但民間還有許多議論聲。

不是每一個人都是可以愚弄的,大多數議論聲對文彥博不利,但還有一些人堅持認爲是王臣使的苦肉計,其中韓韞在裡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然後打聽之下,韓韞以前種種也浮出水面,因此也有了一些彈劾,僅是一個門客,這幾個彈劾無關痛癢,不過是趙頊順便問一問。

其實趙頊召王巨進宮,還是因爲王巨太安靜了。

王巨答道:“陛下,臣家中是養了一些侍從與傔客。”

這太正常了,朝廷還刻意給高官發放豢養傔客的費用呢。

“臣南下時,幾個傔客多帶到南方,後來各自有各自的任務,有的去了海外尋找礦藏,還有延州幾個商戶也成立了一支船隊,臣同樣在裡面投放了一些契股。陛下,非是與國內百姓爭利,不礙朝廷制度吧。”

“不礙,不礙,不過王卿,你們幾家手中有多少船隻?”趙頊忍着笑問,對於這個,他真的很好奇哎。

“陛下,不少。”

“究竟多少?”

“很多。”

“究竟幾多?”

王鉅額頭冒冷汗,這是你做皇帝關心的嗎?

“百艘以上。”

“嘖嘖。”

“陛下,但那些收入,都讓臣投到南方軍費當中了。”

“私商啊……私商。”趙頊終於呵呵樂了起來,因爲他感到抓住了王巨把柄,你們幾家船隊也參與走私了。

“這個,這個,陛下,沒辦法啊,因爲我脅迫,這些年,那些海客幾乎將大部分盈利捐助出來,不配合他們,必然會被排擠出去。”但這個話題沒辦法繼續下去了,王巨扭回正題道:“臣回京前,又將幾個傔客留在雲南路,配合章質夫。”

“嗯。”

其實說開了也無所謂,不就是走了一年私嗎,況且以前那些海商捐助了多少錢帛,主動地交納了多少稅務?

而且王巨在中間參了一腳,大傢伙心中都是清楚的,只不過不知道王巨究竟有多少船隻罷了。

現在王巨主動的“坦白從寬”,反而讓趙頊感到滿意。不過究竟這個百艘以上,是上多少哉?不行,看來朕得讓姑姑探探這小子的究竟。

王巨自然不知道趙頊將主意打到趙念奴身上了,繼續說道:“至於韓韞,則另有用途,當初是爲了燒酒作坊,後來捐給了朝廷,但韓韞還負責着另一件事,就是收購賀蘭硯,此舉可能會成功,可能會失敗,若是成功,將會使朝廷能輕鬆地擊敗西夏。”

這也是瞞不了的,如果朝廷認真查,一查就查出來了,因此王巨大大方方地將它公開。

“成嗎?”

“不知道,可能會成吧,畢竟西夏經濟太弱小了。至於那些彈劾,我只說一句,臣未做虧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門。對了,說到韓韞,臣想說一件事。”

“說。”

“小者是臣,大者是陛下,想要做事,就必須要用人,用好人。決策正確,再將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上,事情就能做好了。就象章質夫與章子厚,質夫長在軍事,子厚長在政治。將章子厚放在西北邊陲,統領數十萬大軍,平滅西夏強敵,未免太過勉強,然而換章質夫來,則沒有任何問題。但將章質夫放在中書,處理國家千機萬務,也有些勉強,但換章子厚來,也沒有任何問題。”

趙頊未置是否,這兩人與王巨關係太密切了。

“再如薛向……”

“薛向?”趙頊立即變得不高興了。(。)

第423章 畫花第260章 屹立(下)第571章 貴人第283章 應戰(上)第289章 水中壩第282章 用第245章 王巨心很野第102章 蛋痛了第399章 二王(上)第857章 割土(下)第632章 右孫吳第525章 心機第214章 故人第803章 真正的太傅第431章 撫養第316章 直臣第332章 水與火第326章 背後的賬第817章 一波波第392章 合資第79章 人選第521章 蔣幹第482章 八個換一個第491章 這個夜晚不平靜(下)第361章 很軟很暖和第778章 瘋了第516章 死亡樂章(五)第819章 孤獨的背影第374章 奢侈品第158章 請權(下)第508章 逆轉(中)第328章 一個門客,一個太監第306章 愛護第759章 張睦(上)第620章 威名(下)第174章 有條魚第753章 找骨頭(下)第27章 敗了第194章 東澗橋(下)第397章 名額第596章 市易市易(下)第827章 紙老虎(下)第332章 水與火第776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中)第194章 東澗橋(下)第451章 聖斷第73章 自作孽第640章 前世第848章 誘餌第724章 孤臣?第66章 長大啦第222章 誰更蠻橫誰更狂(上)第118章 舅家第8章 懷疑第56章 苦逼的丁家(上)第105章 空穴有風第287章 實話第716章 睜眼說瞎話第418章 神臂弓第540章 春雷第358章 不可傳第466章 笑話第246章 五萬十萬第778章 瘋了第863章 遺臭萬年第462章 三個富翁第371章 爲難第24章 寶藏(上)第122章 賭第826章 紙老虎(上)第272章 來了第246章 五萬十萬第368章 文韓富,呂韓範第386章 謠傳第48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上)第578章 和平第319章 加強版韓琦(上)第263章 斬龍(下)第751章 月光燦爛的日子第161章 立威(上)第653 披着狼皮的羊第292章 首相第498章 後方第103章 公主怎麼辦(上)第270章 縣學第499章 清洗第119章 三個規則第648章 海盜(上)第584章 東明縣(上)第530章 跑吧第21章 朱鈔第447章 禽獸不如第125章 有點難第261章 家第410章 分道揚鑣第181章 神文字第354章 驕傲(上)第212章 行歌第123章 妹夫生猛第470章 動援
第423章 畫花第260章 屹立(下)第571章 貴人第283章 應戰(上)第289章 水中壩第282章 用第245章 王巨心很野第102章 蛋痛了第399章 二王(上)第857章 割土(下)第632章 右孫吳第525章 心機第214章 故人第803章 真正的太傅第431章 撫養第316章 直臣第332章 水與火第326章 背後的賬第817章 一波波第392章 合資第79章 人選第521章 蔣幹第482章 八個換一個第491章 這個夜晚不平靜(下)第361章 很軟很暖和第778章 瘋了第516章 死亡樂章(五)第819章 孤獨的背影第374章 奢侈品第158章 請權(下)第508章 逆轉(中)第328章 一個門客,一個太監第306章 愛護第759章 張睦(上)第620章 威名(下)第174章 有條魚第753章 找骨頭(下)第27章 敗了第194章 東澗橋(下)第397章 名額第596章 市易市易(下)第827章 紙老虎(下)第332章 水與火第776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中)第194章 東澗橋(下)第451章 聖斷第73章 自作孽第640章 前世第848章 誘餌第724章 孤臣?第66章 長大啦第222章 誰更蠻橫誰更狂(上)第118章 舅家第8章 懷疑第56章 苦逼的丁家(上)第105章 空穴有風第287章 實話第716章 睜眼說瞎話第418章 神臂弓第540章 春雷第358章 不可傳第466章 笑話第246章 五萬十萬第778章 瘋了第863章 遺臭萬年第462章 三個富翁第371章 爲難第24章 寶藏(上)第122章 賭第826章 紙老虎(上)第272章 來了第246章 五萬十萬第368章 文韓富,呂韓範第386章 謠傳第48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上)第578章 和平第319章 加強版韓琦(上)第263章 斬龍(下)第751章 月光燦爛的日子第161章 立威(上)第653 披着狼皮的羊第292章 首相第498章 後方第103章 公主怎麼辦(上)第270章 縣學第499章 清洗第119章 三個規則第648章 海盜(上)第584章 東明縣(上)第530章 跑吧第21章 朱鈔第447章 禽獸不如第125章 有點難第261章 家第410章 分道揚鑣第181章 神文字第354章 驕傲(上)第212章 行歌第123章 妹夫生猛第470章 動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