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8章 青丹谷

“太保,你喊出大宋最強的聲音。”章惇道。

當着遼國使者的面,吼出看看這個寰宇究竟是誰家天下,王巨算是宋朝第一人了。

兩個遼國使者差一點咽死,如果是以前,他們會立即說當真我們不敢出兵?至少大軍集結於邊境,嚇唬一下這羣南蠻子!

可現在遼國被遼東那羣女真人牽制,他們有苦難言,哪裡敢用兵宋朝?

不過宋朝交出了仁多保忠,確實也算是給遼國人面子,隨後宋朝又拿出許多雜糧種子,現在這些雜糧推廣的重心雖在陝西,但也在河北河東開始推廣,遼國聽說後,暗中派斥候過來打探,確實產量很高,而且多是耐旱作物,遼國君臣皆有些心動。

於是兩個遼使藉着臺階下,不言此事,灰溜溜地帶着一些雜糧種子與仁多保忠返回遼國。

王巨道:“諸位不用擔心遼國,他們以前是一頭老虎,但現在是紙老虎,一戳就破。”

遼國可不是紙老虎,最少能算是匹有些瘦的駱駝,如果遼國是紙老虎,現在王巨也是紙老虎,遼國真的出兵,難道王巨真的安撫阿里骨,放棄湟州?也不收復西夏,而與遼國決一死戰?

那是不可能的。

因此就看誰嚇倒誰了。

王巨所以這麼說,是寬慰大家,怎麼辦呢,大夥都有莫明其妙的恐遼症,這病,得治!他在君臣相送下,出了宣德門。這一回沒有象上回做賊一般地離開,京城百姓也適應過來。最少不會夾道相送。還有人站在路邊認出了王巨一家。揮手大呼太保,但這個不用太避嫌了。

春天到來,宋朝繼續在發展着……是在繼續發展,並沒有因爲前線大規模的戰事,而影響到了後方!

不過從今年起,多少會波及到後方,但也算是很難得了。

彼岸第一批船隊到達,是去往大食那邊的船隊。他們帶回來大量金銀,也將原來那些借條徹底償還。這批資金的注入,也給宋朝經濟發展帶來了良性的助力,不過沒有幾個大臣能看出來了。

他們看到的只是金銀,現在這個金銀太重要了,關係到了整個銀行司。隨着這批金銀到來,金價也漸漸平穩住。但有人心細,仍看到了王巨所說的透支後遺症,那就是今年彼岸的船舶數量變少了,採購商貨數量也變少了。但對彼岸無所謂。正好將船舶抽出來,裝載百姓前往更東邊的那個彼岸。那邊經過幾年的征伐開墾。也到了大規模移民的時候。

隨後真正彼岸的船隊也陸續到達,同樣數量變少了許多。但今年彼岸船隊又帶來了十幾種果樹蔬菜的種籽或樹苗,大多數只適宜南方種植,不過南方也是宋朝的地盤,而且王巨也解說了其意義,這些多不是糧食,不過每出來一樣果樹蔬菜,實際就等於造就一項產業。

但有一樣物事,王巨禁止帶過來,那就是菸草。

遷徙過去的百姓多了,發現了許多宋朝所沒有的作物果蔬,也發現了菸草,甚至還有百姓在那邊開始種植。

王巨得知後,愣了半天,最後才說,種就種吧,反正是禁不掉了,但最好禁止百姓學習當地的土著人去抽它,也不得移植過來,不過種了的,將菸葉烤乾後,看能不能向大食天竺那邊銷售。不過王巨也知道這是枉然,只要找到這玩意了,它傳播起來會很快的。

而且納悶的他最想要的細絨棉至今仍沒有下落。

衣食住行,衣還在食前面,它不僅是遮蔽身體羞醜,就是這一條也很重要,成了人與動物的區別標誌之一,同時還是擋禦寒冷。即便現在的宋朝,北方每年凍死的人也比餓死的人多得多。

雖然粗絨棉快推廣到了長江一帶,可是它產量低,棉籽多,棉纖維短,如果不是現在棉花價格比較高,還有王巨直接推廣了最先進的種植方法,放在後世,以這種低效的棉種,棉農可能哭都來不及。

而且棉花價格一直很高,也意味着不能惠及所有百姓。

但好幾年過去了,一直沒有消息。

其實王巨記已也沒有錯,它原產地確實是在北美,只是位於墨西哥南部的高地,以及加勒比諸島上。

墨西哥現在那邊有一個強大的國度,彼岸是避開的。

加勒比諸島是在東面,彼岸根本就沒有踏足過,所以上哪兒找去,那怕找到了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區,也找不到這種新棉種。

不過也快了。

陶青就曾提議,於那個細長的灣區,開一條運河。

這個難度並不是很高,它不象後世的那條巴拿馬運河,必須要求能讓巨輪航行,現在要求只是能讓一兩千噸海船航行就可以了,長度還是那個長度,但寬度與深度要求全部下降了數倍。

陶青提出這個要求,非是好大喜功,而是兩塊大塊的西側多是山區爲主,想要肥沃的平原地帶,必須將百姓帶到兩塊大陸的東面。儘管東面有部分地區是茫茫的叢林,比如那片最大的恐怖的熱帶雨林,那隻能望而生畏了,但餘下的地區多不存在任何問題,高山上升起梯田,湖泊沼澤變成沃土,正是現在宋朝百姓最拿手的好戲。

但想到達東海岸,就必須保持通航。

不過王巨沒有同意,即便是一箇中小型運河,所需的勞力錢帛也會是一個驚人的數字,於是去年王巨讓賈會帶信給那邊,可於一安全細長處,修一條道路,然後在那邊修建一個碼頭,再於那邊建造一些船舶,先行派少許百姓前去開拓,畢竟現在彼岸百姓數量仍然太少了,沒有必要立即佔領那麼大的地盤。

如果此舉成功,必然從一些海島上經過。那麼就能找到王巨所要的棉種。

但細絨棉的作用。只有王巨心中清楚了。

宋朝君臣還以爲王巨判斷失誤呢。畢竟這些多是王巨“道聽途說”而來,即便有失誤,也不奇怪,而且眼下的粗絨棉之推廣,已經讓大家很滿意了。

王巨有些失望地放下飛書,對王紫川說了一句:“去將種將軍請來。”

王巨回到湟州後,並沒有因爲遼國的威脅而立即用兵。

原因在延和殿,王巨也對趙頊與幾個宰相說過。首先是氣候上的因素,湟州一帶比東面更冷些,即便春天,晝夜溫差也很大,不利於宋軍行軍作戰,拖到夏初,氣候能適應了,時間也來得及。

其次要等西夏恢復元氣……當時在延和殿,王巨說出這句話時,幾個宰相一起愣住。

然後王巨解釋了原因。去年連連慘敗,樑家威望下跌。反對聲音強烈,似乎這是對宋朝有利的,但西夏與吐蕃不同,他們已經立了國號,大夏在他們心中有了正統的地位,因此宋朝一旦大軍正式發起滅國之戰時,所有矛盾會全部消失,又擰起一股繩,當然了,無論他們怎麼擰,也非是前幾年伐夏可以比擬了,不過戰事拖長,契丹人就會插手。這是王巨最不想看到的。

因此前線繼續淺攻加中攻,先將仁多保忠釋放回去,兩個遼使帶着他去了遼國,相信會立即送他戰馬讓他回西夏,仁多保忠一回到西夏,本身與樑家關係就不錯,現在又有了殺父之仇,必然會進一步支持樑乙逋,並且在他蠱惑下,西夏還會繼續與宋朝交惡。

只要繼續交惡,就會不斷地產生戰機。

而且西夏樑乙甫得到仁多家族的支持,力量會進一步茁壯,去年宋軍佔據銀州石州後,主運退縮,會讓樑乙逋產生一些錯覺,並且這個樑家雖是漢人,但從男到女全部是戰爭瘋子!

稍加利用,邊境將會繼續爆發戰爭。

放於邊境處作戰,雖然地利不利於宋朝,不過僅是在邊境處,經過斥候的偵察,至少地形不陌生。也就是在地利上不會吃大虧。

經過連續性的慘敗,去年西夏百姓生活很慘,儘管夏石銀是西夏的老巢所在,宋軍撤退後,西夏不得不安撫百姓,但因爲牛羊都讓宋軍擄走了,連同秋收的莊稼也提前當成青飼料割走,西夏又撥不出多少糧草來賑濟,於是自去年冬天起,就有許多百姓挖草根,剝樹皮,找老鼠充飢。

其實到了今年春天更慘,有許多百姓又開始吃觀音土了。

但反觀宋朝那邊,百姓安居樂業,因此最少在邊境處,人和上西夏也佔據不到什麼優勢。

打到最後,西夏又向他們乾爹求救了,但只有不是宋朝先動的手,遼使過來依然說不出所以然。

那麼到後年,則能更輕鬆地將西夏拿下,遼國想發兵就發吧。

連連大捷之下,王巨也想與遼國小較一下手腕。

也就是給樑乙逋“恢復”西夏元氣的時間,給他更多聚集兵馬的時間,於邊境想方設法進一步重創。

敗到一定地步,百姓連飯也吃不上了,哪裡還顧得什麼國號?

河湟這邊也要時間,到了湟州,這邊吐蕃人對宋朝不可能那麼親近了,甚至大家都不是很瞭解,只知道東邊有一個國家叫宋朝。

這種人心所向,對宋軍後面的行動不是很有利的。

儘管王巨兩次集結了各族首領,宣傳了他的民族政策,但效果並不是太大。

於是王巨回來後,讓各族將他們的物產拿出來,組織成商隊,聯手起來,前往鞏州與秦州交易。熙州那邊還好一點,特別是河州往西往南,許多部族嚴重缺少各部物資,這也是必然,他們那有宋朝那麼發達的手工業?但他們的物產多以皮毛牲畜爲主,這恰恰是宋朝最受歡迎的商貨。

以前也有交易,但隔着兩個國家,交易終有些不暢,因此王巨這麼做,使得許多部族受益。甚至王巨還從秦州那邊請來一些膽大的商賈,直接帶着商貨,前來各部族與百姓進行着直接的交易。

這也是王巨再三提醒的注意事項。可以惠及這些蕃人蠻人。但不能僅惠及一些首領。而是要使整個蠻部蕃部百姓受益,這纔是讓各蕃部蠻部不會叛亂的正確方法。

再加上其他的一些政策與手段,各部族大多數就穩定下來。

這就是一個最好的示範。

最後就是要花費一些時間,從湟州各部族裡挑選出一些精明的人做爲使者,暗中潛向青唐城與廓州那邊,對各部族進行遊說。

不指望他們立即背叛阿里骨,與宋朝聯手剿滅阿里骨了,要的只是一個表態。

這一招也很管用的。這些使者都是吐蕃人,殺是不能殺,就是殺,人家說是宋軍逼迫來的,如何殺?

不殺,有的部族同意歸順宋朝,有的部族不同意歸順宋朝,各部族則會產生不和,甚至同一部族內也會產生爭議分裂。這種不凝聚的局面,正是王巨所要的。

這個做法或者就是孫子馬謖羅貫中所說的。攻心爲上,攻城爲下。而且這種做法。會逼出一件事,阿里骨會更加緊密地與西夏抱團取暖……這樣對宋朝也有利。所以這幾個月是不斷地反轉,整將幾個宰相與趙頊聽暈了。

當然,說的時候還在去年年底,只是一個大約的方案,計劃也會隨着形勢變化而不斷地調整。不過到了四月下旬,佈局差不多完成了。

因此王巨喊來了種誼,未來湟州路安撫經略使就是種誼。

這個官職很重要,特別是前幾年極其重要,其人選必須很能打,不能打,就不能震懾與及時處理叛亂,不但能打,還有私心不能太重,有大局觀。

符合這個要求的不止只有種誼,比如姚雄,姚兕,林廣,折可適等,也能符合這個要求。但種誼在岷州呆了很久,與這些蕃人羌人打了多年的交道,因此在這數人當中,無疑種誼是最適合的。

於是在王巨提議下,朝廷換了岷州知州,讓種誼擔任王巨的助手,然後調到王巨身邊來,從現在起就開始磨礪了。

一會種誼帶了過來。

王巨問:“廓州那邊怎麼樣了?”

“邈龍、拘掠、洛施軍令結、魯遵、溪丁樸令骨這些部族皆表示不會支持阿里骨,但他們說,也不會配合我朝出兵,對付吐蕃人自己,望太保諒解。”

“不支持阿里骨,實際就等於支持我軍。”

“恩,”種誼點了點頭,就是他們出兵,宋軍也未必放心。

他又說道:“但青丹谷部十分強硬,可能他們持險強橫,又加上阿里骨派駐了一些軍隊,入駐了青丹谷……”

青丹谷不是練青丹的地方,它取了當地人的諧音直譯過來的。

位置就在王巨去年拿下的癿當城西邊三四十里處,是通往廓州的重要門戶。它面對着黃河,但這段黃河十分險峻,又有許多石灘,不易渡河。

背後則是拉雞山沿伸出來的高大山脈,倚山旁水,谷雖大,卻易守難攻,由是青丹谷部漸漸強壯,成爲廓州頂尖的大部族之一(其位置大約就是循化縣對面那片灘谷上)。

種誼的意思可能是阿里骨這支駐軍的威脅,青丹谷部不敢做什麼承諾,只好用強硬的語氣回拒了王巨派出的使者。

王巨壓了一下手說道:“好了,就是他們了。”

想治理這一地區,胡蘿蔔是必須要有的,而且王巨是真心實意地給了許多胡蘿蔔,包括從緊張的錢帛中抽出大量錢帛,用來修建道路水利,打通商路,改善其封閉的生活環境,還帶來許多優良的草種,讓各部播種下去,增加畜牧業的收益。

但大棒也是必須的。

廓州就選擇了這個青丹谷揮起大棒。

王巨將湟州的軍務交給了王光祖與郭景修,不是這兩人最能打,而是這兩人最年長,性格變得穩重,不會因急躁而貽誤了大事。

隨後率領三軍徐徐發向癿當城。

欲取青唐,必先斷其羽翼廓州!

就在他率領大軍到達癿當城時,接到蔡確寫來的一封信。

信上只說了一件事,文彥博致仕,返回中原後。跑到司馬光墳墓前大哭了一場。然後一言不發。回到老家養老了,不是不讓呆在洛陽嗎,俺在洛陽治的宅子也不要了,直接回老家。

王巨放下信,他嘆息一聲,沒有那麼簡單的,蔡確與章惇等人可能以後還會有難……

這使得他又想起另一個時空明末的故事。

前世有人不懂歷史,還可能以爲文彥博所謂的與士大夫共治天下而辨解。是接近民主制的吼聲了。

宋朝還沒有好例子,最好的例子就是在明朝。

相比於宋朝的財政稅收,明朝那個才叫低啊。然毛用,有錢的人還是有錢的人,赤貧百姓比宋朝還要多!李自成來了,要保衛北京城域,可打仗就要發兵餉,但國庫沒錢了,崇禎到處借錢,太監首富王之心捐了一萬兩。似乎不少了,且看李自成進京所抄來的銀子。共抄來七千萬兩銀子,還沒有抄乾淨呢,實際數字可能是這兩倍三倍以上,勳戚十分之三,太監十分之三,官員十分之二,商賈十分之二,也就是正兒八經做生意的商人,可能佔不到十分之一數量。

對於一下宋朝,似乎也在向這個方向蔓延……

堂堂的內閣首輔魏藻德只捐了五百兩,有的大臣爲了哭窮,將自己家中的鍋碗瓢盆拿到大街上賣,俺家實在沒錢了。崇禎沒辦法,只好向他丈人開口,他岳父周奎有錢哪,結果國丈同志說俺是清官,沒有錢,擠得急了,捐了一萬兩,氣得太監徐高拂袖而起:“老皇親如此鄙吝,大事去矣,廣蓄多產何益!”結果李自成進京,架不住嚴刑拷打,從周家抄出了無數奇珍異寶,拉了幾十車,光是現銀就足足有53萬兩之多。但當時在崇禎苦苦哀求之下,全國加在一起只捐了二十萬兩銀子。

還有更好玩的,李自成兵臨京城,崇禎讓魏藻德守城,問他何策,魏藻德一言不發,氣得崇禎一腳踢翻了龍椅,結果李自成來了,魏藻德立即開城投降,李自成問他,爲什麼你不殉死,魏藻德答道,我正準備效力新朝,哪敢去死。劉宗敏指責他爲首輔而誤國,魏藻德答道,我只是一個書生,不懂政事,崇禎無道,所以亡國。劉宗敏大怒,你從一介書生到狀元,不到三年便做了宰相,崇禎哪點對不起你。命人掌嘴,又入獄拷打,幾天後交出幾萬兩銀子,不是五百兩了,又生生被酷刑裂死於獄中。

餘下逃過生天的人,後來做了清朝的奴才,還是最下等的奴才,但這些人爲了替自己遮醜,楊士聰(東林黨魁周廷儒的門生,投降清朝爲官)說不是俺們不捐,是崇禎本身小氣,內庫裡還有三千兩百萬兩銀子未用呢,卻涎着臉向大臣要錢,大臣能給嗎?甚至誤導了後人,真以爲崇禎小氣誤國。

趙士錦看不下去了,連寫了兩篇文章,說當時北京新庫裡實際只有二千三百兩銀子,老庫裡只有金帶犀杯價值約一千兩銀子,另外只有錦衣衛解來校尉銀六百兩,寶元局易錢銀三百兩。這就是當時國家所有財富了……那來的三千兩百萬,是三千兩百好不好?

將兩個時空疊合,就會驚人地發現,文彥博與司馬光要的就是明朝這種局面。

因此這個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實際就是與士大夫共享天下……那怕樊樓吃一頓飯起步得要幾百貫,但五座飛樓常常客滿,做爲皇帝,你必須要艱苦樸素……做爲士大夫,必須要享受各種特權。

其實宋末時快差不多要實現司馬光心中的“夢想”,別說蔡京是變法派,那是哄人的,他能與王安石好相比嗎?趙佶修了一座艮嶽,千古唾罵。實際真相是,它佔地只有七百幾十畝,以宋朝的財政,就是鋪金子銀子,也用不了多少錢。再看武則天修若大的上陽宮,用掉多少錢,三十萬貫,當然這個用費,是材料與人力多是免費的,否則也修不起來。可儘管動用了大量民役,百姓有沒有痛恨之?爲何艮嶽那麼多人痛恨,它真的很花錢哪,一根竹子就可以動用幾百貫幾千貫,運費有這麼貴嗎?那王巨於河湟修建道路水利,得花多少錢哪?

主要就是這些錢皆被貪官權貴所得,好了。金人來了。大夥皆一無所有了。

最好笑的是某超人說。不要試圖讓商人承擔國家責任,如果****不存在了,一起成了白種人的奴才,你還有屁的財富!就是移民了,沒有****,也會成爲最低等的人種,東亞病夫!而且老先生,你轉移的可多是****老百姓淚流滿面的擠地皮錢。兒子移民不用愛國那就拉倒唄,別振振有詞!

所以這些,王巨真的不能想,否則連平滅西夏都缺少了動力。

“齊人哪,”王巨喃喃說了一句。

這把怨氣,帶給了青丹谷部。

王巨繼續率領着大軍來到前線,種誼反映地形險惡,王巨親自騎馬去前線看看究竟是何險惡法?

外面確實是高大的石山,並且許多石山寸草不生,即便派軍隊攀登某個險峰潛入到谷中。因爲缺少掩護都十分困難。

一東一西兩條大路口,也臨時修建了石堡。雖然簡易的石堡,但放在這裡,依然是居高臨下,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就連幾個崎嶇的小路口,青丹谷部也派人把守了。

俺不求進攻,反正吃的喝的,在谷中什麼也不缺,但你們宋朝幾萬大軍,呆在這裡得吃得喝。進攻一段時間無果,你們還不乖乖地撤軍。

王巨騎着馬,到處看了看。

其實還是有方法可以進攻的,這個谷口十分狹長,而他們只是一個部族,加上阿里骨派來的少許駐兵,不過四五千甲士,正面無法進攻了,但宋軍可以派一支奇兵繞到側翼,潛入谷中,最少能將谷中的幾千兵馬不斷地分開,分到最後,看他們怎麼分?

還有,雖然這段黃河水流比較湍急,但青丹谷太狹長了,終有一些河段水流相對而言,比較平緩,用木舟不行,但可以用西夏人的渾脫,也就是羊皮筏子,不用多,只要載上一兩千精銳的戰士渡過黃河,青丹谷也就拿下了。

但王巨沒有這麼做,而是選擇了強硬的正面進攻方式。

大軍徐徐逼近東面那個最大的谷口,其實就是這條大道同樣崎嶇難行,只能說比其他道路要稍稍好一點罷了。

看到宋軍到來,那個石堡裡守衛的蕃兵,開始搬運石頭。

周圍就是無窮無盡的石山,石頭多的是,你攻上來,我搬搬石頭往下砸就可以了,多省事哪。

還別說,如果真的象以前那樣強攻,就在這個醜陋的小石堡下,最少得堆上幾千將士的性命。

王巨手揮了揮,種誼會意,從後面推出來兩百門火炮,其中一百門還是大型攻城炮,依次排開,就這麼一條山道,兩百門火炮居然排了好幾百米長。

但也無妨,射程足夠了。

種誼看到大夥將火炮列好,揮舞着大旗,兩百門火炮一起發射。

僅是四五輪發射,上面的石堡被炸得四分五裂,許多蕃兵被生生炸死。這還是現在一直沒有將火炮的精確度解決,否則一起射中了這個石堡,四五輪轟炸,差不多戰鬥也就結束了。

忽然上面有人大喊一聲,喊什麼,王巨聽得不大清楚,但隨着這聲喝喊,一千多名蕃兵主動衝了下來。

想得不錯,這一帶地形狹長,宋軍兵力多,可是不能發揮。現在又將火炮列在前面了,正是主動反攻的時候。這是好聽的說法,不好聽的說法,是沒有想到宋朝還有這樣厲害的武器,這個石堡沒辦法守了,還是拼命吧。

王巨騎在馬上未動,種誼繼續代替王巨下令,火炮手將火炮的角度不斷地壓低,向那些衝下山來的蕃兵轟炸,同時又調動了一部分弓箭手衝上前去,於炮車兩邊站立,並且這些弓箭手還是清一色的神臂弓手。

從山上衝下來很快的,還真有人躲過了炮彈的轟炸衝了過來,但隨着被密集的弓箭射倒在地。只有少數人避過弓箭,衝到火炮前,但這百把人能做什麼,有的吐蕃人上前來作戰,有的吐蕃人看到左右都沒有同伴了,自己孤零零地站在長長的宋軍隊伍前,整個人都傻了。

種誼揮舞了一下旗幟,後方的宋軍立即衝上山去。

此戰是火炮改變了戰爭進程,當然了,如果遇到巴金城那樣的地形,又逼得從正面進攻,即便有火炮,也發揮不了多少作用。

王巨帶着大軍殺入青丹谷,沒辦法玩了,谷中幾個族長帶着手下投降。王巨看着幾個族長,冷冷地說道:“所有丁壯,殺無赦!婦孺老幼,打散整編於其他各部。”

不久後他將迎來一場頗有些危險的賭注,他可沒有耐心慢慢安撫這個已經與宋朝公開抗爭的部族!(。)

第363章 霸道第154章 小知縣(下)第502章 驚喜第238章 不能比第835章 同意第217章 王巨的審判(上)第728章 黃河第384章 《感事》詩第683章 文豪的產生(上)第531章 斬第307章 南方第322章 小痛痛第841章 一土蓋天第716章 睜眼說瞎話第362章 竊賊第120章 上眼藥第296章 胡鬧(上)第123章 妹夫生猛第384章 《感事》詩第608章 下馬第605章 冒泡(上)第451章 十將·雪城第344章 天下第一女(上)第105章 空穴有風第35章 關學第287章 實話第505章 飛天(上)第821章 一家人第40章 空前危機第304章 獻舞(上)第581章 最強最不要臉的吼聲第659章 海戰(下)第559章 替死鬼(下)第416章 潑(下)第361章 很軟很暖和第768章 反轉(上)第809章 沒完沒了第686章 山林第437章 大人物第591章 良臣第813章 青唐第一名將第327章 錦囊第470章 動援第242章 大順大順(下)第652章 宋朝特色(下)第11章 圍殺第386章 謠傳第302章 永垂不朽第799章 不敢碰第606章 冒泡(中)第651章 宋朝特色(上)第737章 最暗黑(下)第一百〇四章 公主怎麼辦下第455章 韓公,賜教第72章 悲情第168章 坦白第568章 隱患第384章 《感事》詩第5章 斬首第660章 漁翁第176章 新私商(下)第816章 驚喜第405章 頂替第721章 真相第47章 奇蹟之戰(四)第514章 死亡樂章(三)第134章 古怪的字第451章 聖斷第313章 後臺第592章 修房子第684章 文豪的產生(下)第431章 撫養第809章 沒完沒了第50章 滿意第774章 腥氣第666章 入彀第561章 扯皮第747章 六個大禮第137章 快意恩仇(下)第709章 聖儒(下)第576章 錦衣晝行(下)第150章 葬花第525章 心機第571章 貴人第427章 擔心第862章 崩第30章 以直報怨第789章 宿命之傭第373章 增兵第373章 增兵第89章 高家第20章 講道理第509章 逆轉(下)第107章 盜版第188章 玩於股掌第617章 呵呵第346章 潑污第406章 來巧了第354章 驕傲(上)第777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下)
第363章 霸道第154章 小知縣(下)第502章 驚喜第238章 不能比第835章 同意第217章 王巨的審判(上)第728章 黃河第384章 《感事》詩第683章 文豪的產生(上)第531章 斬第307章 南方第322章 小痛痛第841章 一土蓋天第716章 睜眼說瞎話第362章 竊賊第120章 上眼藥第296章 胡鬧(上)第123章 妹夫生猛第384章 《感事》詩第608章 下馬第605章 冒泡(上)第451章 十將·雪城第344章 天下第一女(上)第105章 空穴有風第35章 關學第287章 實話第505章 飛天(上)第821章 一家人第40章 空前危機第304章 獻舞(上)第581章 最強最不要臉的吼聲第659章 海戰(下)第559章 替死鬼(下)第416章 潑(下)第361章 很軟很暖和第768章 反轉(上)第809章 沒完沒了第686章 山林第437章 大人物第591章 良臣第813章 青唐第一名將第327章 錦囊第470章 動援第242章 大順大順(下)第652章 宋朝特色(下)第11章 圍殺第386章 謠傳第302章 永垂不朽第799章 不敢碰第606章 冒泡(中)第651章 宋朝特色(上)第737章 最暗黑(下)第一百〇四章 公主怎麼辦下第455章 韓公,賜教第72章 悲情第168章 坦白第568章 隱患第384章 《感事》詩第5章 斬首第660章 漁翁第176章 新私商(下)第816章 驚喜第405章 頂替第721章 真相第47章 奇蹟之戰(四)第514章 死亡樂章(三)第134章 古怪的字第451章 聖斷第313章 後臺第592章 修房子第684章 文豪的產生(下)第431章 撫養第809章 沒完沒了第50章 滿意第774章 腥氣第666章 入彀第561章 扯皮第747章 六個大禮第137章 快意恩仇(下)第709章 聖儒(下)第576章 錦衣晝行(下)第150章 葬花第525章 心機第571章 貴人第427章 擔心第862章 崩第30章 以直報怨第789章 宿命之傭第373章 增兵第373章 增兵第89章 高家第20章 講道理第509章 逆轉(下)第107章 盜版第188章 玩於股掌第617章 呵呵第346章 潑污第406章 來巧了第354章 驕傲(上)第777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