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請功

在另一個時空,未來章楶下手更狠,他幹掉的夏軍只比這次多,不會比這次少。

對於西夏人來說,一旦折損了三十萬兵馬,那等於會引發空前危機了。於是遼國派使者將小梁氏毒死,瘋狂的梁氏死了,西夏安定了。

但爲什麼遼國只派了一個使者過來便能將西夏的太后毒死?其實幕後是西夏權貴看不下去梁氏的瘋狂,可他們是臣子,不好公開下手,因此派人去了遼國央請遼國出手,然後遼使過來,無人敢過來阻攔,讓遼國使臣將梁氏嘴掰開,強行將毒藥灌下。

遼國出手可能也是不想西夏滅亡,有西夏緩衝,對遼國同樣也有利。

不過也未必,遼國現在這個皇帝乃是史上最大的宋粉,極其仰慕漢家文明,曾說過一句,願來生爲中國人。寧肯做宋朝的一個老百姓,都不願做天下第一強國的皇帝……

所以毒死小梁氏後,遼國對西夏人說,速與宋朝和好吧,不要再打了。

梁氏一死,屢屢大敗,國內困窘,於是西夏派使向宋朝低三下四的求和,西夏求和了,宋朝那麼多熱愛和平人士呢,況且皇宮又出了巫蠱案,那就議和吧。西夏終於喘過那口元氣。

這段歷史九成是不可能再發生了。

不過可以借鑑。

當然還有些不同的,那時候西夏與宋朝打了很久,國家經濟無比的困難,並且蘭州等地也被宋朝佔去,宋軍久戰。將士比現在更能打。因此西夏形勢比現在更惡劣。

但其他的可以以此推理。

沒有宋吉。大梁氏怎麼辦?

她九成是不會殺掉樑乙埋的,但也不是沒有解救辦法。面臨着這場危機,她只有一個辦法,主動讓權。不讓權她的地位就不穩定了。相信這點智慧梁氏還有的。

讓權後,主和派大臣佔據上風,至於梁氏本人,可能就化成了東晉那些太后,有其名份。無其實權。然而兩國和平就可能真來到了。

這個結局,司馬光等人肯定很喜歡的,但是王巨會不會喜歡?

如果真的和平到來了,那就和吧,然而那不是和平,而是給西夏恢復元氣的機會。而且北宋也快進入倒計時了……

因此得讓梁氏主要掌政,繼續瘋,那麼一次次地抽打着宋朝的臉,國內才能支持對西夏用兵。

王巨放下情報,對王紫川說道:“你去萌門三岔對趙普與郭成將軍傳令。讓他們揀出一些精騎,向青崗峽、折羌會、萌井、樂山方向移動。裝作打探地形的樣子,但切記,如遇到敵人攔截,切不可與之糾纏。”

這纔是真正的故弄玄虛。

馬上幾萬保捷軍也要撤退了,董氈與仁多零丁之戰不會持續太久了,董氈好處弄到不好少,仁多零丁又不大好啃,看到西夏援兵到達後,頂多僵持一段時間,董氈便會撤回湟州。

那麼西夏如果再次集結軍隊,自己手中的兵力在減少,而且戰線拉得又長,有的將士得看押戰俘,有的將士甚至親自勞動,還有的將士維護秩序。到時候不僅青鹽會無法運回去,甚至連修建堡砦都不能進行。

這是王巨一直擔心的,而且梁氏很瘋狂的。

再說往後去,春天同樣也正式來到慶州,那麼軍中的蕃人與強人、自發參加的民兵,有地耕種的緣邊弓箭手與保捷,同樣一起要送回去。那麼兵力會越來越少。

當然,危機也沒有那麼重,董氈入侵後,西夏必分兵駐守河西,況且還有一個蔡挺也不是好惹的,可惜趙卨與韓絳撕逼,否則他現在進攻土門,西夏還不得不分兵於北橫山,那樣王巨壓力就會輕鬆許多了。

所以王巨有了這個安排。

不能向北活動,趙卨連土門都不進攻,那可能與王巨合夥圖謀西夏的洪州?

因此向西活動,做出對兜嶺感興趣的樣子,只要大批遊騎不斷地出現,必會讓西夏人產生一種錯覺,王巨將會與蔡挺繼續聯手,趁着大勝之勢,拿下兜嶺,正好與王巨奪下的這段橫山相聯,若那樣,宋朝不僅得到蕭關以南肥沃的蕭川,而且對西夏將會產生嚴重的威脅。

只要這個錯覺產生了,西夏必然派重兵駐紮於賞移口、清邊軍與天都山一帶。

然而現在西夏兵力剩得不多,那麼這次危機也就自然而然消除了。

王巨又說道:“傳完令後,你再回慶州,對章通判說,讓他在後方緊急蒐集榔頭、鐵鋤、大鐵錘,以便加快採鹽速度。同時也讓後方的百姓參與進來吧,不過爲了防止擁擠,從後方運來一些石灰,撒於路中間,來回各於石灰線的右側行走,以免堵塞。”

鹽在鹽州不值錢,要多少有多少,所以得迅速運回後方。

王紫川立即騎馬下去。

王巨則看着東方,心想,他寫的奏報與戰功名冊,大約也到了京城吧。

不僅前方讓他擔心,後方也讓他擔着心。

…………

其實是敗得太多,宋朝人對宋朝軍隊就象後來天朝對國足一樣,那怕亞洲盃能出個線,個個就喜得不行。

實際這幾年宋軍已呈上升之勢,就是許多磚家一再攻擊的羅兀城,可事實是夏軍的傷亡遠超過了宋朝,無論這個時空,還是另一個時空,雖然羅兀城之戰給陝西與部分河東路百姓帶來了壓力,不過羅兀城哪裡同樣生生打成了焦土。

這是無奈之策,在宋軍戰力不佔據絕對優勢下,只能互拼血值!即便王巨也是如此,只是王巨付出一兩成血值,就能換回十成西夏的血值。比較上算罷了。

至於民生,又想打仗又想顧及民生,那可能?或者買安。關健西夏買不了安!這纔是關健。

但是這樣的大捷。自宋朝開國以來。卻是罕有過的。

而且這一戰,王巨利用了一些物事,那個滑板也就算了,宋朝有飽讀詩書的人,包括歐陽修聽說了後,也想起了自己修新唐書時的記載。

煙花用了一回,並且還真管用了,不過它只能用一回。主要還是用來賺錢的,而且多了一項產業,就可以多養活很多人,當然,這個道理,在宋朝能明白的人很少。

主要還是那個千里眼與飛天,無論滑翔飛天,還是登氣球飛天,在這時代都讓人覺得太不可思議,並且也傳揚出去了。這三樣物事,使是這一戰披上了一層神話色彩。

於是迅速在民間迅速流傳。

神奇的大捷。消息傳開,傳到哪一處,哪一處便有人放起鞭炮。

至於朝堂,也非是王巨所想的那麼黑暗,可能有一些極不喜歡王巨的人,心思複雜。但大多數中立派,還是很贊成的,至少是大勝了,比大敗強吧。

雖然王巨也動用了附近各小路的兵力,也不過是就近動用,還不是全部動用。兵力懸差到一比三,卻勝得如此暢快淋漓,還能不滿足嗎?

因此幾個大佬當中,王安石、王珪是讚揚態度的,吳充略有些讚揚,馮京與文彥博默不作聲。

此時這些人正在延和殿,看着王巨寫的奏疏,以及這些立功名冊。

這一戰宋軍傷亡同樣慘重,包括重傷者在內,傷亡者達到了兩萬九千多人,輕傷的不算。包括王巨帶來的八十六營保捷,整整四萬三千人,現在卻不足四萬人了。

不過沒有人在這上面糾纏,至少現在不會有人在上面做文章,因爲敵人傷亡數量更大。王巨報上來能準確覈實的數字是十九萬四千餘人,而非是韓絳所寫的二十萬人。這個戰功當中還包括鎮壓的環州叛亂的蕃人,以及極少數橫山反抗的各族百姓。真正的夏軍,抓俘與擊斃的數字只有十八萬來人,並且這個還包括鹽州的戰績。

但王巨也寫了,可能西夏實際傷亡數字比這個還要高兩萬,比如諸砦防禦戰時,那個傷亡便無法統計,還有一些逃兵逃到各山林死掉了,也無法統計。

無法覈實,王巨便不會向朝廷報功。

這個大夥也相信,包括他在知華池縣時,所報戰功,寧願縮小一點,也不願意誇大,以求準確。

況且這一戰戰功足矣了,少了這兩萬數量也無所謂。然而這個數字當中,有多少戰俘,王巨一個字都沒有寫。但大家都懂的……

但這個請功名冊,卻很有意思。

功勞最大的是章楶,王巨還刻意說明了原因,一半謀劃之功,他在寧州迷惑敵人,幾乎全是章楶在指揮,現在王巨帶着大軍去了鹽州,又是章楶在後方負責後勤,以及返回百姓的安置,慶州的政務,因此在這一戰中,章楶幾乎在扮演着張良與蕭何兩人的角色。

其次無疑是王君萬。

這一戰中他表現太亮眼了。

第三則是趙忠,也就是李三狗,於柔遠寨生生與十萬夏軍血戰了十幾天,生生將樑乙埋拖在哪裡。否則換在華池川,可能延慶川,最後會戰難度無疑會提高了數倍。

次之高敏,不僅有安疆堡戰功,而且築起了冰堡,並且在那麼勞累的情況下,面對着數倍敵軍,還將其守住了。正是這道大門關上,才使得戰場局面變得有利起來。

然後是魏慶宗,死者爲大。

接下來是大家想不到的,非是其他諸將,而是燕達,如果不是燕達,休想將仁多零丁主力軍隊拖在淮安鎮城下,若不是這一拖,宋軍局面將會變得很糟糕,儘管燕達在會戰前幾乎沒有與夏軍交戰過。

接下來纔是竇舜卿、高永能、劉昌祚、苗授、姚麟、劉闃、周永清、林廣、劉紹能、種誼、種古、趙普、楊文廣、姚兕。

看到姚兕排得這麼靠後,這些重臣同樣不大理解。

王巨在奏報裡未說多少,可是韓絳寫得詳細哪。

其實這是王巨對姚兕那些發善心的冷處理,將功折錯了。在姚兕後面則是秦渤、郭慶、楊培、顧永平、景思立、趙餘慶、姚雄、曲珍、趙隆、郭成、歸娘浪埋、李克忠、狄詠。

姚雄、曲珍與趙隆排得有些委屈,但他們歲數太小了,又非是主將之身份,這樣排也能說得過去。楊文廣、和斌、郭成來得晚,景思立打完了立即返回保安軍,因此也排得略靠後。但放在慶州戰役,這樣評功也算是公平。

李克忠也冷處理了,後面整個會戰幾乎與他無關。

狄詠後來醒悟,配合着章楶做了不少事,王巨心軟了軟,也替他請了功,但將他放在諸將最後面。

除了這些主將外,還有三十幾個表現出色的副將與指使,王巨也刻意挑出來,替他們請了戰功。

餘下的三軍將士,則是由各自的主將評價戰功。

其實這份排名,甚至可以說它就能成爲以後朝廷用將的一個重要參考,畢竟整個陝西路能打的一半將領就在這個名單上了。

另外朝廷也要根據這個名冊升官、獎勵、撫卹。

至於如何獎勵,如何撫卹,還有那些將領升官,這個就與王巨無關了。

而且這麼長的名單核實下去,也會花很長時間的。

不過這個名冊上少了兩個重要人物。

一是韓絳,韓絳是以首相下去主持陝西局面的,王巨沒資格替他排名。

二就是他本人,是功是過,讓朝中大佬發話吧。

不過他與韓絳沒有排進去,卻讓很多人歪想了。

這個現在全部放在一邊,大家只是看着王巨奏報上的另外幾句話,也就是王巨所說的三個選擇。

這一刻,趙頊呼着粗氣。

王巨說滅夏乃是上策啊,也就是現在最好的選擇,是滅掉西夏!這能不讓趙頊想入非非?

第414章 粗人第324章 逼死皇帝的事物第652章 宋朝特色(下)第587章 燕歸來第749章 六個禮物(下)第794章 讓(上)第536章 會戰(一)第573章 以進爲退第314章 錦袍第446章 下江南第744章 擔擾第376章 共濟會第828章 青丹谷第346章 潑污第112章 省錢第406章 來巧了第846章 上海務(上)第824章 遲了第110章 怎麼刺的第505章 飛天(上)第560章 請功第349章 大家比着坑(上)第274章 蘭陵王入陣曲第249章 九屍迎客(三)第43章 大哥第841章 一土蓋天第755章 你不懂第851章 雙保險第105章 空穴有風第739章 裂車(上)第77章 意境第8章 懷疑第157章 請權(上)第238章 不能比第300章 一箭第427章 擔心第183章 賽跑第735章 最暗黑(上)第767章 控訴第397章 名額第341章 釣魚第572章 提醒第614章 兩朝元勳第204章 空頭支票第90章 好兆頭第267章 龍手(中)第476章 鼓聲(下)第486章 買安第807章 肺腑之言第475章 鼓聲(中)第100章 見龍在田(上)第264章 朱序(上)第604章 幾振(下)第459章 空談嗎?第289章 水中壩第733章 愛國人士(中)第215章 希望第221章 三次點集(下)第736章 最暗黑(中)第698章 第三個(下)第322章 小痛痛第558章 替死鬼(上)第87章 鬧大吧(六)第853章 囚籠(上)第493章 夜襲(下)第315章 青澀第851章 雙保險第430章 大鬧宣德門第442章 法術第586章 值得第73章 自作孽第111章 挑戰第181章 神文字第198章 遷徙第56章 苦逼的丁家(上)第570章 戲耍(下)第183章 賽跑第521章 蔣幹第154章 小知縣(下)第715章 犧牲品第345章 天下第一女(下)第770章 最嚴厲的處罰第128章 快活第287章 實話第572章 提醒第174章 有條魚第136章 快意恩仇(上)第558章 替死鬼(上)第313章 後臺第109章 三丁刺一第204章 空頭支票第132章 章家之傑第619章 拉尼娜第321章 松溪第694章 一天第53章 賀禮第2章 黑蜂盜第835章 同意第38章 垂涎第447章 一頃
第414章 粗人第324章 逼死皇帝的事物第652章 宋朝特色(下)第587章 燕歸來第749章 六個禮物(下)第794章 讓(上)第536章 會戰(一)第573章 以進爲退第314章 錦袍第446章 下江南第744章 擔擾第376章 共濟會第828章 青丹谷第346章 潑污第112章 省錢第406章 來巧了第846章 上海務(上)第824章 遲了第110章 怎麼刺的第505章 飛天(上)第560章 請功第349章 大家比着坑(上)第274章 蘭陵王入陣曲第249章 九屍迎客(三)第43章 大哥第841章 一土蓋天第755章 你不懂第851章 雙保險第105章 空穴有風第739章 裂車(上)第77章 意境第8章 懷疑第157章 請權(上)第238章 不能比第300章 一箭第427章 擔心第183章 賽跑第735章 最暗黑(上)第767章 控訴第397章 名額第341章 釣魚第572章 提醒第614章 兩朝元勳第204章 空頭支票第90章 好兆頭第267章 龍手(中)第476章 鼓聲(下)第486章 買安第807章 肺腑之言第475章 鼓聲(中)第100章 見龍在田(上)第264章 朱序(上)第604章 幾振(下)第459章 空談嗎?第289章 水中壩第733章 愛國人士(中)第215章 希望第221章 三次點集(下)第736章 最暗黑(中)第698章 第三個(下)第322章 小痛痛第558章 替死鬼(上)第87章 鬧大吧(六)第853章 囚籠(上)第493章 夜襲(下)第315章 青澀第851章 雙保險第430章 大鬧宣德門第442章 法術第586章 值得第73章 自作孽第111章 挑戰第181章 神文字第198章 遷徙第56章 苦逼的丁家(上)第570章 戲耍(下)第183章 賽跑第521章 蔣幹第154章 小知縣(下)第715章 犧牲品第345章 天下第一女(下)第770章 最嚴厲的處罰第128章 快活第287章 實話第572章 提醒第174章 有條魚第136章 快意恩仇(上)第558章 替死鬼(上)第313章 後臺第109章 三丁刺一第204章 空頭支票第132章 章家之傑第619章 拉尼娜第321章 松溪第694章 一天第53章 賀禮第2章 黑蜂盜第835章 同意第38章 垂涎第447章 一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