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6章 三國

“如何辨別才幹呢?”趙傭問。

中國自古以來,講的是人治,這個辨纔是極重要的。

而且王巨開始說的所謂的御臣御人之術,它的首要前提就是識人。

連窗外的趙頊也感到好奇,聆耳傾聽。

王巨說道:“殿下,相比於看人的心性,辨別其才幹要相對容易得多。”

確實,想看穿一個人,真的很困難,而且人的心性隨着環境與經歷的變化,也在不斷地變化着。

“殿下,之所以容易,得感謝兩位祖宗,正是他們推出了磨勘制度,辨別大臣才能則變得容易。”

“爲何?”

“殿下,一般平庸的低級官員,能不能迅速提撥上來?”

“難。”趙傭立即答道,說明這個少年資質確實很不錯,平庸的官員也能上位,但只能混資歷了,那會很慢的。

“能迅速提撥上來的官員,都有一些傑出的表現,當然,有的官員靠巴結奉誠等歪門斜道上來的那不能算。但正常提撥上來的官員,必有一些特殊的政績,比如愛民,興辦教育,德化,經濟,軍事,農田水利或者其他。那麼朝廷有意地將他們調到他們表現好的官職上擔任官員,就能看到他是否在這方面真正善長,同時也是進一步磨勘的過程。”

“這樣,國家就得到了各方面的人才,再根據他們的才能,放在合適的位置上,各方面就能大治了。”

各方面大治。國家無疑也會大治了。

“還是很難啊……”

“那是當然了。一個家長想讓全家和睦富裕。都十分困難,況且大宋是由兩千萬個小家組成的超級大家。殿下,這暫時非你所能琢磨的,臣再講漢高祖的御人之道。”

不僅關於劉邦的御人之術,這一講還講了很多。

甚至對劉邦的性格還做了剖析,如果看史書,劉邦似乎一無是處,青年時是地方上的一個地痞。與項羽爭霸天下時,連父親妻子兒女都不要了,登帝后擅殺功臣,即便對蕭何這樣的左膀右臂都產生了猜疑。

但當真是這樣?

如果劉邦一無是處,當年呂家爲何將女兒嫁給他,在揭竿起義時,爲何有那麼多鄉親支持他響應他,有那麼多人傑尾隨他。

如果真的狠毒無情,漢朝爲何能立國成功,並且很長時間內成爲封建國家內治的典範。而且在短短一百多年,西漢最高峰時的人口可能超過了天寶之人口數量?

其實不是狠毒。而是做大事者的果決。

當然,西漢初年這是一段極其重要的歷史,不僅是劉邦的性格與御人之道,其他方面也很重要。

於是王巨從多方面剖析這段歷史,比如當時的軍事,人口,各方面階層的構成,農業,技術,經濟。

趙頊在窗外聽着聽着,都覺得許多方面豁然開朗。

“殿下,今天就說到此了。”王巨道。

王巨走了出來。

趙頊來不及迴避,只好訕訕道:“王卿,朕早就來了,只是聽入了迷。”

怎麼辦呢,不能做一個愛撒謊的皇帝吧。

“陛下誇獎了。”

“卿當修史書啊。”

這不是嘲諷王巨,在古代能參與修史書者,本身就表明了統治者對修書者文筆的認可。

而且這句話也是發自趙頊內心的話。

《資治通鑑》確實不錯,但趙頊總感到哪裡有點兒不對,不是那個大段的臣光曰……

聽了王巨開講,他才豁然開朗。

有一個簡單的例子,如安史之亂,如果看資治,那麼只有一條,李隆基昏庸,李林甫與楊國忠這兩個奸臣誤國。

其實這樣說是不對的。

真正安史之亂的原因,正是唐朝天寶時人口膨脹,導致局部的均田制(唐朝雖實施了均田制,但不是全部實施了這種制度)也完全潰崩了。均田制的崩潰,導致了府兵制度的敗壞。

連耕地都沒有了,府兵那有心思戰鬥?但李隆基爲了開邊,只好置了藩鎮,有了藩鎮,這纔有了安祿山謀反的土壤。

但在資治裡是休想看到了。

當然,司馬光善長的就是權謀術,在其他方面就差了,即便寫了,也寫不好。不過話換回來說,如果司馬光真這麼寫了,那這本資治得多長哪?

所以說做爲一本教材,無論文筆或者流暢,資治是凌駕於二十四史之上的。但做爲統治者的真正借鑑,或者史學家研究的資料書,它反而不及二十四史了。

至少在趙頊心中,資治確實幾乎記載了所有大事件,但只是記載了,或者也有一些剖析,只是這些剖析似是非是,或者說根本沒有剖析清楚。

所以纔有了這句話。

王巨說道:“陛下,首先臣是有選擇性的開講,比如西漢,下一講,臣就會給殿下講七王之亂。”

“咦?”趙頊不解了,因爲這中間還有呂氏專權,文景之治呢。

“陛下,臣用史喻今,只選擇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歷史事件開講,之所以選擇七王之亂,乃是會着重地分析權利的分配。”

“權利的分配?”

“在漢朝各方面制度未完善之下,漢高祖只好用各個同姓王輔助皇室,從而引起七王之亂。但同姓王削藩了,大家以爲進步了,外戚又來了。到了東漢,不僅外戚來了,連宦官也來了。”

但中國自古到今,都沒有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不僅是帝制,其實就是權利集中制,以及官本位所帶來的危害,當官了,奧迪有了,**三奶有了。錢有了。別墅有了……

WWW● tt kan● ¢ o

然而不能說集權制不好。如果能保障一個清廉的政府,那麼集權制度比起分權制度,自有其高效性與政策的連貫性。但這個制度,在古代帝制下,它的危害性更大,權利更難以分配。

可後面的這種種王巨就不說了。

“這確實是一說啊。”

“隨後臣就講漢武帝,他的罷廢百家、獨尊儒術,他的開邊。以及桑弘羊究竟是功是過。第四講則是霍光與漢宣帝,主要講權臣得知進退,以及漢宣帝貧苦的出身,對他未來的影響,甚至臣說不定斗膽用陛下的身世來舉例。第五講則是講王莽,不講王莽的謀反,而是講他爲何發起新政,這些新政的對錯,其實以現在眼光來看,許多新政是對的。當然,他失誤就失誤在自己是篡位反臣。新政又做得太急。因此這個緩急的分寸,又是第五講着重提到的方面。”

“朕能否旁聽?”這一說,趙頊更感興趣了。

“陛下是君,臣是臣,臣替殿下侍講,陛下旁聽,有何不可?其次,臣精力有限,臣侍講是輔職,主職還是大宋的宰執,當以政務優先,那有時間去修史書。即便到了彼岸,臣也不會修史書,而是要精研數學。不過陛下若是覺得很重視,臣到了彼岸後,可以進一步有節制地,從歷朝歷代中,選出一百多個大事件,做深入的分析。再讓中使帶回京城,讓陛下與殿下拜讀。陛下,臣去了彼岸,還是大宋的臣子……”

“王卿,朕還是那個朕。”

“臣知道,但陛下也應當看出這個數學的重要性,臣也想開一家呢。”王巨是說他想做諸家百子之一,但諸家百子不代表着就是孔夫子,孔夫子是聖人,可墨子荀子等人不是聖人,以王巨的地位與影響力想做一個諸家百子,也不算是逾制,因此王巨袒然地說道。

“王子,”趙頊哈哈笑道,王子啊,自己豈不是佔了王巨很大便宜。

“臣愧不敢當啊,不過臣確實也是陛下子民之一。”王巨說着,躬身告辭。

趙頊走了進去問兒子:“傭兒,你聽懂了沒有?”

“有的地方兒臣也沒有聽懂。”

其實王巨儘量地用最淺顯的語言去分析着最深刻的道理,不過趙傭終是小了。

趙頊摸了摸兒子的腦袋,這不是象王巨所想的那樣,其實趙頊在王巨堅持下,不吃酒了,時常吃一些水果,加上國家越來越好,心情舒暢,這延續了他的生命,但總體而言,身體卻在繼續惡化中。

但趙傭年齡依然還很小,因此趙頊眼下的想法,卻是希望兒子能迅速成長起來的。

當然了,如果趙頊還能活上十幾年,那時候趙傭年青益壯,又是另外一種心情了。

“傭兒,當認真的聽認真的想,王太保是用了心侍講的,”趙頊又轉向邊上服侍的太監說道:“將剛纔太保所說的全部記錄下來。”

連自己都覺得受益非淺,況且是兒子。

王巨所講的必須記錄下來,以後便於時常翻閱。

幾天後,王巨又講了七王之亂。

趙頊越聽越覺得神奇,因此到了第三講時,趙頊將一些重臣也請到邇英閣。

王巨表示頭痛。

實際他講這些,不僅是以古喻今,其實所講的,就是如何做到一個傑出的人君。是君王之道,不是大臣之道,你將這些大佬們請來做什麼?

王巨無奈,只好向大家拱了拱手。

然後找來一枝毛筆,寫了幾行古怪的文字,這不是當年刻意培養小蘇書法時,王巨寫下的古怪字體,以開闊小蘇或者未來大蘇的思路。

它們確實是古怪的文字,然後王巨放下筆說道:“爲何中華文明一直領先於世界,百姓勤勞智慧,還有就是祖宗留下的遺產,這個遺產不僅是開拓出來的道路水利,還有其他的,如文字。大家再看這幾種文字,它們就是外夷的文字,又叫字母文。這種文字有何智慧?”

後世天朝比較落後,世界又對其封閉,甚至寧願工廠破產,也不會對天朝出口高科技產品。

因此產生了一大羣公知精英,以及崇洋媚外的人。

只要是外國的就是好的,那怕是月亮也是外國的圓。甚至連祖宗文化都譏誚之。

學習先進的知識是應當的。可陷入到這個誤區。不僅關係到民族氣節,而且也是大錯特錯了。

比如中國畫,意境是何其優美,或者缺少寫實,寫實,去攝影吧!

再如插花,西洋插花就是一大堆花拼湊,但中國式的插花。一花一葉往來就是一幅優美的圖畫。

還有這個文字,有一個冷笑話,外國研究生還在繼續背單詞,不背不行哪,但中國人只要記得常見的四五千個漢字,就可以打遍天下了。

漢字不僅方便高效,而且本身就可以稱爲一種極具智慧的文字,比如草,金字草就是一個狗尾巴草的圖案,比如枯。看到這個字,便知道草木枯黃了。換成其他文字,有沒有這個效果?

以及其他的一大堆優點。

王巨舉了一些例子後說道:“所以我們要尊重祖先,不過何謂尊重,不是燒香供拜,如果那樣,祖宗在九泉之下會氣得閉不上眼睛的。想要尊重祖先,最好的辦法,就是敢於超越,不擇手段地讓這個國家與這個民族越來越富強,百姓生活越來越安定,那纔是對祖宗的尊重。好了,我替諸位說一說三國。”

“不是說漢武帝嗎?”趙頊奇怪地問。

“陛下,諸公不嫌棄來旁聽,臣就要更有選擇性的開講了。”王巨說道。

要說漢武帝,避免不了的,第一要講到開邊,但在王巨心中,當時漢武帝爲了開邊,可能是讓百姓吃了很多的苦,但卻是值得的,所以整個民族以漢爲號,能以漢爲號,不可能與漢高祖、文景二帝相連吧,實際就是漢武帝培養出來的民族自信心。但這一條,放在軟弱的宋朝朝堂上說出來,反而會有爭議。

其次是罷廢百家,獨尊儒學,不是儒學不好,相反的,墨家迂闊,法家苛刻,道家不作爲,作爲治理國家選擇儒學,也是最好的選擇。

關健是董仲舒等儒生爲了誘惑漢武帝尊儒學,刻意着重地講了儒家中的尊卑有序,反而將儒學帶到不好的彼岸。

這一講,必然又會產生一些爭議。

最後就是桑弘羊,並不是司馬遷司馬光哥倆所說的那樣,桑弘羊的理財,在漢武帝時很重要,甚至若沒有桑弘羊的理財,可能漢朝因爲漢武帝的窮兵黜武,就會出現一些揭竿而起的起義事件了。

然而王巨說出來,大夥能不爭議嗎?

因此直接躍過了兩漢歷史,開講三國。

三國對於後人來說,都十分熟悉了,三國演義嘛。

確實,三國出了許多英雄人物,而且因爲三國僵持不下,無論是曹魏或者劉蜀,對民生極其重視,也出現了一些先進的農具。

但實際除了這一點外,三國對中國產生了極大的傷害,想一想三國時有多少人口吧,但爲了爭霸業,往往一場戰爭就達到了幾十萬兵力,就象著名京劇《定軍山》,多厲害啊,劉備將曹操打敗了,得到了漢中,實際呢,爲了這一戰,巴蜀連婦女都強行徵來,押運糧草物資,如果在宋朝出現這局面,恐怕王巨能讓文臣活活撕吃了。所以打到西晉統一天下時,沒有多少人口了。

更悲催的,統一者是司馬炎,純粹沾了老子的便宜,本身卻是一個很沒有能力的人,看看西晉富豪們的鬥富,在這個鬥富的背景後面,則意味着上層人物爲富不仁,因此雖然西晉統一了一段時間,百姓卻沒有很好的恢復過來。

隨後傻瓜晉惠帝上位,八王之亂,進一步削弱了漢人的人口,漢人沒有多少百姓了,所以十六國迅速一個個來了。

王巨並不是大家所想像的那麼光明磊落,但對百姓的愛護,卻是無人能及的。

而且更是一個民族的憤青。

因此講到深處,王巨一邊講一邊不停地嘆息。

但古今往來,多會出現過這樣的觀點。

並且也沒有人這樣從各個方面地剖析歷史。

不能一味地貶值趙頊,雖然他是一個縮小版的漢武帝,不及漢武帝,但在諸多皇帝當中。也能算是中等偏上的。

連他都聽入了迷。況且是這些大臣們。

甚至有的大臣隨着王巨喜而喜。隨着王巨悲而悲。

似乎兩個多時辰就在眨眼之間過去了,王巨說道:“陛下,殿下,諸公,獻醜了,今天就講到這裡吧。”

幾十名大臣還意猶未盡呢。

不過確實講了很長時間了,大夥只好走出來。

小蘇說道:“太保,君之才情。天下無雙。”

但確實王巨的思路,現在罕有能及之了,不僅是前世知識大爆炸年代,所給他的手指頭,還有這麼多年位居上位,所帶來的反思,兩者結合,所以今天一段三國開講,纔出現了那麼多深刻的思想與見識,纔給幾十名重臣帶來了強烈的衝擊。

“子由。誇獎了,”王巨淡然說道。

…………

“小小。你爲何要逃?”王震很不悅地說。

小小從遠處看着王巨進宮,知道自己鬧了烏龍,她心中氣啊。

精明瞭一輩子,卻犯了關健的錯誤,被人莫明其妙地插了,插就插吧,反正自己是濁倌人,只要給錢,東也可以插,西也可以插,頂多白白讓人插了幾回……可要命地自己還狀告了當朝宰相。

於是暗中請了大夫,打掉了胎兒。

也不敢再拖了,現在的打胎技術,如果再拖下去,那不叫打胎,而叫要命。

就是這樣,也吃了很大的苦頭,但也不顧得休養了,僅是休養了幾天,便立即收拾行李,準備逃向南方。

然而人前面還沒有上船呢,後面就被衙門抓到開封府。

上哪兒逃去,但王震也不是派人監視她,而是要通過她,看看能不能找到那個假冒王巨的人。

“民女,民女……”這一回小小可不象上回那樣理直氣壯了。

“小小,你豔羨太保家的小妾,但你可知道,那小妾之純良,不僅接人待物,端莊大方,而且隨太保從南到北,出生入死。”

“她能做到,奴家也能做到。”

小小換成了奴家,爲什麼前面是民女,因爲沾到了王巨腥氣。現在沾不到王巨腥氣了,只好再次自稱爲奴家了。

王震更厭惡。

且不說其他吧,瓊娘以前雖是妓子,那也是一個高冷的清倌人,象你這個市儈的濁倌人,如何能入太保之法眼。

不過爲了抓住那個假王巨,他還是徐徐說道:“小小,太保之操守,天下無雙。”

“太保之操守?”小小傻眼了。

王巨在普通百姓心中印象很好,否則王巨也不會剛一回京城,整個京城的百姓都在轟動,感到那一天晚上的月亮特別明亮一般。而且現在王巨在普通百姓心中印象是越來越好。

然而就連普通的百姓也不以爲王巨操守好,只能說他是一個很有能力的大臣,文武雙全,大宋之棟樑。特別是那些丈夫在西北戍邊的禁軍家屬,有王巨在,他們都感到可以放心地睡安穩覺了。

但王巨有什麼操守?

“你不懂,”王震喃喃道,他忽然想到了大前天王巨的開講,講到激動處,王巨說道,諸公,看看三國,諸位也許就能理解我的心情與一些做法。如今太平時光來之不易,然而創業難守成更難,治家難治國更難,治國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稍不留心,大宋就會出現危機。可能我有些做法確實激進,但那又如何,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爲了大宋富強,雖千萬人,吾願往矣。

聽到這裡,當時王震心中如同波濤在澎湃,激動地差一點抓裂了衣服。

這纔是大忠,大善,大操守。

不過這種大胸懷,豈是一個市儈的妓子所能理解的,只是王震心中譏諷,你現在還想與太保家那個小妾作比較呢,就是那樣的小妾,進了王家後許久,才被太保所納,憑藉你的德性,即便進了王家的門,也會被攆出來。

但對她說這些是沒用了,因此王震直接說道:“小小,且不管太保之操守如何,你是誣衊了太保。”

“府尹,奴家也是被人利用。”

“故意殺人者當死,但失誤殺人者就沒有罪嗎?”

這一說,小小嚇得身體發抖了。

“某給你一個贖罪的機會。”

“請府尹吩咐。”

“你放出風聲,將真相傳播出去。”

“會不會有人對奴家不利啊,”小小擔心地問。這說明她還是很精明的,一下子就想到了關健。

“你不擔心誣衊宰執之罪,卻擔心這個……真是笑話。”

“可,可……”小小在心中說,就算是誣衊了太保,他還是一個講道理的人,但這些個宵小,看來是無所不用其極了,自己主動傳播真相,丟臉就丟臉吧,反正這個臉在京城是保不住了,但激怒了這些人,會有什麼下場?可她能想到,卻說不出口。(。)

第318章 資格第380章 桑弘羊第806章 三國第677章 溫水之戰(上)第592章 修房子第472章 迷宮(中)第329章 送神容易請神難第687章 飛錢司第663章 老朋友第152章 弟仇(下)第849章 冷處理第292章 首相第630章 條件(下)第752章 找骨頭(上)第749章 六個禮物(下)第374章 奢侈品第259章 屹立(中)第699章 另一個世界(上)第712章 兩個半第811章 未來第362章 竊賊第452章 一路向北(上)第397章 名額第645章 長城(中)第671章 新的開始第212章 行歌第806章 三國第一百〇四章 公主怎麼辦下第411章 第一天第164章 蕃騎(下)第242章 大順大順(下)第667章 第二國(上)第379章 不可行第575章 錦衣晝行(上)第368章 文韓富,呂韓範第619章 拉尼娜第805章 授業第747章 六個大禮第218章 王巨的審判(下)第816章 驚喜第11章 圍殺第452章 一路向北(上)第140章 明妃曲第76章 世仇第454章 美麗的物事第403章 私軍(上)第441章 火拼第145章 衙內第816章 驚喜第216章 報復第602章 南方第618章 大錢第697章 芒種第197章 大捷第1章 背騾子第241章 大順大順(上)第406章 來巧了第607章 冒泡(下)第166章 推官(下)第89章 高家第529章 開胃菜(下)第497章 二十五里第274章 蘭陵王入陣曲第20章 講道理第601章 保馬第240章 保衛家園第48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上)第597章 兩難之地第520章 天上(下)第152章 弟仇(下)第429章 道第208章 權威第806章 三國第289章 水中壩第477章 鼓聲(續上)第726章 微調第786章 動手了(下)第670章 我是第三第69章 泄密者第745章 古怪的制度第23章 香玉第788章 酒語第157章 請權(上)第771章 軟第746章 三個要求第220章 三次點集(上)第85章 鬧大吧(四)第681章 給我一把傘第272章 來了第702章 大事(上)第488章 泄露第53章 賀禮第231章 迷惑第184章 子午山剿匪記(上)第130章 吻合第163章 蕃騎(上)第224章 心驚肉跳第95章 第一躍(五)第341章 釣魚第374章 奢侈品
第318章 資格第380章 桑弘羊第806章 三國第677章 溫水之戰(上)第592章 修房子第472章 迷宮(中)第329章 送神容易請神難第687章 飛錢司第663章 老朋友第152章 弟仇(下)第849章 冷處理第292章 首相第630章 條件(下)第752章 找骨頭(上)第749章 六個禮物(下)第374章 奢侈品第259章 屹立(中)第699章 另一個世界(上)第712章 兩個半第811章 未來第362章 竊賊第452章 一路向北(上)第397章 名額第645章 長城(中)第671章 新的開始第212章 行歌第806章 三國第一百〇四章 公主怎麼辦下第411章 第一天第164章 蕃騎(下)第242章 大順大順(下)第667章 第二國(上)第379章 不可行第575章 錦衣晝行(上)第368章 文韓富,呂韓範第619章 拉尼娜第805章 授業第747章 六個大禮第218章 王巨的審判(下)第816章 驚喜第11章 圍殺第452章 一路向北(上)第140章 明妃曲第76章 世仇第454章 美麗的物事第403章 私軍(上)第441章 火拼第145章 衙內第816章 驚喜第216章 報復第602章 南方第618章 大錢第697章 芒種第197章 大捷第1章 背騾子第241章 大順大順(上)第406章 來巧了第607章 冒泡(下)第166章 推官(下)第89章 高家第529章 開胃菜(下)第497章 二十五里第274章 蘭陵王入陣曲第20章 講道理第601章 保馬第240章 保衛家園第48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上)第597章 兩難之地第520章 天上(下)第152章 弟仇(下)第429章 道第208章 權威第806章 三國第289章 水中壩第477章 鼓聲(續上)第726章 微調第786章 動手了(下)第670章 我是第三第69章 泄密者第745章 古怪的制度第23章 香玉第788章 酒語第157章 請權(上)第771章 軟第746章 三個要求第220章 三次點集(上)第85章 鬧大吧(四)第681章 給我一把傘第272章 來了第702章 大事(上)第488章 泄露第53章 賀禮第231章 迷惑第184章 子午山剿匪記(上)第130章 吻合第163章 蕃騎(上)第224章 心驚肉跳第95章 第一躍(五)第341章 釣魚第374章 奢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