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8章 第三個(下)

“董蒿,就看你的了。”燕達說道。

“燕將軍,放心吧,交給末將。”董軍將說道。

隨着他走出大帳,開始一連串的下令。接着大量虎踞炮被推了出來,放在關寨前。

大理城位於點蒼山脈東側,這裡同樣是多山地帶,不過在它的東面則有許多巨大的盆地。然而在這些盆地東面又是茫茫羣山,當時楊義貞就是藉助這些羣山的地利,阻擋了高智升大軍繼續西上。然後纔有了燕達與和斌兩軍夾擊,楊義貞反攻得勝的故事。

現在這個困難也輪到了王巨。

大軍想要順利西上,必須得先攻破幾個關健的關寨,不是關,因爲都是楊義貞就着山勢,在險扼處修建的一些簡易軍寨。

在董蒿指揮下,一個個猛火油瓶子擲於這個關寨上。關寨比較高,因此猛火油瓶子並不大。

主要是大理方面的軍隊不懂這個物事,否則及時用泥沙覆蓋住,燕達又無輒了。但他們也知道不好,於是有一個膽大的將領帶着人居高臨下往下衝,想要阻止。然而只衝一半的時候,燕達指揮神臂弓手,生生用一波波箭雨射退回去。連擲了四五波猛火油瓶子後,這才拋投另一樣物事,裹着易燃物正在燃燒着的球狀物,起點燃作用的。

隨後又繼續拋投着猛火油瓶子。

迅速在寨柵前後燒起一片火海,火勢並不大,但也足夠了。

看到敵人產生了慌亂。燕達下令道:“衝。”

但是這些關寨確實給宋軍帶來了一些麻煩。苦攻了七天。才陸續將這六七個關寨拿下,並且付出了近兩千官兵的犧牲。

宋軍徐徐抵達雲南賧,這裡離大理城很近了。

傍晚的餘輝灑在大地上,王巨輕聲嘆道:“三年時光了。”

這是指他來到廣南已經三年時間。

“少保,不止三年了,是三年零兩個月。”王紫川糾正道。

“那有什麼區別?”

“區別很大的。”

“嗯……?”

“當初少保承諾來南方最少三年,最多四年,平定交趾。其實過了三年。朝廷可以召少保回京城。”

“你這小子。”王巨在他頭上拍了一下。王紫川的意思是三年時間過去了,王巨承諾平定交趾,也早平定了,現在平定大理是額外贈送給宋朝的禮物,那麼大理平定後,可以召王巨回京城了。

不僅僅是回京,相信這次王巨回京最少能進入兩府爲相。當朝宰相哪,那一個不想?

這說明王紫川這幾年也大有長進。

不過不止他想的那麼簡單。

三軍秩序井然的紮下軍營,忽然遠處探子迅速騎馬衝了過來,來到王巨身前。翻身下馬,說道:“少保。楊家自大理城發出十萬大軍,正向我們這邊撲來。”

“再探再報。”王巨冷靜地說,然後迅速將燕達與苗履以及各軍將召集商議。

“楊家還能召集十萬兵馬?”一個軍將懷疑地問。

“這段時間楊家募集了不少新兵,”王巨說道。

但也未必有十萬大軍,這時候行軍作戰多是虛數,有時候是真實的兵力,有時候僅是嚇唬人的,就象曹操八十萬大軍下江南,實際哪有?可是自己與西夏兩次慘戰,西夏號稱十萬與三十萬,真實兵力卻是很接近這個數量。

因此王巨頓了頓說:“雖可能不足,但非常接近。”

他重視情報,兩軍還未開戰,便廣派斥候,甚至在很早就派人潛伏在這一地區。但不可能讓斥候一個個清點具體的兵力,只能聽敵人的議論,或者觀察後做一個大約的估計。

燕達想了想說:“少保,據我猜測,此時楊義貞大約也得知我們另外兩路的消息。”

另外兩路便是指姚麟與姚雄的南路兵,以及熊本帶來的西北路軍隊。南路軍行軍速度很快,據早上得知的消息,他們已經行軍到了枯柯賧,估計現在已經接近了未來雲南路的第三府永昌府。一個雲南路置了三府,這說明朝廷還比較重視這一地區的,雖然有人不喜,但是大理面積太大了,幾乎相當於宋朝四分之一的面積,就是人口少了一點,所以置了三府,也是爲了便於管理。不過王巨懷疑朝廷隱約想有將雲南路還要分割成兩路或者三路管理的想法,畢竟正式置了路一級的機構。想要減少安史之亂的可能,那就得將其進一步弱化。如果一切爲三,那就不會有遺留的危害了。

不過真相如何,王巨也不大清楚。

但這個城池也比較高大堅固,即便兵力空虛,姚麟沒有帶充足的攻城器械,也不易能攻克的。當然,王巨不會傻呼呼地真讓姚麟攻克永昌城,這一行真正目標非是永昌府,而是大理城西部地區的雲龍賧。

可從現在兵力走勢,似乎宋軍不僅僅是想拿下永昌城,而且還想對大理兩面夾攻。

至於熊本兵力到了哪兒,王巨不大清楚了,中間終是隔着楊義貞的兵馬。

王巨說道:“燕將軍,你意思是說我們三路兵馬圍攻大理城,特別是大理城後方的兵力讓楊義貞陸續抽調出來,熊公正以很快的速度殺向大理。楊義貞感到危險,又看到我們陸續地分兵,中路軍兵力並不多,所以楊義貞又想吃掉我們這一路兵馬了。”

“這是他們唯一能做出的選擇,如果派軍隊回去,那不是派軍隊回去,聽聞後方有警,馬上軍隊就潰散了。如果派軍隊南下,相隔有點遙遠,又多是山路,還未等他們狙擊到姚將軍的兵馬,我們已經抵達大理城下。”

“爲什麼不投降呢?”苗履問。

“他們兵力比我們還要多,怎麼投降啊?”燕達樂道。

“這倒有可能。”

“少保。但我認爲這是一個機會。”

“說說。”

“洱池東面有許多甸子(盆地)。有的甸子面積廣大無比。我們兵力少。可有許多騎兵。”燕達道。

王巨現在手中的兵力是不多,但那又如何呢,當初在慶州與西夏兵力相差了三倍,還不大敗了西夏大軍。況且是大理的軍隊?最主要楊家雖有主人之優勢,可是王巨打着段氏的旗號,在人和上並不弱於楊家。俺們是外來者,你們卻是“亂賊”,大家彼此彼此。

另外就是騎兵。現在九成騎兵集中在王巨手中。當然,這個騎兵不能與蒙古騎兵相提並論了,但與步兵相比,他們還是一輛輛小型裝甲車。

並且拿下數關後,現在無論是雲南賧,還是品賧地區,有許多大型盆地適合大規模的騎兵衝突。

這纔是王巨軍中最大的優勢。

燕達又說道:“因此一戰而勝之,再用騎兵席捲,跟隨着敗軍後面,咬緊這些敗軍。趁機拿下龍尾關。”

大理城有四大屏障,西邊是點蒼山。東邊是洱池,北邊是龍首關,南邊是龍尾關。天寶十三年,唐朝派劍南留後使節宓率十萬大軍攻南詔,正是在龍尾關前受阻,加上缺少糧草,水土不服,將士飢腸轆轆,軍中又有許多人染病。於是南詔王閣邏鳳與吐蕃聯合起來進攻唐軍,導致十萬唐軍全軍覆沒,李宓自投洱海殉國自殺。

當然,王巨想攻打大理城,也注意到這段歷史。

因此一防的就是瘧疾,水土不服還好一點,來的不是中原軍隊,而是廣南西路的軍隊,雖有影響,影響不大。二防的就是糧食,僵持了這麼長時間,王巨籌集了大量的糧食。

並且王巨原來的計劃也不打算強攻龍首關與龍尾關,這不是楊義貞在雲南賧西側山脈上設的那些關寨,而是真正的重關,遠比善闡城都難以攻克。

所以王巨打算先行來到洱池湖畔,然後先僵持起來,再大肆造船,不怕拖時間,時間拖得越久,對楊家軍馬越不利。如果楊家將士出關而戰,那是最好不過。然後分出兵馬,一從水路進攻大理城,二是從點蒼山背後繞道,翻過點蒼山,來到大理城。反正王巨以前皆訓練了這兩種兵馬,一是水陸多功能兵種,一是特種兵,專門對付各個山地地形作戰的兵路。

不過王巨也不知道一件事,忽必烈南下大理時,也在龍首關前受阻,於是派兵士翻過點蒼山,繞過龍首關,這才逼得大理投降。

龍首關與王巨無關,龍尾關是必須得讓開的。

但這個關十分重要,向東就是白崖路,馬上王巨必須進攻的地方,趙賧與白崖賧,直南就是蒙舍路,如果楊義貞膽子更壯一點,分兵狙擊姚麟的軍馬,就要走這條大道。再向西南便是永昌路。

如果不用繞開,就能直接拿下,那要省去王巨不小的麻煩。

其實燕達這樣說,基本就說出了大約的作戰方案了。王巨想了想,也默認了燕達的作戰方案。

大家就圍繞着這個想法,開始制訂具體的行動計劃。

大理十萬大軍很快就到達了。

楊義貞放棄了雄關雄城之險,也確實迫於無奈,現在大理不象南詔,那時候他們能請動吐蕃派援兵過來。現在高原上的吐蕃早不知分成幾百個幾千個部落了,各不相統一,楊義貞上哪兒請吐蕃援兵過來?

而且王巨這種穩打穩紮,也不會出現象唐軍那種局面。

甚至因爲王巨的改土歸流,楊義貞都沒有辦法從側翼對王巨的後方發起進攻。不過就是不改土歸流,他也沒有辦法對王巨後方發起進攻,你是反賊,如何能鼓動起來宋軍背後的大理人替他賣命?

雖然大理城有雄關之險,一旦讓宋軍三路兵馬合圍起來,裡無糧草,外無救兵,早晚還得必敗。並且家園淪陷,各部將士如何作想?說不定就象褒州城那樣,讓手下將士將自己腦袋割掉,向宋軍請降了。

所以只好放手一戰。

勝了最好,敗了打算投降。

洱池東部地區有六大盆地。最大的一塊在趙賧。一個不規則的長形盆地。其次是南面開南城的長條形盆地。再其次是白崖賧的橢圓形盆地,然後是品賧的圓形盆地,與雲南賧兩塊腰果形盆地。不過雲南賧這兩塊盆地不及其他幾塊盆地平坦。

戰爭就在品賧那塊圓形盆地與雲南賧南邊腰果形盆地之間的比較矮小的山巒上打響。

十萬大軍氣勢洶洶而來,卻遭到宋軍頑強的狙擊。

不過這裡的地勢並不是太險惡,不大利於防守的一方,兩軍交戰一天,互有傷亡,大理傷亡比較慘重些。可是宋軍也陸續出現了不低的傷亡,並且局面對大理有利,畢竟大理的兵力較多。

打了一天下來,楊義貞讓三軍停下進攻。

第二天繼續。

這樣互拼,對宋軍很不利,兩天慘戰,宋軍傷亡的兵力幾乎達到了四千多人。

相反的,楊義貞反而感到有些安心了……並沒有其他的意外。

變故就從這一夜開始。

到了四更時分,宋軍忽然撲向了楊義貞的軍營。

楊義貞還是很小心的,並且活學活用。仿照王巨紮營的方式,挖起壕溝。紮下營柵,晝夜派兵士巡邏。

因此宋軍襲營很不成功,但宋軍卻繼續象飛蛾撲火般地向楊義貞龐大的兵營發起一波波的進攻。楊義貞搞不清楚宋軍在搞什麼鬼,既然宋軍放動出擊,那是最好了。於是清點兵馬,開始準備出營主動進攻。

就在這時,苗履率領一萬多兵騎兵殺向了他的後方。

這是五月初三,正是月色最黑之時,加上他們一起被吸引到了前面,因此直到苗履撲到後營前面,大理軍隊才發現了他們。

沒有辦法防禦了,一支支騎兵殺進了楊義貞的軍營,又是夜黑之時,加上大理本來就缺少相互的配合與統一的指揮,一眨眼之間,整個十萬大理軍馬就產生了混亂。

只要亂掉,就註定失敗了。

天色漸漸亮起來,可是大理各部各自爲戰,最終有的部族率先逃防戰場。

有人帶頭逃,餘下的一起開始逃跑了。

苗履率領着一萬多名騎兵繼續在後面追殺。

一路追到龍尾關,這麼多敗兵,能不能不放人?要命的是楊義貞本人還在後面,沒有逃過來。龍尾關上的守軍也不知道怎麼辦了,只好任由敗軍夾雜着宋朝的騎兵涌入關內。

但也只讓苗履拿下了龍尾關,城中的大理軍隊聽聞到前方消息,立即集結大軍出城救援,這時想苗履的兵力不多,只好停下進攻,也讓楊義貞僥倖逃進大理城。不過戰略任務實現了。

“大理軍隊太弱了,”一個姓高的軍將說道。

燕達敲打了他的腦袋說道:“不是太弱,是缺少軍紀,缺少配合。”

但這一戰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驚喜,王巨順利地進入龍尾關,不過沒有立即對大理城發起進攻,而是分出兵力將周邊各部族一起掃蕩,改土歸流了。

此時大理城中卻亂成了一團。

有的人要投降,有的人要撤退。

楊義貞猶豫不決。

但這個局面卻是王巨最想要的,這一戰大捷,是一個意外之喜。不過卻讓這一路兵馬的時間推前了近十天,與其他兩路兵馬脫節了。

不過王巨還真害怕楊義貞撤退,於是派使進入大理城,勸楊義貞投降,說好的給你一月之期,早過了一月之期,但現在還給你一個機會,限你十天之內降役,饒你不死。

楊義貞迫於無奈,便派使問王巨,我投降了,宋朝會給我什麼?

王巨答道,你會認爲我朝會給你什麼待遇,想我想一想,兩天後再給你答覆。

使者走後,王巨說道:“燕將軍,安排人手封鎖點蒼山路口。”

“喏。”

兩路兵馬,姚麟的兵馬要更早一點,雖然這一路也要走很遠的路,不過他們不是以戰爭爲主,速度更快。所以不能讓楊義貞得知姚麟這一路兵馬真正的目的地乃是雲龍賧。

至於熊本的兵馬,那是明棋,隱瞞不住的。也不用隱瞞。

因此必須將點蒼山路口封鎖住。

然後王巨找到段氏兄弟。將他們帶出龍尾關。看着這個熟悉的雄關,兄弟倆多少有些五味雜陳。

王巨帶着他們來到一片茶山下,說道:“這就是以後你們段氏的封田。”

“謝過少保。”

“不用謝,戰爭快要結束了。”

“那老賊如何了?”

“放心,我會給你們段氏一個滿意的交待。但我帶你們來這裡,不是說戰爭,而是戰爭要結束了,我也要快離開大理了。”

“少保……”

“你們也不用擔心。接替我的官員乃是章質夫,他與我乃是好友關係,我會囑咐他對你們關照,至於以後的官員則是政軍財刑分割,不可能獨斷專行了。可有幾條,你們得記住,大理城乃是你們段氏的都城,未來不是大理國,而是雲南路,首府乃是善闡城。並且陛下賜名爲昆明府。雖然以後不限制你們兄弟的自由,但你們得記住兩點。”

“那兩點。請少保吩咐。”

“第一點,偶爾去京城覲見陛下,不是討陛下歡心,而是討朝中的各個大臣們歡心,大家對你們皆沒有敵意了,你們段氏才能與大宋永享這份郡王的榮光。第二點,戒告你們的子孫,不要有其他非份的想法,最強的軍人乃是在北方,而非是南方,有非份想法你們也實現不了,反使你們段氏與這一方百姓生靈塗炭,包括大理城,雖然我將這裡做爲你們段氏的封地,最好少來……”

“我知道,學習後主……”段正淳說道。

“那有劉後主那麼可憐?不過劉後主的智慧你們得學習的,特別是你們的身份,正是因爲這個身份,我纔派人營救你們,才向陛下再三請求,賜你們郡王之爵,以及各種補助,但也是因爲這個身份,做事得小心,畢竟這個身份有一些過逾的舉動,就會產生瓜田李下之嫌。”

“少保之恩,正明永世不忘。”

“這句話就莫說了,希望這份土地早日安寧吧。”王巨道。

兩天後,王巨派使進城,說,我不知道我提出什麼條件,你才能滿意,才能投降,你自己兒說。

這時候段正明郡王的爵號還未下來,楊義貞便說,最少是郡王,另外我不想進京城。

王巨過了兩天,又說,這個條件太高了,能否降一降。

實際這時候姚麟的兵馬已經到達雲龍賧了,也就是大理府西路讓宋軍堵死了。

暫時楊義貞還不知道,於是又說最少是國公,並且讓我呆在大理。

可這一回王巨卻沒有回話了。

然而楊義貞很快就接受到一個消息,宋軍的西北路軍馬已經連破三賧城、成紀城、牛賧城、鶴川城,兵臨羅魯城下。

楊義貞大驚失色,又派使求見王巨,可這一回王巨連使者都不見了,直接扣押起來。楊義貞感到不妙,於是又派出更多的人打探消息。結果就傳來羅魯城被攻破的消息。

熊本也沒有帶多少攻城器械,然而後方的兵力一起讓楊義貞抽走了,無兵可守,因此一路勢如破竹。並且楊義貞又得到一條消息,另一支宋軍並不是攻打永昌城,而是奇兵插到了雲龍賧,拿下雲龍賧後,正在從西側兵向點蒼山。

“中計了。”楊義貞呆呆地想到。

於是又派使向王巨請降。

但這回王巨不但不見使者,相反的將大軍徐徐從龍尾關拉出來,兵臨大理城下。隨着熊本迅速兵臨龍首關,姚麟率軍從點蒼山翻越過來,南北夾擊,龍首關被攻破。

三路兵馬將大理城層層圍住,隨着王巨就命令三軍準備攻城,就在這時,城中忽然亂作一團。有人要戰,有人要降,結果自己兒打了起來。王巨從塔樓上看到城中的景象後,果然下令道:“攻城。”

城頭上的大理守兵只是做了一個樣子,就被宋軍登上城頭,打開城門,三軍魚貫涌進城中。

王巨對王紫川說道:“你立即去善闡城,告訴和斌將軍這條喜訊,這是第三個國家……”

第846章 上海務(上)第644章 長城(上)第254章 早晨的故事第823章 值第713章 西邊的消息第805章 授業第567章 資本的開始(下)第89章 高家第20章 講道理第672章 南帝第81章 命案第521章 蔣幹第418章 神臂弓第338章 小人第31章 幸運草第90章 好兆頭第91章 第一躍(一)第620章 威名(下)第228章 有些歡喜有些憂(上)第764章 進京第448章 十將-春行第638章 一念之間(下)第725章 斷錯了第705章 殺母(下)第508章 逆轉(中)第690章 正統第566章 資本的開始(中)第686章 山林第121章 省試第622章 都在變第447章 一頃第714章 有點難聽第318章 資格第529章 開胃菜(下)第721章 真相第338章 小人第440章 天知道呢第658章 海戰(中)第846章 上海務(上)第506章 飛天(下)第712章 兩個半第109章 三丁刺一第455章 韓公,賜教第488章 泄露第29章 畫皮第158章 請權(下)第565章 資本的開始(上)第278章 述職第188章 玩於股掌第720章 王遍天下第170章 大功績(下)第38章 垂涎第331章 寬厚第679章 黃雀(上)第163章 蕃騎(上)第219章 賀蘭硯第32章 山那邊的人第237章 三百斤第160章 錢哪(下)第412章 掣天大樹第132章 章家之傑第619章 堵水導水第498章 後方第725章 斷錯了第172章 贈馬第303章 改良第667章 第二國(上)第640章 前世第724章 孤臣?第326章 背後的賬第89章 高家第586章 值得第139章 投名狀第285章 還不會吵架第268章 龍手(下)第303章 改良第204章 空頭支票第381章 五分心第110章 怎麼刺的第504章 放棄第430章 大鬧宣德門第244章 蕃奸第306章 愛護第142章 見好就收第505章 飛天(上)第268章 龍手(下)第373章 增兵第341章 釣魚第825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第822章 是他第250章 九屍迎客(四)第76章 世仇第30章 以直報怨第638章 一念之間(下)第392章 合資第340章 悟空第597章 兩難之地第727章 鬧劇第195章 **(上)第759章 張睦(上)
第846章 上海務(上)第644章 長城(上)第254章 早晨的故事第823章 值第713章 西邊的消息第805章 授業第567章 資本的開始(下)第89章 高家第20章 講道理第672章 南帝第81章 命案第521章 蔣幹第418章 神臂弓第338章 小人第31章 幸運草第90章 好兆頭第91章 第一躍(一)第620章 威名(下)第228章 有些歡喜有些憂(上)第764章 進京第448章 十將-春行第638章 一念之間(下)第725章 斷錯了第705章 殺母(下)第508章 逆轉(中)第690章 正統第566章 資本的開始(中)第686章 山林第121章 省試第622章 都在變第447章 一頃第714章 有點難聽第318章 資格第529章 開胃菜(下)第721章 真相第338章 小人第440章 天知道呢第658章 海戰(中)第846章 上海務(上)第506章 飛天(下)第712章 兩個半第109章 三丁刺一第455章 韓公,賜教第488章 泄露第29章 畫皮第158章 請權(下)第565章 資本的開始(上)第278章 述職第188章 玩於股掌第720章 王遍天下第170章 大功績(下)第38章 垂涎第331章 寬厚第679章 黃雀(上)第163章 蕃騎(上)第219章 賀蘭硯第32章 山那邊的人第237章 三百斤第160章 錢哪(下)第412章 掣天大樹第132章 章家之傑第619章 堵水導水第498章 後方第725章 斷錯了第172章 贈馬第303章 改良第667章 第二國(上)第640章 前世第724章 孤臣?第326章 背後的賬第89章 高家第586章 值得第139章 投名狀第285章 還不會吵架第268章 龍手(下)第303章 改良第204章 空頭支票第381章 五分心第110章 怎麼刺的第504章 放棄第430章 大鬧宣德門第244章 蕃奸第306章 愛護第142章 見好就收第505章 飛天(上)第268章 龍手(下)第373章 增兵第341章 釣魚第825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第822章 是他第250章 九屍迎客(四)第76章 世仇第30章 以直報怨第638章 一念之間(下)第392章 合資第340章 悟空第597章 兩難之地第727章 鬧劇第195章 **(上)第759章 張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