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張志宏他們以白天爲主的殲擊機團來說,夜航簡單氣象的訓練主要有三個課目,起落航線、空域和航行,夜間複雜氣象的訓練就只有一個穿雲圖,實際上也就是一個起飛落地的動作。
每一個新課目的訓練,都是先帶飛後單飛。不過作爲一個近千小時飛行時間的老飛行員,帶飛不像航校那樣,一個動作一個動作的手把手的教,現在的帶飛,教員只是起一個保駕護航的作用。只要飛行員研究好了每個練習的特點,就可以大膽的去做。
夜航飛行,一般帶飛階段都選擇在暗夜,也就是沒有月亮的夜晚。幾個飛行日後,到放單飛的時候,月亮也出來了,外界也比較亮堂了,對新學的人來講,就會更有利一些。實際上對於夜航的老飛行員來說,他們都喜歡飛暗夜,不喜歡飛明夜,也就是有月亮的夜晚。
張志宏第一次飛行,感到最不適應的就是地面滑行。跑道和滑行道上雖然有邊界燈,但是卻不能照亮周圍的地面,仍然感到是漆黑一片。飛機往前滑行時,就像一個盲人行走在大街上,要靠手中的柺棍來探路,一步一步小心翼翼的往前走。張志宏就是這樣的感覺,時刻都擔心飛機會偏出去,或者撞到什麼東西上。
有經驗的教員告訴張志宏,要善於把獨立的燈光連成線,只要使飛機在兩條線的中間前進就不會出什麼問題。眼睛一定要往前面遠處看,不要光盯在飛機前面的一點地方。張志宏試了一下,果然是一個好辦法。
往遠處看,無論是跑道還是滑行道,兩邊的燈連成一條線後,飛機就像鑽進一條衚衕,只要把飛機卡在兩條線的中間,飛機就肯定在跑道或滑行道的中間,就可以放心大膽的前進。其實任何事情都有它的規律,只要掌握了規律,任何複雜的事情都會變簡單。
張志宏感到最難的還是着陸動作,夜間飛行,不像白天,飛機下降到一定高度後,開始減小飛機下降的角度,飛行術語叫拉開始,到了一米高度時,把飛機拉平,飛機再下降,便不停的向後拉桿,使飛機以兩點的姿勢落地,也就是兩個主輪先接地。夜間可就不一樣了,看地面,除了星星點點的燈光外,其他的地方全是黑咕隆咚的,就像一個無底的深淵,根本不知道什麼時候該拉開始,什麼時候是一米高度,什麼時候飛機該接地了。
不過辦法還是有的,只不過張志宏不熟悉,不會利用而已。在夜航飛行着陸時,在“T”字燈前後有三個探照燈,每個探照燈之間的距離是50米,燈光平直射向跑道,將着陸地帶的跑道照的雪亮,這就是讓空中的飛行員判斷拉開始高度和拉開始的時機的。特別有利的是,探照燈光束的高度正好是一米,也就是說,飛行員把飛機拉平時,飛機正好進到探照燈的光束裡,這就是最標準的。在夜航的術語中,就叫進燈光。把拉平高度高了,就叫沒有進燈光,拉平高度低了,就叫進燈光太低。
所以大家一天研究的中心問題,就是如何控制好進燈光的高度。因爲這和白天做落地動作一樣,都是一個抽象的東西,既沒有可依據的參照物,又沒有儀表可指示,只能憑感覺和經驗。這要經過十幾次的摸索才能在頭腦裡建立起一個正常的印象。
張志宏在開頭的幾次,總也掌握不好拉平的動作,不是沒有進燈光,就是飛機“掉”在了燈光裡。因爲在夜間,人手上的感覺也是很差的,駕駛杆到底拉到什麼程度爲好,也往往控制不好。不過張志宏善於總結,能夠作到飛一次進一步,很快他就能做到隨心所欲了。
只要這個動作解決了,其他的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航線建立和數據保持,這與白天的飛行都沒有多大的區別,都是按儀表保持,只要看好儀表就行了。
還有值得說明的就是,在夜間飛行,相互看對方的飛機是比較困難的。爲了便於觀察,避免飛機在空中相撞,專門在飛機的外部安裝了三盞燈,尾部一盞,兩個機翼的翼尖處也個有一盞。爲了區別飛機在自己飛機的哪個方位,三盞燈是三種顏色:左紅、右綠、尾白。也就是左機翼是紅燈,右機翼是綠燈,尾部的是白燈。
當一個飛行員看到前面有紅、綠、白三個亮點時,前面肯定有一架飛機,一定要作好避讓。如果左邊是紅色,右邊是綠色,說明前面的飛機和自己是同一方向,只要注意不要超過他就行了。如果左邊是綠色,右邊是紅色,說明前面的飛機和自己的飛機是對頭飛行,那就要果斷取好高度差,快速避讓。如果只看到一個紅點或綠點,那就說明前面的飛機和自己是交叉飛行,只要不正對着它,就不會有什麼危險。至於白燈就顯得不是那麼重要了,因爲天上衆多的星星都是白顏色的。如果看不出快速的移動,多半就會當成星星。
這是保證夜間兩架飛機不撞在一起的關鍵,儘管在空中不像地面這麼清楚的反應過來,但是有一條,只要看到有紅顏色和綠顏色的亮點,就說明那裡有一架飛機,就要想到避讓,至於朝什麼方向避讓,那就要認真進行分析。
特別在起落航線的飛行中,要放上去五架飛機,前後機的距離從理論上講是1000多米,但是在實際飛行中,前面的一架飛機在轉彎時半徑稍大一些,後面的飛機轉彎半徑稍小一些,兩架飛機的距離就會大大的縮短,就有可能飛到一起。
落地後也是一樣,前面的飛機在跑道上的速度小,後面的飛機速度大,也可能後面的飛機超過前面的,如果不注意觀察,也會帶來危險。在以後的飛行中就遇到過這樣的情況,這是後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