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 拉尼娜

那還能說什麼呢。

不過王巨又補了一句:“陛下,諸公,遼君昏庸,又重用奸臣,因此只是皮毛之患,災害渡過去,朝廷加強戒備,便會安然無事。”

怎麼戒備,王巨也懶得說了。

邊軍邊軍!都說了好幾遍。

“但主要還是國內,自古以來治國之道,以德化爲本,以律法爲輔,豪強兼併,爲富不仁,光靠強行攤派是不行的。還是要以勸說爲主,讓他們多行善積德,非是供養菩薩,而是要善待貧困百姓,最少讓他們有衣有食,那便不會謀反,國家才能長久,他們子孫才能永享安樂。否則一旦國家大亂,北方又有強敵虎視眈眈。我朝必將迅速滅亡矣。至於這些權貴豪強,同樣也會一無所有。故云,覆巢之下,豈有完卵?”

趙頊卻搖了搖頭。

道理誰都懂,但誰能做到?

“因此要強加宣傳,不宣傳,不鼓勵,如何讓這些人自發地去行善?或如文公所說的那樣,與士大夫治天下,非與百姓治天下。什麼意思,難道百姓是芻狗?這樣的說法一旦形成正統認識,而非是祖宗家法所說的齊人,國家兼併會更嚴重,權貴更加不會納稅,更加地爲富不仁。我朝也會更快地走向滅亡。”

總之,王巨今天所說的這些有點兒得罪人。

不過這些道理得擺出來,遮遮掩掩的,只能更壞。

然而幾個人都是苦笑,王巨與文彥博算是槓上了。若是王巨知道程昉因爲文彥博率領大臣們所逼。悲憤而死。還不知道會鬧成什麼樣子呢。

“陛下。一個不會洗腦……宣傳的國家,就註定不能成爲一個好國家。以前歷代的宣傳,儒家的三綱尊尊、道家的清靜無爲、佛家的與世無爭來世因果,其實說到底就是愚民之策。這也如同我剛纔所說的,一個是堵水,一個是導水。水越堵越高,因此沒有其他外因下,因爲朝廷長久。人煙稠密,兼併嚴重,就產生了張角黃巢之流。”

“那個可以說遠,再說我朝一個地方。當年王全斌平蜀,因沒有約束軍士,導致全師雄率領巴蜀舊卒叛亂,後得當地鄉紳配合,才平定了這次叛亂。由是太祖皇帝沒有將齊民之策向巴蜀推廣,何謂齊民之策,不是均分土地財產。而是在律法上大家相齊,主戶不能虐待客戶。也不得禁錮客戶,以便給客戶更多的生機。然而巴蜀卻不同,主戶殘忍之極,旁戶民不聊生,連唐朝的部曲都不如。由是讓王小波與李順叛亂。最後平叛後,因爲許多主戶讓王小波李順殺死,並且均分了田產。朝廷也默視了他們兩人均分的這些田產,然而過了這麼多年,當年那十幾個動亂的州軍因爲這次均分田產,卻成了我朝土地矛盾最少的地區。”

“這便是祖宗的睿智,用齊民替代了愚民,用疏導替代了防範。實際就是這樣,底層百姓生活之貧困,也非是陛下之所想像的,臣在泉州做得還好吧,一些赤貧的百姓鼓勵他們與海商一起去海外,重新謀劃一條新的出路。然後就着海上貿易擴大的優勢,鼓勵百姓多開設作坊,作坊多了,國家就有了商稅,也養活了更多的人。然而還是有許多貧困百姓衣不蔽體,食不果腹。所以臣以爲,陛下當審視真正的祖宗家法,齊民之策。而非是什麼與士大夫共治天下,非是與百姓共治天下。一旦後面成爲定論,成爲國策,成爲宣傳的對象,國家不久便會亡矣。”

“除了宣傳,還有一些政策的落實。其實祖宗說齊人,也非是祖宗首創,而是夫子所說的民不患寡而患不均。比如大海那邊的倭國,比如西夏,他們遠比我朝貧困,但矛盾激化未必比我朝嚴重多少。這個均不是均分田地與財產,而是政策上的均。兼併可以,但不可以用高利貸、僞造田券債券去兼併。行商可以,但不是逃避稅務去行商。升官可以,造政績去升官,而非是靠拉幫結夥,互相吹捧去升官。”

“儘量創造一個公平的環境,農民想要多得糧食,就要辛勤地勞動。商賈想要多賺錢帛,就要智慧去獲取信息,雨前造舟,旱前造車。讀書人想要中進士,只能靠苦讀,靠學問中榜。實際窮人未必全是好人,有的人遊手好閒,好吃懶做,這樣的人貧困了,那是自找的,國家若是去救濟,反而助漲了這種不良風氣。有的富人主動交納稅賦,造福鄉里,救濟貧寡,這樣的富賈國家就不能打壓。這纔是真正的齊人。有人說我收買民心,有人說我有政績,皆錯了,微臣無非就是執行了真正的祖宗家法,齊人之道罷了。”

好了,若說俺有野心,是趙匡胤與趙匡義教俺這麼做的。若說俺有政績,那也是趙大趙二的教導之功,與俺無關。

這說法太超前了。

大殿裡鴉雀無聲,都不知道說什麼好。

然而一個個不得不承認,確實有點道理。

其實愚民好,還是齊人好,無外乎就是讓百姓對國家不失望。

只要不失望,那麼就不會揭竿起義,國家也就長遠了。

那麼問題就是如保證百姓不對國家失望了。

其實王巨用意,不過是爲他的政治理念披上一層合法的外衣。

王安石動不動說三皇五帝,宋朝有學問人多哪,包括考古學,對一些僞經義的質疑,都是在宋朝產生的。想一想,有多少人完全相信三皇五帝?

於是保守派一些說祖宗家法,好,我們一起說祖宗家法吧。

但王巨只說了一些法,並沒有說具體的“術”,未到他上位之時,說了也不管用。弄不好還會讓呂惠卿一肚子不滿。

正事重要。

王巨便去了西府。

究竟怎麼對付。得知道遼國的一些情報。

然後他翻看了卷宗後傻了眼。問:“陳公、吳公、蔡公,王相公,曾相公,難道河北那邊這些年都不置斥候嗎?”

想一想宋太祖時,遼國還沒有發兵呢,消息就到了趙匡胤手中,遼國六萬騎兵到了河北邊境,田欽祚也帶了三千騎兵趕到。可見情報之靈通。

但現在西府幾乎什麼遼國情報都沒有了。關於遼國那邊的記錄,甚至還不及王巨記得的歷史知識多。

蔡挺嘆了一口氣說:“所以我說河北要置將臣,不置將臣,萬一遼國入侵,國家真會危矣。”

老蔡不簡單,但他身體跟不上了,不久後上朝,因爲頭昏眼花,仆倒在地。趙頊便勸說,蔡公。休息吧。

老蔡無奈,只好致仕。

然後王韶又下。西府又是一羣尸位素餐之流……

“所以我向陛下推薦了章質夫。”

如果不是王巨,現在章楶也漸漸上位了,以秦鳳路提舉常平使的官職,正救濟着陝西災民。當然,不及現在這個官職重要了。那是可是天下富州杭州的府尹。

王巨頓了頓又說:“吳公,蔡公,立即向邊臣發出命令,讓他們派出斥候,打聽遼國燕雲,與西夏那邊有沒有旱情,輕重如何。”

“子安說得不錯,”王韶道。

不僅要防範遼國,同樣也要防範西夏。西夏被王巨揍得那麼慘,王韶出兵河湟時,依然出兵相助了木徵。這是一個永遠不知改悔,不想和定安定的國家。

至於遼國,如是旱災嚴重,他們也要救災的,哪裡還會發兵。不會發兵,就不用做巨大的讓步。

吳充立即寫詔令。

春節漸漸到來。

王巨張羅着妹妹的婚事,先是在這附近買了一棟宅子,高家的那個宅子太小了。花掉了一萬三千多貫。

然後還有其他的各個嫁妝。

也不是王巨一個人了,都這樣。包括趙頊的皇弟趙顥,也因爲女兒多,然後爲嫁妝發愁。這是王巨,若是換作其他人家,又只有一個寶貝妹妹,還不知得陪嫁多少。

然而高家那邊同樣在發愁,不能當真吃軟飯哉,況且自己兒子有什麼資格吃軟飯。於是到處借錢。

二妞便抱怨。

王巨也怕他們攤上高利貸,那就悲催了。

因此用陪嫁的形式,置了兩萬貫交子放在籮裡,以讓高家置辦聘禮。

另一邊又替三弟訂下一門親事,一個歸姓娘子,其父乃是三司一個小官,聽說其夫婦爲人也忠厚,這個倒無所謂,王巨注意觀察了那個歸小娘子,看長相,也是一副小家碧玉模樣,王巨就沒有異議了。

然後又被瓊娘取笑了一頓後,這門親事訂下。

元旦節到來。

遼國派來耶律寧、李貽訓與耶律用政、李之纔來賀正旦。

在他們到來之前,兩邊的消息也傳到了西府。趙頊將喊到延和殿議事。

第一份情報便是契丹那邊也有旱災,自雲州開始,一直到渤海邊的平州灤州,都出現了饑荒。

第二份情況乃是西夏那邊的,據說西夏草木枯死,羊馬無所食,於是監軍司令於中國邊緣有河流之處放牧。但應當旱情比宋朝稍稍好一點,所以一度因爲陝西諸路蕃漢缺食,樑乙埋派人以財物招誘熟戶,還真有一些熟戶逃了過去。

“旱災比臣想的還要嚴重哪。”王巨道。

呂惠卿道:“若非變法,而是象熙寧初那樣,國無財貨糧草,又逢得這樣的大旱,國家兇殆。”

趙頊則說:“這就是那個厄爾……尼諾?”

“那只是臣的推測,但不是厄爾尼諾,而是罕見的拉尼娜,如果是,除了北方出現嚴重乾旱風暴外,還會出現寒冬。”

“啊?”趙頊先是張大嘴巴,然後對身邊太監吩咐了一句,太監下去。一會兒將王巨所著的那幾本書拿來,其中一本有一段就是專門講這個拉尼娜與厄爾尼諾兩種極端天氣的。

如果沒有這本書所寫,那麼只能說王巨是事後諸葛亮,明顯地今年京城冬天很冷。

但這本書乃是去年上半年完本的,前年冬天與去年春天還不算寒冬,所以就有很好地說服力。

趙頊曾翻看過,現在又重新翻看,果然記載了王巨所說的這段話。

他有些驚奇地看着王巨:“這真是一門古怪的學問。”

又說:“確實如此,不僅京城今年冬天冷,整個北方雨木冰,陝西都有少數百姓凍僵於野外。”

這個沒辦法了,他只能下詔,不斷地抽出物資前去各地救災。

然而趙頊刻意點出來這一條,那就是這場大災不是大家所說的那樣,與變法有關係!最少遼國與西夏沒有變法吧。

“可有預防之法?”趙頊又問。

“如果精研下去,早晚會有預防之法,但現在微臣卻不能。知識是一步步積累的,而非是憑空天賜,也不可能憑空天賜,否則就是裝神弄鬼的騙民騙國之邪術了。不過經義是治國治民,修身養性之大道,然而這種知識也是輔助經義治國的小道,而非是什麼奇技淫巧,也望陛下重視之。”

王巨再三說它是小道。

不能做聖人,王安石那樣做實際有點傻了,不要說趙頊,即便劉備白帝城託孤,那也是被逼的。還有符堅如果完全相信王猛,又何來的淝水之敗?

再看超級權臣秦檜,難道趙構不忌憚之?張居正,難道宋神宗不忌憚之?可這兩人不管好壞,什麼時候將自己註釋的經義,當成了科舉的考覈內容?

但王巨卻注意了下面的消息,冷笑道:“西夏人又不老實了。”(……)

第710章 山匪第647章 蘇茂蠻第346章 潑污第116章 四告(下)第386章 謠傳第795章 讓(下)第642章 原來是虎(上)第774章 腥氣第129章 吹三秦第596章 市易市易(下)第62章 六拜(下)第532章 南來風第328章 一個門客,一個太監第747章 六個大禮第282章 用第262章 斬龍(上)第318章 資格第25章 寶藏(下)第264章 朱序(上)第23章 香玉第487章 歪樓第214章 故人第469章 旅(下)第386章 謠傳第57章 苦逼的丁家(中)第332章 水與火第82章 鬧大吧(一)第833章 贊普的人選第290章 驚豔第657章 海戰(上)第47章 奇蹟之戰(四)第182章 子午山第173章 攏心第657章 海戰(上)第649章 海盜(中)第780章 二桃殺三士第446章 下江南第693章 完了第775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上)第126章 捉婿第142章 見好就收第790章 五天第845章 撲朔迷離第573章 以進爲退第584章 東明縣(上)第71章 天塌了第766章 天機第111章 挑戰第109章 三丁刺一第600章 我們幫助你第281章 可信賴的人第500章 大殺器第804章 小小懷孕案第210章 謀事在人第112章 省錢第30章 以直報怨第232章 又打臉了第155章 文臣(上)第453章 膽大包天(上)第723章 親戚關係第658章 海戰(中)第560章 請功第373章 增兵第61章 六拜(上)第662章 破城第23章 香玉第3章 伏擊(上)第59章 離去第740章 裂車(中)第618章 大錢第771章 軟第656章 龍臀第658章 海戰(中)第242章 大順大順(下)第294章 倚仗第743章 逼第434章 羞侮第648章 海盜(上)第686章 山林第317章 坐臥者第781章 真正的助手第109章 三丁刺一第627章 動心第736章 最暗黑(中)第610章 小道第299章 舅舅們(下)第682章 嚇一嚇第293章 一個訪客第382章 掏心窩第843章 朔正第338章 小人第519章 死亡樂章(八)第168章 坦白第847章 上海務(下)第512章 死亡樂章(一)第833章 贊普的人選第557章 最美麗的攻城第443章 市易第40章 空前危機第774章 腥氣
第710章 山匪第647章 蘇茂蠻第346章 潑污第116章 四告(下)第386章 謠傳第795章 讓(下)第642章 原來是虎(上)第774章 腥氣第129章 吹三秦第596章 市易市易(下)第62章 六拜(下)第532章 南來風第328章 一個門客,一個太監第747章 六個大禮第282章 用第262章 斬龍(上)第318章 資格第25章 寶藏(下)第264章 朱序(上)第23章 香玉第487章 歪樓第214章 故人第469章 旅(下)第386章 謠傳第57章 苦逼的丁家(中)第332章 水與火第82章 鬧大吧(一)第833章 贊普的人選第290章 驚豔第657章 海戰(上)第47章 奇蹟之戰(四)第182章 子午山第173章 攏心第657章 海戰(上)第649章 海盜(中)第780章 二桃殺三士第446章 下江南第693章 完了第775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上)第126章 捉婿第142章 見好就收第790章 五天第845章 撲朔迷離第573章 以進爲退第584章 東明縣(上)第71章 天塌了第766章 天機第111章 挑戰第109章 三丁刺一第600章 我們幫助你第281章 可信賴的人第500章 大殺器第804章 小小懷孕案第210章 謀事在人第112章 省錢第30章 以直報怨第232章 又打臉了第155章 文臣(上)第453章 膽大包天(上)第723章 親戚關係第658章 海戰(中)第560章 請功第373章 增兵第61章 六拜(上)第662章 破城第23章 香玉第3章 伏擊(上)第59章 離去第740章 裂車(中)第618章 大錢第771章 軟第656章 龍臀第658章 海戰(中)第242章 大順大順(下)第294章 倚仗第743章 逼第434章 羞侮第648章 海盜(上)第686章 山林第317章 坐臥者第781章 真正的助手第109章 三丁刺一第627章 動心第736章 最暗黑(中)第610章 小道第299章 舅舅們(下)第682章 嚇一嚇第293章 一個訪客第382章 掏心窩第843章 朔正第338章 小人第519章 死亡樂章(八)第168章 坦白第847章 上海務(下)第512章 死亡樂章(一)第833章 贊普的人選第557章 最美麗的攻城第443章 市易第40章 空前危機第774章 腥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