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外交談判的勝負,與國家的綜合實力有着直接的關係,如果國力孱弱哪怕外交官舌燦蓮花,也無濟於事。軍隊從戰場上拿不到的東西,外交官別想從談判桌上拿到,這是恆古不滅的真理,所以尼赫魯的失敗早就註定了。
在雙方正式簽訂條約之後,齋尼共和國承認疆南是華蘭國的神聖領土,同時將哲孟雄、大吉嶺、廓爾喀和克什米爾等地割讓給華蘭國西部特區,作爲放回三萬俘虜的賠償。雙方明確劃定了國境線,大致沿着雅魯藏布江河谷爲界,齋尼共和國保證不在國境線十公里以內以任何形式駐紮武裝人員,同時將割讓土地上的所有齋尼族人遷回國內。
最後一點是尼赫魯堅持要求的,他知道有人口就有兵員,就有工作的勞動力。在齋尼國建立初期,軍事尚顯孱弱的時候,這一點至關重要。何況齋尼國地處赤道附近,土地肥沃河流衆多氣候溫潤,是農作物生長的極佳地區,人口多了也能夠養活。
華蘭國境內有大量人口,趙守宏正好移民以徹底掌控這些地區,所以他欣然同意了對方的請求。此外爲了讓齋尼共和國有充足的實力對抗撒爾帝國,雙方還簽訂了糧食換武器計劃。
爲了不過分刺激撒爾帝國,糧食換武器計劃以保密條款的方式簽署的,雙方約定每年西部特區必須向齋尼共和國提供不低於一萬枝步槍和五百挺機槍,子彈隨時足量供應。雙方的武器交易以齋尼共和國出產的水稻折價支付,價格按照當年的實際市場價格而定。
趙守宏對這份和約相當滿意,這樣一來齋尼共和國有了對抗撒爾帝國的實力,卻無法對西部特區構成太大威脅。有了雅魯藏布江河谷這樣的險地可守,加上有了大片的緩衝區可以利用,西部特區在南方的防線將得到大大加強。
對於華蘭國與齋尼共和國簽訂的和約,最鬱悶的莫過於撒爾帝國。本來撒爾帝國承認齋尼共和國,並與之劃分國界只是權宜之計。撒爾帝國經濟難以承擔遠征,他們打算等到經濟恢復之後,再對齋尼共和國作戰。
可是如今齋尼共和國卻找死的去撩撥西部特區,結果被打得如此之慘,還割讓了大片領土。從法理上來說,那些領土併入了華蘭國,已經受到國際法的保護,撒爾帝國也不能輕易違規。就算今後撒爾帝國滅掉了齋尼共和國,他們對華蘭國的地利優勢也不存在了,未來一旦對華蘭國有什麼動向,撒爾帝國會非常吃虧。
無論如何事情已經擺在那裡,就算撒爾帝國想抗議都找不到門路,他們如今唯一能做的就算拼命恢復經濟,讓國力再次充盈起來。其實不光是撒爾帝國,在戰後的這幾年中,各國都恢復了一定元氣,他們重建國家的速度都越發快了起來,但是有一個國家卻將重點放在了政治鬥爭上面。
疾風敢死隊正潛伏在這個政治爲綱經濟讓路的國家之中,這裡就是全世界政治體系獨一無二的紅聯國。自從布寧去世以後,這個國家剛剛開始的工業大發展計劃,就出現了停滯的跡象。
因爲布寧的努力大力推行,紅聯國在被斯曼共和國佔領的巴庫油田北方開闢了第二巴庫油田(實際上就是在裡海石油圈外圍盜採)。憑藉着石油出口換取的外匯,紅聯國大量購入各種機械設備,逐步將國家從農業國向工業國發展。
本來依靠舉國體制建設的速度非常快,第一個五年計劃剛剛過半,重工業產值就提升了一半,可謂形勢大好。但因爲意外遇刺破壞了身體健康,並在半年前終於撒手人寰的布寧沒有想到,他死後的紅聯國就陷入了政治**。
作爲布寧之下的兩大巨頭,托洛茨基因爲經常與其頂撞,在布寧逝世前就遭到了打壓,勢力已經大不如前。雖然他如今依然是紅聯軍總司令,但其部下卻被安插了不少人,如果不是軍中威望最高的伏龍芝與他交好,同時圖哈切夫斯基也對他很有好感,恐怕這位昔日紅聯國的軍隊靈魂已經被捕入獄了。
作爲原來政府二號人物的斯特林,在布寧逝世之前被任命爲布黨總書記,權勢得到了極大擴展。不過如今他在軍中的勢力並不算強,除了伏羅希洛夫之外,布瓊尼只是對他表示過好感,遠赴華蘭國的布柳赫爾則是個地地道道的中立派。
因爲軍政兩方錯綜複雜的關係,讓托洛茨基儘管在與斯特拉的政治鬥爭中處於劣勢,卻暫時沒有人身危險,而最讓他高興的是布寧在生前推動了元帥晉封工作即將結束了。
元帥晉封是由布寧提出的,打算將在國內戰爭之中,功勞最大的五位將領晉升爲元帥軍銜。布寧本打算藉助這些人在軍中的威望,牢牢掌控整個紅聯軍,同時鞏固布黨在全軍的威望。
在多方推舉和投票之後,如今五位元帥的人選已經基本有了定論。伏龍芝自然是當之無愧的紅聯軍第一人,而以騎兵著稱讓羅剎帝**隊聞風喪膽的布瓊尼也穩坐元帥寶座了。
布柳赫爾以穩重善戰著稱,雖然進攻上沒有太多建樹,但防守確是滴水不漏,讓進攻者多有無力之感。當初臨危受命,以孱弱部隊駐守斯摩棱斯克,並最終讓白蘭軍止步於此的正是布柳赫爾。
葉戈羅夫雖然不如以上三人出彩,也是個不可多得的軍事人才,他的戰績主要在保衛烏克蘭的戰鬥中體現出來。正是因爲他的節節抵抗,才讓白蘭軍在烏克蘭消耗了大半年的時間,最終給紅羅軍擊敗羅剎帝**爭取了時間。隨後葉戈羅夫還在對鄧尼金的作戰中贏得了一系列的勝利,基本穩定的南方動盪的戰局,這才逼得鄧尼金同意了趙守宏的提議,暫時歸順斯曼共和國以積蓄力量。
, !