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3章 愛國人士(中)

按照宋律,走私了這麼多,是當斬的。

但張行觀用一種可憐的眼神看着孫固,心想,這個傻鱉是誰哪,看樣子官還不小。

不過臨來宋朝前,他們這一行就做好了所有的準備,包括可能會有人用這件事刁難。因此張行觀掃了孫固一眼後,從容說道:“陛下,是這樣的,去年沒有帶多少商貨進入市舶司,有兩個原因,前些年爲了安置遷徙的百姓,還有應王公請求,給予各種支援,我們又造了很多船,這些都產生了大量花費,因此暴力式地開採珍貴木材、珊瑚、香料。但開始遷徙百姓了,就要爲他們子孫後代着想,於是去年停止了開採。”

“另外就是應王公請求,讓我們去組織商船直接去大食進行交易,以便換回大量金銀。聽王公說,會有大用場,甚至會使宋朝變得無比的繁榮。宋朝是主,彼岸是輔,宋朝是母,彼岸是子。宋朝越繁榮,也利於彼岸的繁榮。”

這個比較容易理解。

況且王巨經常對大家灌輸他的“新經濟想法”。

這些海商遷徙百姓,並不是想在百姓身上斂財的,利潤是來自貿易,無論種植業、養殖業、漁業、畜牧業、加工業、香料玉石業,只能利用船隻運到宋朝來,才能賺到錢。

宋朝這邊有錢的人越多,他們的出產纔會賣得越快,價格也會賣得越高。

別要問大食、天竺諸國或者倭國,這些國家加在一起,恐怕都不及宋朝的貿易量。

張行觀繼續說下去:“於是我們將主要的商貿用船裝到大食那邊出售。所以嘛……陛下。你看這張海圖。”

最早完善的大海圖是王巨憑藉記憶繪畫的。

但別當真。誤差太大了,甚至許多很大的島嶼王巨都沒有畫進去。

不過後來各艘船隻根據不斷地較正着這張海圖,各島嶼與各海岸線漸漸變得準確起來。至少大多數海岸線可以當成參考了。

這只是各張海圖的一張,還有許多具體某些地形的海圖,但沒有必要帶過來了。

海圖圖底是細絹,很大,非是在莊重的早朝大殿,於是趙頊讓張行觀直接擱在地上攤開。

大夥一起看着海圖。

海圖的東側到達了後世新西蘭島。但彼岸的那兩塊龐大的大陸並不在這張海圖上。

然而西側到達的地方更遙遠,幾乎囊括了大半個歐洲。

這是各個海客從大食那邊弄來的各張歐洲地圖,再進行拼湊,成了一張整體的“大半球”地圖。因此在它上面不但標註了大食、大半歐洲的疆域,還有遼國、高麗與倭國,以及宋朝的疆域。

也就是幾乎近九成文明比較發達的地區全部標註在這張地圖上了。

“陛下請看這個細長的灣口,在它的西北部則是唐朝人所稱呼的大秦諸國,實際上有很多國家,包括大食等國家,這些國家多用金銀鑄幣。當成貨幣。原先我朝各個海商多隻是抵達南海諸國,罕有船隻真正去大食交易。受王公所託。我們才正式打通了與彼岸的貿易。”

俺們不是走私了,一是暫停開採,二是運到大食那邊交易了,爲什麼交易,是準備給宋朝提供大量金銀的!

孫固氣樂了,厲聲說:“當真?陛下,請準臣責查此案。”

這能查嗎?

略略一查,就能找出n條證據了。

王巨走出來,同樣厲聲道:“孫公,就是私商又如何,別忘記了,當年大旱之時,是誰花去無數錢帛,將一船船糧食運到北方,這些年他們資助了多少錢帛糧食!說來說去,不就是爲了錢吧。但這個賬,你不會算啦!”

“孫卿,你退下,王卿,你也退下。”趙頊說道。

但十幾名海客都有些騷動,他們不顧這裡是延和殿,兩邊站着的都是宋朝最頂級的大臣,上面還有一個皇帝,開始交頭接耳。

趙頊想了想說:“諸卿,遠來辛苦,朕就在宮中備宴,權當替諸卿洗塵吧。”

其實早幾年趙頊就派人暗中調查過了。

這些去彼岸的海客數量有好幾百人,多是泉州一帶的商賈。它就是王巨去泉州的好處,總的說現在宋朝對戶籍管理很不嚴格,因此讓王巨鑽了空子,派人暗中做了手腳,於是就有了趙頊打聽到的情報。

這些商賈很早就在經營海上貿易了,一開始多是拼船去海外的。

這個拼船同樣要去官府登記註冊。

然而規定是規定,有幾個人認真遵守呢。

甚至許多船隻出海或歸來,根本就不去官府登記,否則就要抽解了。

而這些人又久在海外,所以各州官府也不大清楚他們的情況。

後來王巨到了泉州,大約是因爲王安石的市易法,逼得王巨交出燒酒作坊,又將竹紙作坊一怒之下,便賣給了高家,然後纔有了開發彼岸的念頭。正好那些商賈手中也完成了原始財富的積累,於是一支以延州十商戶爲主體的龐大船隊,開始開發彼岸。

開始時可能象王巨所說的那樣,主要是爲了財富而去的,然而隨着遷徙百姓增加,這些商戶活動重心從宋朝轉移到彼岸了。他們幾乎也將家人遷徙過去,而留在內陸的,只是各個管事、經濟人或者僕雜。

也就是說,宋朝的國家機器對他們沒有多大約束力。

海上走私是一種常態,十船可能會有九船走私,以躲避市舶司的抽解,因此每每有海船主動進港,市舶司的官員都會親自迎接,設宴好言款待。

還有這張地圖。

國家約束力不大,走私是常態,這張地圖則代表着這些海客完全可以避開宋朝。與倭人、高麗、南海諸國、天竺、大食以及一些名字很古怪的國家進行交易。

而現在朝廷卻希望這些海客主動交納稅賦。還要配合朝廷派駐官員前去治理。以及籌備銀行司未來必須準備的大量金銀。

孫固犯倔,趙頊不傻。他清楚地知道實際今天是彼岸爲主,宋朝纔是輔。

非是海客們求助宋朝,而是宋朝必須拉攏海客。

走私是必然了,這些商賈所說的也不是虛言,不過這樣一說,大家都有臺階下了。

如果孫固抓住不放,繼續責難下去。無疑會激怒這些海客,並且這些海客交頭接耳,已經是一種不好的信號。

所以趙頊才說在宮中宴請他們。

說着,他就從龍椅上走了下來,來到孫固面前,低聲說道:“孫卿,以大局爲重。”

不要再鬧了。

如果不是他這一句,孫固還真又要爭執起來。

宮宴,這很正常,不但宋朝。前面任何王朝,皇帝也經常留大臣在宮中吃飯。

但留的是大臣。不是商人,這成何體統啦。

趙頊一句話,讓他閉上嘴巴,可是圓眼怒睜,十分地不平。

王巨低聲罵了一句:“跳樑小醜。”

щшш. тTk án. c ○

蔡確呵呵一樂。

反正與他沒關係,看好戲就行了。就不知道這樣爭下去,是王巨火拼掉孫固,還是孫固火拼掉王巨。

來到後面的一個便殿。

皇宮裡的太監在準備飯菜,還有一會兒,宴席纔開始。

趙頊讓這羣海客坐下。

諸人相互望了望。

趙頊說道:“這是便殿,沒有那麼多規矩,諸卿,坐下吧。”

他態度很溫和。

這些海商們似乎很感動,惶恐不安的坐下。

趙頊又看着張行觀,他看出來了,這羣人無疑是以此人爲首的,然後問:“張卿,朕問你,你們選撥了一些官員……”

“陛下,草民那有這膽量選撥官員哪,不是官員,是幹部,官員只有陛下才能任命的。”

趙頊啞然失笑,官員好乾部罷,有什麼區別。還有這個省市鎮鄉,與路州縣又有何區別?這純是掩耳盜鈴哉。

不過他也疏忽了,這樣遮一遮,就不會讓人抓住把柄。

“好吧,那麼這個幹部,你們發放多少薪酬。”

“陛下,分成四級,省級只是一個想法,彼岸面積太大了,兩百多萬百姓散落在哪裡,所佔的面積不過百分之一。因此只是一個個定居點,並沒有真正連成一個大片。再加上劃成四個省,有的省面積都超過了我們大宋面積,因此根本不起作用。”

實際省級官員與機構已經設立起來,以後還可能設立中央級管理機構。

但這個卻是不能說的,它已經屬於彼岸權利的核心區域了。如果宋朝知道,一定派官員進入,後果也就不堪設想了。

因此省級制度雖設立,但就是在彼岸,只有市級以上的核心官員知道這件事,普通百姓都不清楚。

趙頊更不清楚,他又在腦海裡浮現出彼岸那些大大小小島嶼的面積,然後對比宋朝的疆域,確實太大了。

所以這一想,趙頊也不懷疑。

“那麼市級幹……幹部薪酬幾何?”

“陛下,市級正級幹部年薪與各個福利大約在六百貫左右,副級幹部大約在三百到五百貫左右。鎮級幹部大約在兩百貫到三百貫之間。各個胥吏大約在五十貫到一百貫之間。村長若是本村人免稅外加一些補助,若是上面派駐,則在一百貫左右。”

“這麼少啊?”趙頊喃喃道。

這個市級幹部無疑就是州級官員了,在宋朝一個知州各項薪酬外加福利平均起來,最少超過了一千貫。鎮級也就是縣級,官員平均在四百貫左右。

它意味着以後宋朝若派官員入駐治理,朝廷還要另外補放薪酬,不然這麼低的薪酬,又冒險去那麼遙遠的海外,誰願意去啊。

事實這個薪酬也是王巨再三考慮的。

看似薪酬低,但相對於宋朝,那邊的物價比較低廉。就象京城的房價。一間普通的民居可能就得要兩三貫錢。但在那邊頂多就是十幾貫材料費用。

還有,宋朝官員不是薪酬不夠用,就象蘇東坡戴罪去了黃州賣紙袋、自己耕作,但還勉強將他一大家子養活了,並且有空乘舟跑到長江上吟歎:大江東去、浪淘盡……

或如張載在雲巖縣,薪酬少得可憐,但也養活了一家人,還資助了縣學。

然而如果花天酒地。一年給一萬貫薪酬,也不夠用的。

花天酒地的官員,是王巨想要的嗎?

並且宋朝官員薪酬很高的不是普通官員,而是高級官員,就象王巨本人現在一年各項薪酬外加福利,達到了兩萬多貫。至於文彥博更是嚇人,可能是王巨的三四倍薪酬,整是美國總統年薪的二十倍,這正常嗎?

當然,以後這個薪酬還要漲一漲的。

特別是高級官員。別的不說,最少得養幾個門客做耳朵眼睛吧。不然就是閉門造車的治理政務了。

王巨的想法,其他官員不清楚的,甚至都沒有幾個官員知道國家設立官員的用意了,以爲當官就是升官發財的。

不過張行觀給了大夥答案。

他說道:“陛下,想發財,去行商,別當官。”

又掏出一個小冊子說道:“陛下,這是彼岸的幹部守則。”

趙頊看後嗞嗞倒吸了一口冷氣,隨着又交給王珪,老王看後又傳給了呂公著。

但老王也在吸冷氣。

上面只有二十條幹部守則,幾百字。

然而就是這幾百字,卻讓所有官員一起嚇住了。

因爲這二十條太驚人了。

比如官員,也就是上面所寫的幹部,如果貪污受賄數量達到五百貫,一律判處斬首之罪。一百貫到五百貫之間,處以流配之刑。二十貫到一貫之間則處以笞杖。二十貫以下者則記大過一次,三次大過則立即撤銷所有官職。

官員任期必須達到三到四年才能遷任,但兩年期滿時,則會派調查組秘密前來調查所有羣體,滿意率低於五成則立即罷官,五成到七成之間則留守察看。這個羣體不僅是指豪強權貴,而是真正的所有羣體。但調查組不得以任何手段與當地官員接觸,或偏袒或陷害,若有不公平之舉,立即流配。

官員不得挪用任何公錢宴客,否則以貪污受賄罪論處,也不得接受當地任何的請客,每有一次便記大過一次,用此保持絕對的公事公辦。

若是緊急政務軍務案件,官員必須在三天之內做爲批示或處理,普通政務與案件則不得拖延十天,否則一律撤職試問,以防官員混資歷不作爲。

官員子女或家人可以行商,但不得以任何手段偷稅漏稅,或者巧取豪奪、坑蒙拐騙,若有之,會處以更嚴厲的刑罰,至於官員本身則記大過一次,嚴重者同樣撤職,甚至判以流配之刑。

准許民告官,並且爲了保護民告官,讓百姓前往所告官員所在市的另外的市上訴,並且每一市供養兩個訟師,專門爲告官與舉報官員的百姓服務,如果告官成功,還會對其告官的百姓進行大量的獎勵。

等等。

馮京看後忍不着說:“這不是官,而是部曲啊。”

張行觀咧開大嘴樂道:“請問這位貴姓?”

“某姓馮。”

“原來是馮相公,久仰久仰。”張行觀立即施大禮。

老王差一點樂了,敢情這羣海客們都在學習王巨啊,屬刺蝟的,只要不得罪,對什麼人都客氣。但得罪了,不管什麼人也不會客氣。

張行觀在大家哭笑不得中施完禮,又說:“馮相公,遷徙的百姓多是赤貧百姓,因此他們多痛恨官員,甚至在他們心中以爲世上最無恥最黑暗最貪婪的一羣人就是官員。”

“張大郎,休得胡說。”王巨終於喝道,接着又說:“陛下,諸位,看似嚴厲,實際非是。將欲取之,必先予之。想要百姓愛戴,必須先學會愛戴百姓。但講道理是不行的,加薪酬也不行,就象我朝,官員薪酬高得怕人,可又有多少官員做到愛民如子?治國也是如此,以儒家教化爲主。輔以法家律法。”

這樣講就講得通了。

王巨又說道:“看似嚴厲。但真嚴厲?比如這個薪酬。也有好幾百貫了,普通百姓一年又能有多少收入?比如對官員親人經商的嚴厲,但真的嚴厲嗎?即便有諸多限制,然而做爲官員的親人,他們還有擁有更多的消息、人脈資源,因此同樣的行商,看似公平甚至對官員家人不公平,實際是不公平。是對普通商賈不公平。只能說做一些限制,能更接近齊人罷了。”

“我朝官員薪酬很高了,爲什麼還有那麼多官員仍貪污不法,乃是人心無足意也。甚至因爲尊尊,許多官員以爲我就應當這麼做。因此這些規則降低這個尊尊的標準,督促官員放下高高在上,甚至貪墨不法還會產生理直氣壯的想法。也因此,從開始時,就提出想發財,莫當官。魚與熊掌。不可兩可兼之,自己選去吧。”

道理是這麼個道理。但在宋朝是不可能執行了。

因此從彼岸開始草創時,就要打好這個基礎。

然而大夥都不知道想什麼了……

呂公著擔憂地問:“如果朝廷派駐官員,也要遵守這個規則?”

“那邊是幹部,朝廷派過去的是官員,如果官員不法,那敢對其流配……問斬,只能送回來,請求朝廷換一個官員前來了。”張行觀答道。

“你們有何權利將官員遣散回來?”孫固又惱了。

“陛下,對於草民來說,兩邊都是根本。宋朝不提了,那邊同樣有出產,百姓有購買力,我們才能賺取貿易差價。但如果朝廷派的官員不好,讓那邊百姓產生動亂,我們同樣等於是一無所有了。我們只是一些商人,對如何治理百姓,都不大感興趣,也分散了我們很多精力,所以打算讓朝廷逐涉派駐官員接手過來。然而兩邊百姓不一樣,情況也不一樣,因此只能一步步向朝廷放開,同時做一些嚴厲的限制,防守極個別官員讓彼岸產生嚴重動盪。如果那樣……”

張行觀沒有往下說了,但大家都懂。我們只是商人,感興趣的就是如何賺錢。所以朝廷想來管理,我們不排斥。

但不能將那邊搞亂掉了,如果那樣,還不如不交給朝廷呢。

我們不交,朝廷又能將我們怎麼樣?

雖然不好聽,可人家也說得很明白了,那邊搞亂掉了,讓這些海商們如何能賺到錢?

這是海商的根本所在。

“再說,百姓遷徙過去,雖然我們給予了支援,然而他們多是赤貧百姓,一無所有,過去後,一切草創,並且還要面臨着土著人的燒殺搶掠,陛下,真的很不容易。”

“你們也殺了許多土著人吧。”孫固譏諷道。

“你是誰啊!”一個濃眉毛的大漢站了起來,怒道:“五胡亂華,殺了多少漢人。安史之亂,殺了多少漢人。還有岐溝關之敗,整個拒馬河都讓我朝將士的屍體堵塞了,你敢不敢向遼國替那些將士討還一個公道!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孫固氣得差一點跳起來。

然而又能拿這人怎麼辦?難道將他殺掉嗎?相信前面一殺,接下來根本就談不好了。皇上會不會同意?

要命的此人所說的,讓孫固無法回答。

想公道,行啊,敢不敢討伐遼國哉!窩裡橫算什麼本事。

孫固氣得直哆嗦,好一會,才轉過頭對王巨說:“王子安,好一個蕃漢一家。”

王巨輕描淡寫地說:“不排斥啊,唐朝用了許多胡人胡將,漢武帝臨終前託孤大臣金日磾更是匈奴休屠王太子。但爲什麼我朝防蕃蠻就象防賊一般,無外乎就是安史之亂了。然而切不可矯枉過正。安祿山是胡人,高仙芝與哥舒翰也是胡人。難道高哥二人也是反賊?唐玄宗讓安祿山擔任多個節度使,並且沒有做任何流任調動,一直呆在河北十幾年,又給予他軍政財所有的權利,並且給了鑄錢權。加上唐玄宗晚年昏庸,不理朝政,國政先是讓李林甫把持,後是更無能的楊國忠,精銳大軍卻又在遙遠的青海,甚至在更遙遠的蔥嶺河中地區,整個內腹兵力空虛。不要說安祿山是一個胡人了,就是一個有野心的漢人,也會產生謀反之心。反之,如果這幾個條件有一個不存在,安祿山就未必敢謀反了。”

“是啊,得要節制啊。”呂公著嘆道。

“呂公,也非是節制,得看是什麼情況。如果秦始皇不放心,不敢將秦國所有軍隊六十萬大軍交給王翦,秦國如何能統一六國。”

“秦始皇早年作爲是一個英君,可惜晚年,”蔡確搖了搖頭。做爲一個皇帝,早年秦始皇確實很了不起。

“蔡公,如果不是秦始皇一統中國,統一度量衡、文字等等行爲,就沒有後來的各個朝代。因此他的一生是八分功,二分過。”

大一統對於中國來說,太重要了。

如果不是這個大一統,不要提天朝了,早讓倭國吞下去了。就是成立了天朝,如果不是大一統的天朝,同樣會被蘇聯與美帝撕成碎片。

反面的例子就是歐洲,如果中世紀歐洲有一個雄才大略的人物將歐洲統一起來,並且使所有百姓對這個大一統的國度認可,隨着工業革命到來,說不定整個地球都會被白人佔領。

所以太祖晚年嚴重歪樓,但公正的評價依然是三分過,七分功,正是這個原因。

王巨說道:“流官與分權是對的,但也要看,切莫矯枉過正。如果在南方,陛下不給我充分的權利,不說大理了,就是交趾,我也未必能拿下。當然,防一防也是必要的,並且有最好的例子借鑑,就象遼國與西夏,他們對漢人政策的尺度,我們就能拿過來借鑑。”

“再說蕃漢,在國內還能分一分蕃漢,然而此一時彼一時,到了彼岸,蕃漢的身份又產生了新的變化。他們不是蕃漢,蠻漢,而是宋人。因此相對於彼岸,都是一國人,一族人,而土著人則是異族人。”

“如果想做聖母,雙方的手段都很殘忍,如果落到那些土著人手中,有可能不是被殺死,而是被吃掉。難道我們宋人做他們的食物,孫公,你才感到歡喜?當然,大家皆不爭,那是最好不過。可是不可能的。不相信我朝撤掉陝西與河北河東的所有駐軍,不用多久,遼國與西夏大軍就會揚長直入,對我朝瓜分了。換做個人也是一樣,比如孫公你,恐怕最遺憾的就是在我回來時,那羣山匪未射死我吧。”

“你,你……”

“你什麼呀,同樣,我也恨不能陛下將你立即貶出朝堂!所以遷徙百姓對土著人的反抗,你懂了嗎!”

“子安,”老王拉着王巨袖子勸道。

“王公,莫要勸,我平生最不喜的就是這些僞君子!”孫固再三的挑釁爲難,真將王巨激怒了。(。)

第320章 加強版韓琦(下)第703章 大事(下)第153章 小知縣(上)第61章 六拜(上)第403章 私軍(上)第486章 買安第694章 一天第226章 底氣第604章 幾振(下)第448章 以牙還牙第129章 吹三秦第310章 愛民如子第50章 滿意第33章 愚者第358章 不可傳第344章 天下第一女(上)第473章 迷宮(下)第258章 屹立(上)第807章 肺腑之言第800章 點將第355章 驕傲(下)第80章 磨練第435章 嚇一跳第366章 誣奏第208章 權威第463章 喜相逢第125章 有點難第725章 斷錯了第235章 孩子氣第261章 家第115章 四告(上)第532章 南來風第32章 山那邊的人第319章 加強版韓琦(上)第484章 墨菲定律第423章 畫花第433章 默契第84章 鬧大吧(三)第92章 第一躍(二)第630章 條件(下)第125章 有點難第253章 更上一層樓第763章 牛鬼蛇神第804章 小小懷孕案第828章 青丹谷第715章 犧牲品第40章 空前危機第541章 放過樑乙埋第15章 夏國劍第667章 第二國(上)第649章 海盜(中)第592章 修房子第288章 莫明其妙的拜訪第704章 殺母(上)第176章 新私商(下)第478 鼓聲(續下)第712章 兩個半第7章 路窄第154章 小知縣(下)第422章 楹聯第290章 驚豔第786章 動手了(下)第657章 海戰(上)第807章 肺腑之言第608章 下馬第559章 替死鬼(下)第371章 爲難第168章 坦白第225章 礦奴第838章 願望第54章 插釵第856章 割土(上)第642章 原來是虎(上)第630章 條件(下)第47章 奇蹟之戰(四)第156章 文臣(下)第367章 變化第802章 有了第511章 不好解決的問題第31章 幸運草第619章 拉尼娜第489章 慘戰第597章 兩難之地第314章 錦袍第324章 逼死皇帝的事物第747章 六個大禮第687章 飛錢司第451章 十將·雪城第792章 大捷(上)第270章 縣學第242章 大順大順(下)第173章 攏心第821章 一家人第125章 有點難第129章 吹三秦第810章 黑白顛倒第327章 錦囊第115章 四告(上)第625章 有過第20章 講道理
第320章 加強版韓琦(下)第703章 大事(下)第153章 小知縣(上)第61章 六拜(上)第403章 私軍(上)第486章 買安第694章 一天第226章 底氣第604章 幾振(下)第448章 以牙還牙第129章 吹三秦第310章 愛民如子第50章 滿意第33章 愚者第358章 不可傳第344章 天下第一女(上)第473章 迷宮(下)第258章 屹立(上)第807章 肺腑之言第800章 點將第355章 驕傲(下)第80章 磨練第435章 嚇一跳第366章 誣奏第208章 權威第463章 喜相逢第125章 有點難第725章 斷錯了第235章 孩子氣第261章 家第115章 四告(上)第532章 南來風第32章 山那邊的人第319章 加強版韓琦(上)第484章 墨菲定律第423章 畫花第433章 默契第84章 鬧大吧(三)第92章 第一躍(二)第630章 條件(下)第125章 有點難第253章 更上一層樓第763章 牛鬼蛇神第804章 小小懷孕案第828章 青丹谷第715章 犧牲品第40章 空前危機第541章 放過樑乙埋第15章 夏國劍第667章 第二國(上)第649章 海盜(中)第592章 修房子第288章 莫明其妙的拜訪第704章 殺母(上)第176章 新私商(下)第478 鼓聲(續下)第712章 兩個半第7章 路窄第154章 小知縣(下)第422章 楹聯第290章 驚豔第786章 動手了(下)第657章 海戰(上)第807章 肺腑之言第608章 下馬第559章 替死鬼(下)第371章 爲難第168章 坦白第225章 礦奴第838章 願望第54章 插釵第856章 割土(上)第642章 原來是虎(上)第630章 條件(下)第47章 奇蹟之戰(四)第156章 文臣(下)第367章 變化第802章 有了第511章 不好解決的問題第31章 幸運草第619章 拉尼娜第489章 慘戰第597章 兩難之地第314章 錦袍第324章 逼死皇帝的事物第747章 六個大禮第687章 飛錢司第451章 十將·雪城第792章 大捷(上)第270章 縣學第242章 大順大順(下)第173章 攏心第821章 一家人第125章 有點難第129章 吹三秦第810章 黑白顛倒第327章 錦囊第115章 四告(上)第625章 有過第20章 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