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節 訣別

一支一尺一寸長的竹簡,捏在韋晃的手裡,還有幾支更短些的,捏在韋晃的手裡象一朵盛開的花,散出一種不祥的氣息。

伏典忽然覺得有些喘不過氣來,一種強烈的恐懼感象一塊大石頭一樣堵在他的心頭,讓他覺得太陽穴嘭嘭直跳,兩腿軟,兩條手臂也開始麻,一直麻到手指尖。這支竹簡他太熟悉了,一尺一寸長的竹簡,是詔專用竹簡的長度,十三年前他見過這支竹簡,在隨之以後好長一段時間裡,這支竹簡象是一柄利劍,一直懸在他的心裡,時時讓他從噩夢中驚醒。不過那一夜之後,就再也沒有見過這支竹簡,這麼多年前,他以爲已經被父親悄悄的毀了,慢慢的也就淡忘了,只是午夜有時莫名其妙的驚醒之後,纔會偶爾想起這支上面寫了不過二三十字的尺一竹簡。

這是天子的詔,藏在一隻玉帶裡賞給父親的,那幾只短些的竹簡,則是妹妹伏皇后向父兄請求援助的信,字字血淚,觸目驚心,曾經讓伏典悲傷不已,熱血沸騰,也曾讓他汗流遍體,而現在,卻是一道晴天霹靂。原來父親一直藏着它,怪不得這隻靠枕從不離身,死之前還鄭重的讓他好好保存。他萬萬沒有想到,父親原來是把天子的詔藏在裡面。

伏典的額頭上沁出一顆顆豆大的汗珠,他覺得身子有些不聽使喚,雖然想極力走向前面奪回韋晃手中的詔,可是他挪不動步子,只能木然的看着陰笑的韋晃。韋晃瞟了一眼那幾支竹簡,臉上在笑着,手卻不住的抖,看起來似乎有些興奮過頭。他吐出一口長氣。緩步走到伏典面前:“伏大人,你將天子的詔藏在這靠枕裡,是不是還經常坐在上面?如此對天子不敬,難道還不是罪證。你世受皇恩,就是這麼報答天子的嗎?”

他地聲音聽起來很平穩,似乎在極力壓抑着那絲得意。

伏典根本說不出話來,他眼前有些虛,頭昏腦脹,韋晃那張臉在他面前似乎開始搖晃起來。他無力的擡起手,指着韋晃,嗓子裡出咯咯的聲音,卻沒有一句完整的話來,忽然一條腿象是失去了知覺,撲通一聲向韋晃倒了過來,看起來象是要一隻垂死的猛虎要撲向最後的獵物。

韋晃一驚,連忙向後退了幾步。伏典一下子撲倒在他的面前。手腳抽動了兩下。卻沒能爬起來。伏雅一看大驚失色,顧不得那些橫眉豎目的士卒手中閃亮的長矛,衝過來一把抱起伏典,慌亂地叫喊着,隨即他另外幾個兄弟子侄也衝了過來,圍着伏典哭成一團。

韋晃皺了皺眉,揮手斥退了要衝上來的士卒。猶豫了一下,將幾支竹簡放進懷中,立刻帶着人匆匆離開了伏府。他一邊往回趕,一邊讓一個親信悄悄的趕到鍾繇的府上,傳了一句口訊給鍾繇。鍾繇聽後。驚得半晌無語,回過神來以後立刻進宮請見天子。

“詔?”天子細長的眉毛挑了起來,好象有些不太想得起來了。

“正是。”鍾繇滿面是汗,擡起頭見天子還沒搞明白,連忙提醒了一句:“好象是建安五年的事情。”

天子的眼珠轉了轉,忽然明白了過來,他驚得一下子跳了起來,聲音變得又尖又細:“國丈還留着那封詔?”

鍾繇點了點頭,天子的臉色變得蒼白,他怔了半晌。忽然對站在一旁地金和魏諷叫道:“快。快讓人傳韋愛卿。”

“陛下,陛下……”鍾繇連聲輕叫道:“陛下不必慌張。韋大人自有分寸,就是他讓人通知爲臣地,請陛下立刻下詔廢后,誅滅伏家。”他說着,從袖子裡掏出一封奏表,雙手託到天子的面前。

“韋……愛卿是……忠臣?”天子有些不敢相信的看着鍾繇,看了好久,才長長的出了一口氣,眼角流露出一絲劫後逃生的慶幸。他極力穩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緒,伸出手接過鍾繇的奏表,快地看了一遍,臉色越蒼白,手也在輕輕的顫抖着。

“陛下,時間不多了,請下詔,以免事態進一步擴大。”鍾繇壓低了聲音,急急的叫道。

天子呆呆的立了半晌,忽然咬了咬牙,大步走到案前坐下,提起魏諷已經蘸飽了墨的筆,撿起案上金剛剛找出來地一支竹簡,看了片刻,忽然覺得有一種荒謬的悲哀。他奮筆急,不大一會兒,就在那支宮裡已經不多見的竹簡上重新寫了一份詔,交給金,金懷揣着這支竹簡悄悄的趕到了韋晃的司直府。

韋晃正靜靜的坐在府裡,旁邊只有那個向鍾繇報信的親信,那幾支竹簡就擱在他的面前,他臉色很平靜,可是眼神裡卻不時的閃過一絲慌亂,扶在案上的雙手,不自然地顫抖着。聽到外面地腳步聲,他下意識的伸出手,飛快地將那幾支竹簡一把抓起,塞到胸前。看到進來的是金,才長長的出了口氣。

“德,天子下詔了嗎?”韋晃急急的問道。

金顧不得擦額頭的汗珠,從懷裡掏出那支竹簡交給韋晃,韋晃細細的看了一眼,點了點頭,將那支從伏家搜出來的詔遞給金,金看了以後,順手扔進了旁邊的火盆裡,火苗舔着乾燥的竹簡,一下子竄起老高,很快就將竹簡燒成灰燼,連同着上面的天子詔。

金盯着火苗,目不轉睛,直到竹簡燒盡,他才長出一口氣,轉過來對韋晃說道:“孟明,這次真虧了你了,天子已經準了鍾大人的奏表,下詔廢后了。至於曹將軍那裡,你還要小心應付,不能露出破綻。”

韋晃點點頭:“我自有數,你還是趕緊走,不要讓人看見。”

金點了點頭,又向韋晃拱了拱手。匆匆的走了。韋晃這時才鬆了一口氣,對親信做了個手勢:“走,我們去見曹將長的竹簡,輕輕的放在一旁,又拿起那幾支短些的竹簡,臉上露出一絲微笑,他放下竹簡,向後坐了坐,對坐在對面的韋晃笑道:“孟明。這件事做得不錯,有了伏後這些信,她這皇后是做不成了,我地任務也算是完成了,你說我賞你點什麼好呢。”

韋晃暗自吐出一口氣,淡淡的笑道:“韋晃得公子提攜,理當爲公子效勞。”

曹衝笑着擺擺手:“有功則賞,有過則罰。這也是常理。這樣。你這功勞太大,我可能還賞不了,待我報回丞相府議定之後再說,你稍安勿燥,耐心一點。”

韋晃大喜,連忙拱了拱手,匆匆的走了。等他出了門。曹衝臉上的笑容已經全無蹤影,他拿起天子剛剛寫就的那份詔,哼了一聲:“這幫人真夠蠢的,連造個假都不會,這竹簡雖然是舊的。墨跡卻是新的,當我看不出來嗎?還是欺負我年輕?”

張鬆笑了:“將軍既然要順手推舟,不想將事態擴大,又何必計較這些。反正皇后廢了,也就是完成了任務,天子那點小聰明,就不要太當回事了,難不成將軍想連天子一些廢了?”

曹衝長嘆一聲,他看到那支竹簡就看出了其中的問題。這幾支皇后寫地家是真的,而天子詔卻是假的。上面的墨跡很新。顯然是剛剛寫的。沒想到韋晃也在騙他,他剛纔真恨不得一刀砍了他。但考慮到韋晃既然敢冒着這麼大的險在自己面前玩這種把戲。估計那封詔一捅出來,就不是廢后那麼簡單了,他一時不想把事情搞得太大,只得裝作沒看出來,糊弄過去。可是這口惡氣,卻讓他很是不爽。

曹衝轉了一個圈,擡起頭對張鬆說:“這些竹簡給郗鴻豫看一下,他是御史大夫,正可以管上這檔子事,另外通知一下宗正劉璋,一起參詳一下應當處理。”他想了想,忽然覺得有些擔心,又有些疑惑,轉過頭對坐在一旁的龐統說道:“士圓,想不到願意爲天子而不顧自家性命的忠臣還真不少啊。”

龐統淡淡一笑:“將軍,大漢四百年地根基,有些忠臣也是情理之中地事情,天子即位以來,並無過錯,將軍知道,丞相大人也知道,要不然他也不會答應將軍的不進不退之策了。”

曹衝點了點,他知道曹操在許縣的眼線絕對比張鬆佈下的要多,對大臣們的行蹤,也比他更關心。他有些擔心的看了看那封假詔,看了一眼張鬆。張鬆搖搖頭說道:“公子不必擔心,韋大人搜出此詔,停留時間並不是太長,我安排的人手沒有聽出什麼異常,想來郭大人安排地人手,最多也只能知道搜出了詔,但究竟是什麼詔,也未必能知道。公子如果擔心,我可以再加工一下,保證以郭大人的眼睛也看不出真假。”

看着張鬆那副很輕鬆的樣子,曹衝笑了,他自從觀摩了丞相府所藏郭嘉留下來的那些檔案之後,確實比以前更牛逼了,居然有自信蒙過郭奕這個郭嘉嫡傳的特務頭子了。他想了想,也覺得目前要把那封真正地詔透露出來並不是好事,也就同意了張鬆的意見,反正廢后這件事已經完滿達成,他可以安安穩穩的回鄴城領那一千匹戰馬的大賞了。

天子在殿中坐立不安,一張雪白的襄陽蔡氏澄心堂紙靜靜的躺在案上,鍾繇、魏諷正坐在一旁,焦急的等待着天子下詔。天子有些神經質的顫抖着,臉上的肌肉不受控制的抽搐着,細長地手指緊緊地握在一起,指尖有些白。

金快步走了進來,他看了一眼鍾繇,輕輕的點了點頭,走到天子面前跪倒:“陛下,韋大人已經將詔送到曹將軍處,一切順利,曹將軍並未看出破綻。”

“籲----”天子長長地鬆了一口氣,緊繃着的臉鬆弛了些,一直挺着的身體也塌了下來,他鬆開雙手。擡起手臂想要去拿案上筆,卻現手臂擰的時間太長了,一動就痠疼不已,他咧了咧嘴,一邊晃着手臂,一邊問道:“曹愛卿真的沒有看出破綻?”

金遲疑了一下:“臣以爲,詔既然已經毀了,他就是懷疑,也找不到確切的證據。只會把事情鬧得不可收拾,對他自己也沒有什麼好處。再說了,鎮南將軍還是一直忠心於陛下地,要不是他在其中周旋,只怕……”

天子點了點頭:“鎮南將軍的忠心朕是知道的,只可惜……他也姓曹。”他說着,臉上浮起一絲無奈的笑容,提起筆。卻久久沒有落墨。他嘆了一聲,放下筆轉身慢慢走了出去,淒涼的聲音從後面傳了過來:“幾位愛卿商量着擬個詔,朕……實在有些累了。”

鍾繇等人面面相覷,同時搖了搖頭,卻又無法可想,只得湊到一起商量如何措詞。

天子出了殿門。沿着青石階慢慢的走着,天空陰得象要滴出水來,厚厚的雲層漸漸的合攏在一起,將蒼茫的落日遮得嚴嚴實實,天好象提前黑了。漸重地暮色讓人有些喘不過氣來。天子緊閉着嘴脣,一步一步的向前走着,不知不覺的來到皇后所住的宮殿之前,他站住了腳,仰起頭看着在暮色中倔強的指向蒼天的屋脊,愣了半晌。^^^^書^^發^^他想擡腿進殿去看看皇后,卻覺得兩條腿有千斤重,費盡了渾身力氣,依然不能擡動半分。

身邊的小黃門看着天子出神,躬着身輕聲說道:“陛下。要不臣……去通知一下皇后接駕?”

天子無力的擺擺手。低下了頭,兩滴淚從眼窩裡滑落。打在腳下地青石板上,濺成兩朵小花,很快就洇成一片淡淡地水跡。

陰沉的天空,一道閃電從雲層之間一閃而過,轟隆隆的雷聲由遠及漸,滾滾而來,突然之間在耳邊炸響,驚得天子打了個激零,一陣冷汗透體而出。他猛的擡起頭來,一陣豆大的雨珠從天而降,重重的打在他的臉上。

“陛下,小心着涼。”小黃門連忙扶着天子地手臂,將他半拖半扶的拉上了臺階,他們剛在廊下站定,噼哩啪啦的雨滴聲已經響成一片,青白色的青石板很快就變成了青黑色,閃着幽幽的光。

殿中傳來一陣輕輕地腳步聲,面容憔悴,滿面淚痕的皇后伏壽出現在門口,對着天子款款下拜:“不知陛下駕臨,臣妾迎接來遲,請陛下恕罪。”

天子看着依然保持着皇后之儀的伏壽,心中一陣酸楚,眼淚不爭氣的涌了出來,他趕上前去,彎下腰,伸出雙手扶起伏壽:“皇后,你莫要怪我。”

“陛下,臣妾自作自受,焉敢責怪陛下。”伏壽起身,拉着天子緩緩走向殿內,她的聲音在一起一伏之間已經平靜下來,甚至在嘴角露出一絲笑容。兩人走到殿內,宮女們都退了下去,只剩下他們兩人相對而坐,各自流淚,一時竟沒有話說,只有搖曳的燈火將他們的影子拉得一會兒長,一會兒短,彷彿是風中飄零的落葉。

“皇后,朕也沒有想到,國丈居然還留着那封詔,朕以爲,他早就毀了呢。”天子喃喃的說道,擡起袖子擦了擦眼角,伸過手握住皇后冰涼的小手。

“陛下,千錯萬錯是我伏家地錯,如今也由我伏家一力承擔,陛下無須自責。”皇后看着天子地眼睛,極力想使自己的聲音平靜一些,卻還是抑制不住地顫抖。她從天子的大手中抽出手,伏在地上:“臣妾不敢求生,只想請陛下看在臣妾服侍陛下二十年的份上,看在我伏家爲陛下盡忠的份上,能爲我伏家留一點血脈。”

天子沉默不語,看着皇后依然纖細的腰肢,他感到的只是一份悲涼。不錯,他是天子,是君臨天下的帝王,可是卻連自己的皇后都保護不了,這是何等的悲哀。皇后自從初平圓年入宮以來,一直陪在他身邊,是他那段最悽惶無助的日子裡心頭唯一的一絲溫情。兩人相敬相愛,如今已經二十多年了,共同經歷了無數的磨難和驚恐,本以爲能攜子之手,與子偕老。如今卻因爲那一封詔,即將天人永隔。他有些憤恨,憤恨國太伏完,如果有心殺賊,接了詔之後就應該立刻行動,既然無能爲力,又留着這封詔幹什麼?白白的葬送了皇后和伏家,也給他帶來了不可預知的危險。

“壽兒……”天子泣不成聲,他不敢答應皇后。因爲他也不知道他能不能保全伏家。那封假冒的詔,他總覺得有些不安,曹衝是誰?他可是神童,他能看不出詔地真假?就算他還有忠心,還能照顧他天子的面子,可是他能違搞丞相的意思嗎?不牽扯到他已經不簡單了,要讓他再放過伏家,似乎有些不太可能。

“陛下……”皇后半天沒有聽到天子的允諾。心中寒意大起。她仰起頭來,用朦朧的淚眼看着同樣淚眼朦朧的天子,哀求道:“陛下,我母親是孝桓皇帝的長公主,也是正正經經的皇室血脈,難道,難道不能留一個後人嗎?我幼帝伏朗。可是尚未成年啊,陛下就不能看在臣妾服侍陛下二十年的份上下一道恩旨嗎,有我伏家百十口性命,難道丞相大人還不滿意嗎?”

“壽兒……”天子咬咬牙,用力拉起皇后:“朕……盡力。盡力。”

“多謝陛下。”皇后抽動着肩膀,漸漸止住了泣聲,膝行到琴几旁,伸手撩開了罩在琴上地錦罩,細長的手指在琴上一抹而過,幾聲悅耳的叮咚聲傳來,天子精神一振。他擡起頭看着皇后,皇后也正看着他,臉上的淚痕已經被擦去,只是眼睛還是紅腫着。曾經讓天子品嚐得如癡如醉的嘴角微微翹起。露出一絲甜美的微笑,輕聲請求道:“陛下。臣妾即將遠行,也不知哪一天才能與陛下重聚,敢請陛下與臣妾共奏一曲,以慰臣妾這數得過來的幾個時辰。”

天子愣了一下,兩人同奏,是他們夫妻最開心的事情,當初能在那麼艱苦地日子裡熬下來,這同奏地琴聲也是功勞不小,哪怕是再難的時候,兩人並肩坐在琴前,默契的撥弄着琴絃,總能讓兩顆不安的心感到一絲慰籍,感受到這無情的人世間還有一絲溫情,只是現在,卻只能讓人感到一種悲涼。

“壽兒……”天子哽咽着,無法移動自己的身子。

“陛下……”皇后微微躬了躬身子,再次向天子出邀請。

天子強撐着挪到皇后身邊,伸出手臂晃了晃,將袖子向上了,長長的手指摁上了琴絃,往日靈活地手指如今卻好久都不能動一下。皇后靜靜的看着他,帶着血絲的眼睛裡透出的平靜,是哀憐,此時此刻,坐在她面前痛苦不堪的不是一個帝王,而是一個平凡得不能再平凡地文弱男人,是她的丈夫,是弱得不能保護她的一個丈夫。

“陛下……”皇后再一次輕輕的喚了一聲,尾音拖得長長的,還帶着一絲顫音。她伸過手來,將天子抽搐的雙手從琴上拿開,自顧自的回過頭來,嘆了一口氣,手指猛的一撥琴絃,“咚”的一聲,緊跟着,一陣一點優雅也沒有的琴聲從她激烈揮動地手下流泄而出,如劍戟交鳴,如鐵騎嘶鳴,如朔風呼嘯。

“大風起兮雲飛揚……”皇后略帶沙啞地聲音聽起來更具備了一絲難得的豪邁,她一點也不顧及音韻之美,顧不得與琴聲合拍,只是用盡渾身地力氣,用最大的聲音吼了出來。嘶啞的聲音在並不高大的殿中迴響,帶着一絲決絕,一絲悲壯。

“皇后……”天子再也忍不住了,他猛地轉過來身,一把將皇后抱在懷中,將臉埋在皇后的胸前,拼命的抱緊皇后,似乎要將她緊緊的摟在懷中,永不放開。

“陛下,記住,你是高皇帝的子孫,你是大漢的天子,再苦再難,你都不能放棄……”皇后用鮮血淋漓的雙手推開天子,黛眉倒豎,杏眼圓睜,俯視着天子怒聲喝道:“你一定要記住……”

“朕記住了。”天子放聲大哭:“我記住了,爲夫記住了……”

第3節 奇襲第8節 技改第13節 算計第32節 挑撥第7節 人蔘第38節 納妾第26節 大勝第27節 亂陣第40節 脫圍第5節 蔣幹第3節 欲擒第37節 託孤第36節 故技第9節 劉巴第9節 工商第36節 故技第9節 圈套第12節 激動第17節 殺人第9節 洛陽第28節 張合第30節 逼降第27節 破城第28節 盡心第7節 南巡第40節 功成第30節 徐母第28節 枹罕第14節 白骨第9章 天下一 第二十七節 天命第38節 黃雀第31節 重逢第11節 劉表第24節 持節第28節 攻戰第31節 劉璋第23節 奇兵第31節 糧草第14節 換血第21節 賈詡第40節 意外第16節 法正第19節 刺蝟第29節 閱兵第16節 談判第20節 郗慮第21節 遼東第4節 王肅第16節 荀彧第12節 耿紀第7節 許儀第6節 風氣第38節 黃雀第19節 變計第10節 鄧艾第19節 去卑第35節 鬥智第20節 驅虎第36節 徐庶第3節 懷春第18節 漢紀第24節 斷糧第20節 驅虎第22節 陷阱第21節 小勝第5節 屠城第32節 西行第4節 馬鐙第29節 許靖第12節 親敵第14節 有喜第34節 馬忠第16節 劫營第20節 郗慮第3節 密謀第2節 暗戰第34節 戰書第8節 技改第6節 黃老第3節 奇襲第27節 談藝第23節 孫匡第20節 轉移第37節 告密第20節 郗慮第16節 交易第23節 西城第16節 談判第37節 白帝第37節 妙人第23節 奇兵第22節 陷阱第5節 吐血第1節 日食第14節 內訌第18節 新政第7節 人選第12節 新茶第22節 失算第13節 託孤
第3節 奇襲第8節 技改第13節 算計第32節 挑撥第7節 人蔘第38節 納妾第26節 大勝第27節 亂陣第40節 脫圍第5節 蔣幹第3節 欲擒第37節 託孤第36節 故技第9節 劉巴第9節 工商第36節 故技第9節 圈套第12節 激動第17節 殺人第9節 洛陽第28節 張合第30節 逼降第27節 破城第28節 盡心第7節 南巡第40節 功成第30節 徐母第28節 枹罕第14節 白骨第9章 天下一 第二十七節 天命第38節 黃雀第31節 重逢第11節 劉表第24節 持節第28節 攻戰第31節 劉璋第23節 奇兵第31節 糧草第14節 換血第21節 賈詡第40節 意外第16節 法正第19節 刺蝟第29節 閱兵第16節 談判第20節 郗慮第21節 遼東第4節 王肅第16節 荀彧第12節 耿紀第7節 許儀第6節 風氣第38節 黃雀第19節 變計第10節 鄧艾第19節 去卑第35節 鬥智第20節 驅虎第36節 徐庶第3節 懷春第18節 漢紀第24節 斷糧第20節 驅虎第22節 陷阱第21節 小勝第5節 屠城第32節 西行第4節 馬鐙第29節 許靖第12節 親敵第14節 有喜第34節 馬忠第16節 劫營第20節 郗慮第3節 密謀第2節 暗戰第34節 戰書第8節 技改第6節 黃老第3節 奇襲第27節 談藝第23節 孫匡第20節 轉移第37節 告密第20節 郗慮第16節 交易第23節 西城第16節 談判第37節 白帝第37節 妙人第23節 奇兵第22節 陷阱第5節 吐血第1節 日食第14節 內訌第18節 新政第7節 人選第12節 新茶第22節 失算第13節 託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