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沙皇

三百九十四章沙皇

19177年十月,中國政府向俄羅斯克倫斯基臨時政府提出外交照會沙皇尼古拉二世在二月革命後退位時曾向英國的喬治五世國王提出政治避難,但是這一請求被英王所拒絕,尼古拉二世雖然沒有向中國提出避難申請,但是中國政府表示如果克倫斯基臨時政府願意將沙皇交給中國避難,那中國政府願意提供價值兩千萬華元的十年無息貸款做爲交換。

此時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全部被安置在西伯利亞的託博爾斯特,雖然失去了往日的榮耀,但是安全上還沒有太大的問題。不過譚延卻知道輝煌了三百多年的羅曼諾夫王朝肯定是撐不過後面的十月革命的,而中國主動提出爲沙皇一家庇護,只是在表面上讓英國難堪而已,但已經失去榮耀的沙皇一家在譚延眼中還是“奇貨可居”德國人肯定是撐不過去這場戰爭的,到時候德國的皇室同樣也要完蛋,把德皇威廉二世接到中國來就成爲勢在必行的事情,沙皇只是一個先例而已,而在以後中國對俄國發動戰爭纔是重中之重。

根據內務部的一份絕密報告,英國人似乎更願意看到尼古拉二世一家被俄國的革命連根拔起,因爲沙皇一家在英國的幾個大銀行中擁有數量不菲的存款,當然這是放不到檯面上的一種說法,同時也是譚延相信的一種說法,公開的解釋多半是英國害怕俄國退出戰爭,所以拒絕了沙皇尼古拉二世的請求。不僅在英國,在法國、荷蘭、瑞士、甚至是美國和中國都有,只是英國最多而已,俄國皇室在海外的存款自然是無法與其在國內的財產相比的,但是做爲一個延續三百多年的著名皇室,即便身上的一根汗毛也是不可小視這點上譚延自己可是深有體會他現在距離清朝皇室還差得遠是自己家族到底有多少資產連他自己都無法計算,這絕大多數都是最近二十多年間積累下來的,並且還在飛速提升中,可以說譚延家族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幾個家族之一。

譚延解救沙皇一家並非是圖財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爲日後的對俄宣戰提供必要的藉口,當然讓英國佬丟些面子也是他所樂意看到的。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在譚延眼中遠比財富更重要,而隱藏在他心底的更多的是一種快意這個尼古拉二世還有他的父親可沒少給中國找麻煩羅曼諾夫王朝這三百年一直窺伺中國,能夠將尼古拉二世弄到中國來看看這榮耀家族今天的落魄像,多少也讓譚延心中的怨氣舒緩了些。

對於中國來說俄國和美國不同,只要中國內部不出現內戰美國人最多沾沾小便宜但絕對無法威脅到中國;但是俄國不同中俄之間沒有廣闊的太平洋做緩衝地帶,在清室時代俄國佔領了中國大量的領土,而在現在中國反過來佔領俄國更多的領土。吃到嘴裡的肉是不可能再吐出來的,像東雲省在地圖上就像一個啞鈴,以1840年的清朝領土爲準,那就是中國“侵佔”俄國兩到三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實際上若是按照歷史沿襲上來說,這些領土在三百年前都是中國領土的範圍以俄國人的貪婪論是俄國還是蘇聯只要強大起來之後絕對會有個說法,就衝東雲省中俄之間還會有一場戰爭非原子彈這樣的逆天級武器出現使得雙方都不敢有所動作。

對於原子彈這種武器,中國毫無疑問是走在世界最前列的因爲其他國家對這種威力只存在傳說中的武器是連想都不敢想的,只有中國纔會針對此方向進行研究。

當然以現有科技水平原子彈只能進行理論上的研究,甚至其理論基礎都尚未完善,只是中國在高能物理方面經過近十年的努力開始趕上西方,這也多謝世界大戰使得歐洲雞飛狗跳,中國從而能夠用高薪和良好的基礎環境來吸引歐洲的物理學家來到中國,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居里夫人。

想要請動居里夫人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戰前歐洲的物理研究領域無是氛圍最好的,而居里夫人在19111年末第二次獲得諾貝爾獎,這在無形中就更增加了中國邀請居里夫人到中國的難度,同樣也是因爲譚延認爲有愛因斯坦在手不能得隴望蜀說白了愛因斯坦多少還可以用物質來打動他,但是這一招在居里夫人身上就比較難辦。

不過戰爭的到來使得這一切都有了轉機,因爲法國可是西線主戰場,而德國人對巴黎的威脅也是從來沒有放棄過,戰爭使得法國資源匱乏,除了與戰爭相關的科學研究之外,其他方面的撥款幾乎處於停滯狀態,像居里夫人這樣以高能物理爲研究方向的科學項目是不可能得到撥款的。這種狀況讓在一旁窺伺歐洲科學家的內務部看到了希望,一方面暗中操作在國內給相關大學加大了撥款創造物質條件,另外一方面則廣泛邀請歐

是交戰國地科學家來中國講學。只要請到中國來地科都能夠被他們給留住。是以在中國幾乎聚集全世界最多也是最頂尖地高能物理方面地學者。

居里夫人最終下定決心來中國。最爲關鍵地一點便是在19115年二月居里夫人來到中國後譚延接見了她。並且對居里夫人做出了承諾中國將會盡最大力量促成波蘭重新獲得獨立。就算不能達成此事也會讓居里夫人滿意。這中間什麼樣地標準纔是讓居里夫人滿意?雖然譚延沒有明確地說明。但是在他看來以中國地實力而言一邊倒地支持波蘭獨立是絕對沒有問題地。因爲爲了居里夫人他可以讓波蘭獨立問題成爲西方交換中國出兵俄國地唯一條件。

當然也不會真地那麼誇張。畢竟在干涉俄國革命地問題上。西方遠比中國更緊張。而論實力再也沒有比中國更合適地國家了歐洲幾個強國都在戰爭中元氣大傷。也唯有美國和中國這樣強大地中立國有能力來做這件事。其中與俄國接壤地中國更比美國有着天然地優勢。對俄國發動戰爭是勢在必行。但是譚延會利用西方對俄國革命地恐懼進行敲詐果不能得到他滿意地條件就雙方坐下來看誰地耐性更好了。至於對居里夫人地承諾在譚延看來確實是小菜一碟。

不管怎麼說。在譚延眼中人才遠比黃金更重要。而這次歐洲戰爭中國收穫之多實在是超乎譚延想象之外財富和人才缺一不可僅是財富地增多是可以增強國力。但這需要走很長一段路。而單單有人才地收穫缺乏物質基礎也是一樣地後果得通過這次大戰使得中國聚集了如此多地財富和廣泛地人才。譚延可以非常樂觀地想象中國若是平穩地再發展上二十年。那整個國家實力將會多麼強悍?!以中國地疆域、人口、經濟互相結合。可以確信若是未來地世界必須要有幾個高峰地話中國毫無問將會是其中地一個。

正如德皇威廉二世將列寧送回俄國一樣。現在布爾什維克正在鼓動前線地俄軍回國退出一次世界大戰。譚延並不知道列寧和威廉二世之間是不是有什麼交易。有沒有交易對於譚延來說並不重要。重要地是俄國雖然經過了“二月革命”。但國內地情況依然不樂觀。坦率地來說以俄國目前地狀況退出戰爭也許對俄國來說是正確地是前提必須是德國不能窮追猛打。並且俄國也失去了戰後參與分蛋糕地資格。

譚延不知道列寧等人是如何打算地寧主張俄國退出戰爭。並且布爾什維克以實際行動在讓俄國退出這場戰爭是對於克倫斯基臨時政府來說這是絕對不行地退出戰爭俄國並不能保證德國也會採取對等地行動。更致命地是退出戰爭那俄國以前所有地努力和犧牲都打了水漂克倫斯基政府該如何向國內地支持派交代?

譚延就是看準了克倫斯基臨時政府此時外交上的窘迫,只要付出一定的經濟利益代價就足以讓對方屈服,當然所謂“兩千萬華元的十年無息貸款”事實上其中還是要從中國購買各種物資,畢竟現在的俄國是需要各種物資勝過對黃金的需求。若不是因爲要等到恰當的時機,中國用不着開出這樣的價碼,只是二月革命後俄國民衆對新政府的期待還是非常高的,認爲新的俄國將會以很快的速度進行脫變,俄國在很短的時間內便會強大起來。

俄國在革命後的這幾個月裡因爲戰爭如何能夠表現的好?國內的局勢進一步惡化,而二月革命之所以能夠成功也是因爲國內的蘇維埃政權做出了讓步布爾什維克和孟什維克的意見並不統一。

在這樣由各方勢力生硬撮合在一起執政的國家如何能夠面對現在的局勢?二月革命後國家不僅沒有強大反而還在極速衰退中,俄國民衆更加不滿也就不足爲奇了,若不是譚延害怕布爾什維克再次革命發難,他還可以穩坐釣魚臺繼續等下去現在俄國是由資產階級和大地主爲代表的人物掌權,他們對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最多是流放或是軟禁不會有威脅沙皇一家生命的危險,但布爾什維克一旦掌權,尼古拉二世一家就可以宣判死刑了。

譚延知道這次世界大戰後帶來的是歐洲衆多顯赫的皇室徹底崩潰,德國、奧匈帝國、土耳其、俄羅斯這四國的皇室肯定是要灰飛煙滅的,但是對於這些皇室最終面臨的結局他只知道威廉二世好像是跑到荷蘭去了,其他的皇室就不得而知了。不過譚延就算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麼?雖然沒有生活在那個意識形態極爲對立的時代,但克格勃的赫赫威名可是久聞大名,克格勃的前身契卡可是在十月革命後不久就誕生了,以克格勃的作風他不相信俄國皇室還能安然無恙譚延一手建立了“K機關”,最強調的便是“機關的傳統”,

格勃一定也是延續了契卡的“傳統”,算算時間若|尼古拉二世一家來不了中國那等待他們的就是人間蒸發。

尼古拉二世從1898年繼位成爲俄國沙皇后,在他近二十年的統治中,譚延無疑是他心中的一根揮之去的隱痛正是因爲譚延推翻滿清政權建立了一個全新的中國,才使得俄國原本在遠東比較順利的擴張一頭撞在了鐵板上遇了前所未有的慘敗俄國在戰後一直都沒有恢復元氣便遇上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羅曼諾夫王朝的倒塌追根溯源中國至少要承擔二分之一的責任,算起來譚延應該是他的“不共戴天的仇人”。

不過尼古拉二世現在應該感謝這位遠東的仇人,更應該感謝他那偉大的發明無線電電報。克倫斯基臨時政府在接到中國的外交照會後本上沒有經過太多的猶豫便同意了無論是出於現實的考慮還是自身的利益,俄國資產階級政權都不會讓尼古拉二世或是羅曼諾夫王朝的嫡系子孫重新復辟,尼古拉二世在他們手中沒有任何用處是能夠用他們換來俄國急需的各種物資和金錢渡過眼前的難關,俄國臨時政府還有什麼可以猶豫的呢?

尼古拉二世感謝無線電電報技術也是因爲他在十月二十五日從囚禁之地坐上火車出發,一路走走停停,當火車抵達在俄國的最後一站伊爾庫茨克之時已經是十一月四日一天前俄國又一次爆發了革命十月革命。伊爾庫茨克的俄國官員在接到革命的消息之後立刻產生了不同的意見,他們中間既有履行原有義務將沙皇一家送往中國的官員,也有反對者,這一情況被派往伊爾庫茨克執行迎接沙皇一家的中國官員得知後,這名中國官員事實上就是內務部的特派員,利用電臺將消息發往國內。

在十一月七日這天在得到總統授權的情況下,駐守在庫倫的蒙古軍區司令員劉禹向伊爾庫茨克的駐軍和官員發出最後通牒如果在九日零點時中俄邊境火車站沒有看到沙皇一家古軍區三個陸軍師將會在第一時刻向伊爾庫茨克發動進攻。事實上在劉禹發出最後通牒的時候,庫倫的一個陸軍師已經緊急集合只攜帶必要的作戰裝備直接上車火速前往伊爾庫茨克了。

劉禹的最後通牒讓伊爾庫茨克的官員亂作一團莫斯科發電報卻無法得到迴應,因爲莫斯科此時也是亂作一團當初克倫斯基臨時政府答應條件也是對布爾什維克有所隱瞞的,要不然也不會出現沙皇一家坐上火車走了幾天還沒有到中國的情況。莫斯科蘇維埃政府此時根本無暇顧及遠東的伊爾庫茨克,而中國蒙古軍區的司令官語氣如此堅決也令伊爾庫茨克心驚膽戰劉禹的名頭早就被伊爾庫茨克的俄國駐軍所熟知,劉禹雖然不是海參崴戰役的指揮者,但卻是重要的參與者,正是劉禹指揮了世界大戰前規最爲龐大的炮擊行動。

俄國在庫倫有臨時的代辦處,劉禹的軍事調動根本就沒有想着對外隱瞞,若是這個代辦處的俄國人沒有看到他集結軍隊,那他就會直接請俄國人到火車站來看看他的決心事實上正是在劉禹的警衛員槍口的威脅下,代辦處的俄國官員戰戰兢兢的向伊爾庫茨克發報,告訴他們中隊已經登上火車向中俄邊境出發了。劉禹的這招讓伊爾庫茨克陷入更加慌亂之中,而俄國的最高中樞又短時間陷入了混亂當中根本不知道沙皇已經到了邊境,在這種情況下伊爾庫茨克的軍政官員決定放行不能激怒對面的“劉大炮”,儘管那個赫赫有名的十八師不在這裡……

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就這樣在19177年的十一月九日上午八點踏上了中國的領土,他不知道在前幾天發生的十月革命對俄國意味着什麼,但是在以後的歲月中,他便得到自己的弟弟米哈伊爾大公被秘密處決,而在十月革命爆發的前兩天那個克倫斯基也秘密化妝潛逃,輾轉從芬蘭前往法國巴黎。當得到中國政府的這些相關通報後,尼古拉二世對譚延真的是不知道該如何看,可以想象自己若是沒有在最後時刻離開俄國,那等待自己的結局一定是絞刑架或是一顆子彈。

也許正是因爲這個原因尼古拉二世在中國的這段日子算起來還是非常配合中國政府的,沙皇一家在中國就這樣暫時安定下來。後來除了尼古拉二世八年後前往美國、英國、法國和荷蘭短暫的進行了一次旅行之外,他們再也沒有離開中國,當然更沒有回過俄羅斯。尼古拉二世的四個女兒和一個兒子當中,有兩個女兒嫁給了中國人,沙皇夫婦分別在三八年和四一年去世,五個子女在八十年代相繼去世,至此沙皇一家算是畫上了一個句號。

第374章 地獄來客第107章 前途第160章 割肉者第116章 達潮第186章 收買第161章 連環第228章 醜聞第355章 戰艦回購第110章 狀元第392章 西湖第107章 前途第22章 劫富第23章 鄉試第314章 熱火第306章 誘敵第219章 交易第308章 必勝第288章 先手第377章 開端第159章 銀元第186章 收買第285章 劍拔弩張第34章 會面第229章 雄兵第296章 燈塔第174章 驕傲第285章 劍拔弩張第309章 刺刀見紅第49章 開炮第214章 莊家第89章 石遺第33章 拆補第214章 莊家第8章 賭徒第165章 叛亂第130章 火上澆油第160章 割肉者第174章 驕傲第374章 地獄來客第80章 危局第143章 造艦第61章 熱鬧第102章 重臨第153章 北洋運動會第235章 影子第310章 乾坤第309章 刺刀見紅第12章 勸學第295章 國與家第17章 排場第229章 雄兵第276章 承諾第191章 綁架第400章 穩若磐石第32章 調任第259章 寶庫第68章 造假第208章 遙遠第377章 開端第202章 借貸第152章 軍轉民第138章 滴水不漏第136章 漫雪第362章 矛盾第151章 鬧劇第258章 最後的皇帝第17章 排場第70章 危機第85章 出山第288章 先手第323章 讓步第261章 說客第284章 炮兵師第157章 互惠第312章 勝利第354章 威懾第225章 線路第65章 理財第352章 爆料第46章 出兵朝鮮第329章 清洗第290章 攻城利器第312章 勝利第122章 養狗第265章 脆弱的平衡第342章 邁向深淵第222章 坐莊第350章 連橫合縱第381章 磨刀第173章 巡洋艦第181章 順風船第313章 擡槓第393章 藍天第166章 順勢而爲第32章 調任第175章 敲詐第256章 態度第219章 交易第279章 號角第392章 西湖
第374章 地獄來客第107章 前途第160章 割肉者第116章 達潮第186章 收買第161章 連環第228章 醜聞第355章 戰艦回購第110章 狀元第392章 西湖第107章 前途第22章 劫富第23章 鄉試第314章 熱火第306章 誘敵第219章 交易第308章 必勝第288章 先手第377章 開端第159章 銀元第186章 收買第285章 劍拔弩張第34章 會面第229章 雄兵第296章 燈塔第174章 驕傲第285章 劍拔弩張第309章 刺刀見紅第49章 開炮第214章 莊家第89章 石遺第33章 拆補第214章 莊家第8章 賭徒第165章 叛亂第130章 火上澆油第160章 割肉者第174章 驕傲第374章 地獄來客第80章 危局第143章 造艦第61章 熱鬧第102章 重臨第153章 北洋運動會第235章 影子第310章 乾坤第309章 刺刀見紅第12章 勸學第295章 國與家第17章 排場第229章 雄兵第276章 承諾第191章 綁架第400章 穩若磐石第32章 調任第259章 寶庫第68章 造假第208章 遙遠第377章 開端第202章 借貸第152章 軍轉民第138章 滴水不漏第136章 漫雪第362章 矛盾第151章 鬧劇第258章 最後的皇帝第17章 排場第70章 危機第85章 出山第288章 先手第323章 讓步第261章 說客第284章 炮兵師第157章 互惠第312章 勝利第354章 威懾第225章 線路第65章 理財第352章 爆料第46章 出兵朝鮮第329章 清洗第290章 攻城利器第312章 勝利第122章 養狗第265章 脆弱的平衡第342章 邁向深淵第222章 坐莊第350章 連橫合縱第381章 磨刀第173章 巡洋艦第181章 順風船第313章 擡槓第393章 藍天第166章 順勢而爲第32章 調任第175章 敲詐第256章 態度第219章 交易第279章 號角第392章 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