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兵來將擋(上)

韓昉退下後,折允武遣走了殿中所有侍從,獨坐枯思,坐到連燭光也熄滅了,侍從因不得號令不敢進來。殿中空蕩蕩的,說不出的孤寂,說不出的蕭然,折允武想到無奈處,真是哭不得,嘆不得。

“滿殿的大臣,爲什麼我覺得沒一個可靠?爲什麼我總害怕他們在算計我?是我多心麼?是我狐疑麼?”

不知過了多久,忽聽一個聲音道:“太子,方纔你找我,可有什麼事情。”

折允武擡起頭來,見偏門透出一點燈光,一個人一手持燈、一手抓着披在肩上的袍子,卻不是楊應麒是誰?

楊應麒慢慢走近,折允武見他似乎是剛剛睡醒的樣子,嘴角的火瘡已淺小了許多,一雙眼睛清澈如水,整個人看起來十分雅靜有神,想來這一覺睡得甚好。

折允武便叫了聲七叔,忽然大聲道:“七叔!我……我覺得我好像做錯事了!我……”

楊應麒問:“出什麼事情了?”

折允武略一遲疑,說道:“今天下午,李壽來見,他,他竟然提出要我們割讓三十九處城寨!”

楊應麒並無驚訝的樣子,只是在案邊的椅子上坐了下來,很認真地聽折允武敘說,因他沒有打擾,折允武便說了下去,他半點也不隱瞞,將日見殿上之事全盤托出。說完整件事,窗外一亮,卻是破曉了。

折允武道:“七叔,我……我是不是做錯了?”

楊應麒且不回答,搖了搖鈴,叫了侍從進來,命傳早膳,折允武道:“我現在哪裡吃得下去!”

楊應麒道:“吃不下也要吃。我先前幾日睡不着,以至誤了些事情。你要自己餓自己,可是也想誤事?”

折允武嗯了一聲,抓起碗筷三兩下把早點吞嚥了。楊應麒卻吃得頗爲斯文,宛如平時。等吃完了,屏退侍從,這才道:“太子,昨日你確實有不對的地方。”

折允武聽到這話頗爲激動,說道:“七叔你也認爲我們不當割地?”

“這個,不是最重要的。”

折允武奇道:“這個還不重要?”

“嗯。比這個更重要的,是你的心態。”楊應麒道:“太子,你做了監國這麼久,內心似乎還沒把自己的身份調整過來。太子啊,你是太子,是監國,不是在蓬萊學舍、管寧學舍求學的學生了。遇到什麼事情,除非是自己其實有把握的,否則不要在人前坦誠請教,就算對方是你的四叔。”

折允武一呆,又聽楊應麒道:“在戰場上,站在對面的纔是你的敵人,但在政壇上,任何人都可能是你的敵人。身居高位,當以善心立志,而以惡意揣人!心裡真正的打算,不要隨便讓人知道——尤其是在朝堂之上。”

折允武心裡怔怔地念叨着楊應麒的這幾句話,楊應麒也不打擾,殿中一時間便靜了下來。過了一會,侍從來報:“韓大人求見。”

折允武看了楊應麒一眼,楊應麒卻將眼光偏了開去,不給他提示。折允武雙眉一緊,道:“傳!”

便見韓昉領了一個官員進殿,見了楊應麒後一呆,韓昉和那官員都是知禮之人,入殿後先向二人請禮,然後韓昉才道:“原來楊相在這裡。這可巧了,正好,正好。”

折允武問:“韓大人,你此來何事?見到七叔爲何說正好?”

韓昉道:“回太子的話。臣此次來是要稟奏夏邊之事,並領劉筈晉見。本來這事該先經楊相批覆的,只是昨晚臣到楊相府中時,夫人卻道楊相不在,也不知道去哪裡了,今晨再去,也是如此說,所以拖延至今,眼下楊相也在,豈非正好?”

其實楊應麒去哪裡,趙橘兒是知道的,卻沒對韓昉直說,但楊應麒也不插口,臉上一點表現也沒有。

折允武見韓昉雙眼都是血絲,想必昨夜徹夜不眠,點頭道:“韓大人昨晚沒休息好吧,可辛苦了。”

韓昉道:“爲國效力,敢辭勞苦?”說着遞上文書,引見劉筈。

這劉筈楊應麒、折允武都見過,素知他與乃弟不同,是個端穩厚重的君子,折允武再看文書,見上面並無楊應麒的畫押相印,便遞給楊應麒道:“七叔,此事你看如何?”

楊應麒接過文書,掃了一眼,說道:“太子,這件事情,你決定了麼?”

折允武略一沉吟,說道:“昨晚我雖簽了押,但此事重大,終覺有不妥處。”他也只是隱隱覺得不妥,究竟如何不妥,卻說不出來,這時也不和盤直說了——這時他用這般說法,分明是要將事情推給楊應麒。

楊應麒微微一笑,那眼神似乎對摺允武的表現頗爲滿意。他也不問有何不妥處,接口道:“既然太子覺得有不妥處,那定是有不妥處了。”隨手就把文書給撕了。

韓昉大驚道:“楊……丞相,這、這可是昨日羣臣議定之事,這……”

楊應麒道:“監國剛纔不是說了麼?此事不妥。既然不妥,便另外議過。”對劉筈道:“劉大人素有名望,堪當出使西夏之重任。不過要對乾順說的話,我們還要另外斟酌。劉大人且等一等。”

劉筈忙道:“既如此,下官請先告退。”

“不用。”楊應麒道:“你且在旁聽着吧,知道事情的本末和太子的決心,到時候去到西夏才知道該如何應答。”

劉筈應了聲“是”,便退在一旁。

楊應麒對摺允武道:“太子,不如就按我們昨夜所議,再見見羣臣和乾順的使者吧。”

折允武心想我們“昨夜”哪裡議定過什麼事情?但惦念了一下,卻道:“好!就由七叔主持!”這句話說出來既是表示了對楊應麒的信任,也相當於是默許了楊應麒借自己的名義行事。

楊應麒便傳下令去,召幾位副總理大臣陳正匯、陳顯、張浩以及樞密院副使郭浩、塘沽城防提督安塔海等文武大臣上殿,又傳南宋使者劉豫,西夏使者李壽、臨夏軍區總參軍李永奇殿外候旨。

傳令罷,韓昉問:“不請四將軍?”

楊應麒道:“四哥昨日忙活了一日了,讓他歇息歇息吧。”

韓昉見狀,身子低了幾分,應道:“是,是。”

不久諸臣進殿,行禮列坐,楊應麒也不和他們商議,就命傳劉豫、李永奇。劉豫、李永奇先入,各行禮罷,楊應麒命給劉豫看坐,再傳李壽。

李壽入殿,頗爲志得意滿,拱手道:“太子,事情想好了麼?”

楊應麒斜了他一眼,道:“跪下。”

李壽一怔,隨即微笑道:“是小使疏忽了。”跪下行了禮。

楊應麒道:“三跪九叩。”

李壽道:“三跪九叩,乃面君大禮。大夏臣工出使外邦,不向他邦君主行此大禮。”

楊應麒問韓昉:“西夏和我們,是外邦麼?”

韓昉道:“不是。西夏是我大漢藩籬。”

楊應麒又問:“乾順於我大漢,又是什麼?”

韓昉道:“乾順在西夏國內,是君。在我大漢,是臣。”

楊應麒點了點頭,轉頭面向李壽道:“補行三跪九叩之禮,我便免你受辱,也不計較乾順的唐突,只當他是擇臣不當。”

李壽臉頰的肌肉跳了兩跳,勉強笑道:“這位可是麒麟相公楊大人?”楊應麒不答,李壽見了衆人的眼光神色,便知道自己猜對了,繼續道:“楊相公賢名播於天下,我西夏三尺孩童,也知相公素知禮法,今日一見,嘿,卻是見面不如聞名!”說到這裡停了停,要等楊應麒問他“如何見面不如聞名”再用言語擠兌他。

誰知楊應麒對李壽的話頭半句不接,陳顯眼角微擡,和張浩交換了一個眼色,心中都爲李壽嘆息。便聽楊應麒喚來侍衛道:“這是個不知禮數的村夫,也不知乾順怎麼派這樣一個人來。你們替我教教他什麼叫三跪九叩。”

兩個侍衛一時不知如何行動,陳正匯哼了一聲道:“叉住了,讓他磕頭!”

兩個侍衛這才明白要動粗,便上前叉住了李壽,踢彎了他的膝蓋,李壽吃了一驚,叫道:“我是大夏使者(咚)……你們(咚咚)……不當如此對我!(咚咚咚咚)無禮……無……(咚咚)”抗議未畢,早被兩個侍衛抓住了行完三跪九叩之禮,不但膝蓋疼痛,連頭皮也磕出血來。

折允武見狀,大感暢快,喜色現於眉梢。

李壽此時已無半點威風,顫巍巍站起來,高聲叫道:“太子!楊大人,難道你真要兩國兵連禍結麼!可莫忘了,我晉王的數十萬大軍如今就在邊境上,只等李壽一紙回書了!”

楊應麒也不管他,喚:“劉筈。”

劉筈出列應道:“劉筈在。”

楊應麒道:“你這就去見乾順,讓他在三個月內將兒子送到塘沽來,我塘沽太學會給預留名師,教他中原禮義,也好異日爲一方諸侯,造福甘隴。”

李壽聽楊應麒開口乾順,閉口乾順,讓劉筈去中興府也不說“出使”而說“去見”,直將嵬名乾順當作甘隴的知府縣令一般,但他才被楊應麒折了氣勢,這時哪裡還敢開口?便是開口了,楊應麒也不會理他!

劉筈看了李壽一眼,道:“下官稟丞相,塘沽與中興府相隔數千裡,三個月……怕來不及。”

楊應麒道:“乾順若是忠心,來得及的。”說着瞥了猶如鬥敗公雞的李壽一眼,對劉筈道:“你到中興府後,將這村夫交給乾順,讓他好好管教。”說完一揮手,便讓侍從將李壽轟了出去。這才站起來,走到劉豫面前。

劉豫慌忙起立,喚道:“丞相”

楊應麒執了劉豫之手,笑道:“夷狄就是夷狄,雖得趙氏百年滋潤,若已華化,其實還是夷狄。”

劉豫陪着笑道:“丞相說的是。”

楊應麒道:“今日請劉大人來,一是見見太子,完了禮節,二來嘛,太子殿下今天本要請劉大人到小汴梁一遊。誰知卻被這麼個村夫擾了興致,此事只能押後了。不如另約在三日之後,劉大人以爲如何?”

劉豫問:“太子與丞相所邀,下官何敢推辭?不過恕下官孤陋寡聞,請問一句,不知這小汴梁卻是何處?”

楊應麒哈哈一笑道:“那是一處絕好的去處。劉大人江左名士,到了京畿,不能不往小汴梁一遊。”他左手還執着劉豫的手,右手輕輕拍了兩拍道:“至於這小汴梁是何勝景,劉大人到時看了便知道。”

第93章 書生仗劍北遊(下)第25章 收俘虜(上)第281章 南北兩種人心(上)第271章 喪家之犬悔何用(上)第272章 福不單行禍雙至(上)第343章 罷相(上)第349章 聞逝(上)第231章 山東進退(下)第303章 財神的口袋(上)第106章 卻是自家掘墳(上)第243章 熊魚不可兼(下)第224章 建炎之立(下)第98章 情義利益分明(下)第258章 那幕後的幕後(上)第18章 通商路(上)第286章 國亡四方禍至(下)第39章 渤海之叛(下)第38章 南朝北意(上)第116章 契丹有隙牆第316章 塘沽民心(上)第167章 裂變第98章 情義利益分明(上)第86章 大搶親喲大搶親(上)第323章 修羅之戰(下)第38章 南朝北意(下)第71章 麒麟樓大東家(下)第7章 去向(下)第30章 新編胡伍(下)第116章 契丹有隙牆第231章 山東進退(上)第258章 那幕後的幕後(下)第140章 揚帆濟海第七十二章 下第186章 窮第206章 學生潮(下)第169章 飢亂第114章 虎迫龍角疆第285章 牆倒衆人齊推(上)第231章 山東進退(上)第334章 漢皇都(下)第53章 梟雄之異志(上)第318章 大漢軍心(上)第311章 主動被動(下)第12章 鷹兔(下)第265章 大敗之後當反思(上)第277章 亡國餘思隨風散(下)第240章 一檄天下安(上)第283章 年少正當磨練(下)第239章 王者歸故園(上)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下)第185章 變第109章 新官陳少宰第99章 棋局誰是先手(下)第170章 安撫第97章 攔路石眼中釘(下)第342章 議戰(下)第216章 小買賣(下)第115章 唐刀無敵陣第352章 勤王(上)第135章 養軍之策>第216章 小買賣(上)第290章 小輩新人新事(上)第211章 激蒼鷹(下)第18章 通商路(下)第288章 乃合燕京之圍(上)第132章 陰山戰事>第46章 保州攻防戰(上)第355章 姻幻(下)第356章 蝶夢(上)第288章 乃合燕京之圍(上)第69章 楊大人的書童(下)第185章 變第127章 子夜問藥第28章 稱帝號(下)第52章 韜晦之方略(上)第71章 麒麟樓大東家(上)第118章 進退重思量第25章 收俘虜(下)第269章 虎率羣狼萬獸走(上)第213章 嫁寡姐(上)第320章 北征大軍(下)第22章 立法規(上)第9章 塞外(上)第50章 進退的選擇(下)第309章 秉公與顧全(上)第353章 屠營(上)第257章 敗中見真將軍(上)第351章 囚君(下)第18章 通商路(下)第205章 挖牆角(上)第115章 唐刀無敵陣第94章 將軍跨海南巡(上)第38章 南朝北意(上)第315章 兵來將擋(上)第292章 兄弟父子難言(下)第117章 楚州傳噩耗第89章 舊邦士子維新學(下)第340章 君之尊(上)第163章 表決第38章 南朝北意(下)
第93章 書生仗劍北遊(下)第25章 收俘虜(上)第281章 南北兩種人心(上)第271章 喪家之犬悔何用(上)第272章 福不單行禍雙至(上)第343章 罷相(上)第349章 聞逝(上)第231章 山東進退(下)第303章 財神的口袋(上)第106章 卻是自家掘墳(上)第243章 熊魚不可兼(下)第224章 建炎之立(下)第98章 情義利益分明(下)第258章 那幕後的幕後(上)第18章 通商路(上)第286章 國亡四方禍至(下)第39章 渤海之叛(下)第38章 南朝北意(上)第116章 契丹有隙牆第316章 塘沽民心(上)第167章 裂變第98章 情義利益分明(上)第86章 大搶親喲大搶親(上)第323章 修羅之戰(下)第38章 南朝北意(下)第71章 麒麟樓大東家(下)第7章 去向(下)第30章 新編胡伍(下)第116章 契丹有隙牆第231章 山東進退(上)第258章 那幕後的幕後(下)第140章 揚帆濟海第七十二章 下第186章 窮第206章 學生潮(下)第169章 飢亂第114章 虎迫龍角疆第285章 牆倒衆人齊推(上)第231章 山東進退(上)第334章 漢皇都(下)第53章 梟雄之異志(上)第318章 大漢軍心(上)第311章 主動被動(下)第12章 鷹兔(下)第265章 大敗之後當反思(上)第277章 亡國餘思隨風散(下)第240章 一檄天下安(上)第283章 年少正當磨練(下)第239章 王者歸故園(上)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下)第185章 變第109章 新官陳少宰第99章 棋局誰是先手(下)第170章 安撫第97章 攔路石眼中釘(下)第342章 議戰(下)第216章 小買賣(下)第115章 唐刀無敵陣第352章 勤王(上)第135章 養軍之策>第216章 小買賣(上)第290章 小輩新人新事(上)第211章 激蒼鷹(下)第18章 通商路(下)第288章 乃合燕京之圍(上)第132章 陰山戰事>第46章 保州攻防戰(上)第355章 姻幻(下)第356章 蝶夢(上)第288章 乃合燕京之圍(上)第69章 楊大人的書童(下)第185章 變第127章 子夜問藥第28章 稱帝號(下)第52章 韜晦之方略(上)第71章 麒麟樓大東家(上)第118章 進退重思量第25章 收俘虜(下)第269章 虎率羣狼萬獸走(上)第213章 嫁寡姐(上)第320章 北征大軍(下)第22章 立法規(上)第9章 塞外(上)第50章 進退的選擇(下)第309章 秉公與顧全(上)第353章 屠營(上)第257章 敗中見真將軍(上)第351章 囚君(下)第18章 通商路(下)第205章 挖牆角(上)第115章 唐刀無敵陣第94章 將軍跨海南巡(上)第38章 南朝北意(上)第315章 兵來將擋(上)第292章 兄弟父子難言(下)第117章 楚州傳噩耗第89章 舊邦士子維新學(下)第340章 君之尊(上)第163章 表決第38章 南朝北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