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後臺

當然,也有好的,不過這些表現好的,這次就會受益了,那個補償……何謂補償,就是照田冊上的畝數額外加一些補償。若不隱田,這回反而會多分一些良田。

至於那些亂圈的,誰當數啊?不要這些新圈的,就是真正屬於他們的耕地,也休想當數了。

可能會殺一些人……

但這次殺六名胥吏,還真與這些豪強沒有多大關係。就是對付這些豪強,那也要軟硬兼併,如果一昧用強硬手段,最後還出鬧出大麻煩的。可這些人卻主動送上門,撞上槍口了,於是被王巨狠揍了一頓。

侯可依然很擔心。

不僅爲秋後擔心,也爲眼下擔心。

王巨將六名手長的胥吏卡嚓了,民夫們當然高興了。宋朝有的富人做得不錯,賑濟寡孤貧困,興辦教育,協助朝廷賑災,但許多官吏與富人都是爲富不仁的,所以一些小說與評書裡都隱約地閃爍着一個包青天的形象。

然而包拯當真敢象評書裡的包青天那樣玩啊?想找死啊。

這大春天的,卡嚓了六個胥吏當真就沒事了?

王巨沒有顧侯可的想法,又下去了。接下來是一個重要的工程,那就是真正的渠首。

渠道選址很講究的,不是在涇水邊開一個口字,水就能涌進來了,如果隨便開,便是“卜”字形,主河還是那一豎,引水渠是那個一撇,如果是長江的水流量,隨着怎麼撇都能引進水。關健這是涇水。能灌進多少水流量進來。因此必須有一個彎口。不要求形成反“卜”字形,讓未來新渠成爲新豎,最少要形成一個“人”字形,這樣才能涌進更多的涇水。

然而王巨還沒有滿足,畢竟這樣一修,灌溉區很大了,涇水幾條支流又不大給力,因此又設計出來這種渠首壩。

先自涇水向河中延伸十來米。紮下木籠,擡來打磨好的大方石,築成一道弧形石壩。

爲什麼築這道石壩呢,現在築好了,只是在這裡形成一道迴旋水,但到了秋後,第一段鄭白渠合龍後,掘開河口。有了這道石壩,涇水的流水便會產生激盪,反衝向河心。等於在涇水中設了一道無形的狙擊,迫使更多的涇水涌入接水渠。

可以說它就是整個鄭白渠一半的靈魂所在。

因此王巨一直在等。等石路與燧洞開採出更多的石頭,挑選最大的石頭,再打磨成方石,並且用鐵索將方石聯繫在一起,壘石築堤,籠石法,魚鱗塘,三路石堤堤防一起結合起來,構成這道堅固的石壩。讓它變成三門峽裡的那根砥柱。不過那根砥柱是害人的,這是救人的。

但不是就這樣結束了。

這個塘堤雖不能說下到涇河中心,但也是下到河中的,河下面呢,是淤泥沙泥,不管什樣的泥吧,都是泥,也就是塘基不穩。一旦打開引水渠,這種弧形石堰會激起更多的河水激盪,會遭到更強的衝擊力,塘基若不穩,什麼塘也不管用了。

所以必須在外圍重新打下木樁,藉助木樁,放下泥袋,做成一道臨時的防洪牆。

不過好在現在春汛還沒有上來,水位淺,水流也平緩。再過一段時間,施工難度就增加了。

然後再將裡面的水抽乾,挖開浮泥,最少要挖下兩米深的地基,這才建塘。那麼這道石塘最少能屹立五百年,至於五百年後,王巨還能管哪?

如果趕得快,那時汛水上來,不過石塘已接受水面部分,與汛期沒有多大關係了。

但事情並沒有結束。

石塘建好,抽走泥袋。這個容易,泥袋上都繫有繩子,找來幾艘小船,迅速就能將泥袋抽走。但還有呢,難道木樁留在哪兒不管了。莫要忘了,這段河面眼下還能通航的,儘管是小船,卻發揮着不小的作用。

所以王巨又推出一個器械。

先在木樁上面打上鐵箍,鐵箍一邊垂有一個鐵環。

於塘上樹起一個十字杆,杆下一個三角支架保持平衡,杆中間是橫的鐵臂,鐵臂一端有鐵鉤。另一端則是吊環,將鐵鉤栓在木樁的那兩個鐵環上,另一邊用絞盤將鐵臂的一端往下絞,強行將木樁往上拉,同時河中人在船上用鐵錘夯打木樁,使木樁搖動。那麼木樁就輕易拽上來了。

沒有這個器械,用笨拙的方法同樣可以將木樁提起來,但那得費很多很多的工。

這個器械不僅是提木樁的作用,還有打木樁的作用,稍做改進,另一端改成一個巨錘,當然,與王巨設計的那個簡易水力衝壓機是不同的,那個更復雜,這個原理簡單,就是純用槓桿原理加上人力,將幾百斤的鐵錘緩慢拉起來,然後猛地鬆開繩索,雖然慢,但一下子要頂民夫夯上幾千下。

雖然是花了一些錢,不過提高了效率與施工速度,實際等於節約了錢帛。

因此不僅在這裡,整個工地需要木樁的地方很多,於是提前製造了一百多個這種十字杆。所以侯可不得不佩服王巨有巧思,如果沒有這些巧思,施工速度會更慢,難度說不定也會提高很多。

將這些木樁提上來,再從石塘尖端打下去,一直延伸到岸邊,放下泥袋。

秋後第一段渠工合龍,挖開渠口,提走泥袋,涇水進入引入渠,水位拉平時,再根據水流情況,尋找一個水勢平緩的時間段,將木樁再提起來,渠首工程算是竣工了。

這段工程量不小,好在長度只需五六十步,衝擊力最強的大約會有四十步,稍稍放一放,餘下的換成了普通的魚鱗塘,再往前,又換成工本更便宜的籠石塘。一直到燧道。到蓄沙池。到了蓄沙池後。水勢平緩了,分成數股,甚至開挖了一渠,通達治水,於治水哪裡築一大堰,連淳化縣許多地區都得到灌溉。到這時候便可以用土堤爲主了。

當然,諸水交會之處,或者水勢湍急之處。還必須用石堤,甚至繼續用魚鱗塘。

侯可對於王巨沒有選擇上面的那處選址略有些遺憾,實就是這處選址,規模也不小了,王巨幾乎是往死裡修了。

王巨小心翼翼地帶着一部分人築渠首壩,卡嚓的消息迅速傳到京城。

…………

“陛下,臣有本奏。”蔣之奇舉起牙笏說道。

“奏來,”趙頊目無表情地說。

蔣之奇心想,這樣下去真不妙啊,看來得想辦法與歐陽修洗清關係。

那個可以放在後面。眼下必須要說的。

他走出來道:“陛下彈刻陝西營田使王巨目無王法,無法無天。春天伊始,因爲一點私罪,不交知州覈定,不稟報朝廷,便將六名胥吏斬殺。臣再彈劾王巨無法無天,朝廷授之以營田使之名,一爲水利,二爲經營,之所以朝廷重新鄭白渠,無外乎增加關中糧食,同時安置保捷。故陛下勒令王巨不得售田謀利,然王巨於涇陽,每商賈捐十石粟,便授之一畝良田。此等目無法紀之徒,望陛下嚴懲不怠。”

說完,他用眼睛瞟着彭思永。

自己一個人說不管用的,老彭也要站出來。

那個授田還情有可願,但這個大春天的,不顧程序,斬殺六名胥吏肯定犯下大錯了。

幾名御史一哄而上,除非小皇帝學習宋英宗那樣滾肉刀。但宋英宗滾也是替他親生父親滾,難道會替一個小官滾嗎?

那麼就是小皇帝庇護,這個小王巨也完蛋了。

彭思永剛準備上前,就聽到趙頊問道:“蔣之奇,朕問你,如今鄭白渠上有多少人在施工?”

不對,彭思永心想。

趙頊執政也快有兩個月了,常朝,大朝,他都參加過的。

一般稱呼大臣,或公,或官職名,無論是私下場合,還是公開場合,從不稱呼大臣的名字,就不要說這種大朝會了。

他跨了一步,腳又挪了回來。

蔣之奇硬着頭皮答道:“近五萬人吧。”

“有多少民夫?”

“兩萬餘人。”

“有多少兵士?”

“兩萬餘人。”

“有多少西夏的戰俘?”

“五千人。”

“這麼多人,而且如此混亂,民夫,衙役,保捷軍,廂兵,敵寇的戰俘。幾名胥吏居然還敢剋扣,如果不及時處理,引起了亂子,誰來負責,是你,還是朕?到時候你是不是要將王巨推下油鍋?”

“不過陛下,即便如此,也要先問罪,再交由知州判決,然後秋後棄市……”

“然後好官吏勾結,互相求情,慈悲爲懷,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是不是?”

“不是啊。”

“好,朕再問你,蔣之奇,你是朝廷的言臣,其他地方朕不知,但葉清臣修浚鄭白渠時,得良田六千頃,爲何各縣田冊上只有兩千一百餘頃?整個新渠幾名修渠大臣目測現有各種良莠耕地近兩萬頃,爲何各縣田冊上只有八千餘頃。”

“這個臣不知。”

“你如此關心鄭白渠,連那邊捐十石粟換一畝田都聽說了,這麼大的事你居然不知道,那麼朕再問你,你關心的是什麼?”

趙頊差一點就吼出來了,難道你關心的就是如何坑害王巨嗎?

但他是皇帝,得要有涵養,實際沒有吼出來也等於吼出來了。

他努力地平靜着怒氣,徐徐說道:“關於斬殺六名胥事的事,王卿已經在奏子上寫明瞭,當時情況很亂,這六名胥吏不但自己貪墨,還拉了許多隊頭下水,並且膽子越來越大,不用重典,一旦蔓延開來,整個渠工都能出大事情。因此用軍法處執。實際參與的有五十多人,王巨只斬了六人。朕也與幾個相公商議過這件事,皆表示認可。”

確實,按照制度,王巨這麼幹肯定錯了。

可站在整個工地角度分析,也沒有做錯。自古以來,因爲這些個大型施工,導致了多少次起義發生?

前面的數不勝數,後面的會繼續來。

“你是言臣,於其關心一個爲朕,爲大宋奔波效勞的有功臣子,爲何不關心一下鄭白渠那麼田哪兒去了,天下那麼多田哪兒去了。如今大宋那麼多弊病,朕寢食不安,一想到這些弊病,茶飯不思。爲何你不能替朕分憂?或者說王巨背後沒有人支持,不怕得罪他!”

這纔是真正的趙頊。

城府還不夠深哪。

然而蔣之奇悲催了,站在哪裡,說也不是,不說也不是。

侯可擔心,但爲什麼王巨不擔心?

不是王巨背後沒人支持,有人支持,很強大很強大後臺,並且這個後臺還不能算是趙頊,而是另外一個人,韓琦!(

第183章 賽跑第458章 胃口好第752章 找骨頭(上)第808章 好消息第331章 寬厚第672章 南帝第733章 愛國人士(中)第843章 朔正第602章 南方第95章 第一躍(五)第25章 寶藏(下)第132章 章家之傑第653 披着狼皮的羊第598章 白衣(上)第268章 龍手(下)第16章 人情第147章 東華唱名(上)第289章 水中壩第128章 快活第469章 旅(下)第584章 東明縣(上)第447章 一頃第858章 樂極生悲第526章 開胃菜(上)第429章 道第555章 和平派第29章 畫皮第726章 微調第746章 三個要求第703章 大事(下)第35章 關學第714章 有點難聽第710章 山匪第529章 開胃菜(下)第533章 天都天都!第457章 拿捏(下)第53章 賀禮第454章 膽大包天(下)第642章 原來是虎(上)第309章 帶頭第351章 共妾第360章 一句話第422章 楹聯第813章 青唐第一名將第163章 蕃騎(上)第253章 更上一層樓第579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612章 北部灣海盜第660章 漁翁第587章 燕歸來第439章 房杜李王第452章 一路向北(上)第377章 平戎策第337章 白衣女子第446章 下江南第177章 買撲第14章 小翅膀第191章 初戰(上)第203章 兩位高人第782章 捨得第572章 提醒第686章 山林第725章 斷錯了第614章 兩朝元勳第469章 旅(下)第204章 空頭支票第851章 雙保險第235章 秋碩第254章 早晨的故事第201章 不能喝的水第91章 第一躍(一)第844章 以一當五第647章 蘇茂蠻第575章 錦衣晝行(上)第150章 葬花第210章 謀事在人第480 勸說第480 勸說第40章 空前危機第785章 動手了(上)第797章 獻書第447章 一頃第172章 贈馬第819章 孤獨的背影第332章 水與火第769章 反轉(下)第849章 冷處理第565章 資本的開始(上)第448章 以牙還牙第631章 不過第62章 六拜(下)第425章 侵利第64章 買馬社第111章 挑戰第197章 大捷第789章 宿命之傭第111章 挑戰第一百〇四章 公主怎麼辦下第585章 東明縣(下)第91章 第一躍(一)
第183章 賽跑第458章 胃口好第752章 找骨頭(上)第808章 好消息第331章 寬厚第672章 南帝第733章 愛國人士(中)第843章 朔正第602章 南方第95章 第一躍(五)第25章 寶藏(下)第132章 章家之傑第653 披着狼皮的羊第598章 白衣(上)第268章 龍手(下)第16章 人情第147章 東華唱名(上)第289章 水中壩第128章 快活第469章 旅(下)第584章 東明縣(上)第447章 一頃第858章 樂極生悲第526章 開胃菜(上)第429章 道第555章 和平派第29章 畫皮第726章 微調第746章 三個要求第703章 大事(下)第35章 關學第714章 有點難聽第710章 山匪第529章 開胃菜(下)第533章 天都天都!第457章 拿捏(下)第53章 賀禮第454章 膽大包天(下)第642章 原來是虎(上)第309章 帶頭第351章 共妾第360章 一句話第422章 楹聯第813章 青唐第一名將第163章 蕃騎(上)第253章 更上一層樓第579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612章 北部灣海盜第660章 漁翁第587章 燕歸來第439章 房杜李王第452章 一路向北(上)第377章 平戎策第337章 白衣女子第446章 下江南第177章 買撲第14章 小翅膀第191章 初戰(上)第203章 兩位高人第782章 捨得第572章 提醒第686章 山林第725章 斷錯了第614章 兩朝元勳第469章 旅(下)第204章 空頭支票第851章 雙保險第235章 秋碩第254章 早晨的故事第201章 不能喝的水第91章 第一躍(一)第844章 以一當五第647章 蘇茂蠻第575章 錦衣晝行(上)第150章 葬花第210章 謀事在人第480 勸說第480 勸說第40章 空前危機第785章 動手了(上)第797章 獻書第447章 一頃第172章 贈馬第819章 孤獨的背影第332章 水與火第769章 反轉(下)第849章 冷處理第565章 資本的開始(上)第448章 以牙還牙第631章 不過第62章 六拜(下)第425章 侵利第64章 買馬社第111章 挑戰第197章 大捷第789章 宿命之傭第111章 挑戰第一百〇四章 公主怎麼辦下第585章 東明縣(下)第91章 第一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