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節 風波

昨天的拉票效果很顯着,老莊很滿意,今天繼續拉票,我都要向月票榜前八十位進軍。

天子有些不太相信的看着荀,不以爲然。上次謠言傳到許縣,天子急了眼,要召荀來議事,沒想到荀卻託病不來,讓天子好生惱火。他覺得荀自從把女兒嫁給了曹衝之後,態度就變了,變得有些曖昧,變得有些不可捉摸,不再象以前一樣忠心耿耿的對他了。

荀見天子沒有應他,反而用一種狐疑的眼光看着他,不免愣了一下,很快就明白過來。他暗自搖了搖頭,悲嘆天子的不明智。當時只是謠言,什麼證據也沒有,天子就急匆匆的召人議事,一副要興師問罪的樣子,豈不是太急燥了一點?更何況自己當時確實是病重,到現在還沒有復原,天子一點也不憐惜,反而耿耿於懷,一點度量也沒有。

這樣的天子,真的掌了權,會放過曹家嗎?一個疑問忽然冒上心頭,荀覺得一陣寒意直衝後腦,緊張得有些喘不過氣來。

天子見荀眼神一閃,也驚了一下,連忙收斂了心中的怨氣,堆出一臉的微笑:“愛卿之計甚妙,一切都依愛卿所言就是。”他說完了,感覺還有些不夠份量,又說道:“朕有愛卿,這心也就安啦,愛卿身體欠差,還爲國事如此奔波,朕心甚慰。還望愛卿努力加餐,朕,還有許多事要依仗愛卿啊。”

荀連忙謝恩,又說了兩句才告辭出宮。臨出殿門的時候,他掩着嘴咳嗽了兩聲,瘦弱的肩膀抖動着,修長的背影看起來什麼單薄。陽光下,幾莖白顯然特別顯眼。

天子暗自嘆了口氣。荀令君老了,還沒到五十歲,就衰弱成這個樣子。荀悅已經去了襄陽,如果他再離開許縣,自己還能依靠誰?天子忽然感到一絲悲涼,大漢的火真要滅了嗎?不是說襄陽院那邊的討論說大漢的火德沒有滅。還有再次中興的希望嗎,怎麼忽然之間這火又象是狂風中的殘燈,搖晃得讓人如此揪心呢。

荀出了宮門,看到帶着十幾個衛士正在巡邏的周瑜迎面走來,剛想上前打個招呼,嗓子裡卻一陣奇癢,禁不住猛烈地咳嗽起來。周瑜連忙一揮手,讓衛士繼續巡邏,自己大步走過來。彎了腰,用一種憐惜的眼神看着荀輕聲說道:“令君,不妨事?”

荀咳得喘不過氣來。只得搖了搖左手,表示無妨。他咳了好一陣,這才喘過一口氣來,慘笑着對周瑜說道:“不妨事,多謝周大人關心。”說完匆匆的拱了拱手,歉意的打了個招呼,匆匆的出了宮,上車回府。

周瑜看着荀的背影,有些不解地皺了皺眉。正思索着,金快步從殿中走了出來,一見周瑜站在那裡出神,連忙笑道:“周大人,何事出神啊。”

“啊----”周瑜笑了笑,拱手問道:“德偉這麼匆忙,又要出宮?”

金笑道:“不出宮。陛下讓我來宣大人進殿。”

周瑜一怔。看着金地笑臉。連忙笑道:“那就有勞德偉領路。”

天子見了周瑜。直愣愣地看了他半天。直看得周瑜有些不安。纔開口嘆道:“周愛卿。看到愛卿。就想起故太尉。一晃他已經走了十幾年了。愛卿上次回鄉。可將他安置好了?”

周瑜連忙點頭道:“有勞陛下掛念。臣已經將從伯葬回祖墳。安置在從祖之側。一切無恙。從伯泉下得知陛下恩情。定當感激涕零。”

“愛卿。這些話就不必說了。”天子有些無力地揮了揮手:“愛卿回舒城。可曾打聽些舒城地情況。廬江太守夏侯稱年少。可有能力治理好廬江郡?”

周瑜笑道:“陛下。夏侯太守雖然年輕。卻精明幹練。做事井井有條。寬嚴得當。臣在舒城數日。聽到了盡是誇讚夏侯太守年輕有爲地話。如今舒城百姓安居樂業。百業興旺。民戶殷實。百姓們都說是陛下爲他們挑了一個好太守呢。”

周瑜頓了頓,見天子聽得入神,又接着笑道:“如今荊州、揚州的百姓都在說,大漢朝出了幾個年少有爲的棟樑之才,這夏侯太守就是其中一個,不過更具盛名的卻是鎮南將軍,年方十六,就立下了如此赫赫戰功,實在是我大漢地福氣,是陛下的福氣……”

天子撇了撇嘴,不以爲然的哼了一聲,打斷了周瑜地話:“愛卿,曹愛卿來許縣了,就住在荀令君家裡,他這次來是爲丞相大人請封王爵的,不知道這是不是也是我大漢的福氣?”

周瑜一下子愣住了,他忽地擡起頭看着滿臉無奈的天子,馬上又感覺到了自己的無禮,連忙低下了頭,看着天子身上的錦席。他有些緊張,一時沒有說話,腦子裡快的思考着天子召他來的意思。天子見他不作聲,便又嘆了口氣:“周愛卿,故太尉當年隨侍朕在西京,面對李、郭泛的刀劍,也沒有皺過眉頭,當真是個熱血忠臣呢。可惜啊,現在這樣地臣子越來越少了。”

周瑜還是不說話,但臉色已經漸漸的白了起來,他輕輕的咬着嘴脣,不自然的捏緊了握在一起的手。天子也不說話了,君臣二人沉默相對了半晌,氣氛有些尷尬。

一直站在一旁的金忽然輕聲笑道:“陛下,忠貞之臣,歷朝不缺,只是不到臨難之時,不見忠臣之貞罷了。故太尉雖去,可是家風不墜,周大人還是忠心耿耿的,歷任衛尉,可沒有周大人這樣勤勉的。”

天子瞟了金一眼,又語重心長的看着周瑜:“愛卿勤於職事,朕也是知道地。只是可惜了愛卿一身文韜武略,卻只能替朕看看宮門,委屈你了。”

周瑜心中一動,擡了擡眼皮,微笑着說道:“臣不過是駑鈍之才。不堪大用,能任一衛尉,已經是如履薄冰,戰戰兢兢,生恐出了差錯。陛下有鎮南將軍這樣的少年英才,又有何憂。”

“曹愛卿也是忠臣。可是實力太差了,擔不起一方重任啊。”天子嘆了口氣,話中有話。

周瑜笑道:“陛下,鎮南將軍如今坐鎮荊益兩州,劉皇叔遠遁交州,孫會稽惶惶不安,江南指日可定,鎮南將軍的實力正是強悍之時,又有什麼重任不能擔起的。再者鎮南將軍年少。來日方長,正是陛下的一員虎臣呢。”

天子淡淡的一笑:“愛卿也正是壯年,沒想過再去建功立業嗎?”

周瑜也淡淡地一笑:“全憑陛下差遣。周瑜願粉身碎骨,在所不辭。”

天子打量了他一會,接着說道:“曹愛卿忠心爲國,只是目前受制於江南,朕欲爲他解一分難,想請愛卿去招降孫權和劉備,你看可行否?”

周瑜一聽讓他去招降孫權,不由得皺了皺眉頭。孫權中了曹衝的離間計,在他背後捅刀子。殺了他的長子周循,他還沒找他算帳呢,哪裡願意去招降他,帶着兵去殺了他還差不多。只是天子這個意思,顯然是想招降孫權地人馬,作爲牽制曹衝地力量,如果曹衝真是忠臣,他就是曹衝的助力,如果曹衝有異動。這就是插在曹衝背後地一根針,隨時可以給他一擊。計是好計,只是讓自己去做,未免有些難爲他了。

怪不得天子前面要拿從伯周忠說事,搞了半天就是要他放下私仇,去招降仇人孫權啊。

“陛下,臣去江東,恐怕鎮南將軍會生疑。”周瑜想了一個比較合理的藉口。

“不妨事,如果愛卿願意去。朕去和曹愛卿商議。”

周瑜只得點頭應諾。

曹衝聽荀說了天子的意思。知道封王一事短時間之內不會有什麼結果,就把消息傳回鄴城。告訴老曹難度不小,不過他正在努力,一定不會空手而回。然後就帶着人住進了丞相長史在城外的大營,天天沒事做就操練人馬。

最開心的當然是孫尚香,她住在荀府悶得慌,到了大營裡卻如魚得水,平時只看着曹衝他們排兵佈陣,如今終於有機會親手演練。她和曹衝軟磨硬,終於獲得了曹衝的許可,能夠帶着二百虎士,輪着番的和王必手下的軍官較量。那些軍官開始還生怕贏了她會讓曹衝面子上不好看,手下留着力不敢使,連輸了十幾陣之後,他們現了,別說留着力了,就是全力以赴他們也未必是孫尚香的對手,於是一個個使出了渾身解數,想要挽回一點面子,天天在大營裡打得熱火朝天,金鼓齊鳴,搞得城裡地天子和百官都吃了一驚,以爲有人攻到許縣來了呢,一打聽才知道,是鎮南將軍的夫人正挨着個的收拾那些平時鼻孔朝着天出氣地校尉、中郎將呢,一時成了許縣街頭巷尾,百官之間談笑的最熱門話題。

曹沖天天住在營中,但對許縣的動靜卻瞭如指掌,他甚至到廷尉府去看了還關中獄中的馬騰父子。有了曹衝的關照,丞相司直韋晃、御史大夫郗慮都沒有太爲難他們,除了不能出獄之外,他們一直生活得比較安定,因爲長時間不見日頭,臉皮都白淨了不少。馬騰老了,頭全白了,高大的身軀也佝僂了,看到曹衝的時候,伏在地上連聲請罪,全無曹衝初次見到他時的豪氣。

就在曹衝在許縣各家遊逛的時候,他聽說天子召集百官入朝議事,商議給丞相曹操封賞地事情,他沒有提要封王----這個雖然有謠言傳過,但請封的奏表沒有幾個人知道,還是個比較隱蔽的事情----只是說丞相勞苦功高,好久沒有封賞了,有悖於朝庭用人的初衷,所以要大臣商議一下,怎麼封賞丞相才比較合適。大臣們雖然不知道曹操想請封什麼,但聯想到他最得意的兒子曹衝現在就在城外的大營裡天天操練人馬,又有那個謠言在先,他們大致也估計到了曹衝的來意,只是這個話大家雖然都心知肚名,卻沒人敢說出口,倒是在私下裡,一股說丞相曹操意圖步王莽後程。要想先封王后篡位的風聲慢慢傳播開來。緊接着有人開始向朝庭進言,要求嚴懲那些傳謠的人,還丞相大人一個清白。

曹衝當然知道,這些不過是在演一場戲,天子和荀導演給老曹看地,就是要讓老曹知道。輿論是不利於你封王的,人心還是向着漢室的,你要想篡位,也要好好考慮一下。他也不着急,反正老曹接到他的消息之後,也沒有給出迴音,大家都在等着事情地進一步展,看看最後究竟有多少反對力量,然後再做決定。

在雙方的縱容下。關於曹操是否應該封王的辯論開始在許縣白熱化了。曹衝火上澆油,又從襄陽把荀悅、仲長統等人召到了許縣,讓他們參與到其中。又讓王肅充當指揮棒,在許縣展開了大討論,慢慢的把話題轉到了功勞大的大臣究竟能不能封王、高皇帝地白馬盟現在還有沒有必要再遵守下去上。大家都有意無意地剝離了曹操要封王這件具體事情,變成了純粹的理論探討。

而真正參與其中地天子、荀、曹衝、曹操卻置身事外,冷眼旁觀着事態的展,同時揣摩着對方的真實態度。

這把火,一燒就燒到了建安十七年的六月。

這個月出了一件大事。冀州河間國,孝靈皇帝的老家,因爲聽說有人要打破高皇帝的白馬盟。異姓要稱王,有人舉旗造反了,爲的兩個人叫蘇伯、田銀,聲勢搞得還很大,一時間附近州縣鎮動。鎮守當地地監軍校尉荀衍一面鎮壓,一面派人向鄴城丞相府告急。

曹操大怒,起用了賦閒在家的曹仁,抽調了一萬大軍,火開往河間府。曹仁養精蓄銳了好久。這一次終於又有機會出徵,心情暢快的得一塌糊塗,打起仗來也龍精虎猛,沒用多長時間就把蘇伯、田銀地級送到了鄴城。曹操一面將責任推到了荀衍身上,以曹仁代替了荀衍鎮守河北軍事,一面上表,請天子闢謠,還自己一個清白。

時機成熟,天子終於下詔。宣曹衝入宮。曹衝心領神會。好好準備了一番,帶足了剛從襄陽送來的禮物。恭恭敬敬的進了宮。天子特別恩寵,親自迎到殿門口,拉着曹衝的手,沒有帶他入殿,卻先帶着他去參觀在宮裡的磨房。

磨房裡,是一排襄陽派來的工匠修建的水磨。耿紀特地引了一條河水進來,在河邊修起了水磨,看過來頗有點工業化的氣勢。

“曹愛卿,這水磨真是好用啊。”天子很開心的對曹衝說道:“這些水磨修起來之後,宮中地人工費用節省了許多,我聽說劉愛卿、蒯愛卿他們都在搞這水磨呢。曹愛卿這可是大功一件啊。”

曹衝假假的笑道:“陛下過獎,這些都不是臣的功勞,是故荊州牧劉琮和韓暨的功勞,陛下這裡不過用來磨麥,在荊州可是用來鍊鐵的,叫做水排,水排比起馬排來,收益在三倍以上,當真是值得陛下當初封他們的侯爵呢。”

“是嗎?”天子擺出一副很吃驚的樣子。

“臣豈敢欺瞞陛下,耿侍中、伏大人在襄陽時可是親眼看到的。另外蒯大人他們家就有,陛下不妨問問蒯大人就知道了。”曹衝一指陪在一旁的蒯越說道。蒯越連忙上前,繪聲繪聲地講了一通水排的好處,然後藉機誇了一通曹衝的新政,順帶着誇了一通天子的慧眼識人,當初力排衆議,封曹衝一個十四歲的少年爲鎮南將軍是如何的英明,全然把天子當時是無可奈何這個問題給選擇性的忘卻了。

君臣同歡,笑聲不斷。

天子擺宴,衆官作陪,享受了一頓御宴之後,衆官很識相的退走了。留下天子和曹衝相對而坐。天子喝了點小酒,白淨的小臉有些紅,兩隻細眼睛也難得地閃着賊光,平時地衰樣蕩然無存。

“愛卿,丞相於我大漢有再造之功,比起光武皇帝來也不遑多讓,以他的功勞,封他做個王也是應當地。可是高祖白馬盟言猶在耳,人心不可強致,此時封了王,只怕對丞相的清名有損。這事……可能還要緩上一緩。”天子看了看曹衝,曹衝微微的笑着,輕輕的點着頭,象是在附合,又象是酒喝多了在打瞌睡。“愛卿回鄴城,務必要將朕的一片苦心向丞相說明。你曹家地功勞。朕銘刻在心,此生必不負丞相,不負愛卿。等機緣恰當的時候,一定圓了丞相的心願。”

天子很真誠的指着自己的心說道。

曹沖淡淡的笑道:“謝陛下。”

天子停了停,又說道:“封王地事雖然不能急,可丞相的大功也不能不賞,要不然如何能激勵天下的臣民爲我大漢效力?這樣,丞相現在是武平侯,武平原本是個大縣。可是中平以來,兵災不斷的,人口耗減。十不存一,實在不能與丞相的大功相應,朕決定將周邊的譙縣、苦縣、柘縣一起封給丞相,再從周邊郡縣移民,補足兩萬戶,愛卿以爲如何?”

曹衝心中暗笑,這一個縣兩個縣的,對老曹來說有什麼區別?你給也是他的,不給也是他的。這天下雖然名義上還是你天子地,實際上都在他的掌握之下,這不過是面子上好看罷了。老曹現在已經不親自上陣,這次不封王,估計以後也找不出什麼藉口來要求封王了。說到底,天子還是暫時把這個危機給解決了,雖然這都是荀的運籌之功。他微笑着說道:“臣替父親謝陛下恩典。”

天子也覺得這有些太假,他對曹衝這不鹹不淡地態度實在有些不太舒服,這讓人覺得曹衝根本沒把他的話當回事。明明知道他在裝腔作勢,卻不點破他,以一種旁觀的姿態看他表演。他有些不快,卻又無可奈何,只得繼續裝下去。

“愛卿,你少年天才,如今才十七歲,已經是一方重將,將來前途不可限量。至少不在丞相之下。朕。對愛卿寄予厚望,高官厚祿都爲愛卿準備好了。愛卿可不能辜負了朕的一片苦心。”天子若有深意的對曹衝說道。

曹衝呵呵一笑,依舊向天子謝恩。

“愛卿,你看江南還有多長時間才能平定?”天子忽然問道。

曹衝有些意外,天子怎麼關心起他的戰事來。他瞟了一眼故意一臉輕鬆的天子,想了想說道:“劉備雖然逃到了交州,但他手上還有些人馬,一時之間要想全勝,難度還不小。孫權佔據江東已歷三世,近二十餘載,也是根深蒂固,手下文武齊備,實力也不可小覷,更關鍵的是怕他們狼狽爲奸,勾結一氣,合力對抗朝庭。荊州、益州雖然兵精,但因爲關中和代郡都在打仗,糧草抽調一空,只怕今冬明春都無法展開攻擊,臣估計,至少要到明年秋收之後,纔有可能動手。”

“哦----”天子彷彿剛剛明白似的點了點頭,他略一思索,好象剛想起來似地說道:“既然一時半刻無法以武力制服,何不說降於他?劉備還是我皇室宗親,此時窮途末路,說不定還能悔過向善,朕身爲天子,也當給他一個機會,這樣既可以免於刀兵,又可以解除愛卿的後顧之憂,豈不是兩全齊美之事。不知愛卿以爲意下如何?”

曹衝早就知道天子在打什麼主意,他也和龐統等人想好了對策,在目前他確實動不了手的情況下,拖得一時是一時,就和孫權一邊遞降表,一邊漫天要價一樣,反正大家都在拖時間,希望能搶在對手前面喘過氣來。既然如此,當然要賣天子一個面子。

“陛下英明,全憑陛下聖斷。”曹衝的馬屁拍得啪啪響。

天子小臉泛着紅光,很開心的笑道:“朕哪裡有什麼聖斷,一切都要藉着各位愛卿的努力。”他想了想又說道:“愛卿一時還要爲驍騎將軍主掌後方,這江南一時半會還回不去,朕倒有個適合的人選,愛卿看看是否恰當。”

“請陛下明示。”

“衛尉周瑜原本就是江東都督,對江東的情況很熟悉,在江東衆將之中頗有威信,與劉備也有交情,朕想派他爲使,前往江南招降劉備、孫權,爲愛卿分憂,愛卿看……”天子很謙虛的徵求曹衝地意見,一副你不同意就算我沒說的神情。

曹衝猶豫了一下,問了一句:“不知周大人以什麼身份去江南?萬一他們不受撫,又當如何?”

天子很理解的笑了笑:“江南自然還是以愛卿爲主,周愛卿去招撫,是以朕的使者身份,但行事由愛卿予以節制。如果劉備、孫權不受撫,就由他配合愛卿,以武力剿滅之。”天子用力的一揮手,氣勢十足:“到時愛卿只有宜將剩勇追窮寇了。”

曹衝哈哈一笑,連稱領旨。天子很滿意曹衝的態度,他達成了所有的心願,心情很好,跟着不着邊際的又誇了曹衝一通,最後賞了些御用之物,才放曹衝出宮。曹衝捧着這些耿紀從襄陽要來的物事苦笑不得,這些東西本來就是我自己地,被你硬要過去地,難道經過天子用過就成了寶貝,自己還得拿回去供着?這什麼道理啊。

第38節 斬首第21節 取捨第34節 質問第11節 命相第33節 賀齊第19節 孔融第35節 激將第9章 天下一 第二十七節 天命第24節 觀望第21節 賈詡第15節 虛實第14節 議事第5節 試探第16節 劫營第29節 飛蝱第13節 同心第7節 許儀第39節 拜服第25節 鄧芝第33節 王異第25節 佈局第39節 父子第6節 青囊第31節 奸細第34節 戰書第5節 吐血第29節 和親第11節 劉表第28節 慘敗第16節 埋伏第8節 請戰第33節 血戰第15節 奪位第23節 關羽第1節 增援第37節 告密第39節 樑鵠第35節 活捉第11節 上巳第32節 破綻第15節 請辭第27節 空城第38節 龍陽第6節 風氣第35節 妙用第32節 方圓第36節 訛詐第25節 興亡第4節 風波第33節 血戰第27節 談判第11節 糧食第18節 張鬆第30節 蒲元第4節 解圍第5節 蔣幹第23節 和親第21節 小勝第26節 賦詩第24節 斷糧第33節 王異第15節 書法第29節 馬超第26節 賦詩第36節 訛詐第9節 劉巴第15節 書法第3節 密謀第31節 縱虎第11節 劉表第9節 交鋒第20節 甘寧第32節 朱鑠第40節 封賞第35節 程普第21節 歸來第39節 反道第8節 洋妞第26節 草案第18節 折將第13節 算計第28節 枹罕第30節 女兒第3節 外戚第38節 決戰第5節 試探第15節 邛杖第19節 雷銅第29節 許靖第27節 斬將第1節 羞辱第19節 何平第25節 困獸第20節 郗慮第15節 魏諷第37節 託孤第7節 南巡第2節 捷報第2節 王侯第10節 定計
第38節 斬首第21節 取捨第34節 質問第11節 命相第33節 賀齊第19節 孔融第35節 激將第9章 天下一 第二十七節 天命第24節 觀望第21節 賈詡第15節 虛實第14節 議事第5節 試探第16節 劫營第29節 飛蝱第13節 同心第7節 許儀第39節 拜服第25節 鄧芝第33節 王異第25節 佈局第39節 父子第6節 青囊第31節 奸細第34節 戰書第5節 吐血第29節 和親第11節 劉表第28節 慘敗第16節 埋伏第8節 請戰第33節 血戰第15節 奪位第23節 關羽第1節 增援第37節 告密第39節 樑鵠第35節 活捉第11節 上巳第32節 破綻第15節 請辭第27節 空城第38節 龍陽第6節 風氣第35節 妙用第32節 方圓第36節 訛詐第25節 興亡第4節 風波第33節 血戰第27節 談判第11節 糧食第18節 張鬆第30節 蒲元第4節 解圍第5節 蔣幹第23節 和親第21節 小勝第26節 賦詩第24節 斷糧第33節 王異第15節 書法第29節 馬超第26節 賦詩第36節 訛詐第9節 劉巴第15節 書法第3節 密謀第31節 縱虎第11節 劉表第9節 交鋒第20節 甘寧第32節 朱鑠第40節 封賞第35節 程普第21節 歸來第39節 反道第8節 洋妞第26節 草案第18節 折將第13節 算計第28節 枹罕第30節 女兒第3節 外戚第38節 決戰第5節 試探第15節 邛杖第19節 雷銅第29節 許靖第27節 斬將第1節 羞辱第19節 何平第25節 困獸第20節 郗慮第15節 魏諷第37節 託孤第7節 南巡第2節 捷報第2節 王侯第10節 定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