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節 定計

“你有何妙計?”曹衝靜靜的想了片刻,他忽然現周不疑不激動了,而是平靜的看着他,他下意識的覺得周不疑一定有想法。

周不疑笑道:“計倒是有計,不過要看公子如何想了。”

“我能怎麼想?”曹沖沖着他翻了翻白眼。

“我是說,司空大人已年過半百,公子也要有所準備,這兄弟之間,有些東西也是要爭取的。”周不疑笑道:“如果公子有心,那麼就不怕事情困難,不困難的事做了也未必見功。如果公子無心,那就乾脆放棄,免了以後騎虎難下。”

“我就知道你這小子有壞主意,快說,別拐彎抹角的。”曹衝哈哈笑道,伸出腳踢了周不疑一腳。

周不疑也笑了,他靜了片刻說道:“如果我猜得不錯,這應該是吳季重給大公子出的主意,看來他們是沒有把握去辦成這件事,所以做個套,趁着公子身體還沒有復原,讓公子自己跳了下去。”

曹衝老臉一紅,這***哪是身體沒復原啊,分明是自己傻,主動鑽進去的。

“不過這件事終究來說,他們還是算錯了一着,司空大人本不是那個好虛名的人,丞相制恢復事在必行,只不過是手段如何的問題。”周不疑不笑了,他微微的皺着眉頭,話音平緩而冷靜:“天子一直堅持着,不過是無望中的期望,畢竟司空大人的身體雖然不如以前,卻還不至於……嗯咳,所以天子也只是盡人事,聽天命,如果我們這時候給他送一個臺階過去,也許天子會很樂意接收的。”

曹衝聽了周不疑的話,皺起眉頭想了片刻,點了點頭。不過讓他現在說要反對曹家,支持漢朝,別說天子不相信,只怕連他自己都不相信。

“不需要說那些,我們只要表示出有爭一爭的意思,然後再表示一點對天子的恭敬,我相信天子會做出他的選擇的。”周不疑看出了曹衝的疑慮,他擺了擺手道,“天子想來並不希望看到一個無隙可鑽的曹家。”

曹衝想了想,眼前彷彿忽然亮了起來,他有點明白周不疑的意思了,曹家如果出現了爭嫡的趨勢,內部必然有分歧,就不會是鐵板一塊,那天子當然很樂意看到這種情況,只有如此,他才機會亂中取勝。當然,前提是自己要表現得比曹丕他們對天子更有感情一點。

嗯,只要不明反對老曹,想來老曹是不會因此採取什麼對自己不利的行動的。再說了,就算自己不爭,曹丕也不會入過自己。

周不疑見曹衝猶豫,也沒有多說什麼,只是靜靜的坐着,直到曹衝點點頭,他才露出淡淡的笑容。

“公子,過些天去許都謝恩,有幾個人你是一定要見一見的,尚令荀文若就不用說了,太中大夫賈文和、孔文舉,也是要見一見的……”

“等等,賈文和?賈詡?”曹衝聽到賈詡的名字,一下子來了精神,這傢伙現在在許縣嗎?

“正是。”周不疑疑惑的看着一臉興奮的曹衝,停住了話頭,以爲他有什麼話要說。

“賈詡不在鄴城?”

“賈文和是太中大夫,太中大夫是光祿勳的屬官,是天子侍從官,他怎麼會在鄴城?”周不疑有些不解的問道。

曹衝恍然大悟,他一直以爲賈詡是曹操身邊的人呢,原來賈詡是天子身邊的屬官,唉,誤解啊誤解。不過,這賈詡好象是曹操的人啊,好象,好象歷史上講他跟曹丕的關係也不錯,會轉過頭來幫自己嗎?

“天子當年在西京時,多虧賈文和多方維護,要不然早就死在李傕那幫兵痞手中了,天子對賈文和也很有感情。”周不疑繼續說道:“賈文和自從說宣武侯歸附以來,大部分時候都在天子身邊,只有出兵時纔會跟着大軍行動,天子對他的話還是比較信任的,如果能取得賈文和的支持,我相信對公子大有裨益。”

“嗯,不過那個孔……文舉?”曹衝想起了那個四歲讓梨的故事。

“孔文舉海內大儒,名重天下,就算是司空大人也要顧忌一二,此人對天子忠心耿耿,因此和司空大人交惡,而且此人世爲知人,如果公子能得到他的優評,對公子的名聲必然會有很大的幫助,大公子可是求了孔文舉好多次,孔文舉都白眼相向的。”

“是嗎?”曹衝一想到曹丕求人的樣子就覺得好笑,這小子太虛僞了,看到誰都是笑嘻嘻的,其實心裡不知道想什麼呢,他被孔文舉翻白眼的樣子一定很搞笑。

“還有嗎?”曹衝定了定神,又問道。

“光祿勳郗慮郗鴻豫,大儒鄭玄弟子,天子身邊近臣,更關鍵的是,他跟曹公私交很好,聽說這次要恢復丞相舊制的奏議就是由他上呈給天子的,想來他現在也很着急。”周不疑提到郗慮時,好象有些不屑,口氣比剛纔冷淡了很多。

“這個郗鴻豫本來就是要去見的。”曹衝沉思着說道,曹操跟他提過這件事,還說在他去許縣之前,他會安排人給郗慮送點禮去,他們的關係確實不錯,聽說上次孔融被罷免就是因爲郗慮在中起了作用,後來曹操還假模假式的寫信的去勸和,被孔融不陰不陽的頂了回來。

郗慮是山陽人,說起來跟孔融還是個同郡,不過他跟孔融關係可不好。要說這件事,也有點故事。郗慮是大儒鄭玄的學生,是由孔融舉薦入仕的,照理說兩人又是同郡,又有推薦的情份在裡面,關係應該很好纔是。後來他們鬧翻了,是因爲有一次他們在天子面前閒坐時,天子問孔融對郗慮的看法,孔融大模大樣的說了一句:“可與適道,不可與權”。他的意思就是說郗慮這人,說說道理,講講空話還行,辦不成實事,實際工作能力不行。這話讓郗慮很生氣,要知道如果天子真以爲他郗慮是這種人,那他的仕途可就毀了,以後充其量就藉着老師的名聲做個博士,想要外放實任,那基本是不能了。所以當時郗慮立刻反口駁了孔融一句:“不知道你做北海相的時候,權又在哪裡?”

從此兩個人的樑子就算是結下了。

總的說起來,孔融那句話確實不太公道,要說這個評語,給他自己倒是比較合適,給郗慮卻是不符合的。郗慮這個人學問好,但不迂腐,他看得清朝中的形勢,跟曹操走得很近,要不然他也做不了負責天子貼身侍衛的光祿勳。

“你繼續說。”曹衝一邊笑着,一邊對周不疑點點頭。

…………

第9節 工商第33節 血戰第40節 長鎩第15節 請辭第14節 神手第7節 南巡第26節 劉封第40節 成敗第10節 有德第29節 飛蝱第37節 惡鬥第4節 故縱第26節 草案第32節 雨來第35節 鬥智第7節 人蔘第38節 誘餌第40節 意外第35節 內憂第39 血口第24節 胡商第5節 添丁第24節 觀望第3節 擂臺第11節 水師第39節 張任第10節 開戰第20節 蒯越第31節 搶親第12節 盜版第13節 黃忠第24節 胡商第5節 屠城第31節 趙雲第31節 重逢第26節 閻圃第2節 張奮第26節 牛酒第15節 虛實第37節 妙人第23節 西城第5節 佈局第24節 觀望第38章 女衛第3節 外戚第26節 劉封第39節 去留第7節 南巡第34節 戰書第19節 變計第15節 請辭第6節 進退第15節 周瑜第14節 神手第37節 白帝第27節 鬩牆第38章 女衛第1節 增援第13節 救援第37節 閻行第15節 周瑜第30節 徐母第4節 解圍第26節 大勝第17節 借力第27節 斬將第36節 合圍第6節 漢羌第10節 有德第28節 藏書第25節 困獸第16節 劫營第37節 妙人第2節 王侯第10節 鄧艾第26節 牛酒第32節 轉機第16節 試探第14節 換血第1節 狼顧第23節 奇兵第16節 陳到第7節 南巡第9節 交鋒第22節 鮮卑第35節 狡兔第24節 斷糧第14節 神手第9節 疑點第23節 西城第16節 試探第32節 破綻第25節 勸降第10節 定計第34節 緩兵第29節 許靖第8節 君父
第9節 工商第33節 血戰第40節 長鎩第15節 請辭第14節 神手第7節 南巡第26節 劉封第40節 成敗第10節 有德第29節 飛蝱第37節 惡鬥第4節 故縱第26節 草案第32節 雨來第35節 鬥智第7節 人蔘第38節 誘餌第40節 意外第35節 內憂第39 血口第24節 胡商第5節 添丁第24節 觀望第3節 擂臺第11節 水師第39節 張任第10節 開戰第20節 蒯越第31節 搶親第12節 盜版第13節 黃忠第24節 胡商第5節 屠城第31節 趙雲第31節 重逢第26節 閻圃第2節 張奮第26節 牛酒第15節 虛實第37節 妙人第23節 西城第5節 佈局第24節 觀望第38章 女衛第3節 外戚第26節 劉封第39節 去留第7節 南巡第34節 戰書第19節 變計第15節 請辭第6節 進退第15節 周瑜第14節 神手第37節 白帝第27節 鬩牆第38章 女衛第1節 增援第13節 救援第37節 閻行第15節 周瑜第30節 徐母第4節 解圍第26節 大勝第17節 借力第27節 斬將第36節 合圍第6節 漢羌第10節 有德第28節 藏書第25節 困獸第16節 劫營第37節 妙人第2節 王侯第10節 鄧艾第26節 牛酒第32節 轉機第16節 試探第14節 換血第1節 狼顧第23節 奇兵第16節 陳到第7節 南巡第9節 交鋒第22節 鮮卑第35節 狡兔第24節 斷糧第14節 神手第9節 疑點第23節 西城第16節 試探第32節 破綻第25節 勸降第10節 定計第34節 緩兵第29節 許靖第8節 君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