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剋星

“這條朕倒能同意,”趙頊道。

不僅那九十幾營保捷軍,其他各營將甲器甲也必須進行更換淘汰了,無外乎一個先後。

而且也有了前例,比如木棉司,便是用南方稅賦與收入墊付,這個不難,因此趙頊毫不猶豫答應了。

王巨乘熱打鐵,又說:“陛下,臣還有一言,木棉司是衣是棉,是未來北方百姓禦寒的根源,衣食住行,衣重要性不亞於食。”

趙頊額首。

衣服對於中原百姓來說,那不僅是遮羞工具,更是禦寒工具。若沒有衣服,秋風一吹,比如眼下,就不知道凍死多少人了。

王巨又說道:“它也是未來經營北方最重要的利器。”

就這一句話,趙頊激動地抓起了王巨的手。這就是年齡的優勢,年齡雖然拘束着王巨短時不能再攀上高位了,不過正因爲這個年齡,趙頊不必要拘於禮儀,能做一些親近的動作。

當然,王巨很小心的,趙頊終是皇帝了,而且也不是當初才即位的皇帝,他在一步步地成長着,比如最後讓王安石離開相位,當真如磚家所說的那樣?

沒有一個人說對的!

但這個真相,也是王巨最近才隱隱想到的。

何謂帝王,那是寡人,孤獨的人!做爲帝王可以有親近的大臣,但絕對不可以有朋友,包括自己在內,儘管眼下趙頊依然可能將他當成一個親密的朋友。

但王巨說不說無所謂,趙頊“上進心”也不用王巨激勵的。而且北方太遙遠了……不過真拿下了北方,有了棉花。性質就會是兩樣了。漢人可以正式“闖關東”。一兩千萬漢人往東北一駐紮,好了,再也沒有女真人的事,即便有,也象南北朝後的鮮卑人一樣,最終融合成一體。

王巨又說道:“因此這個木棉,臣想到了,便立即交給了內藏庫。介甫公經營,臣同樣不反對,無論是內藏庫,或是三司,在臣心中,它們都是朝廷。然而蔗糖不一樣,它屬於消耗品,享用品,百姓有它可以,無它也行。”

趙頊又額首。

實際這就是忽悠了。但在這幾十年它確實屬於享用品,一旦普及。就象茶葉,現在誰敢說它是享用品?

王巨說這句,主要就是怕三司插足,那反壞了蔗糖的發展,接着他又繼續說道:“故它不能由三司插手,雖然它暫時是爲了鄭白渠器甲擴大,然而未來臣可以用它的收入,做一件大事,臣也與章楶提到它,它可以使伐夏之戰成本下降一半。”

“說說。”趙頊眼中又閃過興奮的光芒。

“西夏真正所短之處在經濟,因此可以攻其之所短,不過那樣臣手中得有一些資本,當然,內藏庫的那份,等鄭白渠幾萬保捷換裝結束後,還是歸內藏庫擁有,臣用的是餘下屬於自己收益的那部分。”

“說說具體的。”

“具體的臣還沒有想清楚,陛下也勿急,再說伐夏還遙遠,陛下也最好莫提,否則朝堂反對聲音會比以後變法反對聲更大。”

“這一條,朕也同意了,”趙頊道,再說,這些錢本來就屬於王巨自己的,說官員不得行商,能禁得了嗎?但也不大好說,若是王安石插手,逼得內藏庫將技術交出來,然後置司推廣,好了,一二三,蔗糖成了大白菜價。而且王巨隱隱感到王安石以後必會插足,因此蔗糖還沒有正式出來,他便將注意轉向了市舶司。

不過有了趙頊的承諾,這兩三年王安石暫時不能對蔗糖下手了。

過了這兩三年,即便王安石下手,那時王巨早通過朱李等幾家之手,將銷路轉移到了國外。

再過幾年,白菜價就白菜價吧。

君臣二人又聊了一些。

張若水將李宏帶來。

王巨看着李宏問:“你是陝西人?”

“算是陝西人。”

“怎麼算是陝西人?”

“明公,草民乃是綏州人氏,現在綏州歸屬大宋,草民應當是陝西路人氏。”

但也不大好說,春天時,在綏靖派影響下,朝廷同意了用綏州交換土門一帶被西夏侵佔的領土,當然,這個最後也沒有成功。

“你怎麼知道偏架弩的技術?”

“啓稟明公,草民以前乃是宥州的工匠,後來綏州歸屬大宋,草民從宥州逃了出來,然後朝廷又從礦上將我兄長贖回,於是草民感謝朝廷,便來京獻了偏架弩技術。”

“你原來就叫這個名字?”

“草民以前叫李定,不過宥州那邊還有一個親人,草民以前乃是宥州的一個匠頭,擔心西夏報復,因此改了名字。”

謎團釋開了。

趙頊在邊上說道:“那好,以後你就叫李宏吧。”

“謝過陛下,”李定激動地說,這等於是皇上親賜姓名了。

這裡出現了一些偏差,李定的哥哥參戰,被活捉後送到礦上做礦奴了,後來嵬名山投奔宋朝,朝廷陸續地出錢,或者用其他的一些方式,將綏州的戰俘從各個礦上找出來,陸續釋放,包括李定的哥哥。然後李定才下定決心,從宥州逃了出來,希望帶着偏架弩技術謀取一個小小的富貴。

也就是若無種諤那封信,可能王巨就看不到神臂弩了,現在看到了,也比史上遲了大半年時光。

然而他獻出偏架弩技術後,張若水將他功勞吞下去了,只給了一百兩銀子,但是他將家人也帶來了,只好在城外尋找一條生活。幸好沒有離開京城,不然張若水就找不到他了。

“張都知,將他安排到弓箭院,以作家相待吧。”

作家可不是寫文章的那個作家。而是工匠的等級。宋朝官匠分成三種形式。一種是罪犯的無償勞動。少數還有奴婢做女工,比如宋吉家人的女眷便是充作奴婢,在做無償勞動。高級的便是官妓,那得出身好的女謄並且才貌都出衆的女眷才能享受。二是軍匠,就是用廂兵做匠。

三就是民匠,僱傭普通百姓做官匠,又分爲長期官匠與臨時官匠,長期官匠纔是真正的官匠戶。但他們又分成作家,作頭,或者都作家,都作頭,這是比較高級的官匠,或者是管理的頭目。

另外還有甲頭,相當於小作頭,多見於鹽場。

接下來的纔是完全性的工匠,但又分爲九等,每一等收入不一樣。最後就是習學,非是學習。也就是學徒工。

作家就是最高級工匠,或者說也高級管理頭目了,其收入也相當不錯,不亞於一個縣尉收入。

“謝過陛下,”李定哆嗦地說道。

在宋朝做普通工匠還不及西夏工匠待遇呢,但做了作家,最少能相當於一個後世二流網文作家的待遇。

賞賜有了,王巨這才說道:“你們來看。”

神臂弓就是出自這三人之手。

因此王巨打算對它進行改造。

實際現在這種神臂弓雖犀利,但太難以推廣了,軍中有多少人能拉開它?

所以在後來宋朝對神臂弓進行了大範圍的改造,一是更強,如克敵弓,可射三百六十步,每射鐵馬,應弦而倒,也就是說只要射到敵人或者與敵人座騎上,那怕敵人穿了重甲,馬上就能將這名敵騎幹倒。這是在韓世忠手上改造的。

二是更輕更快,如馬黃弓,實際它出現時間在史上更早,神臂弓對臂力要求太高了,所以王巨將神臂弓拉滿,趙頊無語,但以現在的臂力要求,即便王巨,也做不到連發三箭。

因此漸漸降低對射程與射力的要求,出現了馬黃弓,神臂力纔出來對拉力要求達到了二石多,後來麻黃弓對拉力漸漸降到二石以下,最後南宋時降到了一石二,只與普通強勁複合弓臂力相當了。因此克敵弓發一箭,馬黃弓能發三箭。但對技術要求更高,因此楊存中在奏摺裡刻意提到四個字:製作精密。

三快輕要,力量也要,但這次似乎改造沒有成功,相反的改造出一種更強大的怪物,神勁弓,普通神臂弓能發三箭,它只能發一箭。但這一箭很噁心人,是彈子箭頭,也就是縮小版單人操作版的迷你牀子弩。

王巨對神勁弓與克敵弓不大感興趣。

可能元蒙很強大,這種觀念對後人影響之至深,元蒙之所以強大,一是配合,二是騎兵,三就是快,靈活機動。

因此王巨對速度很看重。

比如他對新鎧甲的改造,現在還是這種觀念。

神臂弓之所以與其他弓弩不同,它有三條,一是製作更復雜精密,成本高。二就是這種複雜的弓弩式樣的作用,在它上面出現了許多普通蹶張弩沒有的構件,之所以如此,一是爲了拉桿上弦,二就是爲了增加其堅固。最後就是它奇怪的箭頭。

王巨改造的就是這個箭頭。

爲什麼標槍沒有弓箭遠,原因很多,主要就是弓箭更細長,神臂弓箭長度縮小,然而阻力更大,於是箭變得更細,不過那樣箭就容易發飄,因此用了鐵箭桿,而非是象以前那樣是木箭桿,這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

但這個箭還可以變得更細,也可以更快,王巨不求射程,那麼就可以倚據這個原理,對整個神臂弓進行大幅度的改造,在不降低射程的情況下,拉力下降,射速提上去。

然而也不容易的,首先是箭支本身,重量不能再減少了,就是全部用鐵做箭桿,重量也必須嚴格考究。而且箭頭與箭桿的形狀也要改造。這一改造,整個弓弩本身其他構件,也會隨之變動。

但王巨用粗淺的話解釋了原因,有了改造的方向,改造起來就容易了。

他講了大半天,趙頊聽明白了,道:“王卿,下降臂力?”

“陛下,若是改造得好,不僅是對臂力要求降低。會提高射速。並且威力不會下降多少。”

王巨說完。還畫了一個箭頭,這個箭頭比普通箭頭長了兩倍,前面更細,然後順着弧線,到後面才收起。這就是爲了重心平衡設計的,這種細小箭再變細,只能將重心往後挪,前面更細。則是爲了很好剖開空氣設計的。但效果究竟如何,或者重心往後挪到什麼地步,還必須設計出實物,再慢慢考究。

但不管怎麼說,宋朝終於擁有這個利器了。

這次召見也就結束了,王巨平安地回到條例司。

不過王巨這一潑,還是引起了許多不好的後果,然而問題也不是很嚴重。

司馬光在翰林院對王珪說道:“禹玉,自宋立國以來,何曾發生過這樣的事?”

王巨這一潑將司馬光潑噁心了。而且王巨當着皇上的面,直接說。那一天司馬光這樣做,我也照潑。程顥潑了就潑了,實際大程在司馬光眼中,也只是一個棋子,並不是什麼真正的好朋友。

可是萬一王巨發邪將自己潑了,那自己還有什麼臉面上朝哪?至於懲罰,看皇上這樣子,會有什麼懲罰,大不了貶到某一處做知縣,甚至弄不好還能做知州。以這小子折騰的能力,保準又能用不好的手段做出所謂的政績,不久又上來了。

“君實,這件事我也聽到了,不過這次程顥也有失誤的地方,如果他不滿條例司,身爲言臣,直接彈劾就是,何必去條例司去吵鬧?”

王巨不合規矩,程顥同樣也囂張了。

“再說,我聽聞他與張載交情非淺,張載與王巨住在同一宅子,想要責問,私下也可以去張宅。”

就是私下去了張王家,也不管用,但只要程顥說得不過份,場面上大家都能過得去了。況且程顥差官看似比王巨高,職官相彷彿,資歷也相彷彿。不要問王巨做官時間短,但人家一樁樁大事做成功了,擺在哪裡。不要說王巨了,就是換自己在哪裡,程顥以老賣老,自己也不會高興哪。況且程顥也不是真正的老臣,才三十幾歲。

“禹玉,你怎這麼糊塗呢,如果陛下不信任他,也就罷了,但陛下十分信任他,此子將來必是大宋的禍患。”

“君實,這是御史臺的事,你我就不要插手吧。”王珪道。

有人曾嘲笑他是三朝好人,三旨宰相,性格是有點軟,可他是舒城人,不南不北,經義與政績,又不是特別超人一等的那種,只有文章稍好一點,但文章是政治關健嗎?不做好人怎麼辦?

然而也要做事論事嘛。

你們反對的是南黨,王巨也不是南方人。

你們反對的是變法,王巨也說了,變法是無奈之舉,他能理解,但不會支持。

而且王巨當真是禍害,相反的,在王珪眼中評價很公平,一個特有能力的大臣,未來也必將是大宋的超級重臣。

所以王珪纔在那一年隱約地示好,王巨也表示領會了,司馬光想上位,他同樣也想上位,難道靠司馬光支持?可能嗎?想上位沒人支持行嗎?因此王珪沒有呼應。實際此人手腕同樣很高明,當真這個三旨宰相,又夾在新舊黨之爭中上位,那麼容易的?不過沒有王巨,他看不到變數,王巨一出來,他就看到了變數。

當然,現在局勢很渾濁,他也不敢做出判斷,而且王巨確實太小了。

王珪的態度正是大多數人的態度。

當真王巨會潑司馬光嗎,那可能呢,真的潑司馬光,問題就嚴重了,這還是吃柿子,挑軟的捏。

至少在大家心中,他與大程地位差不多,大程先欺負王巨,王巨做出的反擊。

有反對的人,但不是很多。

實際最大的後果,就是他通過這一事件,將自己態度挑明瞭。司馬光與呂公著不大高興,王安石也不大高興。

因此趙頊與王安石商議軍器監的事,王安石想了想也就同意了。

器甲方面他不大懂,實際王安石軍事改革,還是蔡挺回到朝堂後才發生的,這是他最大的短板之處。此外,王巨卡在條例司,都影響了青苗法的通過與執行。

因此王巨很快接到朝廷詔書。

郭氏表示不懂:“夫君。王巨這個官職是升了還是降了?”

若說升吧。恐怕十個文臣有九個文臣不願意擔任此職。儘管王巨說慶曆戰爭時,楊偕等人掌管過軍器司。但那是權宜之舉。通過名稱也能看出來,一個是監,州以下,幾乎與縣相當的機構,頂多說它與軍相當吧。一個是司,國家的“部級機構”。

並且它的時間很短,戰爭一結束。便取締了。

後面掌管軍械製造與貯藏的,要麼就是武將,要麼就是宦官,要麼就是外戚子弟。現在還是如此。

所以它是一個士大夫鄙之的差職。

但說它是降官的話,這次軍器監重組,囊括了內藏庫掌管的貯藏之權,還是一個有實權的差官。甚至說它手中的權利遠遠超過了羣牧司。

然而那是司,因此羣牧使以兩省以上官員充任,包括小宋,歐陽修。包拯等名臣,都擔任過此職。同樣是以權字差職。兩者還是有區別的。真嚴格從名義上講,它還不及王安石設立的木棉司之重。

因此郭氏產生了迷糊,實際許多官員都產生了迷糊,難道這是對王巨的處罰?但算不算處罰?

更大的迷糊,就是它的歸屬問題,是屬於西府,還是依然屬於三司?依然屬於三司,那麼是不是還繼續屬於胄案部下的一個監?若是,那就是處罰。若不是,那不算處罰。

然而這個問題問誰去?

究竟它歸屬誰,連王安石都沒有想好呢。

張載道:“王巨,你這個性子太暴躁了。”

有人說二程“剽竊”了張載與周敦熙的思想,這是不對的,張載同樣也“剽竊”了二程的思想。畢竟這是一個嚴重缺少溝通交流傳播的媒介,只好在難得的會面交流中,互相學習,互相“剽竊”。

張載性格又溫和,儘管他與程顥隱隱產生不和,也不希望這種情況發生。

“恩師,你真以爲仁能將一切感化?那麼儒家推廣到現在,爲什麼這世間還產生了如此多的不公?我不說夷人胡人了,只說士大夫,個個是讀着夫子說長大的,又以它換取功名富貴,然而有幾個士大夫做到了這個仁?”

“你這思想更激進了。”

“恩師,不是我激進,而是實際,仁當然重要,有時候也需要一些手段,恩威並用,纔是真正的王道。光仁了,沒有義節之。光恩了,沒有威震懾,那不是夫子的仁,而是墨家的仁,孟子再三唾罵的僞仁。恩師,你再想一想。”

王巨一直反對張載混朝堂,幹嘛呢,不如回橫渠著書去吧,反正有自己在,恩師不會有衣食困難……

但張載還不頭痛,頭痛的是張載的弟弟張戩,他正在御史臺擔任御史,現在鬧了這樁事,於是徹底成了夾心餅乾。

然而有一個人想法與其他人不一樣。

大朝會開始。

這將是一次重要的朝會,王巨走了,青苗法落實了,並且不是小蘇看到的青苗法……

但知道真相的人不多。

王巨來到待漏院,有很多官員,他認識的人並不多,找了位子坐下。

不過有許多人看着他,畢竟到了他這一級別歲數又是如此之小的京官實在不多了。

範純仁走了過來,別人多少還怕王巨的大茶壺,範純仁自認爲自己“坦蕩蕩”,不會害怕的。然而就是這樣的“君子之官”,纔是王安石最頭痛的,王巨同樣也頭痛。

天光還未亮,大家都在待太監進領入殿,許多人在聊天,而且聊天內容不象外面百姓想的那樣,更不乏種種八卦,甚至有些“不健康”的內容。

然而看到範純仁走了過來,王巨周邊的大臣一起停止了談話。

範純仁問:“你就是王巨王子安?”

“見過範公,下官正是。”

“我問你,爲何置軍器監?”

“器甲敗壞,不得不置。”

實際有的官員便聽到真相了,王巨權軍器監是正常的人事調動,還是一次處罰,大家不大好判斷,但這個軍器監卻是王巨提議的。

可這個不是範純仁擔心的地方,他又問道:“子安,你欲要強軍?”

шшш •тt kan •¢o

“正是,”王巨坦然道。

“開邊?”

“眼下非是開邊之時。”

“未來開邊?”

“未來之事,誰能確實,再說,我也非有聖相李沆與名將曹瑋之能,如何預測?”王巨狡黠地說。範純仁未必是給自己下套的,但若答得不好,這個問題就成了一個套!

“王子安,你在武將中頗有聲名,雖無開邊之意,然你勸陛下置軍器監強軍,恐有武將錯會其意,必使邊境動亂不休,危害國家,這是我擔心的地方,請子安給我釋疑。”

君子大臣嘛,看,說話多客氣。

然而這樣的人,未必是王安石的剋星,但恰恰就是王巨的剋星!

第132章 章家之傑第322章 小痛痛第301章 等機會第351章 共妾第794章 讓(上)第771章 軟第54章 插釵第737章 最暗黑(下)第795章 讓(下)第504章 放棄第285章 還不會吵架第66章 長大啦第221章 三次點集(下)第720章 王遍天下第850章 磨古斯第439章 房杜李王第793章 大捷(下)第53章 賀禮第30章 以直報怨第286章 周郎顧曲,瓊娘亂弦第520章 天上(下)第430章 大鬧宣德門第740章 裂車(中)第786章 動手了(下)第3章 伏擊(上)第857章 割土(下)第687章 飛錢司第428章 七兩銀子第80章 磨練第126章 捉婿第854章 囚籠(中)第529章 開胃菜(下)第453章 一路向北(中)第621章 膽子大第816章 響第12章 殿下(上)第282章 用第131章 簡單的妙策第357章 坑的就是兄弟第413章 總向愁中白第268章 龍手(下)第434章 羞侮第605章 冒泡(上)第509章 逆轉(下)第246章 五萬十萬第598章 白衣(上)第124章 觀燈第627章 動心第783章 如履薄冰第530章 跑吧第460章 最大的底牌(上)第190章 亮劍第592章 修房子第258章 屹立(上)第244章 蕃奸第417章 請求第288章 莫明其妙的拜訪第484章 墨菲定律第579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782章 捨得第307章 南方第168章 坦白第852章 粗暴狂野第361章 很軟很暖和第281章 可信賴的人第155章 文臣(上)第268章 龍手(下)第77章 意境第163章 蕃騎(上)第691章 不滿第732章 愛國人士(上)第493章 夜襲(下)第407章 真正的老師第681章 給我一把傘第784章 曼尼普爾第367章 變化第795章 讓(下)第589章 兩個蠢貨(下)第345章 天下第一女(下)第206章 重諾第767章 控訴第647章 蘇茂蠻第100章 見龍在田(上)第773章 開業第114章 請教第425章 侵利第674章 惡婚(下)第352章 種諤不死,邊事不己(上)第46章 奇蹟之戰(三)第181章 神文字第841章 一土蓋天第324章 逼死皇帝的事物第364章 十萬火急第489章 慘戰第273章 撈好處第115章 四告(上)第428章 七兩銀子第831章 降第34章 美人的煉成第753章 找骨頭(下)
第132章 章家之傑第322章 小痛痛第301章 等機會第351章 共妾第794章 讓(上)第771章 軟第54章 插釵第737章 最暗黑(下)第795章 讓(下)第504章 放棄第285章 還不會吵架第66章 長大啦第221章 三次點集(下)第720章 王遍天下第850章 磨古斯第439章 房杜李王第793章 大捷(下)第53章 賀禮第30章 以直報怨第286章 周郎顧曲,瓊娘亂弦第520章 天上(下)第430章 大鬧宣德門第740章 裂車(中)第786章 動手了(下)第3章 伏擊(上)第857章 割土(下)第687章 飛錢司第428章 七兩銀子第80章 磨練第126章 捉婿第854章 囚籠(中)第529章 開胃菜(下)第453章 一路向北(中)第621章 膽子大第816章 響第12章 殿下(上)第282章 用第131章 簡單的妙策第357章 坑的就是兄弟第413章 總向愁中白第268章 龍手(下)第434章 羞侮第605章 冒泡(上)第509章 逆轉(下)第246章 五萬十萬第598章 白衣(上)第124章 觀燈第627章 動心第783章 如履薄冰第530章 跑吧第460章 最大的底牌(上)第190章 亮劍第592章 修房子第258章 屹立(上)第244章 蕃奸第417章 請求第288章 莫明其妙的拜訪第484章 墨菲定律第579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782章 捨得第307章 南方第168章 坦白第852章 粗暴狂野第361章 很軟很暖和第281章 可信賴的人第155章 文臣(上)第268章 龍手(下)第77章 意境第163章 蕃騎(上)第691章 不滿第732章 愛國人士(上)第493章 夜襲(下)第407章 真正的老師第681章 給我一把傘第784章 曼尼普爾第367章 變化第795章 讓(下)第589章 兩個蠢貨(下)第345章 天下第一女(下)第206章 重諾第767章 控訴第647章 蘇茂蠻第100章 見龍在田(上)第773章 開業第114章 請教第425章 侵利第674章 惡婚(下)第352章 種諤不死,邊事不己(上)第46章 奇蹟之戰(三)第181章 神文字第841章 一土蓋天第324章 逼死皇帝的事物第364章 十萬火急第489章 慘戰第273章 撈好處第115章 四告(上)第428章 七兩銀子第831章 降第34章 美人的煉成第753章 找骨頭(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