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 威名(下)

麟州城中無井,飲水只能靠城外的那個沙泉。特別是在這個大旱時刻,那個沙泉幾乎成了全城百姓的生命線。因此去年九月,樑乙埋派出大軍進攻麟州。

然而不知呂公弼從哪兒得到的消息,提前在沙泉周邊築起城牆,夏軍不能攻克,於是大肆抄掠了周邊的百姓與財富,準備撤退。都監王文鬱率兵從府州趕過來,於長城阪交戰,夏軍大敗,丟棄所擄來的百姓與財貨,倉皇而逃,纔沒有落得全軍覆沒的下場。

因此王巨又譏諷道:“當初諸位不是李秉常與梁氏能感化嗎,只要朝廷優待,從此改過自新,兩國邊境必將和平。這才稍稍恢復一絲元氣,便用兵了。好一個和平!陛下,這每一年二十五萬五千,送得真真好啊。”

在座的許多重臣老臉一紅。

“當初微臣就不當讓步,什麼戰俘也不送回去!”

這下子紅臉的大臣更多了,陳昇之說:“我朝是中國,禮儀之邦。”

“若此,陳公又何必爲遼夏可能聯手而發愁?”

陳昇之不能言。

關健當初大家難以甄別真相,王巨說,都能滅掉西夏的可能。然而因爲大夥反對,停止用兵了。歲賜免不了的,想要和平,這個歲賜還得必須給。關健當初如果不將戰俘還給西夏,西夏將會減少近五分之一丁壯,並且這些丁壯還是正當年的丁壯,那麼想恢復元氣,時間更長。至少現在不敢乘宋朝大災到來。又來抄掠宋朝了。

因爲大家的堅持。王巨雖然賣掉一部分戰俘。但大部分戰俘送了回去,甚至後來劉摯還從河東各個坑礦將那些賣掉的戰俘找出來,送絹送銀子,讓他們回去。

這事兒做得就不提有多少傻逼了。

王巨又說道:“陛下,請將那段橫山置軍吧,然後從燕達、姚雄、高永能等人中選撥一將,擔任知軍,再以王文鬱爲麟州知州。否則以範純仁的性子,也是一個以和爲貴的主,弄不好就會將那段橫山丟失了。一旦那段橫山重新失守,西夏又漸漸恢復元氣,西北重新邊事不休了。”

“範純仁……”

“陛下,範公操守無可挑剔,治民方面也可以稱爲良官,但在軍事上,委實不行哪。這也怪臣,臣缺少了周亞夫的果敢。如果當初膽量再大一點,不用忌憚朝堂文公等人的苟和。以及可能對我的發難,而是乘勝,又能正好西夏人與董氈交戰,就此用兵西向,最少能挾借大勝之勢攻破靈州,即便最後撤軍回來,也可以對大部分西夏地區進行掃蕩,西夏再過十年,也休想恢復元氣。”

這讓更多的人臉紅了。

蔡挺低下頭嘿然一笑。

這是王巨故意噁心這些貪生怕死的文臣,但王巨也將他的顧慮與打算,告訴了蔡挺。之所以沒有用兵,主要就是朝堂了,次之國庫又要漸漸打空了,最後是深入到敵境,主客之勢易轉,敵人又是滅國之險,必將負隅頑抗,遼國也會阻攔宋朝滅掉西夏。不管那一條原因,王巨都不能繼續用兵了。

但老蔡也不會說出來的。

吳充問道:“那鄜延、涇原與熙河當如何?”

“吳公,國家也非只有這三將,即便如我所議,將苗授與劉昌祚調往河北,還有張守約、王君萬、種古、種診、種誼兄弟,折家兄弟,周永清、張玉、林廣,並且後繼之輩中又有曲珍、郭成、趙隆、劉紹能等將也陸續成長起來。這些都是能獨當一面的勇將,而非是慶曆之時,有何懼哉?”

不是無將,有將而不用,或用不好,怪誰去?

王巨又說道:“至於西夏與遼國會不會聯手?以我之見,多半不會。畢竟兩國曾因河曲戰事,各自懷恨在心。遼國若是向我朝開戰,西夏必坐山觀虎鬥。若是西夏與我朝開戰,遼國亦然。加上遼國也有災害,相信多半遼國不會用兵於我朝。”

不僅是遼國有災害,還有那個耶律洪基又是宋粉,另外那個耶律乙辛似乎要向遼國第一才女蕭觀音動手,所以王巨斷定遼國多半不會翻目成仇。

然而整個北方軍防鬆懈,樞密院無法得到更多遼國的情報,王巨也不敢將話說死,於是轉移了話題說:“其實最主要還是要自身強壯,就象許多讀書人,都想考中進士,可又不努力,靠運氣使然,如何得中?這幾年,國家比慶曆之時要好得多。不僅取得數場大捷,還有許多能打的名將涌現出來。然而強主要強在西軍,河北與河東都有點兒虛弱。”

“那是以後……”陳昇之擔憂地說。

“雖如此,攻防之勢在我,況且戰爭也未必看表面實力的,比如拓跋燾在虎牢關滑臺大捷,然而卻在懸瓠受阻。二次南征,又是連番大捷,然後又在盱眙之地受阻。況且我朝即便河北稍稍空虛,遼國同樣有旱情,主昏臣奸,實力相差並不大,又有何懼哉?若是他們敢侵犯我朝,我必將從泉州返回,以助陛下,以助大宋御之!這樣吧,等遼使前來,我替陛下試探一番。”

四個遼使便來了。

一般多是四個使者,皇帝派兩個使者,一契丹一漢,太后也要派兩個使者,一契丹一漢。而宋朝往往只派出一個使者,這是因爲當初搭成城下之盟時,遼國奉宋朝爲兄長,也就是遼國得到裡子,宋朝得到面子。兩國不打了,所以使者規格上,遼國比宋朝要高。後來歲幣改了納,可這個慣例仍保留着。

還有一個規矩,兩國使者在對方都城或捺鉢場所,逗留的時間不能超過十天(路上時間不算)。

遼國賀正旦節使往往於臘月出發,正好過年左右趕到宋都,一般初六七。宋君在垂拱殿與羣臣款待。

初六。趙頊招待四名遼使。

大臣們一起作陪。重臣則在大殿內,然而這個作陪,是設有酒宴的,大殿容不下羣臣,所以一些低級大臣呆在廡殿,也就是大殿外的走廊上。

王巨勉強有在大殿的資格,但居於末席。

當然,如果沒有這資格。趙頊也會授他一個職官,將資格提上去。

互相問候,就要吃吃喝喝時,王巨端起酒杯站起來,走到前面四位遼使身前。

“我先敬貴國太后安康,貴國陛下萬福。”王巨舉着酒杯說道。

這有點兒不合規矩,四名使者先愣了一下,不過王巨說的是好話,那隻好喝酒了。

一杯飲盡,王巨又說道:“當年澶州之盟前。宋遼兩國,那一國戰勝了?我聽到有人說貴國戰勝了。才逼得真宗皇帝城下之盟。但又有人說是我朝戰勝了,李繼隆等將連連將貴國入侵大軍狙擊,甚至連貴國主帥蕭撻凜也被我軍用牀子弩射斃。以至楊延昭提議,說讓澶州大軍先將貴國軍隊拖住,但我朝於定州還有十萬大軍,由是讓他們堵住後方,讓貴國大軍有來無回。只是真宗陛下慈憐兩國百姓,不想再開戰了,於是互做讓步,搭成和盟。那一種說法正確,我想請四位使者替我釋疑。”

四個使者有些蒙,這與這個酒宴風格不符啊。

“我朝與貴國是我朝景德元年搭成澶淵之盟,一直到慶曆三年,一共四十一年,給貴國八百二十萬匹絹,四百十萬兩銀。從慶曆三年由於貴國重新議盟,又增加了二十萬。時到今日,又是三十一年過去,又給貴國九百三十萬匹絹,六百二十萬兩銀。合計是一千七百五十萬匹絹,一千五十萬兩銀子。以至我朝銀礦雖然不斷擴大,可是舉國缺少銀子,銀價越來越貴。”

實際這個說法有點兒不對。

雖然送了許多銀子給了西夏與遼國,但通過貿易,又陸續換了回來。

倒是銅幣流失得嚴重。

後來遼國索性不鑄幣了,用銅去鑄佛像,讓宋朝銅幣成爲法定貨幣。宋仁宗看到這個情況,想盡了辦法,也不管用。於是王安石索性真正放開,結果銅幣流通得更嚴重。

其實這種情況對兩國經濟都產生了傷害。

遼國因爲無貨物可賣,真正能賣上價錢的戰馬,還是禁止販賣給宋朝的。加上沒有充足的貨幣,由是得不到需要的宋朝物資。如果不是這五十萬支撐着,都能直接危害到遼國的經濟。

宋朝更是苦逼,自己銅幣都一直不夠用了,再加上嚴重外流,於是市面上流通的銅幣越來越緊張。而且貿易也因爲對方缺少貨幣,一直是逆差,並沒有拉動多少宋朝的經濟。

但這些金子銀子到哪兒去了?

不是遼國,而是大食那邊……

所以王巨推動航海,也有一部分用意,將金銀外流現象逆轉回來。

不就是香料多嗎,現在我將香料貿易搶回來。不就是棉布嗎,馬上各色棉花製品一起有了。然後還有玻璃,這個王巨也在派人研發。除了這幾樣,大食那邊還有什麼好向宋朝銷售的?

但這些,四個遼使哪裡懂?

特別是王巨將總數字算了一下,全部都嚇了一大跳,這麼多絹,這麼多銀子啊。

而且這些全部是硬通貨,一匹優質的絹,相當於一貫半錢,一兩銀子相當於兩貫錢,還有運費呢,也就是合起來,宋朝已經送了五千多貫錢給了遼國。

“其實這也罷了,只要兩國和好,在這個歲幣上我朝是不會計較的。但在慶曆年間,李元昊做爲臣子,公然稱君稱帝,並且主動入侵我朝。那時我朝承平已久,於是數戰皆很被動。然貴國做爲兄弟盟國,卻派劉六符過來勒索。那還是罷了,可是貴國又將這個歲幣上冠上一個納字。今天我朝遭遇千古罕見之旱災,即便這樣,五十萬歲納仍一文不少地交給貴國。四位使者,你要知道現在我朝有多少百姓凍死餓死於這場災害中?貴國是盟國,然而不但不相救,反過來又要撕毀盟約。試問這個盟約有何作用?”

“不是,只是當年關於河東路地界確實沒有勘探清楚,如今只是重新勘探一遍罷了。”耶律寧站起來說道。

“當真如此,要不要我將地圖拿給你們看?”

如果最後以黃嵬山爲界,那向南生生挖了多少裡?比王巨得到的那段橫山挖得還要狠哪。

“不錯,慶曆之時,我朝猝不及防,是有幾場敗役。但我朝政通人和,地大物博,那只是短時的低靡。就象我朝王相公,因爲木徵投靠西夏,連我朝的巴蜀都威脅到了,由是王相公只率領一支邊軍,便將木徵擊敗。吐蕃人不強大嗎?其實真正的真相是宋遼兩國戰鬥力相彷彿,貴國戰鬥力稍勝一籌,但不會勝得太厲害。因此我朝想要撕毀和約,陳兵燕雲,多會還會失敗。然而貴國想撕毀和約,陳兵於我朝河北河東,同樣是敗多勝少。”

耶律用政就不滿了,羞惱地問:“你是誰啊?”

這也說明了遼國這次比較驕狂的,就算你說得有道理,可不要忘記了你們宋朝河北河東,到處都是流離失所的災民。

王巨也皺了皺眉頭。

當然,他也知道是大災,不然契丹也不敢直接來勒索。

難道還要弄糧食過來?

現在來不及了,但還是有辦法的,因此他瞅了一眼不遠處的章惇,可嘴上卻答道:“我就是保安軍王巨。”

“王……巨,巨,”耶律用政不由地哆嗦了一下。

王韶的啥,遼國未必太在乎,甚至因爲離得遠,以爲吐蕃的主體只有董氈。但王巨的威名太兇了,整整三十萬夏軍,差一點就讓他坑沒了。如果是三十萬夏軍進攻遼國,遼國許多大臣都未必有把握打敗,即便打敗,多半不會讓西夏人敗那麼慘。

耶律用政又哆嗦了一下問:“你不是在南方嗎?”

似乎消息是這個宋朝大臣因爲脾氣不好,得罪了宋朝君臣,所以貶到南方雪藏了。怎麼這個兇人,又回到了京城?這可是一個大大不好的消息。

第539章 會戰(四)第825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第372章 欣喜若狂第160章 錢哪(下)第539章 會戰(四)第627章 動心第620章 威名(下)第639章 八櫓船第659章 海戰(下)第719章 雙鵰第345章 天下第一女(下)第215章 希望第849章 冷處理第687章 飛錢司第673章 惡婚(上)第725章 斷錯了第284章 應戰(下)第443章 市易第390章 大智慧大勇氣第315章 青澀第357章 坑的就是兄弟第307章 南方第451章 十將·雪城第766章 天機第116章 四告(下)第607章 冒泡(下)第407章 真正的老師第29章 畫皮第201章 不能喝的水第621章 膽子大第744章 擔擾第755章 你不懂第31章 幸運草第643章 原來是虎(下)第387章 天下第一武藝第245章 王巨心很野第816章 響第861章 堯舜(下)第136章 快意恩仇(上)第377章 平戎策第657章 海戰(上)第800章 點將第693章 完了第446章 下江南第204章 空頭支票第232章 又打臉了第649章 海盜(中)第422章 楹聯第630章 條件(下)第250章 九屍迎客(四)第717章 那個人第838章 願望第222章 誰更蠻橫誰更狂(上)第247章 九屍迎客(一)第172章 贈馬第69章 泄密者第154章 小知縣(下)第96章 放榜(上)第229章 有些歡喜有些憂(下)第750章 周小魚第16章 人情第664章 預熱第302章 永垂不朽第699章 另一個世界(上)第373章 增兵第74章 成親第629章 條件(上)第493章 夜襲(下)第447章 一頃第4章 伏擊(下)第335章 高利貸第477章 鼓聲(續上)第396章 井田第341章 釣魚第570章 戲耍(下)第405章 頂替第654章 不會吧第801章 後手第22章 禍福第27章 敗了第453章 膽大包天(上)第203章 兩位高人第817章 一波波第836章 多畫了尾巴第648章 海盜(上)第682章 嚇一嚇第441章 火拼第80章 磨練第818章 致命之旅第303章 改良第657章 海戰(上)第185章 子午山剿匪記(中)第237章 三百斤第388章 交好他第180章 趙曙的心思第597章 兩難之地第89章 高家第282章 用第564章 退一步第161章 立威(上)
第539章 會戰(四)第825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第372章 欣喜若狂第160章 錢哪(下)第539章 會戰(四)第627章 動心第620章 威名(下)第639章 八櫓船第659章 海戰(下)第719章 雙鵰第345章 天下第一女(下)第215章 希望第849章 冷處理第687章 飛錢司第673章 惡婚(上)第725章 斷錯了第284章 應戰(下)第443章 市易第390章 大智慧大勇氣第315章 青澀第357章 坑的就是兄弟第307章 南方第451章 十將·雪城第766章 天機第116章 四告(下)第607章 冒泡(下)第407章 真正的老師第29章 畫皮第201章 不能喝的水第621章 膽子大第744章 擔擾第755章 你不懂第31章 幸運草第643章 原來是虎(下)第387章 天下第一武藝第245章 王巨心很野第816章 響第861章 堯舜(下)第136章 快意恩仇(上)第377章 平戎策第657章 海戰(上)第800章 點將第693章 完了第446章 下江南第204章 空頭支票第232章 又打臉了第649章 海盜(中)第422章 楹聯第630章 條件(下)第250章 九屍迎客(四)第717章 那個人第838章 願望第222章 誰更蠻橫誰更狂(上)第247章 九屍迎客(一)第172章 贈馬第69章 泄密者第154章 小知縣(下)第96章 放榜(上)第229章 有些歡喜有些憂(下)第750章 周小魚第16章 人情第664章 預熱第302章 永垂不朽第699章 另一個世界(上)第373章 增兵第74章 成親第629章 條件(上)第493章 夜襲(下)第447章 一頃第4章 伏擊(下)第335章 高利貸第477章 鼓聲(續上)第396章 井田第341章 釣魚第570章 戲耍(下)第405章 頂替第654章 不會吧第801章 後手第22章 禍福第27章 敗了第453章 膽大包天(上)第203章 兩位高人第817章 一波波第836章 多畫了尾巴第648章 海盜(上)第682章 嚇一嚇第441章 火拼第80章 磨練第818章 致命之旅第303章 改良第657章 海戰(上)第185章 子午山剿匪記(中)第237章 三百斤第388章 交好他第180章 趙曙的心思第597章 兩難之地第89章 高家第282章 用第564章 退一步第161章 立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